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虫引发的莱姆病,欧美明星也逃不过

在国内,了解莱姆病的网民或许不多,但在国外,它已成为很多普通人的噩梦。

北美中古顶流艾薇儿以及贾斯汀·比伯就曾先后感染莱姆病,并被折磨得死去活来,痛不欲生。

资料显示,莱姆病在上世纪70年代被发现。


当时美国康涅狄格州莱姆镇的一些儿童莫名出现了关节炎、头疼、记忆力衰减等症状。由于死活查不出病因,医疗机构只将这种怪病命名为「莱姆关节炎」。


随着病例的不断增加和研究的持续深入,谜题在70年代末得以解开。


原来,所谓的「莱姆关节炎」其实是一种由蜱虫携带的原核细胞性微生物——伯氏疏螺旋体引发的细菌性传染病,且具有人畜共患的特点,但所幸不会人传人。

1979年,这一疾病被正式更名为「莱姆病」。

一旦被携带伯氏疏螺旋体的蜱虫叮咬,大多数人会在7天内发病,最晚不超过1个月。紧接着,病人还将经历早期、播散期、病变持续期三个病程。早期阶段,莱姆病主要表现为躯干及四肢近端的「牛眼」状红色斑疹。

  1. 早期阶段,莱姆病主要表现为躯干及四肢近端的「牛眼」状红色斑疹。
  2. 此外,患者还会出现畏寒发热、恶心、呕吐、乏力、头痛、关节肿胀等症状。若不尽快就医,伯氏疏螺旋体在经血液传播至多个器官后,可引发明显的神经系统、心脏、关节病变。
  3. 虽然口服多西环素、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酯可有效治疗莱姆病,但仅限于感染初期。很多人其实并不能及时确诊,因为莱姆病症状复杂,可模仿其他疾病(如无形体病、巴贝虫病),以至于很难诊断。

所以常有患者往往一查再查,最终错过治疗的最佳窗口期,被迫花费数月乃至数年时间进行治疗和恢复。更为棘手的是,一些人在体内已无法测出伯氏疏螺旋体的情况下,仍不得不继续遭受「治疗后莱姆病综合症」的折磨。


按照《英国医学杂志·全球卫生》给出的数据,目前中欧地区的感染率最高,达到20%。不过,引发莱姆病在欧洲传播的罪魁祸首主要是阿氏疏螺旋体和伽氏疏螺旋体。

而我国自1985年首次于黑龙江林区发现莱姆病病例以来,已证实至少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人群中存在伯氏疏螺旋体感染,其中东北、西北、华北地区的林区为莱姆病主要疫区。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的莱姆病组曾进行过一项针对林区3万多居民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被调人口的平均感染率达5.06%。


为了预防莱姆病,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早在1998年便批准了一款名为「埃里克斯莱姆病疫苗」的人体疫苗。然而这款疫苗仅上市三年就因反疫苗运动和不良反应诉讼停产。讽刺的是,FDA从未在调查中发现该疫苗存在安全风险。


此后多年各药企不再涉足莱姆病人体疫苗的研发,直到辉瑞联手瓦尔内瓦下场。去年8月,由这两家药企共同开发的VLA15疫苗正式进入三期临床试验。

虽然今年初试验被爆出违反《良好临床实践规范》(该标准在于保证临床试验过程的规范,同时保障志愿者安全),致使大量受试者被移除试验。但它仍有望在2025年获批上市,成为全球唯一的莱姆病人体疫苗。


由于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人饱受莱姆病摧残,再加上美国又是各种阴谋论的重灾区,所以其境内一直流传着「莱姆病是军方故意泄露的生物武器」的都市传说。

莱姆病病原体的发现者 Willy Burgdorfer 就非常认可这个说法。他跟普通阴谋论者不同的地方在于,他曾服役于军方的生物武器研发单位,主攻跳蚤、蜱虫、蚊子等吸血昆虫或节肢动物。


而持反对意见的人则认为,科研人员曾在博物馆保存的蜱虫和老鼠标本身上发现过莱姆病病原体,这说明莱姆病早已存在于世,只是人类太晚发现。其次,莱姆病不像传统的生物武器,它潜伏期长,还不够致命,传播途径也相对单一,总之不够高效。


2019年,斯坦福大学科普作家、前莱姆病患者Kris Newby则出版了一本名为《被咬:莱姆病和生物武器秘史》的书籍,引发社会轰动。为平息质疑,五角大楼不得不做出重新审核1950年至1975年间的蜱虫武器化相关实验的回应。

最后提醒各位homie,现在正是莱姆病最高发的季节,喜欢户外活动的铁子记得尽量穿长袖长裤、扎好裤脚,回家后要好好洗澡。这么做可以洗掉尚未附着的蜱虫,顺便观察一下皮肤状况。

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皮疹或发烧,最好尽快就医。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资料来源:

1莱姆病防治专家共识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蜱虫咬伤需警惕 莱姆病正在迅速传播 国家地理中文网

3莱姆病:困扰美东30年 华山感染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