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期《第十期:不上班的十年-兩種人生》中,承蒙大家的熱情,獲得了許多的留言與討論,總結下來大家最關心的是兩個問題:女性獨立與經濟問題。
其實這兩個問題最早在《第二期:不上班的十年-解決兩個疑問》與《第三期:不上班的十年-祕密武器賬本》中也簡單的說明過了,我們可以在這裏繼續簡單的講一講,也是和大家再一起討論討論。
“所謂”女性獨立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要先說明一下我與我老婆所達成的共識:女性獨立這個問題不是對立問題,是一種互補與平衡的問題,以及如何確保女性在社會,家庭中的多種角色被認可,在社會和家庭中的多樣付出被認可,在認可的同時也要接受男女因生理差異(這個是不能忽略的很重要的一點),思維差異(思維差異還有可能通過學習,鍛鍊來達到相對一致,這裏的差異不是說哪一種好,哪一種壞,這個沒有好壞之分,僅僅是不同的角度)所導致的合理差異的存在。
我經常問我老婆:我們國家有數千年的封建歷史,女性的社會身份家庭身份也有數千年的時間沒有被正視,我的太奶奶就是裹小腳的。但是爲什麼我們現在聽到女性裹小腳感覺是一個非常遙遠和不可思議的事情呢,而且現在也已經看不到諸如此類匪夷所思的事情了呢?並且在我們公司,女性管理者非常多(從我上班到現在,一共共事過六位領導,男女各佔一半)。新中國到現在只有76年的歷史,我的奶奶比我太奶奶小二十多歲,但是我的奶奶就是“大腳丫”。
豐子愷:新刊
我老婆說:我不知道你的問題的答案。但是你也感覺到了對不對,我們先說一個宏觀的說法——就是從國家層面上出發,女性一直在被重視。從國家的角度出發,我們已經有了相應的法律法規在保障這一切。而且我最近剛看到新聞案例,那就是從法律層面上,如果家庭中女性一直從事的是家務勞動,沒有世俗意義上的經濟回報的話,而又面臨離婚時,法律是支持女性向男性追討家務上的經濟回報的。
但是可悲的是,直到現在你依然能看到很多人不把女性在家庭中的付出也看做是一種“工作”,是一種可以創造經濟價值的“付出”。更可悲的時,也有許多女性同樣不把這種付出看做是一種“工作”。
豐子愷:畫冊
說到這裏,我想大家已經明白了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的看法了。那便是女性獨立的基礎是要先有獨立意識,即首先要有自己思考的意識,然後也要正視自己在方方面面的付出是要被認可的,去公司上班是一種付出,去田間勞作是一種付出,在家庭裏做家務活也是一種付出......我知道有人會說,爲什麼男性不去做家務。沒錯,男性也應該要去做家務,在我和我老婆長大的家庭裏,男性去做一定的家務這件事情一直沒有缺席過。
這裏我想說的是:如果一個“家庭主婦”會被某些人看輕,他們會指責這些女性不夠獨立;那麼一個“家庭主夫”是不是也會被這些人看輕呢,指責這些男性沒有擔當,“喫軟飯”也不是什麼褒義詞。看輕“家庭主婦”和“家庭主夫”的人到底看輕的是男女性別的對立還是看輕的是“家務”這件事情。
在《第二期:不上班的十年-解決兩個疑問》中,我和我老婆解決的第一個疑問就是:“找個班上”和“做家務事”是可以畫等號的,它們都是一種付出,都在創造某種價值,只是領域不同罷了。我們在看待這個問題上從來也沒有扯到什麼“女性獨立”之類的上去,只是從“我們要各自發揮各自的優勢來讓我們這個小家庭可以順利的生活下去”的角度出發去過自己的生活。
豐子愷:更生
再來講一講“獨立意識”。
我和我老婆是工科大學畢業的,我經常問我老婆:我讀了四年大學,專業課也上了三年,但是我依然搞不清楚我們專業裏面那些知識和技能,我感覺我所學到知識運用不到實際的工作生產中去。
這個問題我們思考了一段時間,現在似乎找到了答案——那便是大學課堂(包括小學課堂,初中課堂,高中課堂以及各種職業學校。關鍵是自己要學)所要傳授給我們的是兩重知識,第一重是“面子”上的知識,就是我們能大概瞭解到這個專業的方方面面,先在心裏種下一個專業意識,至於實踐那就要在實際工作中去進行了;另一重知識是“裏子”裏的知識,它不是某種專業的技能,而是一種發現問題,質疑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這個習慣我們現在叫它“獨立意識”,也有人叫它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所以獨立意識是要自己擁有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要甄別哪些是真的問題,是需要被解決的;哪些只不過是某些羣體的口嗨,甚至是損害部分人的權益來達到“小團體”的“勝利”。
豐子愷:大家動手,大家喫豆
結合我和我老婆在“女性獨立”和“獨立意識”上的認知,很容易就能看出來,我們是從如何解決“如何讓我們的家庭更順利的生活下去”這個具體問題出發,打造瞭如今我們這個小家庭的結構。
所謂的種種“獨立”的口號,大家不必驚訝他們喊得多麼響亮,而要多問他們三個問題:
1.哪些羣體的什麼利益被損害了,有什麼具體表現?
