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我給大家寫了一篇明朝歷史的薦書文章,其中熱度最高的自然是《明朝那些事兒》,當年明月筆下的大明王朝從巔峯走向落寞,故事寫到1644年便戛然而止,今年明末的話題又被炒得很熱,這篇文章結合明史大佬顧誠教授的學術著作,繼續和大家聊聊《明朝那些事兒》後面沒有寫完的那些歷史。
![]()
01 南明
南明的國祚,恰似帝國黃昏最後的悲歌,
弘光、隆武、永曆——三帝更迭如走馬,
開局尚有半壁江山的生機,可執棋者卻步步錯算,
將反攻的銳氣消磨於派系的爭鬥之中,
江南的富庶成了權臣的籌碼,前線的忠魂反而淪爲內Dou的棄子,
一個本有一戰之力翻盤的局面,最終卻因人心的潰散而滿盤皆輸。
![]()
上文講到南明第三個朝廷永曆的天崩開局,
繼弘光、隆武之後,永曆居然也是以內D開始,
清軍南下,永曆帝朱由榔因爲恐懼而倉皇逃離廣東首府肇慶,
直接導致權力真空,出現“紹武爭立”的內D,
這場自己人打自己人的鬧劇,不僅耗盡了南明在廣東的軍事實力,
更讓清軍“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兵不血刃地拿下了廣東。
在廣東淪陷後,永曆帝開始了其漫長的逃亡生涯,
他不顧忠臣瞿式耜的泣血勸諫,拋棄軍民一路西奔,
最終淪爲地方軍閥(劉承胤)的人質,受盡屈辱,朝廷已名存實亡。
而南明真正的抗清主力,則是被朝廷一向看不起的農民軍,
先前隆武帝和外號南明諸葛亮的堵胤錫就力排衆議,希望聯合李自成餘部大順軍抗清,
與此同時,張獻忠義子孫可望、李定國等領導的大西軍餘部,
則將雲南建設成強大的後方基地,
而南明也依靠陳子壯、張家玉、陳邦彥爲代表的廣東義士,
自發組織義軍,將清軍主力牢牢耗在了廣東,
爲那個早已不值得拯救的永曆朝廷,
換來了寶貴的喘息之機,使南明免於被迅速剿滅。
![]()
02 倒戈反清
前文講到嶺南三忠將清廷李成棟軍牢牢焊死在廣東,
李成棟這個人本就是漢人,早年參加農民起義,
效力於李自成的部下高傑,後來隨高傑降明,弘光時任徐州總兵,
1645年高傑被刺殺後,他率部投降清朝,成爲清軍南下的急先鋒,
擒殺了南明隆武帝朱聿鍵和紹武帝朱聿鐭,
但是清廷僅授李成棟廣東提督(武職),而且受遼人佟養甲(兩廣總督)壓制,
再加上李成棟受南明三忠義士的感召,以及明朝遺臣和愛妾趙氏的內外推動,
多種因素疊加之下,李成棟最終決定再次倒戈轉而反清,
1648年四月,李成棟在廣州發動兵變,宣佈反正歸明,廣東、廣西各州縣望風歸附。
當時永曆正在廣西狼狽逃竄、幾近絕望,聽到李成棟反正的消息是“喜從天降”,
永曆君臣得以重返廣東肇慶,南明也獲得了一片穩固的根據地,迎來轉機。
李成棟反正初期,對永曆帝表現得相當恭敬,恪守臣節,主張地方官員應由朝廷任免,
但他很快就發現,永曆朝廷從上到下腐B不堪,
權臣馬吉翔之流把持朝政,隨意封官許爵,被時人譏爲“馬皇帝”。
目睹這一切的李成棟深感失望和不滿,嘆息道:“今見權奸如此,寧有濟哉!”
(看到這樣的奸臣當道,復興大業怎麼可能成功呢!)
