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這個標題來源於某個吧友整活。
雖然是發癲整活,但是這個話題能出現,以及能引起部分共鳴都是值得思考的。實際上一個活躍羣聊的日常基本就是如圖所示,這代表着相當一部分人的生活空隙確實有羣友一席之地——
儘管是素不相識的人們。
現實中的社交問題
移動端互聯網的一大影響,就是讓生活加快節奏,人與人的面對面交流逐漸減少。無獨有偶,2019年末衆所周知的事件,持續數年,讓這個影響在社交方面進一步放大。
人是需要有個能談心的交情的,但前提是朋友纔行,至少也得是自己相對熟悉信賴的人。很明顯,鄰座的乘客或是點頭之交的同學同事不算在內。可生理上的和情感上的需求就在那裏,總是需要滿足的,又該怎麼辦?
答案是沒有的。社交半徑在後疫情時代下不僅沒有擴大,反而因爲性別對立,就業壓力等社會氛圍進一步壓縮了。這點同樣體現在了報告當中:超過七成的人認爲,現實生活中交友的困難的,而且社交圈子需要的時間,精力和經濟成本都是難以承受的。
那就真沒有交流的地方了嗎?
網絡社交的便利性
有的。解鈴還須繫鈴人。發達的移動網絡限制了真實的社交,但是豐富的社交軟件還有論壇隨之應運而生:QQ微信這些自不必說,抖音,快手,B站,百度貼吧等論壇或視頻平臺也承載了一部分社交需求。
不同於線下遇到一個志同道合的朋友,網上找到一個或一羣興趣相似的網友還是相對簡單的。特別是在大數據的審視下,愛好趨近的年輕人們更容易遇到彼此。
一個人的QQ微信裏可能充斥着工作羣的消息,但是大概也會有一個素不相識的網友吹水羣聊,它是極少主/被動社交的人們社交的新方式。
線下社交的一大特點是真實,可很多時候大家不想搞得這麼嚴肅。網絡賦予的隱蔽性與賬號面具,讓人們比起現實中更能放鬆自己。
與人交談需要注意禮儀,根據交流對象的不同還得使用不同的態度去應付。但是面對一羣無話不談的陌生網友,相信誰都可以沒有什麼顧忌地加入討論之中。
相談甚歡的陌生人
基於興趣主動加入羣組或者羣聊,並且活躍發言。在持續一段時間後,這個羣聊裏面就可能會出現和你頻繁互動的人員。
即便是網上的好友,互動交流帶來的快樂與情緒價值並不比現實中一個朋友來的少。這種感覺反過來強化了自己在羣聊中的活躍,形成循環反饋。直至因爲某些事情退出或是不再發言,轉向另一個羣聊。
通過展現自我與情緒共鳴,“賽博好友”的價值得到了充分的展現。這也是現在年輕人的心理需要的,所以對羣友產生興趣……也不是不能理解?(大霧)
平臺可以是一個樹洞,讓你傾吐所有的祕密可以把它當作興趣網絡,鏈接更大的羣體。一萬個人有一萬種社交,願每一個人都能在茫茫人海,遇見另一個自己。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