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鍵盤、路由器······年輕就要多折騰,我是愛折騰的熊貓,今天又給大家分享最近折騰的內容了,關注是對我最大的支持,阿里嘎多
引言
目前適用於NAS上的播放器種類並不多,要說體驗感最強的那自然是極空間的極影視,其次往後有綠聯和飛牛的影視中心,以及付費的Emby、Plex、Infuse與免費的項目Jellyfin、網易爆米花等等。這其中有全平臺項目,也有專屬於IOS系統的Infuse。
隨着NAS的普及與發展,越來越多的播放器服務商下場針對咱們這一批人羣了。從熊貓玩NAS到現在,我瞭解的播放器太多了,senplayer、vidhub、filebar以及humhub等等,他們的操作思路都一致相同,先用免費引導用戶部署或者使用,隨後再轉付費,不過並不是說付費不行,而是付費是否能獲得對應的體驗,如果會,那我相信很多人是願意買單的,例如Infuse就是典型的例子。
今天要介紹的最近大家推的比較多的Cinemore,首先聲明,此文並不是廣告,完全是因爲看到大家都在推,但風評貌似並不好,所以熊貓也就想着體驗一下試試看,到底是和之前某些播放器一樣,還是說是新的割韭菜的東西。
一鍵部署
Cinemore支持NAS部署,且部署非常簡單,只需要映射端口、配置文件以及媒體庫就可以,相比較Emby與Plex這些操作方便很多,很適合小白上手。這一點蠻不錯的。
根據官網提供的信息,我們可以將Docker轉換爲Compose文件,隨後根據自身NAS的環境來設置路徑與端口。代碼如下:
version: '3.1'
services:
cinemore-server:
image: cinemore/cinemore-server:latest
container_name: cinemore-server
ports:
- '8000:8000'
volumes:
- '/path/to/data:/app/data'
- '/path/to/media:/media'
其中/app/data爲項目的配置文件路徑,/media則爲影視庫,根據NAS自身情況去設置映射路徑即可。
Cinemore除了支持Docker私有部署,擁有Web界面,對應的還支持IOS、macOS以及tvOS與安卓和安卓TV,全是名副其實的全平臺媒體播放器,能適配家裏的所有終端設備。(後續才發現缺少Win客戶端,不過無傷大雅)
項目體驗
部署完成之後通過映射的本地端口就能訪問項目的Web界面,首次使用需要我們設置管理員、文件源等信息,跟隨引導填寫就行。
在文件源這裏可以看到,除了支持本地以外,Cinemore還支持smb、webdav以及ftp網絡協議,此外也能直接對接阿里雲盤、115雲盤與123雲盤,如此一來能通過它將咱們雲盤中收集的各種影視資源彙總到一起,這一點還是蠻方便的。
添加文件源之後在任務這一欄能看到Cinemore已經開始進行匹配處理了,處理速度非常快,且精準度也非常不錯,貌似是因爲他們有做刮削源的緩存服務,所以匹配速度非常不錯,除了文件名本身就不對的以外,其他的都能直接匹配上NFO信息。
其中有一個未匹配的項目,原因是因爲文件名不規範,畢竟是小網站下的。這時候切換到媒體庫,選擇未匹配項目,可直接進行重新匹配,Cinemore也會給出對應的關鍵詞建議,搜索到之後選擇匹配就行了。
刮削之後媒體庫能直接看到海報牆,不過需要注意這是管理後臺,並不支持直接播放影片,還是需要使用對應的客戶端纔行。
在設置中有一點比較有意思,Cinemore支持P2P模式,不過目前處於實驗性功能,熊貓也沒有去體驗,但如果能完善,那麼對於有公網的用戶體驗會提升不少,這算是Cinemore自身非常不錯的優勢點。
下載客戶端,登錄可以直接通過後臺的二維碼登錄,這一點非常方便,省去了手動輸入IP、用戶名與密碼的過程。
在APP上可以選擇NAS用戶登錄或者網盤用戶登錄,同時又能選擇私有云模式和本地模式,其中本地模式無需服務器設置,不過不支持跨設備同步和多用戶管理。網盤模式下會自動掃描網絡,同時也支持剛剛提到的網絡協議和雲盤。
登陸之後就能看到我們添加的媒體資源了,首頁的信息流做的非常不錯,頂部的高分信息流是滾動形式的,右滑還能顯示字最近上映,界面非常好看。同時影視資源的界面也做得不錯,對應的海報、分類、簡介以及演職表都有。
刮削只是爲了整理影視資源,而最重要的部分其實還是播放器,畢竟觀看是否流量決定了觀影體驗。這裏熊貓播放資源爲4K藍光的《星際穿越》,資源大小爲39GB,播放體驗還是非常不錯,非常流暢,即便是拖動進度也沒有卡頓現象,重點是資源的起播速度,的確是目前熊貓體驗下來。
播放器界面支持倍速調節、字幕搜索以及音軌調節,同時還有個全屏鋪滿的填充模式,能儘可能使其播放的黑邊最小化。
在劇集中,分集能顯示對應的分集信息與封面,UI非常美觀,挺不錯的。
在後臺管理中支持多用戶的設置,比較有趣的是Cinemore支持兒童賬戶,兒童賬戶僅支持觀看設置的白名單影視,其他內容不能觀看,比如一些NAS用戶中存放的一些比較暴力血腥的影視資源,就可以過濾掉。
寫在最後
Cinemore體驗還是蠻不錯的,UI的確是好看,上手也不需要什麼設置,註冊登錄隨後添加資源就行,很適合小白用戶。不過目前不支持Web端播放,也沒有Win系統的客戶端,希望後續能完善一下,再有就是格式支持並不像宣傳的那麼全面,例如杜比視覺、全景聲以及ISO格式的原盤影視資源,目前都不支持。
熊貓用的是安卓體驗,目前安卓客戶端還是免費狀態,沒有限制,不過IOS那邊目前是限制三次播放,付費買斷爲258,熊貓雖說不是廣告,但也找他們提供了終身會員的5折碼:panda,如果有需求可以購買。
最後說一下,Cinemore有自身的優勢,但目前優勢點並不足以讓我付費,有太多能替代它的存在了,同時,作爲一名極空間用戶,我的確想不到能讓我放棄極影視反而去使用其他播放器的點。
以上便是本次分享的全部內容了,如果你覺得還算有趣或者對你有所幫助,不妨點贊收藏,最後也希望能得到你的關注,咱們下期見!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