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生物日志222]大锅,你滴头型没有我滴好看

黄颊山雀Machlolophusspilonotus

是山雀科,山雀属的一种鸟类。因有着独特扎眼的头部羽冠,而被人们所熟识。

非常活跃,经常叽叽喳喳蹦蹦跳跳,所以也被人们调侃为:十分活泼多动的鸟界非主流。

分布:

分布很广,在孟加拉国、不丹、中国、香港、印度、老挝、缅甸、尼泊尔、泰国和越南都可以发现它们的身影。

其自然栖息地为:亚热带或热带潮湿的低地森林和亚热带或热带潮湿的山地森林。

该物种经常出现在海拔2000m以下的:

山地森林、开阔的温带落叶林、有橡树、松树和杜鹃花的混交林、次生林、种植园、公园和花园以及小溪边。

在我国,常见于西藏南部及云南极西部和南方省份的开阔林中,最高可至海拔2400m。

外貌:

属于小型鸟类。体长约为12~14cm。体重约18~23g。

黄腹山雀脸呈白色,头顶和羽冠呈黑色,前额、眼先、头侧呈鲜黄色,眼后有一黑纹。亮黄色的脸和颈背,与黑色的头顶、喉咙和胸部形成鲜明对比。

突出的奇特羽冠,也让它们在野外变的非常好辨认。

翅膀呈灰色和黑色,带有白色斑点和条纹。尾巴呈黑色,隐蔽的尾羽呈深灰色,尖端呈白色。虹膜暗褐色,嘴呈黑色,脚铅呈黑色或暗蓝灰色。

雌性相对较暗淡,带有淡黄色的翼条和灰橄榄色的围嘴。

幼鸟与成鸟相似,但是头冠较暗,羽冠较短,面部和颈背较苍白。雌鸟和雄鸟相似,但是腹部黑色纵带不明显。

饮食方面:

它们通常在低层和中层林木中觅食。

主要以鳞翅目、鞘翅目昆虫和一些昆虫幼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等植物性食物。

生活习性:

属于留鸟。即,终年生活在一个地区,不随季节迁徙。

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有时也和大山雀等其他小鸟混群。社会地位通常由性别和年龄决定,如雄鸟支配雌鸟,成鸟支配幼鸟。

在繁殖季节以外常混群活动。

性活泼,整天不停地在大树顶端枝叶间跳跃穿梭,或在树丛间飞来飞去,也到林下灌丛和低枝上活动和觅食。

可以进行起伏的飞行,以及快速拍动翅膀的短途飞行。

通常在低层和中层林木中觅食,但也在灌木、灌木和灌木丛中觅食。

叫声:是一种沙哑的颤鸣,鸣声为重复的清脆三音节主调chee-chee-piu。

黄颊山雀相当温顺。就是太爱叫唤,有点吵闹。尤其是和别的鸟类混群时,那场面十分嘈杂...

繁殖方面:

黄颊山雀在海拔800至3000m之间繁殖。繁殖期发生在2月下旬和8月中旬之间。

求偶时,雄性会高高抬头,以增强自己黑色围嘴的视觉效果。而在展示过程中,冠也会升高。

黄颊山雀很少在墙壁或岩石河岸筑巢,它们通常会选择在离地面约15m的树洞中筑巢。巢穴用苔藓、草、树叶、毛皮、羊毛和羽毛制成。

偶尔会添加一些其他材料,例如花瓣或蛇皮。

雌性产卵4~6枚蛋。蛋呈白色或灰白色、有暗褐色或红褐色斑点,大小约为18×14.5mm~18.5×15mm。

保护状态:

根据分布范围来判断,虽然黄颊山雀在当地可能是十分常见的,也可能是稀有的。

推测在中国的种群数量约为100~10,000繁殖对。

但该物种的种群,目前没有受到任何威胁。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CUN:无危物种系列。

也列入中国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奇奇怪怪可可爱爱# 

小黄团子要是再圆圆点,胖胖点就更可爱啦。加油努力,变的更“团一点”。

我是奇怪的bot,我们下期再见~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