另一邊,被迫一同反正的原總督佟養甲,因心懷二意、密通清廷,
被李成棟設計擒殺,以清除內部隱患,
永曆雖然昏聵,但南明確實迎來了一次大轉機,而全國各地也開始掀起反清的大旗。
![]()
03 反清復明
1648年,除了嶺南舉起義旗,已降清的原明朝將領金聲桓、王得仁,
也在南昌反清歸明,並一度引發了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抗清鬥爭浪潮。
金聲桓原爲左良玉部將,王得仁原爲大順軍降將,
兩人在替清朝奪取江西的過程中,因利益衝突,
金聲桓設計殺害了王得仁的上級,從而控制江西投靠清廷,
不過,他們雖爲清廷立下大功,卻未得到應有的封賞和信任,
反而被新來的清朝文官猜忌和勒索錢財,
這種“刻薄寡恩”的待遇,加上南明方面的不斷策反,最終迫使兩人決定反清復明。
1648年初,金聲桓、王得仁在南昌擒殺清朝官員,宣佈反正,江西絕大部分府縣聞風響應,
他們迅速出兵,拿下了長江重鎮九江,引發了湖北、安徽等地反清勢力的連鎖響應,
形勢一片大好,一些幕僚提出奇襲南京的“上策”,
即利用長江水師優勢,順流直下,突襲兵力空虛的南京。
然而,金聲桓被一位不通史事的謀士黃人龍所誤導,
黃人龍用明代寧王朱宸濠在南昌造反、因未先攻取贛州而被王守仁抄了後路的錯誤進行類比,
說服金聲桓放棄北上,轉而調集全軍主力南下,去圍攻由少數清軍固守的贛州。
這點黃人龍其實完全類比錯誤,因爲明末形勢與寧王之亂完全不同,
結果金、王大軍在贛州城下頓兵數月,一無所獲,卻給了清廷從北京調集主力援軍的寶貴時間,
等到清朝大軍壓境時,金、王被迫放棄圍攻贛州,回救南昌,又被清軍圍困長達八個月,
城中糧盡,“殺人而食”,最終城破。
金聲桓投水自盡,王得仁力戰被俘,受“支解”酷刑而死。
![]()
贛州
04 作壁上觀
就在金聲桓、王得仁舉起義旗的同時,南明各路正規軍卻全程作壁上觀,
在南昌被圍的八個月裏,南明其他兩大實力派,湖南的何騰蛟和廣東的李成棟,
卻完全出於私心,坐視不救,何騰蛟不僅不出兵,
甚至向朝廷謊報南昌大捷,以掩蓋自己的不作爲,
李成棟則一心只想攻取贛州以擴大自己的地盤,對解救南昌毫無興趣。
這裏整個南明朝廷再次失去了反攻的天賜良機,
李成棟反正後,如果能立即與江西的金聲桓、王得仁聯手,
南北夾擊清軍,本有極大的勝算,
然而當李成棟率大軍駐紮在贛州邊境時,謀士錢秉鐙向他提出了一個極具遠見的戰略,
就是不要在堅城贛州下浪費時間,僅派少量部隊牽制,
然後主力繞道,直撲當時正被清軍主力圍困的省會南昌,
與被圍的友軍形成內外夾擊之勢,一舉擊潰清軍主力,則江西全境可定。
但李成棟剛愎自用,認爲錢秉鐙是“書生不知軍計”,未予採納,執意要先攻克贛州。
1648年10月,李成棟第一次進攻贛州,結果因爲準備不足,立足未穩,
遭到城內清軍的突然出城反擊,導致猝不及防,大敗而歸,士氣受挫。
![]()
05 戰略短視
1649年初,李成棟重整旗鼓,再次攻入江西,
但此時,清軍已平定南昌,並增援了贛州,戰場形勢已對他不利。
清軍仍採取主動出擊的策略,在信豐縣擊敗李成棟主力,
李成棟在夜間渡河逃竄時,不幸墜馬淹死,主帥陣亡導致全軍崩潰。
