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作为一种连续的模拟声波,已经以数字形式存在,这种从模拟到数字的转换是所有数字音频体验的基础。
数字音频系统将连续的模拟波形转化为离散的数字数据,这个过程决定了我们存储、传输和播放音乐的方式。数字化的质量及其后续存储直接影响我们所听到的声音的保真度。
在数字音频领域,采样率、位深和比特率是决定音质的三大基石。
数字音频的三个核心参数!
1.采样率:捕捉声音的频率
采样率,定义了每秒从连续模拟信号中获取样本以创建离散数字信号的数量。它以赫兹(Hz)或千赫(kHz)为单位测量。
可以将其类比为高帧率会带来流畅、逼真的运动体验,而低帧率则会导致画面卡顿。同样在音频中,更高的采样率能够更准确地描绘音频信号。
a.对听感的影响
更高的采样率允许捕获更高的频率,从而带来更宽的频率响应。
虽然对于人类听觉范围(约20 kHz),40 kHz的采样率足以实现完美重建可听的频谱。但是许多权威机构和高分辨率格式推荐使用更高的采样率例如96 kHz或192 kHz。其核心在于提高可听频率范围内的音频准确性和纯净度。
更高的采样率能够精确捕获声音细节和瞬态响应,例如敲击鼓时声音的突然变化,从而带来更细致、更干净的声音。此外增加的采样率使得数字音频波形更接近原始模拟信号,从而减少失真并提高信号保真度。
但更高的采样率意味着每单位时间处理更多数据,从而增加了系统处理能力的需求,并导致更大的文件大小。对于大多数听众而言,特别是使用普通播放设备时,超出44.1 kHz或48 kHz的感知改进其实微乎其微。
2.位深:声音的动态分辨率
位深指的是用于表示每个数字音频样本幅度(音量)的二进制位数。它直接对应着每个样本的分辨率。
分辨率表示在范围内可以表示的离散值数量。例如,16位音频有2^16 = 65536个可能的幅度值,而24位音频则有2^24 = 16777216个值。这种指数级增长为幅度测量提供了更精细的“网格”。
a.对听感的影响:动态范围
更高的位深与更大的动态范围直接相关。动态范围是指可以捕获和再现的最响亮和最安静声音之间的差异。
16位:约96 dB的动态范围,是CD质量音频的标准。
24位:将动态范围扩展到约144 dB,成为专业录音室的事实标准。
32位浮点:更大的动态范围(理论上为1528 dB),实际上提供了“无限”的净空和远低于人耳感知范围的底噪。
更高的位深会降低量化噪声的底噪。从而使得音频中更安静的细节能够被捕获,而不会被数字嘶嘶声或噪声掩盖。
3.比特率:音频数据流量
比特率指的是音频文件中每单位时间处理的数据量,通常以千比特每秒(Kbps)为单位测量。
它描述了转换为音频的数据量。
更高的采样率和更高的位深都会增加音频文件中的信息量。因此,这会增加文件大小,并且通常需要更高的比特率来保持这些细节。
对于未压缩的PCM音频,比特率等于采样率(Hz)× 位深(bit)× 声道数。
例如CD质量(44.1 kHz,16位立体声)的比特率为44100 Hz × 16 位 × 2 声道 = 1411.2 Kbps
比特率最常在压缩音频格式的背景下讨论,其中算法通过删除数据来减小文件大小。
有损压缩: 永久性地删除被认为“听不见”或“不相关”的数据来显著减小文件大小。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也意味着被丢弃的数据无法恢复。
无损压缩: 通过识别和删除冗余信息来减小文件大小,而不丢弃任何原始音频数据。解压缩后,原始数据可以完美重建,使解压缩后的文件与源文件完全相同。
比特率主要有两种类型:
恒定比特率: 确保整个文件的数据速率一致,使得文件大小可预测,对于流媒体或存储有利。但在声音复杂的音频部分可能会导致音质下降。
可变比特率: 每秒处理的数据量在整个音频文件中变化,复杂部分使用更多数据,简单部分使用更少数据。所以通常提供更好的音质,因为它能更准确地表示原始声音,但会导致文件大小不可预测。
a.对听感的影响
更高的比特率通常意味着更好的音质。因为每秒处理的数据更多,从而更准确地再现原始声音。
相反,较低的比特率,尤其是在有损格式中,意味着更多数据被丢弃,导致细节、深度和清晰度明显下降。
虽然比特率越高通常越好,但回报会递减,尤其对于有损格式。
对于MP3,128 Kbps通常被认为是休闲聆听可接受的,192 Kbps提供不错的清晰度,而256-320 Kbps则提供增强的丰富度和接近CD的音质。低于约90 Kbps时,人耳会注意到音质的显著下降。
比特率体现了音质和文件大小之间的权衡。更高的比特率导致更大的文件,这对于存储容量和互联网带宽使用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音乐文件格式总览!!
有损压缩格式
MP3
比特率: 支持广泛范围,通常从32 Kbps到320 Kbps。常见比特率包括128 Kbps(可接受)、192 Kbps(更高质量)和320 Kbps(接近CD质量)。
采样率: 支持16 kHz至48 kHz。
位深: 最大16位。
AAC and OGG
比特率: 支持任意比特率和可变帧长。一般在相同比特率下提供比MP3更好的音质。
采样率: 范围比MP3更广,从8 kHz到96 kHz。
位深: 16位或24位。
特点: 比MP3更高效的压缩,在给定文件大小下提供更好的感知音质。它也是许多设备和流媒体服务如Apple Music和Spotify的默认音频格式。
无损压缩格式。
FLAC
比特率:可变比特率,通常在800 Kbps到1400 Kbps之间。
采样率:支持高达192 kHz。
位深:16位或24位编码。
特点: 完美保留原始音质,文件大小约为未压缩WAV文件的一半,兼容性良好。
WAV
比特率: 根据采样率、位深和声道数而显著变化。对于CD质量(16位/44.1 kHz立体声),比特率为1411.2 Kbps。对于更高分辨率如192 kHz的32位立体声,可高达9.2 MBPS(9200 Kbps)。
采样率: 灵活性高,支持高达192 kHz,理论上甚至高达4.3 GHz。
位深: 支持广泛范围,包括8、16、24和32位。
特点: 由于未压缩,保留了最高音质,导致文件大小最大。常用于专业音频制作和存档。
ALAC
编码: 苹果专有的无损音频压缩技术,现已开源。
比特率:比特率是可变的,取决于源分辨率,与FLAC相当。
采样率: 支持从44.1 kHz到192 kHz。
位深:16位或24位。
特点:类似于FLAC,但在苹果生态系统中集成度高。
那么介绍完了,最后我说一下:
为什么在线播放音质不如下载播放?(QQ音乐举例)
我这里使用Twilight zone这首歌为例子,展示未下载(在线播放时)它显示的文件格式和下载后再播放他(离线播放)展示的文件格式。
在线播放的歌曲参数
离线播放的歌曲参数
未下载为Ogg格式播放,下载之后为FLAC无损模式,下载后自然在比特率方面就有着巨大的差异,所以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有人可能说因为我在设置中,歌曲在线听歌品质调的不高,但是我在设置中调的歌曲下载品质和在线听歌品质都调到了最高Hi-Res无损品质。
歌曲下载品质
在线听歌品质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