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啊,鉴于《三国》篇的骂战,本贴讨论归讨论,谁搞无依无据的骂人发言直接沉贴哈。
还有别问为什么没有岳飞、徐达、朱棣!!因为这是唐朝设的!!!
好的以下进入正题,老样子,以毕业论文的格式:
古代版 “军事天团”--“武庙十哲” 出道记:谁能 C 位出道?
摘要
在古代中国,有个超硬核的 “军事天团”—— 武庙十哲。这可不是普通的名将排行榜,而是官方认证的 “战神联盟”,能入选的都是军事界的 “顶流”。今天咱们就唠唠,这些大佬是怎么 “成团出道” 的,又经历了哪些 “塌房” 与 “翻红” 的戏码。
关键词:武庙十哲;左列五哲;右列五哲;历史;巩固统治
一、“天团” 诞生记:唐朝人的追星新玩法
唐玄宗开元十九年,官方决定搞个大动作 —— 设立武庙(武成王庙)如图1.1,专门祭祀军事界的 “老祖宗” 姜子牙,并给他封了个超霸气的称号 “武成王”。这波操作相当于给军事领域立了个 “文化 IP”,和祭祀孔子的文庙遥相呼应,如图1.2。主打一个 “文武双全”。
图1.1武成王庙
图1.2文庙孔子庙
为啥突然要搞这个?其实背后藏着唐朝皇帝的小心思。当时唐朝对外战争不断,急需给将士们打打鸡血,告诉他们:“好好干,以后你们也能进武庙,享受香火供奉!” 同时,通过祭祀华夏先贤,还能巩固皇权,增强文化认同感,可谓一举多得。
最初的武庙只是个 “雏形”,只有姜子牙孤零零地接受祭祀。直到唐肃宗时期,才正式确定了 “豪华配置”:张良当 “副团长”(亚圣),再选出十位军事大佬组成 “十哲”,外加六十四位名将 “陪跑”,形成了一个等级分明的 “战神天团”。
图1.3武成王姜子牙像
图1.4武庙主祭--左右为张亮孙武
二、初代 “十哲” 名单:这阵容,绝了!
唐代版的武庙十哲,堪称 “神仙打架”。咱们按 “左右护法” 的顺序,挨个认识一下这些大佬。
(一)左列五哲(东庑):实战派的天花板
1.杀神白起:战国 “杀神”,长平之战坑杀赵军 40 万,妥妥的 “人头收割机”。不过也正因杀戮过重,宋代时被踢出 “天团”,直到明代才 “逆风翻盘”,重新入列。果然,实力过硬就是有底气!(别问为什么截这么点,因为有百度的水印)
图2.1杀神白起白起
2.兵仙韩信:汉初 “兵仙”,背水一战、十面埋伏这些经典战例,至今都是军事课的 “必考题”。虽然他最后因 “谋反” 被杀,但唐代人更看重他的军事才华,果断将他收入囊中。
图2.2兵仙韩信
3.武侯诸葛亮:三国 “智多星”,《隆中对》三分天下的战略眼光,让人不得不服。尽管北伐没成功,但 “鞠躬尽瘁” 的忠诚人设太圈粉,再加上唐代文人疯狂打 call(杜甫就是头号粉丝),成功入选。
图2.3武侯诸葛
4.军神李靖:唐初 “军神”,灭**厥、破吐谷浑,还著有军事宝典《李卫公问对》。最牛的是,他是唯一一个生前就入祀武庙的 “现役” 大佬,这待遇,简直 “独一份”!
图2.4军神李靖
5.英国公李勣:原名徐茂公,历经三朝的 “老戏骨”,参与多次重大战役,和李靖并称 “唐初双璧”。改名换姓(因避唐太宗讳)的操作,也彰显了他和皇家的亲密关系。大家可能不太熟悉,A~徐世勣你们总认识了吧
图2.5英国公李勣
(二)右列五哲(西庑):理论派扛把子
1.谋圣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虽然不是武将,但作为姜子牙的 “头号迷弟” 和刘邦的 “智囊团团长”,战略眼光无敌,稳坐十哲 C 位,妥妥的 “文韬” 担当。
图2.6谋圣张良
2.田穰苴(tián ráng jū,拿去装,不客气):春秋时期的 “军事理论家”,著有《司马法》,提出 “以仁为本” 的治军思想,给古代军队制定了 “行为规范”,被尊为 “军礼” 创始人。
图2.7田穰苴像
3.兵圣孙武:《孙子兵法》的作者,“兵圣” 之名响彻中外,他的军事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军事家,甚至还火到了国外。能入选十哲,那是实至名归!
图2.8兵圣孙武
4.全能高手吴起:走到哪那就是超级强国,军政全能的 “六边形战士”,著有《吴子》,和《孙子兵法》并称 “孙吴兵法”(不是你们想的那个孙吴谢谢)。虽然有 “杀妻求将” 的黑历史,但唐代人更看重他的 “强兵” 能力,妥妥的 “才高于德” 的代表。
图2.9吴起
5.昌国君乐毅:战国名将,五国伐齐连下七十城,还讲究 “攻心为上”,减少杀戮,妥妥的 “仁义之师” 代表。《报燕惠王书》更是彰显了他的 “义将” 风范,成功圈粉。
图2.10昌国君乐毅
三、“天团” 的那些 “塌房” 与 “逆袭”
武庙十哲的名单可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变迁,皇帝的喜好、社会价值观的变化,都能让这些大佬经历 “大起大落”。
宋代是个 “分水岭”。宋太祖赵匡胤不喜欢白起 “杀降” 的行为,大手一挥,把白起踢出了武庙,换成了唐代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郭子仪。到了宋徽宗时期,关羽、张飞、周瑜等名将也加入了从祀行列,不过十哲名单还算稳定。
图3.1宋太祖赵匡胤将白起移除武庙
明清时期,武庙就有点 “变味” 了。明太祖朱元璋觉得原来的武庙 “不合古制”,直接废了十哲,只留下姜子牙 “孤零零” 地享受祭祀。到了清代,武庙逐渐被关帝庙取代,关羽从 “十哲成员” 逆袭成 “武圣”,彻底 “C 位出道”。这背后,既有皇权对 “武圣” 解释权的强化,也和关羽 “忠勇” 的形象更符合民间信仰有关。
四、为啥是他们?评选标准大揭秘
武庙十哲的评选,可不是随便拍拍脑袋决定的,背后藏着三个重要标准:战功、理论、忠君。
像孙武、吴起,靠的是军事理论著作,奠定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础;白起、韩信,则是凭借赫赫战功,在战场上打出了威名;诸葛亮、乐毅,忠诚的人设太加分,符合儒家的价值观。而唐代把李靖、李勣选入十哲,更是赤裸裸的 “政治宣传”:看,我们唐朝的名将,一点都不比古代先贤差!
武庙十哲的兴衰,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价值观、政治需求和文化认同。从最初的军事崇拜,到后来融入儒家伦理;从单纯的战功评判,到更看重道德品质,这背后反映的,正是中国古代 “文武之道” 的不断演变。下次再看到这些历史人物,可别忘了,他们之间还有这么一段 “天团往事” 呢!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