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生物日志]是胖胖可爱的稀有肥宅海豚呢

Irrawaddy dolphin伊河海豚

是一种广盐性的海洋海豚。为单型种,尚无有效亚种。

人们对伊河海豚所知甚少,其行踪也飘忽不定,可谓是“来无影去无踪”。

最近,因为其圆滚滚且呆萌的样子,而被大家所关注。也被人们调侃的叫做“肥宅海豚”

它们的外表与白鲸相似,所以有时会被归入一角鲸科。

但伊河海脉也具有海豚科动物的特征,与逆戟鲸(就是我们可爱的虎鲸啦)是近亲。

小拓展:

广盐生物常见于:河口和潮汐池等盐度经常变化的栖息地内。

它们能够轻易适应不同的盐度,可以生活在淡水、微咸水以及咸水中。

与广盐生物相对的是窄盐生物,它们只能在相对较小的盐度范围内生存。

大多数淡水生物都是窄盐生物,在海水中会死亡。同样大多数海洋生物也都是窄盐生物,不能在淡水中生存。

分布:

伊河海豚在南亚和东南亚的洋域都有分布。

大多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海域。

主要生活在近海,特别是河口的泥泞、微咸水域和淡水内河中。

命名:

最早记录的伊河海豚描述,由理查德·欧文爵士Sir Richard Owen于1866年所写。

欧文是一位英国生物学家、解剖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当时被人们公认为一位杰出的博物学家,在研究与阐述化石方面,具有非凡的天赋。

欧文创作了大量的科学类作品,但最令人难忘的可能是创造了恐龙这个词。

它与澳大利亚短平鼻海豚同属,外形也非常相似,所以直到2005年才被描述为一个单独的物种。

大致外貌:

它们的重量从90~200kg不等,长度通常为2.3 m左右。个体最大记录长度来自泰国,为2.75m。

成年雄性通常大于雌性。

头圆钝。喙不明显,口颇大,周围有唇状隆起。眼位于口角后上方。背鳍小,呈圆形。

鳍肢呈三角形。尾干较小,尾鳍大。上颌齿略多,但较下颌齿小。背部多为暗灰蓝色或近黑色,向腹面渐淡。

生活习性:

它们以60kHz的主频率声音进行交流,可用于回声定位。

伊河海豚游泳缓慢、悠闲。通常以平稳、缓慢的翻转动作浮升海面。

非常怕船,在受到惊吓时会潜水。据报道,当海豚在被船追逐时,游泳速度约为20~25km/h。

它们通常2~3只一起活动,但有时会25只聚集在一起。

有很激烈的种间竞争,经常被别的海豚或者鲸类赶出活动地。

伊河海豚以滚动的方式浮出水面,只在深潜时才将尾鳍举出水面。深潜时间从30~150秒到12分钟不等。

据当地渔民说,曾经看见过伊河海豚和宽吻海豚在外河道相遇,前者受到惊吓,被迫返回湖中。

觅食方面:

伊河海豚不挑食,它们可以吃很多很多种的鱼。以硬骨鱼及鱼卵、头足类、甲壳类等等为食。

可深潜12分钟去觅食,在潜水前会浮出水面2次。捕食期偶尔向鱼群吐水。

它们有时会与印太洋驼海豚为伍。

伊河海豚能够喷射高达1.5m的水流,它们用这种独特的行为,将鱼群聚集到同个区域来进行狩猎。

根据对圈养个体的观察表明,它们的进食方式可能为吸食法,即将食物吸进嘴里。

繁殖:

雌性或雄性会在几分钟内尝试追求配偶。它们面朝面,腹部纠缠在一起并开始短达40s的繁殖过程。

繁殖期大致为12月至次年6月。妊娠期为14个月。雌性每两到三年生一只幼崽。

出生时长度约为1m。体重约为10kg。两年后断奶。

寿命约为30年。

保护现状:

与传统渔民有着合作捕鱼的互惠关系。

有与渔夫合作,并将鱼群赶入渔网的记录。 

印度渔民回忆道:他们会用木键来敲击船的侧面,以此来呼唤海豚,让伊河海豚将鱼赶入网中。

作为回报,海豚们也会得到一些捕到的鱼儿作为奖励。

它们比大多数其他生活在远洋的海豚更容易受到人类的影响。

主要威胁是被鱼网缠住困死或是过往船只噪音过大。

近年来东南亚流行的炸鱼,以及金矿开采造成的污染,也对它们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在发现伊河海豚的三个流域中,淡水环境中只剩下不到250只。湄公河的数量从1997年估计的200只减少到了2005年的127只,2007年减少到93只,2010年减少到85只,到 2015年减少到仅剩80只。

2007年以来,数量似乎逐渐趋于稳定。2020 年的最新统计是89只。

被IUCN红色名录列为极度濒危物种。

 

#奇奇怪怪可可爱爱# 

真是个胆小可爱(可怜无助又胖小)的豚豚呢希望要好好保护哈。

本文为补档,感谢观看。

我是奇怪的bot,我们下期再见~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