2.“口號”能否解決他們的實際困境,爲了解決他們的困境,我們需要做什麼?
3.解決他們的困境會不會損害其他羣體的合理利益?
以上,便是我們對這個問題的簡單看法,這當然沒有完全且詳細的闡明,但是簡單的討論討論應該也是足夠的了。
但是,同志們,同志們,作爲此小節的總結,我們要引用一句話偉人的話——“奉勸各位同志都要多讀書,免得受到‘知識分子’的矇騙”。核心便是要有自己認識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認知,不要受到某些人的矇蔽放棄自己思考的能力。“工作不工作”這種問題只是表面問題,糾結表面問題是無法解決實際困境的,所以同志們,不管大家身處何種境地,“獨立思考”這件事情都是終身所要考慮的,剩下的就是忽視他人目光,自己舒服的生活下去。
經濟問題
說到經濟問題我們喜歡用一個成語——開源節流。
所謂開源,便是可以從外部獲得經濟回報(也包含被動收入);所謂節流,便是管理自己的資金,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做的是“節省”的事情。我們一件一件來說。
先說開源:
我想我們大部分人都是普通又平凡的人,一個平凡的家庭裏有着同樣平凡的爸爸媽媽,而我們也只有平凡的能力和平凡的腦袋。在全世界範圍內,有能力和機會去讀大學可以說已經是“不平凡”的事情了(更不要說我們的國家還如此穩定與和平,在很多地方活着看到第二天的太陽都可能是一種“幻想”)。
從這個平凡的角度出發,大家有沒有想過:我認爲我一個月掙多少錢是合理的,公司認爲我一個月掙多少錢是合理的?不要着急反駁我說的是“資本家言論”,這個問題對剛進入社會的普通人(無關乎學歷什麼的,是對每一個想要依靠自己來生活的人)來說很重要的,這裏面的底層邏輯是“能力匹配回報”,正對應着一句俗語“打鐵還需自身硬”,還對應着一個基礎的邏輯——“個人的消費觀”,消費觀反應着一個人對於金錢的看法。
豐子愷:小圃
我記得大四那年找工作,我從各種地方都聽到了一個詞“好高騖遠”。那個時候我對於即將步入社會的自己一個月要掙多少錢完全沒有什麼實際概念,今天這個人說要掙八千,明天就會有人說我認爲一萬纔是合理的,你問他如此認爲的原因是什麼呢,又說不出個一二三來。現在大家可以很方便的通過各種渠道瞭解到和自己同專業,或者和自己同樣經歷的人的基本薪資,這是非常幸福的事情。很多公司來學校校招,我們遞過去的簡歷上甚至都沒有“期望薪資”這一項。我對於工資的概念完全是參加了很多公司的校招演講後才大概有了一個概念,那是2015年的時候,當一份寫着“綜合薪資4000元”的offer遞到我手裏的時候,我是非常滿足的,我判斷的依據是我上學當地的生活水平——菜市場可以買到2,3毛錢一斤的綠葉菜,一室戶精裝的房子每月租金不到八百元。
等我終於坐了二十六個小時的火車來到蘇州的時候,我才知道四千元的薪資意味着什麼,意味着我每個月應該不會攢下什麼錢。我的每個同學基本都和我有一樣的感受,有的人選擇了不斷地跳槽,有的人選擇重新回到學校去讀書。而當時的我實際上沒有什麼太多的想法,心裏滿是自己可以開始掙錢,可以和我女友(就是現在我的老婆)去過自己做主的生活的喜悅。
我很慶幸自己從一開始就紮下根去老老實實的上班,從一開始每月兩千元(沒錯,綜合薪資四千元的精髓在綜合上),到六千元,再從在上海重新開始的每個月不到七千元(從蘇州到上海基本上可以說我們又從頭來了一次),一直走到如今每年可以從公司拿到一筆還算可以的期權。我可以告訴大家的是,工作十年來我只換過一份工作,這十年來我也從來沒有主動提過升職加薪,只是不斷地改進自己,充實自己,之後這些東西就自己找上門來了。
豐子愷:燕子飛來枕上
這裏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不要着急想着外界可以提供給我什麼,而是問自己,怎樣的自己才能擁有自己想象中的一切。
再說節流:
這個話題在《第三期:不上班的十年-祕密武器賬本》已經說的很直白了,簡單的總結其實就是一點——自律和自省。
就是事無鉅細的記錄自己每天的花費,一分錢一毛錢都要記錄下來,然後按照每週,每月,每年去覆盤,去問自己哪些花費可以減少,那些花費是必要的。這個不斷記錄的好處不僅可以讓自己清楚的知道錢都被花在了哪裏,而且能不斷地的提醒自己現階段的收入和花費到底能不能支持自己過上想象中的生活,然後你纔會有一個前進的方向,纔會有動力去經營自己的生活。
以上,便是再次和大家分享以及討論這兩個話題,雖然寫了這麼多字,但是最核心的依舊是:朝着讓自己舒心,開心的方向去生活,我們不干涉他人,我們不妨礙他人,他人也沒有權利指責我們的生活。
所以,只要是開心,舒心的,只要是不損害他人正常利益的,不要在意外界的任何看法(也同樣包括我在這裏寫的這一堆文字),大膽的生活下去吧,那都是精彩的。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