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执一束月白,念一方永恒

大家好,我是邮差,阔别已久,今天的第二十二封邮件请查收哦


小时候,总认为中秋不过是一个节日,有躲不掉的亲友热闹,总避不开讨厌的五仁月饼,再严格的学校也得放假;长大了,才发觉中秋不只是一个节日,没有了原以为的“聒噪”,却总是少了一种翻滚在记忆里绵长的味道。


月本身不发亮,却浓了人一身水光;

月习惯了千古清冷,可总有人向它要到叮咛;

月当真不会动心,又载满了一湾他人深情。

当我们手执月白,仰望月亮,我们想看到什么?

或许正是那一束束来自古往今来、天南海北赤诚而灼热的目光,让月亮成为一座承载万千热望的驿站,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圆则缘、缺则憾——

一种古老而亲切的文明认同透过千百年的风霜成功培植出了人们一念中的永恒。



『一』月圆,念起一缕秋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美好的事物总会引得人们产生一种分享欲,八月十五的圆月,如当头坠着一轮无瑕美玉,诗人王建昂首,亲友同起相思。

赏月、望乡,盈盈美玉上纠缠不休的一缕缕秋思兜兜转转、绵延不断,连着古今、牵着你我。

旧时的车缓路也遥,一座山险、一汪水深便能阻人两地。“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非处处生水,但一定常常有月,这抹与人共戴的天色,这份不约而同的信守,便成就了古今恒定的归属和认同。


《饮食男女》剧照


如今的生活太急,人人忙着奔跑,时间不断被缩减、空间不断被拉近,距离似乎已经不再是问题,但真正的距离又生在了心隙。

可即便如此,却又胜在“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份根植于血脉深处的文化共鸣,让你我即便未享一片山川、未释心中执念、未见彼此一面,但当我们抬起头时,看到的总是同一轮明月。

你总会知道,“今晚迷人的月色,伊人同享”



『二』月白,明亮一抹芳华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这夜容易失眠,而失眠的时候,月白最是诱人,适合一人出门。

白日里总看不清身在何处,唯有暮色四合,才能轻轻观瞧见村庄沉静而坦然的一面,如同婴儿缩在一处摇篮里睡着,几声犬吠方能让它偶尔抬臂翻身。而城市是不会睡觉的,无论它容纳了多少疲惫的人,却总是能鼓着一团生气,昼夜保持着一种刻板的精致。

身居野外,我的眼前总会悬着一弯明月,远处屋脊不高,刚好托着这盏天灯,灯下地上,满目结霜的正是那束铺陈开来的月白。



满衣冰彩拂不落,遍地水光凝欲流。”月白是独属于中华儿女的浪漫,泛着令人清醒的光,如水之静、冰之蓝,一袭衣衫浸染,满目波光流转。日间的千头万绪从此渐渐瓦解消融,人的头脑笼罩其间好似春雨浸润,借着月白里沉淀的时间,容易看透缭乱芳华,更容易看清真正的自己。

但这月白并不清冷,也不高高在上,包罗万象自成一派,染衣间色、渲纸上空、塑瓷中韵,人人可见、处处可得。但最温暖的月白不一定在中秋那一晚圆月的肩上,但一定洒在了无数个夜归人的脚下和门前



『三』月食,最是人间清欢


团圆日总有不圆人,有身处异域成他乡客,有暌违亲友作伶仃魂,但这个时节无论何人处何地,总归是要尝尝月食——月饼的。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据说“月饼”一词便来源于“吃播泰斗”苏轼。苏轼好吃、会吃、能吃,是个走到哪吃到哪、顶天立地的“乐天派”。宦海沉浮,半生流离,他遍尝蛮荒苦楚,与劳动大众一同取食于烟尘,一身蓑衣裹着一颗赤胆,既深知“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更炼就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逍遥自在。

 


月饼于我虽吃不出“相思泪”,但也算是饱含了儿时的稀罕和欢愉。那时的物产不像现在的丰富和便利,时令吃食还是主流,月饼也只有中秋时才能吃到。家中兄弟姐妹多,又有哪些小孩能真正懂得和愿意做到“让梨之好”。自己得了好吃的月饼,自是欢天喜地偏爱独享。

要是落了长辈训斥,这才不甘不愿地分出一小部分给那个馋嘴的邻居小孩,心里还要默默笃定至少与之“绝交”一周。

如今早就记不得那时的味道,想来也比不上如今的精美,可那种扎根味蕾肌肉深处的欢愉或许就是一种“人间至味”吧。

 

《岁月神偷》剧照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季羡林老爷子说的事情,大概也是我们每个普通人的事情,无论贫与富、贵与贱、康与病、成与败,月亮总会一视同仁,年年月月顾盼人间,不曾辜负了何人。


是夜,愿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归故乡、逐梦想。



如果喜欢我的文字,欢迎关注公众号“可可西里的邮差”,那里还有更多精彩!还可以加入可可西里大家庭Q601047304,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都在等你呢。


#盒欢中秋###盒友日常#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