李成棟死後,他的部將杜永和通過賄L,被推舉爲軍隊的臨時首領,
此時,永曆朝廷本應迅速任命李成棟的養子、在朝中任職且有威望的李元胤前往統軍,以穩定軍心。
但朝中卻試圖派一個外人去接管總督大權,意圖收歸兵權,
這一舉動立刻遭到李成棟諸將的一致抵制,朝廷無可奈何,只好承認了杜永和的地位。
而杜永和等人毫無遠志,掌握大權後便擁兵盤踞在廣州等富庶地區,耽於享樂,
這支曾經的抗清勁旅就此喪失了進取心和戰鬥力。
從結局上看,李成棟是爲南明殉國而死,按照傳統史書的理解這也是忠臣,
但是李成棟的人生經歷確實矛盾至極,前前後後多次反叛,
跳槽尺度堪比呂布,他既是清軍南下最大的“功臣”之一,
甚至是參與了嘉定三圖的頭號劊子手,但是復叛清廷又給南明創造喘息機會,
續了一大口命,結果卻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最終兵敗身死。
所以整個南明就是一筆糊塗賬,君臣昏聵無能,戰略上極其短視,
而且人人喜好內D,有限的力量也無法團結一致,
清軍每次都能各個擊破,南明亡國也就在所難免,
我們繼續另一大軍閥湖廣總督何騰蛟。
![]()
06 成事不足
上面說到在南昌被圍的八個月裏,南明其他兩大實力派,
湖南的何騰蛟和廣東的李成棟均坐視不管,
李成棟是想要擴大自己的地盤,結果因爲戰略短視以身殉國,
而何騰蛟雖然氣節上沒問題,口碑要比李成棟這種反覆橫跳要好很多,
但是在抗清大業中,算是有心殺賊但成事不足這一類型,
1648年夏秋,因江西、廣東反正,清廷被迫將湖南清軍主力調離,
造成湖南防務極度空虛,這爲南明收復全省提供了絕佳的機會,
進而與江西、廣東反正勢力連成一片,實現中興,
然而,這一大好局面,卻被何騰蛟因個人私怨和爭功之心,一手挑起內H而徹底斷送。
這年南明地方部隊主動出擊,堵胤錫、馬進忠部收復了常德,
陳友龍部反正後,作戰勇猛,接連攻克靖州、武岡、寶慶等重鎮,兵鋒直指長沙,
眼看堵胤錫、特別是陳友龍捷報頻傳,即將立下“復湘”首功,
龜縮在廣西、正爲攻克永州而苦戰的何騰蛟急不可耐,決心破壞,
他對陳友龍懷有私怨,更嫉妒陳友龍的功勞,
於是以督師的名義,暗中指使部將郝永忠,
以“借道”爲名對毫無防備的友軍陳友龍部發動了可恥的偷襲。
![]()
07 內H慘敗
陳友龍部在內H中慘敗,導致南明進攻長沙的計劃徹底破產,
剛剛收復的寶慶府也得而復失,被清軍重新佔領。
這場內H後果極爲嚴重,讓南明收復湖南全境的時間被嚴重延誤,
也徹底錯過了東援江西金聲桓、王得仁部的最佳時機。
事後,何騰蛟與其同黨、留守桂林主政的瞿式耜,在給朝廷的奏疏中顛倒黑白,
僞造戰報日期,將內H的責任完全推到陳友龍身上,並把自己包裝成收復寶慶的功臣。
而朝中金堡等言官,也爲虎作倀,
爲討好何騰蛟而攻擊爲國奮戰的原農民軍將領,朝政之昏暗可見一斑。
而且時人王夫之的詳細記載,何騰蛟明確指示郝永忠:
“戰友龍之與戰虜,難易亦易知”(打陳友龍比打清軍容易得多),
並許諾“雖殺友龍,朝廷其不能致詰於將軍”
(你即使殺了陳友龍,有我罩着,朝廷也不會追究你的責任),
何騰蛟言行之卑劣令人髮指,
他挑起的這場內釁,也是南明史上“忠臣誤國”的典型案例,
