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戰錘40K?

“In the grim darkness of the far future, there is only war.”

“在遙遠而黑暗的未來,唯有無盡的戰爭!”

   戰錘40K(Warhammer 40,000,簡稱40K)是由英國遊戲公司“遊戲工坊”(Games Workshop)於1987年推出的科幻題材IP,其核心載體最初爲桌面戰棋遊戲後逐步擴展至小說、漫畫、桌遊、視頻遊戲、模型等多元領域,最終形成了一個橫跨四十餘年、世界觀體系龐大且邏輯自洽的科幻文化符號。作爲哥特式科幻(Gothic Sci-Fi)的標誌性作品,戰錘40K以“遙遠黑暗的未來”爲核心基調,構建了一個人類文明在宇宙邊緣掙扎求生的絕望世界,其獨特的美學風格、複雜的勢力設定與深刻的主題表達,使其在全球範圍內擁有數千萬擁躉,成爲科幻與奇幻融合題材的標杆之作。

   《戰錘40K》最初被創作爲《中古戰錘》遊戲的科幻衍生版本,《戰錘40K》的世界觀包含了許多奇幻流派的元素,如魔法和經典奇幻種族的變種。而在背景設定不斷擴充的過程中,其靈感來源包括了古典和現代的科幻、奇幻和恐怖電影及電視劇;

   著名的作家流派,如艾薩克·阿西莫夫、弗蘭克·赫伯特、霍華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邁克·穆爾考克、約翰·羅納德·瑞爾·托爾金、羅伯特·安森·海因萊因,尤其是該遊戲的許多元素都受到了海因萊因的小說《星船傘兵》的影響,例如乘着空降艙而來,身穿動力裝甲的陸戰隊員,以及從天而降的軌道轟炸等等);中世紀、巴洛克和超現實主義的藝術(尤其是電影《異形》的設計師漢斯·魯道夫·吉格爾);喜聞樂見的歷史背景描寫,如兩次世界大戰、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羅馬帝國、宗教裁判所、納粹德國、蘇聯等。

   

GW公司總部

一、世界觀核心:“第41個的黑暗的千年”

一、時間線與時代演進

本作中的虛構歷史以人類的紀年法大致分爲以下四個時代。

泰拉時代

第一千年至第十五千年

人類統一了地球。文明更替。太陽系內建立起了殖民地。人類入住了火星,以及木星、土星和海王星三顆行星的衛星。

黑暗時代

第十五千年至第十八千年

人類開始使用亞光速宇宙飛船殖民羣星。最初唯有鄰近的星系能被觸及,歷經十代人的旅程使得新建的殖民地與地球分離開來,必須自食其力以求生存。

第十八千年至第二十二千年

亞空間(warp)驅動裝置的發明加快了殖民銀河的步伐。聯邦與帝國林立。第一次與外星人接觸,外星人戰爭首次爆發。科學第一次證明了人類中靈能者(psyker)的存在。靈能者開始在各處的人類世界上出現。

第二十二千年至第二十五千年

第一名導航者(Navigator)的誕生讓人類的宇宙船可以進行更快更遠的亞空間跳躍。科學與技術加速進步,人類邁入了啓蒙的黃金時代。人類世界宇內歸一,並與數十外星種族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

亞空間航行

紛爭時代

第二十五千年至第二十六千年

  恐怖的亞空間風暴截斷了恆星間旅行。風暴在初期只是零星地發生,但最終阻礙了所有的亞空間跳躍。人類之間的往來被切斷,人類的變異率大量激增。人類進入了混亂與絕望的黑暗時代。

恐怖的亞空間風暴

第二十六千年至第三十千年

  一場由AI人工智能引發的叛亂,席捲了整個銀河系。人類與人工智能AI之間爆發了殘酷、血腥的戰爭,雖然最後人類在付出了慘痛代價,鎮壓了AI人工智能的叛變,但世界因內戰、叛亂、外星人的掠奪與入侵而變得四分五裂,無數科技被遺忘無數世界的政權崩潰無數的軍閥在進行着混戰,人類至此再也無法重回黃金時代的巔峯。一些世界被人類靈能者和其他變異體支配,然後很快就淪爲了亞空間生物的美餐。人類正在毀滅的邊緣。

