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1644——南明诸葛亮,为何难以拯救南明?

上个月,我给大家写了一篇明朝历史的荐书文章,其中热度最高的自然是《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笔下的大明王朝从巅峰走向落寞,故事写到1644年便戛然而止,今年明末的话题又被炒得很热,这篇文章结合明史大佬顾诚教授的学术著作,继续和大家聊聊《明朝那些事儿》后面没有写完的那些历史。

01 南明

南明的国祚,恰似帝国黄昏最后的悲歌,

弘光、隆武、永历——三帝更迭如走马,

开局尚有半壁江山的生机,可执棋者却步步错算,

将反攻的锐气消磨于派系的争斗之中,

江南的富庶成了权臣的筹码,前线的忠魂反而沦为内Dou的弃子,

一个本有一战之力翻盘的局面,最终却因人心的溃散而满盘皆输。

上文讲到南明第三个朝廷永历的天崩开局,

继弘光、隆武之后,永历居然也是以内D开始,

清军南下,永历帝朱由榔因为恐惧而仓皇逃离广东首府肇庆,

直接导致权力真空,出现“绍武争立”的内D,

这场自己人打自己人的闹剧,不仅耗尽了南明在广东的军事实力,

更让清军“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兵不血刃地拿下了广东。

在广东沦陷后,永历帝开始了其漫长的逃亡生涯,

他不顾忠臣瞿式耜的泣血劝谏,抛弃军民一路西奔,

最终沦为地方军阀(刘承胤)的人质,受尽屈辱,朝廷已名存实亡。

而南明真正的抗清主力,则是被朝廷一向看不起的农民军,

先前隆武帝和外号南明诸葛亮的堵胤锡就力排众议,希望联合李自成余部大顺军抗清,

与此同时,张献忠义子孙可望、李定国等领导的大西军余部,

则将云南建设成强大的后方基地,

而南明也依靠陈子壮、张家玉、陈邦彦为代表的广东义士,

自发组织义军,将清军主力牢牢耗在了广东,

为那个早已不值得拯救的永历朝廷,

换来了宝贵的喘息之机,使南明免于被迅速剿灭。

02 倒戈反清

前文讲到岭南三忠将清廷李成栋军牢牢焊死在广东,

李成栋这个人本就是汉人,早年参加农民起义,

效力于李自成的部下高杰,后来随高杰降明,弘光时任徐州总兵,

1645年高杰被刺杀后,他率部投降清朝,成为清军南下的急先锋,

擒杀了南明隆武帝朱聿键和绍武帝朱聿鐭,

但是清廷仅授李成栋广东提督(武职),而且受辽人佟养甲(两广总督)压制,

再加上李成栋受南明三忠义士的感召,以及明朝遗臣和爱妾赵氏的内外推动,

多种因素叠加之下,李成栋最终决定再次倒戈转而反清,

1648年四月,李成栋在广州发动兵变,宣布反正归明,广东、广西各州县望风归附。

当时永历正在广西狼狈逃窜、几近绝望,听到李成栋反正的消息是“喜从天降”,

永历君臣得以重返广东肇庆,南明也获得了一片稳固的根据地,迎来转机。

李成栋反正初期,对永历帝表现得相当恭敬,恪守臣节,主张地方官员应由朝廷任免,

但他很快就发现,永历朝廷从上到下腐B不堪,

权臣马吉翔之流把持朝政,随意封官许爵,被时人讥为“马皇帝”。

目睹这一切的李成栋深感失望和不满,叹息道:“今见权奸如此,宁有济哉!”

(看到这样的奸臣当道,复兴大业怎么可能成功呢!)

