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黑盒让一个专科生蜕变成一个作者

时至今日,看着黑盒做的越来越大,不禁感慨万千。

我大概是19年那会注册的黑盒,当时这个黑白软件的定位是游戏好友组队,还不存在文章的那一栏板块,你能在社区里看到大量目标明确的组队邀请函,不怕吹牛,我就是为了《守望先锋》四千分宗师组排而来,仅仅只是把它当成一个QQ频道来用。

后来黑盒开始售卖游戏了,而且价格出乎意料的实惠,你做任务签到是真的能白嫖许多小游戏的,我本来也没太在意,直到有一天我发现自己的盒币能抵消掉一个《瘟疫传说》,我正是在这一刻爱上黑盒的。

如你所见,黑盒的多数用户都带有新鲜蓬勃的生命力,他们的好奇、热情与激昂使得每一部作品的评论区都是一次独一无二的评鉴大会,平台用任务鼓励用户积极的发帖、互动、转发从而为作者提供曝光,作者受到鼓舞后再去创造更好的独占内容,形成一个社区能量无比强大的正循环。

在此之前,其实我很少主动在社交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因为算法会将你的小众爱好当作是自言自语,至少游戏是这样的。

但黑盒这个平台的确是非同凡响,它能能把我深邃星空下蔓延至孤独一旁的藤蔓全部清理干净,随后用谦卑、热情、自信的种种心境赶走脑中的焦虑与不甘。

它是一个任何一位玩家到来都能获得独特心流与心灵互动的窗口,是一栋不必躲躲藏藏、担惊受怕的米奇妙妙屋。

曾经的黑盒真的为我带来了无穷的想象力与感动,如同我从未想过一款游戏竟然会在另一位玩家那里呈现出另一种可能;原来游戏还有这么多种千奇百怪的类型。

毫不夸张的说,我能玩到这么多被网络抹去痕迹的游戏,结识那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都得利于黑盒开始纯净且自然的生态环境,无论是差评还是好评都不会改变人的态度,多半是抛砖引玉、醍醐灌顶的作用。

也因此,在我生活最低迷的那一段时间,我开始了在黑盒的创作。

起初,我把文章当成一次逃避生活的泄愤,将所有幽深的仇恨、愤怒与崩溃凝结成无所适从的文字,所以我最开始的每一篇都像是小学生对日常控诉的空水文,杂乱无章、毫无逻辑且主观臆断,但即便如此;在我如此不知疲倦的产出低俗内容的无端举措下,黑盒竟然还是将我的文章送上主页。

现在想想,那大概是我最幸运的一段时光了,平台有新人扶持计划,用户有无私奉献之举,多数人几乎不会在乎稿件的好坏,而是就文章里的游戏阔聊了起来,更有甚者竟感谢我能写他喜欢的游戏。

我发现自己内心正产出一种无以言说的暖意,告诫着我的信任与快乐,是时候驱散阴霾夺走身体的主动权了。

正逢毕业之际,在人人都荒芜、颓废且迷茫的秋日里,我竟猛地发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我开始一字一句斟酌文章的断句与用词,开始在键盘的字母表上一丝不苟。

事到如今,我也依然在聆听评论区的捉虫与感言,不再把主观意见当作是人生的头等大事,而是吸取他人友善的提醒和建议,做到海纳百川。

这是我在黑盒最明显的一个心态变化;我不再嫉恶如仇了,不再因为意见不合就与他人大打出手了。

再之后,我拥有了人生中第一篇上平台头条的文章。

内容的主角是我期待已久的《十二分钟》,现在看来无论是结构还是文笔都青涩不少,但却也是当前时间段所能做到的最好感悟。

黑盒似乎看出来了;当我睡眼朦胧、困意上脑时,看到自己常用的平台竟然登上了一篇与我名称和头图一模一样的文章,吓得我正襟危坐,反复确认作者有没有搞错,打开了收件箱的红点才得以确信——

我,是我吗?怎么可能是我?为什么会是我?

但真的是我啊!

我开心坏了,大学几年里从来没有像此刻一样开心过,我尚不知几个月后疫情封禁会再次袭来,但现在我却如此笃定;这一篇文章会成为我往后苦难中的一个风向标,它一定会使人生的种种不快瞬间化为泡影。

我这样肯定着,直到第二天兼职也还是一样振奋。

不久后,我又收到了人生中第一个有组织性的邀请,那是我加入的第一个鉴赏组,很有可能也是最后一个。

鉴赏组的到来无疑为我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动力,其中为首的老大有一种传销组织的坚定与不屈,他会诱每一位尚未成熟的作者,加入他的庞大评测队伍好把黑盒的组号培养成专业的媒体UP。

这是我对他的初期印象,后来我发现自己的组长真是史上最亲切、最没有脾气的一位领头老大了,正如我明明欠了他稿子却还在悠然自得从的写这篇文章一样,我就是在这样宽容的创作环境里长大的。

我进双鱼星组的第一件事,就是瞻仰各位大佬的文章细细品鉴,试图把他们的思想变成我的感言,最近我新认识的一位初出茅庐的作者也是如此,创作这件事就是不断通过缝合拼凑他人作品的灵感,再从中走出自己的道路。

那时候刷到海绵姐的帖子被她的游戏热情所感染

我一开始模仿的是B站狗蛋的风格,就是那个相对客观、文稿相当出色的评测up,以至于我往后的每一篇评测, 其实都离不开对他的想象,我会思考不同的作者在对这款游戏时会有什么样的看法,评测中哪个部分又是读者最喜闻乐见的。

不难发现,我是在去学习效仿他人的主观,来让自己的文章做到绝对的客观。但这真的有可能实现吗?