鐵人叛亂

帝國時代

自第三十千年起

  地球被帝皇(Emperor)統一,又與火星的機械神教結盟。當亞空間風暴終於減弱,恆星間旅行再次成爲可能。當帝皇親自帶隊統一了泰拉後,帝皇建造了星炬(Astronomican),創造了二十名基因原體和二十支星際戰士軍團,之後發動了恢弘的大遠征(Great Crusade),大遠征持續200年後,銀河系的人類世界基本被帝皇重新統一。

帝皇和他的兒子們

基因原體合照

  然而,帝皇創造出的軍團原體中最受寵愛的戰帥荷魯斯被混沌邪神們誘惑,並說服一半的兄弟背叛了帝皇。兩位巨人的爭鬥撼動了帝國的根基,昔日的親友針鋒相對,這場反亂被稱爲“荷魯斯之亂”(Horus Heresy)。叛亂的第七年,荷魯斯在進攻泰拉皇宮時與帝皇在復仇之魂號上展開了決鬥,最終他落敗身亡,但是帝皇也身負重傷。

帝皇決戰荷魯斯

  荷魯斯之亂對帝國造成了無可估量的傷害。帝皇被迫坐上黃金寶座,如此方能維持一線生機。他的精神僅夠維持着星炬,卻無法再親自統治整個帝國。儘管叛軍撤入了名爲“恐懼之眼”(Eye of Terror)的亞空間裂縫中,但帝國仍然花費了數百年才平息了叛逆的餘波。仍保持着忠誠的軍團被分割則成諸多小規模的“戰團”以防重蹈覆轍。

帝皇坐上黃金王座

  數千年之後,人類繼續沿着黑暗的道路前行。忠誠的原體都早已死亡或失蹤,人類的未來掌握在以帝皇之名管理帝國的官僚和國教手中。帝皇的黃金寶座每日需要獻祭一千名靈能者的靈魂以維持星矩的光輝(依靠星矩,人類的飛船才能進行亞空間航行),曾經將引導人類走向輝煌的科技變成了迷信的偶像。混沌的力量無處不在,外星種族伴隨着無盡威脅,無魂的蟲族在伺機吞噬掉整個銀河。

 

二、核心宇宙規則

 

物質宇宙與亞空間:

  現實宇宙是戰爭主戰場,而平行存在的“亞空間”(又稱虛空、靈魂之海)是一個由純粹精神能量構成的超維度領域無時間與空間法則(時間與空間在此交織成混亂的漩渦。艦船可能在亞空間中航行數月,而現實宇宙僅過去數小時;也可能因時間亂流導致船員在瞬間衰老成骸

亞空間航行

  它既是人類跨越星海的橋樑(需依賴由帝皇支撐的“星炬”導航),也是混沌勢力的巢穴,智慧生物的情緒(如憤怒、慾望、絕望)會凝結爲實體,小至亞空間野獸,大至混沌惡魔。例如,恐虐的惡魔軍團正是由無數戰爭狂潮中的殺戮慾望孕育而成 。

三、主要勢力陣營

 

1. 人類帝國(Imperium of Man)

 

  銀河系最龐大的勢力,統治超百萬顆行星,是狂熱的極權政權,以“人類至上”爲核心,將異形、變種人與異端定爲死罪 。其權力架構由泰拉高領主議會代行統治,下轄多個關鍵機構。

 

帝國疆域

核心軍事力量包括:

 

星際戰士(阿斯塔特軍團):由古老而神祕的科技所鑄造出的超人士兵,身高超2米,身披動力甲,他們以無上勇氣和超羣戰技確保了人類的存續。儘管人數不足百萬,並且分散在整個銀河,但他們依舊代表着人類文明最大的希望。

星際戰士改造手術

分爲多個戰團:

忠誠派主要戰團

暗黑天使(Dark Angel)原星際戰士第一軍團,基因原體爲萊恩·艾爾·莊森(Lion El'Jonson)

萊恩和暗黑天使

白色傷疤(White Scars)原星際戰士第五軍團,基因原體爲察合臺可汗(Jaghatai Khan)

可汗和白色疤痕

太空野狼(Space Wolves)原星際戰士第六軍團,基因原體爲黎曼·魯斯(Leman Russ)

