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评】借主流竞速类游戏来聊聊国产竞速游戏的发展

新栏目,做一期看看大家反响如何再决定要不要继续更。本篇文章5000字,有不同观点可以在评论区补充。

前段时间也是受一国产游戏的邀请想让我看看他们家的竞速作品怎么样,国庆假期我玩了一段时间,在这期间让我产生了些思考。

为什么会产生思考,主要还是竞速类游戏的标杆太多,玩法也非常丰富,就拿《极限竞速:地平线》系列来说已经是许多同类型游戏无法逾越的大山,行业里的标杆,那么国产游戏想在这赛道上分一杯羹,发力点应该在哪里?

先聊聊目前竞速类主流游戏的玩法底层逻辑以及吸引玩家的地方

《极限竞速:地平线》系列

首当其冲《极限竞速:地平线》系列,2018年发布的地平线4是系列巅峰,为何4代自发售到下架在steam上收获了90%的特别好评,在小黑盒上收获了盒友们9.2的高评分,主要是配套玩法相对完善的同时,游戏的画面表现力让众多玩家对游戏内英国四季的风景流连忘返,以至于在这款游戏里开车成为了许多玩家下班回到家释放压力、放松自己的一种方式。

玩法上,在开放世界中自由驾驶探索,可参加多种赛事,如公路赛、越野赛等;有丰富的车辆可供选择,玩家可对车辆进行外观和性能改装;游戏设有季节系统,不同季节的赛事场景和风景各异,玩家还能自由创建蓝图和涂装,参与线上多人比赛和每周任务,此外有拍卖场经济系统和大逃杀模式。

底层逻辑是以真实车辆物理模型为基础,结合开放世界探索与任务系统,通过完成比赛和活动获得奖励,解锁新内容,同时利用季节变化等元素增加游戏的多样性和重复性。

为什么能吸引玩家?简单总结:上手难度不高,驾驶体验非常出色,侧重开放世界的自由探索、多样化的赛车体验以及车辆个性化改装,有竞技性但不多。游戏场景还原度高、绚丽逼真,赛事活动丰富,车辆建模精美逼真、改装系统多样合理,季节变化能带来不同体验,以及支持线上多人游戏。

《极品飞车》系列

神中之神!9代算是我竞速游戏的启蒙,也是我认为最好玩的一代,这个IP从1994年发布初代作品到如今的2025年已经累计发布22款作品,生命线非常的长,9代之后我已经很多年没碰过极品飞车了,直到现在仍让我记忆尤深的是全球玩家刷各个地图的世界纪录。

玩法上,参加各种赛车比赛,如街头赛、警察追逐赛等,可对车辆进行外观和性能改装;有多种模式,如职业生涯模式、多人对战模式等,比赛中要运用驾驶技巧和策略,躲避警察追捕或战胜其他车手,有竞技性且上手有一定难度,想要玩好需要经常练习,这个系列我认为有将赛车竞速游戏的速度与激情给纯粹地展现出来。

底层逻辑是以速度和激情为核心,通过完成比赛和任务获得奖励,解锁新的车辆和改装件,同时也注重车辆的个性化和外观改装。

为什么能吸引玩家?简单总结:游戏核心纯粹,就是刺激,游戏本身侧重于赛车的速度感和视觉效果,以及警察追逐等刺激的游戏元素,对玩家的驾驶技巧和反应速度有一定要求,正所谓有难度才会有人去挑战去征服。除刺激的赛车比赛外,精美的车辆外观和改装系统,以及警察追逐等独特的游戏玩法,能够让玩家感受到速度与激情的碰撞。

《飙酷车神》系列

这个就拿轰鸣盛典来说,育碧的《飙酷车神:轰鸣盛典》和微软的《极限竞速:地平线》系列同属开放世界赛车游戏,不过二者同质化的内容有点多,轰鸣盛典有自己的系列特色但这售价我觉得地平线5还是香一点。

玩法上,在夏威夷瓦胡岛的开放世界中加各种赛事和活动,如街头赛车、越野比赛等;车辆数量和地平线5差不多,全收集超过700辆,有游玩清单等特色内容,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目的是让玩家沉浸在不同的汽车文化世界里;支持多人联机,有竞技性但不多,整体有《极限竞速:地平线》系列影子。