爲了一己私憤和功名,不惜在抗清戰爭最關鍵的時刻,從背後捅向自己的盟友,
這種將個人利益凌駕於民族大義之上的行爲,不僅斷送了一次中興的絕佳機會,
也反映南明統治集團從上至下、難以根除的腐朽與分裂。
![]()
08 忠貞營的反攻
1648年的湖南戰爭,還有一支抗清力量,就是原大順軍餘部“忠貞營”,
清軍主力被牽扯到江西和廣東,湖南防務極爲薄弱,
南明方面堵胤錫、馬進忠、陳友龍接連收復湘西、湘南大片失地,
不過這些地方不部隊實力較弱且各自爲政,
有遠見的制撫堵胤錫認識到這一點,親自前往夔東,
邀請戰鬥力最強的忠貞營李赤心、高必正部入湘作戰,
忠貞營不負衆望,入湘後發動閃電戰,
於1648年11月初接連攻克益陽、湘潭、湘鄉、衡山等地,
將清軍勢力壓縮至僅剩省會長沙等少數孤城。
十一月十一日,忠貞營主力猛攻長沙,城內清軍僅三千人,外無援兵,
守將徐勇被射傷,城池已危在旦夕,攻克指日可待。
此時督師何騰蛟此前因丟失湖南而備受指責,
眼見由其Z敵堵胤錫請來的忠貞營即將立下收復省會的“首功”,
他爲掩蓋之前的過錯和搶奪功勞,心態徹底失衡,
在忠貞營破城前夕,何騰蛟竟不顧大局,以督師的最高權力,
又下達了一道荒唐的命令,即強令忠貞營放棄圍攻,調往江西去“解救”金聲桓。
堵胤錫作爲何騰蛟的下級,雖心有不甘,卻被迫服從命令,
十一月十六日,即將勝利的忠貞營只能無奈地撤離長沙。
長沙城內的清軍因此逃脫了被全殲的命運,得以喘息和鞏固城防,
而何騰蛟自己拼湊的雜牌軍,根本無力攻克長沙,導致戰機被完全浪費。
![]()
09 何騰蛟殉國
面對湖南的危局,清廷任命鄭親王濟爾哈朗爲定遠大將軍,
率領滿、漢主力部隊,於1649年初大舉進入湖南,
何騰蛟對清軍主力的動向缺乏起碼的瞭解,在忠貞營撤離後,他始終未能組織起有效的攻勢,
等到濟爾哈朗大軍壓境時,何騰蛟手下的諸將如驚弓之鳥,紛紛逃散,
結果何騰蛟在幾乎無兵可用的情況下,於湘潭被清軍的突襲部隊包圍並俘虜,
隨後清軍便對不肯投降的湘潭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T殺,
被俘之後,清方勸降,何騰蛟堅決拒絕,最終於正月二十七日被殺害。
濟爾哈朗在擊潰南明各部、基本佔領湖南後,
北方發生姜瓖反清運動,清廷京師兵力空虛,濟爾哈朗班師還京,
清軍主力一撤,留守兵力大爲削弱,焦璉、馬進忠等南明殘餘部隊立即抓住機會反攻,再度收復了湖南大片失地,
清廷只得再次調兵南下,暫時穩住局勢,但是留守湖南的兵力依然有限,
這就爲之後大西軍李定國等部入湘、並取得輝煌勝利“埋伏下了種子”。
很多南明史籍比如王夫之這些作者,喜歡將湖南戰敗的責任推到農民軍身上,
他們將忠貞營入湘描繪成一場陰謀,謊稱其到來嚇跑了馬進忠,
還把南明局面崩盤的過錯推到堵胤錫身上,
但是如果我們再去覆盤整個南明史,
會發現堵胤錫可以說是南明戰略眼光最強的政冶家,堵胤錫甚至還被稱作南明諸葛亮,
正是他力主聯合大順軍、大西軍這些農民軍一起反清,
但是對於自詡道德標兵的東林文人來說,聯合農民軍完全是不能容忍的事情,
我們再把視野給到忠貞營和堵胤錫。
![]()
10 忠貞營再遭背叛
在湖南被何騰蛟調離長沙前線後,忠貞營進退失據,陷入糧草斷絕的困境,