魯斯和太空野狼

帝國之拳(Imperial Fists)原星際戰士第七軍團,基因原體爲羅格·多恩(Rogal Dorn)

多恩和帝國之拳

聖血天使(Blood Angel)原星際戰士第九軍團,基因原體爲聖吉列斯(Sanguinius)

聖吉列斯和聖血天使

鋼鐵之手(Iron Hands)原星際戰士第十軍團,基因原體爲費魯斯·馬努斯(Ferrus Manus)

費魯斯和鋼鐵之手

極限戰士(Ultramarines)原星際戰士第十三軍團,基因原體爲羅伯特·基裏曼(Roboute Guilliman)

基裏曼和極限戰士

火蜥蜴(Salamanders)原星際戰士第十八軍團,基因原體爲伏爾甘(Vulkan)

伏爾甘和火蜥蜴

暗鴉守衛(Raven Guard)原星際戰士第十九軍團,基因原體爲科沃斯·科拉克斯(Corvus Corax)

科拉克斯和暗鴉守衛

  以上爲荷魯斯叛亂之後存留下來的九支第一次建軍(TheFirst Founding)軍團的直系後裔戰團,之後帝國又分別進行了將近三十多次的建軍,總共建立了一千個左右的戰團。其中較爲著名(擁有單獨規則書)的有黑色聖堂、死亡守望、灰騎士

  荷魯斯叛亂後,星際戰士軍團被拆分爲千人規模的戰團以防止權力集中,遵循《阿斯塔特聖典》的被稱爲“聖典戰團” 。

帝國衛隊:又稱帝國防衛軍(現稱星界軍),包括諸多兵團、政委、暴風兵、亞人類輔助軍等,是戰錘40K中銀河最大規模的軍隊。

帝國衛隊

    數以百億計的士兵們發誓服務於帝皇,這是一個由血肉,坦克,以及槍炮組成的無情組織,他們爲了保衛帝國永不停息。這些英勇無畏的士兵不過是普通的凡人,僅僅憑藉着手中武器和一腔熱血去阻止侵略,逆轉戰局。 其

中著名的部隊包括:

暴風忠嗣軍(Militarum Tempestus)

卡迪安突擊隊(Cadian Shock Troopers)

卡塔昌叢林鬥士(Catachan Jungle Fighters)

阿米吉多頓鋼鐵軍團(Armageddon Steel Legion)

克里格死亡兵團(Death Korps of Krieg)

莫迪安鐵衛軍(Mordian Iron Guard)

艾麗西亞空降兵(Elysian Drop Troops)

塔蘭沙漠掠襲者(Tallarn Desert Raiders)

坦尼斯第一與唯一團(Tanith First & Only)

瓦爾哈拉冰雪戰士(Ice Warriors of Valhalla)等。

星界軍

機械神教:發源於火星的機械神教迷信機械神祇——萬機之神(歐姆彌賽亞),它獨佔了帝國絕大多數的科學技術和遠古知識。根據與帝皇簽訂的條約,機械祭司們負責爲帝國製造從步槍到星艦的幾乎全部機械產品。

機械教

  機械神教保持着強大的軍隊,其中包括巨大的人形戰爭兵器——泰坦,半人半機械的護教軍,以神祕的古代科技鑄就的艦隊等等。

護教軍

  除了保護機械神教的封地——鑄造世界和遠航尋找先人遺產的探險艦隊,機械神教的軍隊也經常協助其他帝國部隊作戰。

帝皇級泰坦

 戰鬥修女:帝國國教的主要部隊由“戰鬥修女”組成,她們很多都是教會撫養長大的孤兒,從小接受過高度的軍事訓練,對帝皇具有無可比擬的信仰。她們的最大力量就在於堅定信念,以帝皇之名淨化一切妖邪醜惡。

2. 混沌勢力(Chaos)

 亞空間四神

亞空間能量的具象化產物,人類帝國最致命的敵人,邪神本質是智慧生物極端情緒的化身,永不停歇地爭奪力量:

 