底层逻辑是以开放世界的赛车文化社交互动为核心,通过完成活动和比赛获得奖励,解锁新的车辆和装备,同时注重玩家之间的互动和团队合作。

为什么能吸引玩家?简单总结:地平线系列的场景平替,同样广阔的开放世界,丰富的车辆选择和改装系统,多样化的赛车活动,以及社交互动带来的多人组队乐趣。

《神力科莎》系列

这个系列可以说是目前最拟真的一款竞速类游戏,完美还原驾驶现实车辆进行赛事,所以搭配方向盘来体验是最合适的,上手难度较高,需要经常练习,想要进阶还需自己会调参。

玩法上,选择不同赛车和赛道进行比赛或练习,精准控制油门、刹车和转向角度来体验拟真驾驶;支持深度车辆调校,可调整胎压、差速器等50多个参数;赛道挑战模式较多,有单圈计时赛、漂移积分赛、ai追逐赛等,有多人竞技系统,支持最多30人联机。

底层逻辑是主打拟真模拟,基于高度拟真的物理引擎,模拟赛车的各项性能和赛道反馈,通过不断练习和调校,玩家提升驾驶技术和赛车性能,不断刷新圈速和比赛成绩。

为什么能吸引玩家?简单总结:侧重于真实的驾驶体验和赛车性能模拟,对玩家的驾驶技巧和车辆调校能力要求较高,还是那句话,玩家中不缺乏迎难而上者,上手难到熟练也是游戏的乐趣之一。此外,极致真实的驾驶物理模拟,能够让玩家感受到赛车的细微变化和操控乐趣,丰富的赛道和赛车选择,以及具有挑战性的线上竞技锦上添花。

《F1》&《WRC》系列

这两款游戏主要得益于现实中有对应赛事,可以说是将现实赛事搬到了游戏中来,所以游戏的框架和系统相当完善,玩起来也是相当还原。

玩法上,《F1》玩家可选择生涯模式扮演车手或者成为车队所有者,沉浸式体验F1赛事的全过程;亚厘米级精度激光雷达扫描还原了多条现实赛道,真实还原F1赛道上的驾驶体验,此外还有淘汰模式等多人游戏模式。在游戏中,和现实比赛一样玩家需运用策略,合理控制赛车速度、油耗等,与其他车手竞争赢得比赛。《WRC》玩家驾驶WRC赛车在全球各地的拉力赛道上比赛,根据不同的赛道条件和天气情况调整驾驶策略,在比赛中尽可能快地完成赛段,同时还要应对车辆的损坏和维修;游戏模式丰富,有职业生涯模式、锦标赛模式等。

底层逻辑是《F1》以现实中的F1赛事规则和赛车性能为基础,通过模拟真实的赛车驾驶和比赛策略,让玩家体验F1赛事的紧张和刺激。《WRC》基于世界拉力锦标赛的规则和赛制,以真实的车辆物理模型和赛道环境为基础,强调玩家的驾驶技术和应变能力。

为什么能吸引玩家?简单总结:首先两款游戏都是对现实赛事的真实还原,有热爱F1和WRC赛事的观众愿意买账,其次两款游戏上手都有难度,需要一定的学习基础,还是那句话上手难到熟练也是游戏的乐趣之一。具体来说:《F1》对玩家的驾驶技术和策略制定能力要求较高,刺激的F1赛车比赛,真实的赛道和车辆模型,丰富的赛事模式和在线竞技功能,以及F1赛事的品牌魅力都是吸引玩家的具体表现;《WRC》侧重于WRC赛事的真实模拟,包括赛道、车辆、比赛规则和天气条件等。吸引人的地方在于真实的WRC赛事体验,多样化的赛道和天气变化,紧张刺激的比赛氛围,以及对拉力赛爱好者的吸引力。

《QQ飞车》

本来不想聊它的,但QQ飞车的有些点还是有必要拿来聊聊的。作为本文竞速主流游戏中唯一一个国产游戏,且游戏风格也是唯一一个卡通风的,在当年红遍大江南北还是有它的理由:主打社交+竞技+个性化在那个游戏相对贫瘠的年代能吃得开。

玩法上,有竞速、道具、酷比、舞蹈、情侣、末日逃亡多种模式可选,基本玩法还是以最先到达终点为胜利条件,期间可通过漂移、喷射和小喷等技巧提升速度,当然绕不开的还有氪金,人物和车辆的个性化装扮是最主要的体现,还有就是影响游戏平衡的车辆属性。

底层逻辑有模拟真实车辆的物理特性,如速度、加速度、转向、漂移时的摩擦力等,驾驶手感是有的。核心逻辑是以完成不同游戏模式的目标来获得胜利,驾驶中运用各种技巧和策略在不同规则下竞争,获得经验、金币等奖励,用于解锁新的赛车、道具和装扮等,需要一定的练习,能氪金但没技术也是白费。

为什么能吸引玩家?简单总结:侧重休闲竞技、社交互动以及人物车辆的时尚个性化。丰富的游戏模式带来玩法的多样性;和社交平台的深度绑定增加了朋友间的情感联系;不断更新的内容保持了游戏的新鲜感和吸引力;以及驾驶技术的提升和氪金所带来的竞技乐趣和成就感。

