【科普向】“我们需要一个英雄”——日本三大特摄介绍

用心科普!还请各位点个赞吧!


“特摄”一直是笔者心目中最隐秘的心头好之一。令人难过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说出自己喜欢《奥特曼》、《假面骑士》等作品的时候,往往都会遭到旁人的嘲笑,继而被打上“幼稚”的标签。

虽然特摄作品大都被归类为面向儿童的作品,但其中仍不乏深刻的思想。作为引导孩子们的正向影片,特摄作品大都教给孩子们爱与善良,给予孩子们闪闪发光的梦想。

正如《迪迦·奥特曼》中笔者印象深刻的一句台词说的那样:“我们需要一个英雄,英雄是必要的。”

特摄作品中的主角形象,一直是笔者心目中英雄主义的极致体现,体恤弱者,维护正义,是人类不变的信仰。

借着这次小黑盒的特摄主题活动,笔者决定写篇粗糙的小文,来粗略介绍日本最受欢迎的“特摄三角”,既《奥特曼》系列、《假面骑士》系列与《超级战队》系列。

在介绍之前,先来说一下“特摄”的含义。

“特摄”一词的含义,在时代的浪潮中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起初,它是指“特殊摄影”,多用来指代某种摄影技术,后来在日本,“特摄”慢慢转变为盛行的“特摄英雄”等作品的统称。

笔者的拙劣理解是:使用皮套、模型等特殊技术,实现的“特殊摄影”即为特摄。

当然,或许我们并不应该拘泥于这些,只要一提起“哥斯拉”、“奥特曼”,你大概就能明白特摄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那么,我们的介绍就从笔者最喜欢的《奥特曼》系列开始。

《奥特曼》系列是由日本“特摄之神”圆谷英二导演所创办的“圆谷制作”拍摄,自1966年推出的一系列科幻影片。

自1966年的第一部空想特摄《奥特Q》开始,到2023年的最新作《布莱泽·奥特曼》,奥特系列已经走过了57个年头。

作为日本经久不衰的特摄系列,《奥特曼》多着眼于人与地球、宇宙以及人与奥的羁绊上。其设定宏大,着重呼吁环保、反战,提倡和平。

自平成时代的开山作《迪迦·奥特曼》开始,《奥特曼》系列的拍摄技术越加成熟,剧情也不再拘泥于单元剧的形式,变得多样化,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也越加尖锐。《迪迦·奥特曼》与之后推出的《戴拿·奥特曼》、《盖亚·奥特曼》三部作品,被称为“平成三杰”,是特摄界不可多得的佳作,也是在中国知名度最高的作品。

平成时代末期,自2006年的《梦比优斯·奥特曼》之后,圆谷公司曾一度走向衰落,直到2013年《银河·奥特曼》的诞生,才宣告《奥特曼》系列正式回归,开启了新生代时期。

《假面骑士》系列,同样是在中国知名度非常高的作品。粉丝们将《奥特曼》与《假面骑士》互称为“隔壁”,虽说如此,其实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作品,各有特色。

《假面骑士》是自1971年开始播放的特摄系列,由“东映株式会社”制作,原作为日本著名漫画家石森章太郎。

与《奥特曼》系列不同,《假面骑士》多为等身英雄的设定,强调剧情的连续性,着眼于角色身边的故事。

假面骑士们以腰带变身,常骑摩托,配合多种多样的道具,使得周边玩具的销量非常火爆。

昭和时代的假面骑士,多为改造人,剧情着重描写身为改造人的悲哀。但自平成《假面骑士空我》之后,设定变得越来越五花八门,这也是《假面骑士》系列的特色之一。

平成时代的假面骑士,加入各种新鲜元素,对旧设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进,为未来的假面骑士打好了基础。《空我》之后,《亚极陀》、《龙骑》、《555》、《剑》被普遍认为是“神作五部曲”,剧情充满深度,角色刻画精彩。

最后,来介绍同为日本三大特摄,但在中国却是知名度最低的《超级战队》系列。

《战队》系列自1975年开始播放,同属上文提到的“东映”制作,是三大特摄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系列。据悉,东映制片人在看到初代假面骑士后,萌发了“让英雄们共同战斗”的崭新构思,于是,《战队》系列就此诞生。

《战队》系列,顾名思义,英雄们多以战队形式出场,以团队来对抗敌人。有趣的是,在《战队》系列中,不仅有等身战斗,也有巨大化战斗——英雄们驾驶各式各样的机甲,机甲最终会变形合体为巨大的机器人。在《王样战队君王者》中,更是出现了由二十台机甲合成的超大机器人。

战队的队长多为红色系,成员出场时均有独特的唱名。

值得一提的是,《战队》系列曾被美国翻拍,有些小伙伴小时候看的美国人演的《恐龙战队》,就是翻拍的作品。

以上,便是笔者对日本三大特摄的粗略介绍。

不要因为特摄作品多为“子供向”就对其有所偏见,是笔者最大的愿望。在特摄作品中,随处可见对美好人性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憧憬与幻想。

英雄们在少年少女的心中种下一颗爱的种子,给予孩子们无边无际的梦想,但特摄绝对不是专属于孩子们的作品,因为爱与梦想,是无论几岁都埋藏在人们心中的事物。

如果这篇小文能唤起你对特摄的兴趣,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特摄推荐#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