隨着清軍佔領湖南,他們被迫率數萬大軍南撤,進入廣西。
可悲的是,當這支奉朝廷之命作戰的軍隊退入廣西時,
竟被當地的南明守將視爲“犯境”之“賊”,並遭到武力攻擊,
盤踞廣西的慶國公陳邦傅,倒是看明白了局勢,
他先是利用忠貞營強悍的戰鬥力,邀請其剿滅了自己的內部Z敵,
在達到目的後,他又試圖通過聯姻、拜乾親等手段拉攏忠貞營,慫恿他們進軍桂林,
陳邦傅真實目的是想利用忠貞營來挾持和控制永曆朝廷。
但李赤心(李過)等將領識破了其陰謀,
並以“陳兄勸我劫駕,是將終謂我爲賊也!”爲由,嚴詞拒絕
(翻譯過來就是,你勸我劫持皇帝,是想坐實我“賊”的身份啊),
而陳邦傅也因此懷恨在心,爲日後他僞造敕書引入孫可望勢力,排擠忠貞營埋下伏筆。
作爲忠貞營最堅定的支持者,堵胤錫的遭遇同樣悲慘,
他在撤入廣西途中,遭友軍保昌侯曹志建背叛,隨從被全殲,自己僥倖逃脫。
抵達朝廷後,他又遭到以瞿式耜、李元胤(李成棟養子)爲首的權臣集團的猜忌和攻擊,
Z敵們將何騰蛟丟失湖南的罪責,全部轉嫁到他頭上。
永曆帝雖信任他,再次任命他總督諸軍,但這只是一個空頭銜,
朝中權臣完全不給他兵餉,也不讓他調動軍隊。
在調兵、索餉無門的情況下,堵胤錫心力交瘁,於1649年十一月病逝於潯州。
![]()
11 南明諸葛亮,爲何難以拯救南明?
再回到本文的標題。堵胤錫被譽爲“南明諸葛亮”,
是南明史上罕見的、兼具戰略眼光與實幹精神的傑出政冶家,
他幾乎憑藉一己之力,成功整合了南明最強大的軍事力量——大順軍餘部“忠貞營”,
爲一度瀕臨滅亡的永曆朝廷注入了強心針,
然而他最終還是壯志未酬,難以拯救南明,這並非因爲他個人的能力不足,
而是他身處一個從根源上已經腐朽、無法挽救的政冶生態之中,
絕大多數南明官僚仍將農民軍視爲“流寇”、“賊寇”時,
堵胤錫是第一個、也是最堅決主張“聯寇抗虜”的戰略家,
他深刻認識到,腐敗的明朝官軍已不堪一用,唯有聯合久經戰陣的農民軍,抗清纔有希望。
爲了促成聯合,他不顧個人安危,僅帶數十隨從,
單騎闖入數十萬大順軍的營中,與李過(李錦)、高一功等人談判,
以誠意和“恢復天下”的大義,最終感動了大順軍諸將,
成功將其改編爲“忠貞營”,爲南明帶來了強大的生力軍,
在聯合成功後,他立即策劃了極具可行性的“荊州戰役”,
試圖以忠貞營主力攻打荊州,再由何騰蛟部從東線策應,
這個計劃如果成功,南明將一舉收復湖廣,徹底扭轉戰局。
然而堵胤錫面臨的最大敵人,不只是來自清軍,還有來自他名義上的上司和同僚們,
比如很多南明地方實力派,骨子裏對農民軍懷有深刻的敵意和猜忌,
他們所謂的“聯合”,不過是利用其兵力的權宜之計,從未真心合作,
等到堵胤錫主導的“荊州戰役”即將成功時,何騰蛟因嫉妒其功勞,竟不戰自潰,
坐視友軍被清軍從背後奇襲,導致忠貞營慘敗,
在後來的“長沙之圍”中,何騰蛟的破壞行爲達到了頂峯,
唆使郝永忠偷襲反正來歸的陳友龍部(這裏也有陳友龍害死何騰蛟家人的原因),挑起明軍自相殘S給清軍以喘息之機,
在忠貞營即將攻克長沙的關鍵時刻,又讓忠貞營調走想要摘桃子,
直接斷送了南明收復湖南、扭轉全國戰局的“天賜良機”,
留守桂林主政的瞿式耜在何騰蛟與堵胤錫的矛盾中,始終偏袒前者,