以上分析了几款主流游戏你能发现它们为何能成为主流是有原因的,虽然主赛道都相同但在细分赛道上做到了差异化,要么主打开放世界画质、要么主打拟真模拟、要么主打纯粹的竞速游戏核心,还有QQ飞车这种剑走偏锋成为主流的存在。

《失控车手》

聊回本文探讨的核心问题:国产竞速游戏该如何发展?就拿《失控车手》来聊。

在收到邀请后我上steam看了下这款游戏,游戏实机画面的画质较当前主流竞速游戏有差距,当然也不能因画质一棒子打死这款游戏,闪光点还是有的,整体来说是在开发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能看到制作组巧思的一款游戏

游戏的制作组人员数量我问了游戏方,得到的答案是3-5人,也难怪游戏画面就透露出了制作组人员少、开发预算不足的信息。截至目前该制作组共开发了五款游戏,价格都在15元以内,开发周期基本在1-2年左右,除了撒尿战争好评较高外其余褒贬不一。前面几部作品的定价摆在这里,失控车手定价应该也差不多这价格,实际体验下来能发现这定价下藏着不少超出预期的巧思。

超出预期的框架设计

在这价位的竞速游戏中,《失控车手》的内容密度是超出我预期的,能看到制作组在搭建游戏框架上花了心思,游戏里剧情线的加入可以说是最大亮点,从常规赛事逐步推进到与ai的终极对决,甚至出现类似科幻电影中的夸张场景,这种 “小体量装大野心” 的设计,在这价位竞速游戏中还是很少见的。

游戏内容丰富度同样可以唠唠,主线外通过邮件派发的支线任务包括漂移挑战、警匪追逐、特技表演这些,拓宽了游戏玩法,避免了仅单主线的枯燥;主线赛事分为竞速、淘汰、撞毁三种类型,玩家局内通过收集氮气、撞击ai车辆争夺第一,达成三星评价才能解锁新地图推进剧情,进而获得的 “影响力” (游戏内的货币)去解锁高级车辆,比如法拉利、兰博基尼、迈凯伦、柯尼塞格等,车辆改装虽暂仅支持改色,但也提供了基础的个性化。

操作细节上也能看到制作组打磨的痕迹:车辆跃起时可微调姿态,微调方向车身姿态会发生动态变化,这些设计是值得夸赞的。

亟待优化的游戏细节

受制于团队规模与开发成本,游戏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内测版本目前收到部分玩家反馈包括我自己在经典竞速模式中遇到重复落地、方向判定异常的问题,影响了剧情推进,制作组若能针对性修复此类BUG,体验会更流畅。

画面表现是小体量作品的常见短板:游戏场景与车辆人物建模细节仍有提升空间,局内直升机等元素呈现较为简单,设置界面的UI风格也略显突兀,但适应后对整体体验影响不大。

游戏驾驶手感的调校仍需打磨:暂不支持手柄震动反馈,缺少物理反馈的沉浸感;刹车系统的线性表现不足,高速行驶按下左扳机会出现瞬间刹停的情况,与主流竞速游戏的操作逻辑存在差异,需要玩家适应;漂移时的车辆跟手感有待优化,新手可能需要多次练习才能掌握拉车头回正的节奏,避免碰撞。总的来说若制作组能持续优化操作手感,体验会显著提升。

国产竞速游戏的破局之道

客观来看,《失控车手》的短板几乎都与预算和团队规模直接相关,但这并不能掩盖其玩法设计上的创新价值。

对于国产竞速游戏来说,竞速向的各细分赛道已经有相应的标杆游戏存在,除非能找出其他细分赛道。尤其对于条件有限的制作组来说,走差异化路线或许是更优解:就比如不走写实风,走非传统的画风,如卡通、像素、赛博朋克等,既能规避技术力短板,也能给玩家带来了不同的视觉体验;玩法上融入其他元素,如将竞速与动作、冒险、角色扮演和模拟经营等元素相结合也能带来更具辨识度的玩法体验,创新比赛模式以及引入随机元素,如设计一些独特的比赛规则和模式,加入一些随机事件让每一场比赛都充满变数,都能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和新鲜感。当然最重要的细节方面不能忽视,体量小的游戏更需要打磨细节,做到小而精,这样才会有更多玩家愿意买账。

最后,《失控车手》的玩法框架还是比较完善的,若后续能持续优化细节、放大巧思点,完全有潜力成为低价竞速赛道上的“潜力股”。对于追求新鲜玩法的竞速爱好者来说,以亲民价格支持这样有想法的团队尝试,或许能见证一款潜力作品的成长。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