我的创作心态,就是在虚假的客观中得到升华的,最终我没有选择去顾及太多的外在因素,因为我本身就不靠这个吃饭,那么世俗的客观对我来说,又有什么参考价值呢?

我的风格就是在这时候立下的;我一定不能违背自己的体验,当然也不会为了流量去抹黑玩梗,更不该把我的主观凌驾于他人之上,也就诞生出了主观中的客观,与客观中的主体。

这篇文章千辛万苦的上了首页

20年那会黑盒最初的几个活动让我尤为垂涎欲滴;春节有好事多磨、夏日有神来之笔、寒假有假期推荐、电影有杂谈合集,新游戏来了免不了创作爆发,新电影上了也有一堆盒友做避雷,总之每一个活动后都会那么点仪式感满满的奖励,对我来说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拿到实体奖赏。(不过我的效率和文章质量确实还有待提升。)

为了这些活动,我拼尽全力磨练自己的文笔,刻意的阅读一些名著却发现自己的心境不够诚实,于是总是被打道回府。

我的第二个创作阶段,就是对文笔病态追求的一个阶段,我会用大量不合时宜的辞藻修饰文章,会把初学的成语没日没夜的往文章里填,今年上半年我也有同样的毛病,这应该是学历的代价在起作用了。

这篇文章很冗长,篇幅太大

自尊心越是脆弱的人,就越需要某些东西去掩盖自己的无能,我就是用大量不假思索的成语,活生生让一篇文章沦为眼花缭乱的鱼塘,我心想这样应该没有人会歧视我、埋汰我了吧。

事实却是,前半生稀里糊涂的过去,后半生就会去还装傻的债。

好在黑盒,并非是一个有着学历歧视的平台,多数人的目的都很单纯,你写的好与不好并不会和学历等价挂钩,这给到了我极大的勇气。

我开始尝试电影和游戏齐头并进,既然文学作品我读不懂,那我就从好理解的电影开始,我去看B站的鉴赏提升自己的审美,靠着盲人摸象一点一点的把认知提升起来。

传记好难写

写到这里我忍不住流泪,在一个全家人都否定我、世界也不会给予我回应的时代,黑盒却给我点了盏明灯,其中的盒友会夸赞你写的好、你的文笔有多好,我多么想告诉他们我只是个没本事正视生活的懦夫,只是把前人的思维变卖成自己的优势。

我的学历不比任何人好,我怎么能配得上这样的称赞,这种想法驱使我与鉴赏组里的组员面基时感到深深的恐惧,我后怕自己的狐狸尾巴会因一时失误而暴露出来,深怕我的素养会让对方大吃一惊,从而形成一道无法破除的壁垒。

我读的书不多,又怎敢妄言

大学生毕业面对的一定是进修与工作,但面对这两个话题我却都没有足够的勇气;他夸我文章写得好,我该怎么深奥的回应一番才能不负他的期待呢?他要是聊起学校和考研我该怎么办?

该死的,都是因为你好吃懒做、不够努力才促成现在这样尴尬的局面...

假如我能选择世界

但当我真的与组员见面,我才发现自己一切的担忧都是多余,在我面前的是一个很朴实的玩家,一位友好的盒友也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导师,我们只是谈起了黑盒的其他优质作者,放肆地为某款游戏大笑,而后他还带我去宿舍接触了PS5,我二话不说就拿攒下的钱换了二手。

是啊,我太看得起自己了,其实没那么多人在乎我,有这么一片环境,五湖四海的人前来当然不是为了考察对方的身份,所有人只是需要一次心对心的交流,这在现实里是很难索取的。

而黑盒就是这样一个能大胆交流的平台,你不乏能看到玩家玩的大窝囊亚瑟,能看到把手柄撬坏的萌新,还能看到老登对游戏业的感慨;甚至你还能看到女装大佬、自拍博主、电影分享、做饭攻略、情侣撒糖。

对我来说,黑盒就是集结了豆瓣、小红书、贴吧为一体的平台,使得你孤独的世界总能出现另一位深得你心的同伴。

我很喜欢黑盒官网的宣发视频,一个中年人吃鸡不利他的儿子选择在黑盒平台上求助,随后收获了一大堆盒友的互动。

没有什么年代隔阂,更没什么广告擦边,视频里只有两个淳朴的盒友在黑盒的世界里得到了另外一群盒友的回应。

还记得文章开头吗?我就是为了这个目的前来,在看到黑盒标识的那一刻我就知道这里一定有助我上500强的队友。

我还有太多与黑盒的故事没有写下来,毕竟黑盒才刚刚八岁,我们还有很多这样的八周年去分享。

而我的故事其实也不值得再占用更多的社区空间,因为我相信大伙的故事同样也很有趣。

别着急,你的眼前有《星际拓荒》的篝火,你的耳边有《大镖客》范德林帮的旋律,你的鼻下有《天国拯救》薰衣草掠过的芳香,你的一旁有《生化奇兵》伊丽莎白的伴舞;

也别太拘束,你的头上没有《黑神话:悟空》的紧箍,而你的手边,却有无数个《死亡搁浅》的山姆。

今夜,我们共聚于此,只为往后还有无数个八年。

白羽的文章为我留下深刻印象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