- 恐虐(Khorne):司管殺戮與憤怒的血神,聖數字8,鄙夷詭計與弱者,信徒以鮮血獻祭換取力量,神域是充斥血湖與顱骨山的“恐虐要塞”。

- 納垢(Nurgle):掌管腐朽與瘟疫的“慈父”,聖數字7,其“賜福”實爲毀滅性病菌,神域“納垢花園”是病菌滋生的樂園,坩堝中盛滿滅絕文明的瘟疫。

- 奸奇(Tzeentch):主宰詭計與變化的“命運之主”,聖數字9,以陰謀操縱宇宙,神域“水晶迷宮”結構不斷變幻,藏有宇宙所有祕密與謊言。

- 色孽(Slaanesh):誕生於靈族墮落的慾望之神,聖數字6,掌控感官享樂,神域充斥無休止的扭曲狂歡,信徒終將淪爲享樂的工具。

亞空間四邪神

混沌惡魔(Chaos Daemons)

  在不受空間與時間限制的混沌領域之中,混沌諸神用它們古老而又飢渴的眼睛注視着宇宙。而由人類最可怕的夢魘所化成的混沌惡魔則是四位混沌邪神手下致命的僕從。

  在巨大的高階惡魔的統帥下,這些衆神意志的好戰的化身被遣往凡間。惡魔是毀滅的化身,他們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粉碎一切文明。混沌惡魔所到之處,異端橫生,理性崩潰,難以言喻的屠殺降臨到現實宇宙。

  惡魔大軍被混沌諸神的黑暗慾望所扭曲,只爲毀滅慾望所驅動。其中色孽的惡魔迅捷靈活,恐虐的惡魔出手兇狠,納垢的惡魔身體堅韌,奸奇的惡魔擅長魔法。在桌面規則中,信仰不同邪神的惡魔其得到的賜福也不同。

混沌惡魔

混沌星際戰士(Chaos Space Marines)

  混沌星際戰士曾經也和帝國的星際戰士一樣,效忠於帝皇,爲保衛人類帝國而戰。但自從宣誓效忠混沌邪神之後,爲了換取無上的力量以及不朽之身,他們將戰火燒向了自己曾爲之奮鬥的羣星。

  雖然那些高貴的理念和目標已經蕩然無存,他們超人的身軀和戰技卻從未丟失,這讓他們墮落成了瘋狂又恐怖的殺手。混沌星際戰士的軍隊形色各異,既有盔明甲亮的混沌星際戰士,也有肉體扭曲的惡魔王子和附魔戰士。

以下是“荷魯斯叛亂”中背叛帝國墮入混沌的九支星際戰士軍團:

帝皇之子(Emperor's Children)原星際戰士第三軍團,基因原體爲福根(Fulgrim)

鋼鐵勇士(Iron Warriors)原星際戰士第四軍團,基因原體爲佩圖拉博(Perturabo)

午夜領主(Night Lords)原星際戰士第八軍團,基因原體爲康納德·科茲(Konrad Curze)

吞世者(World Eaters)原星際戰士第十二軍團,基因原體爲安格隆(Angron)

死亡守衛(Death Guard)原星際戰士第十四軍團,基因原體爲莫塔裏安(Mortarion)

千子(Thousand Sons)原星際戰士第十五軍團,基因原體爲紅魔馬格努斯(Magnus the Red)

影月蒼狼/荷魯斯之子/黑色軍團(Luna Wolves/Sons of Horus/Black Legion)原星際戰士第十六軍團,基因原體爲荷魯斯·盧佩卡爾(Horus Lupercal)

懷言者(Word Bearers)原星際戰士第十七軍團,基因原體爲洛迦·奧瑞利安(Lorgar Aurelian)

阿爾法軍團(Alpha Legion)原星際戰士第二十軍團,基因原體爲阿爾法瑞斯(Alpharius)

  除此之外,在荷魯斯死後的萬年中,仍不時會有星際戰士戰團由於各種原因墮落成混沌星際戰士,例如紅海盜。

 

3.主要異形種族

 

泰倫蟲族(Tyranids)