另一边,被迫一同反正的原总督佟养甲,因心怀二意、密通清廷,

被李成栋设计擒杀,以清除内部隐患,

永历虽然昏聩,但南明确实迎来了一次大转机,而全国各地也开始掀起反清的大旗。

03 反清复明

1648年,除了岭南举起义旗,已降清的原明朝将领金声桓、王得仁,

也在南昌反清归明,并一度引发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抗清斗争浪潮。

金声桓原为左良玉部将,王得仁原为大顺军降将,

两人在替清朝夺取江西的过程中,因利益冲突,

金声桓设计杀害了王得仁的上级,从而控制江西投靠清廷,

不过,他们虽为清廷立下大功,却未得到应有的封赏和信任,

反而被新来的清朝文官猜忌和勒索钱财,

这种“刻薄寡恩”的待遇,加上南明方面的不断策反,最终迫使两人决定反清复明。

1648年初,金声桓、王得仁在南昌擒杀清朝官员,宣布反正,江西绝大部分府县闻风响应,

他们迅速出兵,拿下了长江重镇九江,引发了湖北、安徽等地反清势力的连锁响应,

形势一片大好,一些幕僚提出奇袭南京的“上策”,

即利用长江水师优势,顺流直下,突袭兵力空虚的南京。

然而,金声桓被一位不通史事的谋士黄人龙所误导,

黄人龙用明代宁王朱宸濠在南昌造反、因未先攻取赣州而被王守仁抄了后路的错误进行类比,

说服金声桓放弃北上,转而调集全军主力南下,去围攻由少数清军固守的赣州。

这点黄人龙其实完全类比错误,因为明末形势与宁王之乱完全不同,

结果金、王大军在赣州城下顿兵数月,一无所获,却给了清廷从北京调集主力援军的宝贵时间,

等到清朝大军压境时,金、王被迫放弃围攻赣州,回救南昌,又被清军围困长达八个月,

城中粮尽,“杀人而食”,最终城破。

金声桓投水自尽,王得仁力战被俘,受“支解”酷刑而死。

赣州

04 作壁上观

就在金声桓、王得仁举起义旗的同时,南明各路正规军却全程作壁上观,

在南昌被围的八个月里,南明其他两大实力派,湖南的何腾蛟和广东的李成栋,

却完全出于私心,坐视不救,何腾蛟不仅不出兵,

甚至向朝廷谎报南昌大捷,以掩盖自己的不作为,

李成栋则一心只想攻取赣州以扩大自己的地盘,对解救南昌毫无兴趣。

这里整个南明朝廷再次失去了反攻的天赐良机,

李成栋反正后,如果能立即与江西的金声桓、王得仁联手,

南北夹击清军,本有极大的胜算,

然而当李成栋率大军驻扎在赣州边境时,谋士钱秉镫向他提出了一个极具远见的战略,

就是不要在坚城赣州下浪费时间,仅派少量部队牵制,

然后主力绕道,直扑当时正被清军主力围困的省会南昌,

与被围的友军形成内外夹击之势,一举击溃清军主力,则江西全境可定。

但李成栋刚愎自用,认为钱秉镫是“书生不知军计”,未予采纳,执意要先攻克赣州。

1648年10月,李成栋第一次进攻赣州,结果因为准备不足,立足未稳,

遭到城内清军的突然出城反击,导致猝不及防,大败而归,士气受挫。

05 战略短视

1649年初,李成栋重整旗鼓,再次攻入江西,

但此时,清军已平定南昌,并增援了赣州,战场形势已对他不利。

清军仍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在信丰县击败李成栋主力,

李成栋在夜间渡河逃窜时,不幸坠马淹死,主帅阵亡导致全军崩溃。

李成栋死后,他的部将杜永和通过贿L,被推举为军队的临时首领,

此时,永历朝廷本应迅速任命李成栋的养子、在朝中任职且有威望的李元胤前往统军,以稳定军心。

但朝中却试图派一个外人去接管总督大权,意图收归兵权,

这一举动立刻遭到李成栋诸将的一致抵制,朝廷无可奈何,只好承认了杜永和的地位。

而杜永和等人毫无远志,掌握大权后便拥兵盘踞在广州等富庶地区,耽于享乐,

这支曾经的抗清劲旅就此丧失了进取心和战斗力。

从结局上看,李成栋是为南明殉国而死,按照传统史书的理解这也是忠臣,

但是李成栋的人生经历确实矛盾至极,前前后后多次反叛,

跳槽尺度堪比吕布,他既是清军南下最大的“功臣”之一,

甚至是参与了嘉定三图的头号刽子手,但是复叛清廷又给南明创造喘息机会,

续了一大口命,结果却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最终兵败身死。

所以整个南明就是一笔糊涂账,君臣昏聩无能,战略上极其短视,

而且人人喜好内D,有限的力量也无法团结一致,

清军每次都能各个击破,南明亡国也就在所难免,

我们继续另一大军阀湖广总督何腾蛟。

06 成事不足

上面说到在南昌被围的八个月里,南明其他两大实力派,

湖南的何腾蛟和广东的李成栋均坐视不管,

李成栋是想要扩大自己的地盘,结果因为战略短视以身殉国,

而何腾蛟虽然气节上没问题,口碑要比李成栋这种反复横跳要好很多,

但是在抗清大业中,算是有心杀贼但成事不足这一类型,

1648年夏秋,因江西、广东反正,清廷被迫将湖南清军主力调离,

造成湖南防务极度空虚,这为南明收复全省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进而与江西、广东反正势力连成一片,实现中兴,