種種現象疊加之下,確實讓人感覺堵胤錫身上有諸葛亮那種感覺(實際上距離諸葛亮還是差遠了),
當然了,史可法、何騰蛟這些都是民族英雄的代表,
也不應過於苛責他們,而否定他們的氣節。
只是可惜在整個南明,像堵胤錫這樣可以看清局勢,團結一切力量的人,還是少數,
能看清的要麼在低位說話不算數,即使身處高位也會像堵胤錫這樣處處被掣肘,
堵胤錫未能拯救南明,並非他不夠“亮”,
而是整個南明的政冶生態,已經腐朽到容不下任何光亮,
他的失敗,恰恰證明了南明的滅亡或許就是必然。
(南明史這個系列我已經更新了快一個月,寫到永曆也接近收尾階段了,計劃接下來再寫幾期鄭成功、李定國和張煌言們的故事,大家感興趣可以多多支持~)
![]()
往期歷史相關:
精羅落淚——羅馬史該如何入坑?
歷史天花板——中國通史必讀:從入門到進階!
明末1644——《明朝那些事兒》沒有寫完的歷史
明末1644——天下無敵的大明,《明事》未竟的歷史!
明末1644——南明史入坑,明朝末年的故事!
明末1644——李自成的崛起,闖王之路!
明末1644——張獻忠的崛起,大西王之路!
明末1644——襄陽之役,闖王東山再起!
明末1644——孫傳庭的悲歌,大明最後的脊樑!
明末1644——拯救大明王朝,崇禎爲何不南遷?
明末1644——李自成爲何失利,沒能成爲劉邦、朱元璋?
明末1644——吳三桂爲何投清,衝冠一怒爲紅顏是真的嗎?
明末1644——山海關大戰,李自成爲何快速崩盤?
南明1644——南明爲何曇花一現?
南明1644——誰能拯救南明危局?
南明1644——南明弘光爲何只堅持了一年?
南明1644——南明爲何沒有聯合李自成?
南明1644——南明初唯一的北伐,爲何迅速失利?
南明1644——揚州失守,史可法爲何沒能拯救南明?
南明1644——東林文人們,真的是清流嗎?
南明1644——南明最強明君,隆武帝爲何沒重振大明?
南明1644——南明爲何又聯合李自成的大順軍?
南明1644——張獻忠的四大義子,南明傳奇抗清名將!
南明1644——南明三忠,嶺南傳奇抗清義士!
明朝歷史——除了《明朝那些事兒》,還有哪些明史神作?
唐朝歷史——《刺客信條:王朝》,唐朝歷史神作有哪些?
三國曆史——看完《三國演義》,還有哪些三國曆史神作?
魏晉南北朝——《東晉門閥政治》,魏晉南北朝好書推薦!
春秋戰國——讀完《商君書》,春秋戰國史有哪些經典著作?
考古尋秦記——《秦始皇的兵與城》有多麼偉大?
妖怪文化——《日本の妖怪百科》,遊戲中的日本鬼!
大唐刺客——《刺客信條王朝》,做成遊戲靠譜嗎?
冷門佳作——《康熙的紅票》,一段不爲人所知的歷史
漢朝祥瑞——《王莽和他的時代》,王莽是“穿越者”嗎?
八王之亂——《全戰三國》,司馬家爲何是短命王朝
歷史神作——《東晉門閥政治》,史學天花板!
國劇巔峯——《大明王朝1566》,被埋沒的歷史劇
裸體舞曲——《大明王朝》,封神配樂古典名曲
明朝懸案——朱元璋臉上,真的有72顆麻子嗎?
天涯神貼——《明朝那些事兒》,一個時代的離去!
#gd讀書#
#gd歷史雜談#
#gd的ai&遊戲雜談#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