  泰倫蟲族是人類所遇到的最異類的外星種族。蟲族並不渴求領土、權力、統治、財富或者復仇。它們唯一的目的只是把所有的生命質盡數吞噬,以填飽永遠無法滿足的胃口。最可怕之處在於它們有能力以一種高效得恐怖的方式去實行這一看上去全無可能的計劃。蟲族的戰術多變,它們既可以用大羣的小型生物淹沒敵軍,或者用迅速又致命的獵手接敵,抑或用巨獸壓垮抵抗,還可以同時運用以上這三種方式。

泰倫蟲族

歐克獸人(Ork) 

  獸人遍佈在整個銀河系中,這個龐大的種族由一大羣致力於毀滅他們遇到的每個生物與每樣東西的綠皮屠夫組成。但他們這種行爲既不是針對任何組織的病態仇恨,也不是被什麼恐怖而惡毒的神靈所驅使。相反,歐克是爲了戰爭中那純粹的樂趣而戰,沉迷於戰鬥中的屠戮與快感,並且因槍炮的陣陣轟鳴與白刃戰中的血腥廝殺而感到快樂。

綠皮

太空死靈(Necrons)

  遠古種族懼亡者掌握着不可思議的先進科技,卻依舊無法延長他們短暫的壽命。擁有近乎無限力量的星神欺騙他們將脆弱的血肉之軀更換爲不朽的活體金屬,但作爲代價永遠地失去了靈魂。星神最終自食其果,被新生的太空死靈打成了碎片。之後大傷元氣的死靈進入了靜滯墓室以躲避宿敵靈族的追殺。

六千萬年後,這支古老的機械種族從他們的長眠中甦醒。他們的目標是收回曾經屬於自身的整個銀河。沒什麼能夠阻擋他們的腳步,他們會成爲任何足夠勇敢或是愚蠢的來阻擋他們的種族的天災。

太空死靈

鈦帝國(Tau)

  鈦帝國佔據着人類帝國東部邊境附近的一片空間,是一個年輕而活躍的種族,擁有高度發達的武器和技術。它們的帝國是由一個概念支撐的,那就是個體應當放下自身的慾望,爲了鈦帝國整體的最高利益而共同奮鬥。儘管沒有明顯的敵意,鈦帝國的領土擴張仍給它們帶來了與人類和其它外星種族的衝突。

鈦帝國沒有亞空間航行技術,因此他們對帝國的威脅並不算大。

鈦君!

靈族(Eldar)

  靈族乃是將這個銀河中所有的殘酷與惡意凝聚在身的種族。他們所居住的世界,乃是純然由恐怖支配的位面。他們便是這樣潛伏在不受時間影響的非現實宇宙中,不時襲擊着現實宇宙,窺伺着將其目光所及之處劫掠一空的良機。

  在誕生了色孽的末日中,大多數靈族都被色孽吞噬了,而殘存了靈族們部分龜縮在方舟上苟延殘喘,以禁慾抵禦色孽。而另一部分則躲在網道深處,他們放棄了靈能並繼續縱慾,被稱爲黑暗靈族。

  在第四十一個千年中,與人類交戰的無數敵人之中,黑暗靈族乃是最被人類最畏懼的一族。他們會將俘虜帶回他們居住的昏暗之都奴役。從某些意義上來說,這是比落入混沌的地獄更爲悲慘的命運,因爲奴隸們都註定了終有一天會在飽嘗人言難盡的痛苦後,落得一個悽慘而死的下場

豆芽!

核心魅力:多元勢力的宇宙混戰

 

  戰錘40K的核心魅力,在於其構建了一個被永恆戰火吞噬的銀河系,多元勢力陷入無休止的激烈對抗。這裏沒有絕對的正義與邪惡,每一方都擁有厚重且自洽的背景故事、獨特的生存邏輯與不可調和的核心訴求,它們如同被無形力量牽引的漩渦,將整個宇宙拖入永不停歇的戰爭深淵。

   這些勢力彼此交織,或爲生存空間廝殺,或爲信仰理念而戰,或爲種族存續掙扎,共同構成了戰錘40K宇宙中絕望卻又充滿張力的戰爭漩渦。每一場戰役的背後,都是一段關於文明興衰、信仰抉擇與生存本能的厚重敘事,這正是其獨有的魅力所在。

戰錘混戰

四、藝術風格:黑暗哥特式科幻

 