然而,这一大好局面,却被何腾蛟因个人私怨和争功之心,一手挑起内H而彻底断送。

这年南明地方部队主动出击,堵胤锡、马进忠部收复了常德,

陈友龙部反正后,作战勇猛,接连攻克靖州、武冈、宝庆等重镇,兵锋直指长沙,

眼看堵胤锡、特别是陈友龙捷报频传,即将立下“复湘”首功,

龟缩在广西、正为攻克永州而苦战的何腾蛟急不可耐,决心破坏,

他对陈友龙怀有私怨,更嫉妒陈友龙的功劳,

于是以督师的名义,暗中指使部将郝永忠,

以“借道”为名对毫无防备的友军陈友龙部发动了可耻的偷袭。

07 内H惨败

陈友龙部在内H中惨败,导致南明进攻长沙的计划彻底破产,

刚刚收复的宝庆府也得而复失,被清军重新占领。

这场内H后果极为严重,让南明收复湖南全境的时间被严重延误,

也彻底错过了东援江西金声桓、王得仁部的最佳时机。

事后,何腾蛟与其同党、留守桂林主政的瞿式耜,在给朝廷的奏疏中颠倒黑白,

伪造战报日期,将内H的责任完全推到陈友龙身上,并把自己包装成收复宝庆的功臣。

而朝中金堡等言官,也为虎作伥,

为讨好何腾蛟而攻击为国奋战的原农民军将领,朝政之昏暗可见一斑。

而且时人王夫之的详细记载,何腾蛟明确指示郝永忠:

“战友龙之与战虏,难易亦易知”(打陈友龙比打清军容易得多),

并许诺“虽杀友龙,朝廷其不能致诘于将军”

(你即使杀了陈友龙,有我罩着,朝廷也不会追究你的责任),

何腾蛟言行之卑劣令人发指,

他挑起的这场内衅,也是南明史上“忠臣误国”的典型案例,

为了一己私愤和功名,不惜在抗清战争最关键的时刻,从背后捅向自己的盟友,

这种将个人利益凌驾于民族大义之上的行为,不仅断送了一次中兴的绝佳机会,

也反映南明统治集团从上至下、难以根除的腐朽与分裂。

08 忠贞营的反攻

1648年的湖南战争,还有一支抗清力量,就是原大顺军余部“忠贞营”,

清军主力被牵扯到江西和广东,湖南防务极为薄弱,

南明方面堵胤锡、马进忠、陈友龙接连收复湘西、湘南大片失地,

不过这些地方不部队实力较弱且各自为政,

有远见的制抚堵胤锡认识到这一点,亲自前往夔东,

邀请战斗力最强的忠贞营李赤心、高必正部入湘作战,

忠贞营不负众望,入湘后发动闪电战,

于1648年11月初接连攻克益阳、湘潭、湘乡、衡山等地,

将清军势力压缩至仅剩省会长沙等少数孤城。

十一月十一日,忠贞营主力猛攻长沙,城内清军仅三千人,外无援兵,

守将徐勇被射伤,城池已危在旦夕,攻克指日可待。

此时督师何腾蛟此前因丢失湖南而备受指责,

眼见由其Z敌堵胤锡请来的忠贞营即将立下收复省会的“首功”,

他为掩盖之前的过错和抢夺功劳,心态彻底失衡,

在忠贞营破城前夕,何腾蛟竟不顾大局,以督师的最高权力,

又下达了一道荒唐的命令,即强令忠贞营放弃围攻,调往江西去“解救”金声桓。

堵胤锡作为何腾蛟的下级,虽心有不甘,却被迫服从命令,

十一月十六日,即将胜利的忠贞营只能无奈地撤离长沙。

长沙城内的清军因此逃脱了被全歼的命运,得以喘息和巩固城防,

而何腾蛟自己拼凑的杂牌军,根本无力攻克长沙,导致战机被完全浪费。

09 何腾蛟殉国

面对湖南的危局,清廷任命郑亲王济尔哈朗为定远大将军,

率领满、汉主力部队,于1649年初大举进入湖南,

何腾蛟对清军主力的动向缺乏起码的了解,在忠贞营撤离后,他始终未能组织起有效的攻势,

等到济尔哈朗大军压境时,何腾蛟手下的诸将如惊弓之鸟,纷纷逃散,

结果何腾蛟在几乎无兵可用的情况下,于湘潭被清军的突袭部队包围并俘虏,

随后清军便对不肯投降的湘潭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T杀,

被俘之后,清方劝降,何腾蛟坚决拒绝,最终于正月二十七日被杀害。

济尔哈朗在击溃南明各部、基本占领湖南后,

北方发生姜瓖反清运动,清廷京师兵力空虚,济尔哈朗班师还京,

清军主力一撤,留守兵力大为削弱,焦琏、马进忠等南明残余部队立即抓住机会反攻,再度收复了湖南大片失地,

清廷只得再次调兵南下,暂时稳住局势,但是留守湖南的兵力依然有限,

这就为之后大西军李定国等部入湘、并取得辉煌胜利“埋伏下了种子”。

很多南明史籍比如王夫之这些作者,喜欢将湖南战败的责任推到农民军身上,

他们将忠贞营入湘描绘成一场阴谋,谎称其到来吓跑了马进忠,

还把南明局面崩盘的过错推到堵胤锡身上,

但是如果我们再去复盘整个南明史,

会发现堵胤锡可以说是南明战略眼光最强的政冶家,堵胤锡甚至还被称作南明诸葛亮,

正是他力主联合大顺军、大西军这些农民军一起反清,

但是对于自诩道德标兵的东林文人来说,联合农民军完全是不能容忍的事情,

我们再把视野给到忠贞营和堵胤锡。

10 忠贞营再遭背叛

在湖南被何腾蛟调离长沙前线后,忠贞营进退失据,陷入粮草断绝的困境,

随着清军占领湖南,他们被迫率数万大军南撤,进入广西。

可悲的是,当这支奉朝廷之命作战的军队退入广西时,

竟被当地的南明守将视为“犯境”之“贼”,并遭到武力攻击,

盘踞广西的庆国公陈邦傅,倒是看明白了局势,

他先是利用忠贞营强悍的战斗力,邀请其剿灭了自己的内部Z敌,

在达到目的后,他又试图通过联姻、拜干亲等手段拉拢忠贞营,怂恿他们进军桂林,

陈邦傅真实目的是想利用忠贞营来挟持和控制永历朝廷。

但李赤心(李过)等将领识破了其阴谋,

并以“陈兄劝我劫驾,是将终谓我为贼也!”为由,严词拒绝

(翻译过来就是,你劝我劫持皇帝,是想坐实我“贼”的身份啊),

而陈邦傅也因此怀恨在心,为日后他伪造敕书引入孙可望势力,排挤忠贞营埋下伏笔。

作为忠贞营最坚定的支持者,堵胤锡的遭遇同样悲惨,

他在撤入广西途中,遭友军保昌侯曹志建背叛,随从被全歼,自己侥幸逃脱。

抵达朝廷后,他又遭到以瞿式耜、李元胤(李成栋养子)为首的权臣集团的猜忌和攻击,

Z敌们将何腾蛟丢失湖南的罪责,全部转嫁到他头上。

永历帝虽信任他,再次任命他总督诸军,但这只是一个空头衔,

朝中权臣完全不给他兵饷,也不让他调动军队。

在调兵、索饷无门的情况下,堵胤锡心力交瘁,于1649年十一月病逝于浔州。

11 南明诸葛亮,为何难以拯救南明?

再回到本文的标题。堵胤锡被誉为“南明诸葛亮”,

是南明史上罕见的、兼具战略眼光与实干精神的杰出政冶家,

他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成功整合了南明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大顺军余部“忠贞营”,