  戰錘40K的藝術風格是其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它將中世紀哥特文化與科幻元素融合,創造出獨特的“黑暗哥特科幻”美學。

 

視覺符號的融合

 

  在場景設計上,人類帝國的建築多爲高聳入雲的哥特式尖塔巨大的宗教雕像與陰暗的地下堡壘星艦內部佈滿管線齒輪與宗教壁畫,既有科幻作品的科技感,又有中世紀教堂的莊嚴與壓抑;在角色造型上,星際戰士的動力甲融合了騎士鎧甲的厚重與科幻武器的銳利混沌戰士的裝備佈滿扭曲的紋路與邪神符號,靈族的服飾則兼具優雅與詭異,每個勢力都有鮮明的視覺標識。

戰錘世界建築

 

暗黑天使的“巨石”

  其他勢力的風格也在太空歌劇的設定下具有十足的風味,如中世紀哥特風格濃郁的戰鬥修女;深受戰後西方末世情節影響的混沌軍團;充滿北美黑人Hip-Hop和街頭文化影響的歐克獸人;像是奇幻設定中高雅精靈在未來投影的靈族;深受軍迷和一戰二戰歷史迷喜愛的帝國衛隊;還有向異形致敬的泰倫蟲族以及充滿東方色彩的鈦帝國、機械王朝風格的太空死靈。

色調與氛圍的營造

 

  戰錘40K的視覺作品(模型、插畫、遊戲畫面)多采用暗沉色調,以黑、灰、暗紅、深金爲主,搭配爆炸的火光、靈能的藍光與鮮血的猩紅,營造出“絕望中掙扎”的氛圍。無論是行星表面的戰場廢墟,還是星艦之間的太空激戰,都充滿了史詩感與殘酷感,讓觀衆直觀感受到“黑暗未來”的衝擊力。

   

帝國海軍

 

撞角衝刺!

五、IP發展與文化影響

 

自1987年誕生以來,戰錘40K已從桌面戰棋發展爲覆蓋多元媒介的文化IP,其影響力早已超越“遊戲”範疇,成爲全球流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桌面戰棋:

  作爲IP原點,戰錘40K桌面戰棋至今仍是核心產品,玩家通過組裝、塗裝模型,按照規則進行對戰,體驗“親手創造戰爭”的樂趣,模型塗裝甚至成爲獨立的藝術門類。

   上桌對戰是《戰錘40K》最大的樂趣之一。在常規戰鬥中,單方軍隊的分值一般在2000分以內;而在“啓示錄”級的大戰中,數萬分的部隊也不鮮見。遊戲按回合制進行,每位玩家在回合內爲己方的所有單位選擇將要採取的具體行動,然後投擲骰子並根據點數確定行動的結果。

上桌對戰

  每場比賽在一開始時會制訂附加規則和任務目標,各方玩家以這樣的“場景”爲基礎,展開一場痛快的戰鬥。有些玩家會策劃一系列的場景,稱之爲戰役,其中複數的玩家在多場戰鬥中對敵。這些戰役可能擁有特殊規則及與之緊密相連的背景,當然故事情節也會隨着每場戰鬥的結果。

    模型,尺子,骰子,蓋板以及各種規則書是進行遊戲的必備用具。在對戰時往往遵循“所見即所得”的原則,即模型的造型、手裏的武器和玩家使用的規則完全對應,這有助於提升遊戲體驗,而且方便計算分值。GW遍佈世界的Hobby Centre和各地經營戰錘商品的實體店都爲玩家提供對戰場所,除此之外各地的愛好者團體也會在桌遊店進行約戰。

文學作品:

  GW下屬的“黑圖書館”(Black Library,簡稱BL)出版發行了大量戰錘40000相關的文藝音像製品。已出版數千部小說,涵蓋主線劇情(如《荷魯斯之亂》系列)、各勢力支線(如星際戰士戰團的獨立故事)與短篇集,構建了完整的敘事體系,其中多部作品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

視頻遊戲

  推出了《戰錘40K:星際戰士》《戰錘40K:暗潮》《戰錘40K:格雷迪厄斯 - 遺蹟之戰》等多款遊戲,涵蓋動作、策略、射擊等多種類型,累計銷量突破千萬。

暗潮

    感謝您的觀看和點贊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