为一度濒临灭亡的永历朝廷注入了强心针,

然而他最终还是壮志未酬,难以拯救南明,这并非因为他个人的能力不足,

而是他身处一个从根源上已经腐朽、无法挽救的政冶生态之中,

绝大多数南明官僚仍将农民军视为“流寇”、“贼寇”时,

堵胤锡是第一个、也是最坚决主张“联寇抗虏”的战略家,

他深刻认识到,腐败的明朝官军已不堪一用,唯有联合久经战阵的农民军,抗清才有希望。

为了促成联合,他不顾个人安危,仅带数十随从,

单骑闯入数十万大顺军的营中,与李过(李锦)、高一功等人谈判,

以诚意和“恢复天下”的大义,最终感动了大顺军诸将,

成功将其改编为“忠贞营”,为南明带来了强大的生力军,

在联合成功后,他立即策划了极具可行性的“荆州战役”,

试图以忠贞营主力攻打荆州,再由何腾蛟部从东线策应,

这个计划如果成功,南明将一举收复湖广,彻底扭转战局。

然而堵胤锡面临的最大敌人,不只是来自清军,还有来自他名义上的上司和同僚们,

比如很多南明地方实力派,骨子里对农民军怀有深刻的敌意和猜忌,

他们所谓的“联合”,不过是利用其兵力的权宜之计,从未真心合作,

等到堵胤锡主导的“荆州战役”即将成功时,何腾蛟因嫉妒其功劳,竟不战自溃,

坐视友军被清军从背后奇袭,导致忠贞营惨败,

在后来的“长沙之围”中,何腾蛟的破坏行为达到了顶峰,

唆使郝永忠偷袭反正来归的陈友龙部(这里也有陈友龙害死何腾蛟家人的原因),挑起明军自相残S给清军以喘息之机,

在忠贞营即将攻克长沙的关键时刻,又让忠贞营调走想要摘桃子,

直接断送了南明收复湖南、扭转全国战局的“天赐良机”,

留守桂林主政的瞿式耜在何腾蛟与堵胤锡的矛盾中,始终偏袒前者,

种种现象叠加之下,确实让人感觉堵胤锡身上有诸葛亮那种感觉(实际上距离诸葛亮还是差远了),

当然了,史可法、何腾蛟这些都是民族英雄的代表,

也不应过于苛责他们,而否定他们的气节。

只是可惜在整个南明,像堵胤锡这样可以看清局势,团结一切力量的人,还是少数,

能看清的要么在低位说话不算数,即使身处高位也会像堵胤锡这样处处被掣肘,

堵胤锡未能拯救南明,并非他不够“亮”,

而是整个南明的政冶生态,已经腐朽到容不下任何光亮,

他的失败,恰恰证明了南明的灭亡或许就是必然。

(南明史这个系列我已经更新了快一个月,写到永历也接近收尾阶段了,计划接下来再写几期郑成功、李定国和张煌言们的故事,大家感兴趣可以多多支持~)

往期历史相关:

精罗落泪——罗马史该如何入坑?

历史天花板——中国通史必读:从入门到进阶!

明末1644——《明朝那些事儿》没有写完的历史

明末1644——天下无敌的大明,《明事》未竟的历史!

明末1644——南明史入坑,明朝末年的故事!

明末1644——李自成的崛起,闯王之路!

明末1644——张献忠的崛起,大西王之路!

明末1644——襄阳之役,闯王东山再起!

明末1644——孙传庭的悲歌,大明最后的脊梁!

明末1644——拯救大明王朝,崇祯为何不南迁?

明末1644——李自成为何失利,没能成为刘邦、朱元璋?

明末1644——吴三桂为何投清,冲冠一怒为红颜是真的吗?

明末1644——山海关大战,李自成为何快速崩盘?

南明1644——南明为何昙花一现?

南明1644——谁能拯救南明危局?

南明1644——南明弘光为何只坚持了一年?

南明1644——南明为何没有联合李自成?

南明1644——南明初唯一的北伐,为何迅速失利?

南明1644——扬州失守,史可法为何没能拯救南明?

南明1644——东林文人们,真的是清流吗?

南明1644——南明最强明君,隆武帝为何没重振大明?

南明1644——南明为何又联合李自成的大顺军?

南明1644——张献忠的四大义子,南明传奇抗清名将!

南明1644——南明三忠,岭南传奇抗清义士!

明朝历史——除了《明朝那些事儿》,还有哪些明史神作?

唐朝历史——《刺客信条:王朝》,唐朝历史神作有哪些?

三国历史——看完《三国演义》,还有哪些三国历史神作?

魏晋南北朝——《东晋门阀政治》,魏晋南北朝好书推荐!

秦汉史——看完《大秦帝国》,秦汉史有哪些封神级作品?

春秋战国——读完《商君书》,春秋战国史有哪些经典著作?

宋史——听完大宋摇滚,宋朝有哪些封神作品?

清史——除了B站李正讲史,清史有哪些神书值得看?

考古寻秦记——《秦始皇的兵与城》有多么伟大?

妖怪文化——《日本の妖怪百科》,游戏中的日本鬼!

大唐刺客——《刺客信条王朝》,做成游戏靠谱吗?

冷门佳作——《康熙的红票》,一段不为人所知的历史

汉朝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王莽是“穿越者”吗?

八王之乱——《全战三国》,司马家为何是短命王朝

历史神作——《东晋门阀政治》,史学天花板!

国剧巅峰——《大明王朝1566》,被埋没的历史剧

裸体舞曲——《大明王朝》,封神配乐古典名曲

明朝悬案——朱元璋脸上,真的有72颗麻子吗?

天涯神贴——《明朝那些事儿》,一个时代的离去!

#gd读书# 

#gd历史杂谈#

#gd的ai&游戏杂谈#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