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版 “軍事天團”--“武廟十哲” 出道記

首先啊,鑑於《三國》篇的罵戰,本貼討論歸討論,誰搞無依無據的罵人發言直接沉貼哈。

還有別問爲什麼沒有岳飛、徐達、朱棣!!因爲這是唐朝設的!!!

好的以下進入正題,老樣子,以畢業論文的格式:

古代版 “軍事天團”--“武廟十哲” 出道記:誰能 C 位出道?

摘要

在古代中國,有個超硬核的 “軍事天團”—— 武廟十哲。這可不是普通的名將排行榜,而是官方認證的 “戰神聯盟”,能入選的都是軍事界的 “頂流”。今天咱們就嘮嘮,這些大佬是怎麼 “成團出道” 的,又經歷了哪些 “塌房” 與 “翻紅” 的戲碼。

關鍵詞:武廟十哲;左列五哲;右列五哲;歷史;鞏固統治

一、“天團” 誕生記:唐朝人的追星新玩法


唐玄宗開元十九年,官方決定搞個大動作 —— 設立武廟(武成王廟)如圖1.1,專門祭祀軍事界的 “老祖宗” 姜子牙,並給他封了個超霸氣的稱號 “武成王”。這波操作相當於給軍事領域立了個 “文化 IP”,和祭祀孔子的文廟遙相呼應,如圖1.2。主打一個 “文武雙全”。

圖1.1武成王廟

圖1.2文廟孔子廟

爲啥突然要搞這個?其實背後藏着唐朝皇帝的小心思。當時唐朝對外戰爭不斷,急需給將士們打打雞血,告訴他們:“好好幹,以後你們也能進武廟,享受香火供奉!” 同時,通過祭祀華夏先賢,還能鞏固皇權,增強文化認同感,可謂一舉多得。


最初的武廟只是個 “雛形”,只有姜子牙孤零零地接受祭祀。直到唐肅宗時期,才正式確定了 “豪華配置”:張良當 “副團長”(亞聖),再選出十位軍事大佬組成 “十哲”,外加六十四位名將 “陪跑”,形成了一個等級分明的 “戰神天團”。

圖1.3武成王姜子牙像

圖1.4武廟主祭--左右爲張亮孫武

二、初代 “十哲” 名單:這陣容,絕了!

唐代版的武廟十哲,堪稱 “神仙打架”。咱們按 “左右護法” 的順序,挨個認識一下這些大佬。


(一)左列五哲(東廡):實戰派的天花板

1.殺神白起:戰國 “殺神”,長平之戰坑殺趙軍 40 萬,妥妥的 “人頭收割機”。不過也正因殺戮過重,宋代時被踢出 “天團”,直到明代才 “逆風翻盤”,重新入列。果然,實力過硬就是有底氣!(別問爲什麼截這麼點,因爲有百度的水印)

圖2.1殺神白起白起

2.兵仙韓信:漢初 “兵仙”,背水一戰、十面埋伏這些經典戰例,至今都是軍事課的 “必考題”。雖然他最後因 “謀反” 被殺,但唐代人更看重他的軍事才華,果斷將他收入囊中。

圖2.2兵仙韓信

3.武侯諸葛亮:三國 “智多星”,《隆中對》三分天下的戰略眼光,讓人不得不服。儘管北伐沒成功,但 “鞠躬盡瘁” 的忠誠人設太圈粉,再加上唐代文人瘋狂打 call(杜甫就是頭號粉絲),成功入選。

圖2.3武侯諸葛

4.軍神李靖:唐初 “軍神”,滅**厥、破吐谷渾,還著有軍事寶典《李衛公問對》。最牛的是,他是唯一一個生前就入祀武廟的 “現役” 大佬,這待遇,簡直 “獨一份”!

圖2.4軍神李靖

5.英國公李勣:原名徐茂公,歷經三朝的 “老戲骨”,參與多次重大戰役,和李靖並稱 “唐初雙璧”。改名換姓(因避唐太宗諱)的操作,也彰顯了他和皇家的親密關係。大家可能不太熟悉,A~徐世勣你們總認識了吧

圖2.5英國公李勣

(二)右列五哲(西廡):理論派扛把子

1.謀聖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雖然不是武將,但作爲姜子牙的 “頭號迷弟” 和劉邦的 “智囊團團長”,戰略眼光無敵,穩坐十哲 C 位,妥妥的 “文韜” 擔當。

圖2.6謀聖張良

2.田穰苴(tián ráng jū,拿去裝,不客氣:春秋時期的 “軍事理論家”,著有《司馬法》,提出 “以仁爲本” 的治軍思想,給古代軍隊制定了 “行爲規範”,被尊爲 “軍禮” 創始人。

圖2.7田穰苴像

3.兵聖孫武:《孫子兵法》的作者,“兵聖” 之名響徹中外,他的軍事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軍事家,甚至還火到了國外。能入選十哲,那是實至名歸!

圖2.8兵聖孫武

4.全能高手吳起:走到哪那就是超級強國,軍政全能的 “六邊形戰士”,著有《吳子》,和《孫子兵法》並稱 “孫吳兵法”(不是你們想的那個孫吳謝謝)。雖然有 “殺妻求將” 的黑歷史,但唐代人更看重他的 “強兵” 能力,妥妥的 “才高於德” 的代表。

圖2.9吳起

5.昌國君樂毅:戰國名將,五國伐齊連下七十城,還講究 “攻心爲上”,減少殺戮,妥妥的 “仁義之師” 代表。《報燕惠王書》更是彰顯了他的 “義將” 風範,成功圈粉。

圖2.10昌國君樂毅

三、“天團” 的那些 “塌房” 與 “逆襲”

武廟十哲的名單可不是一成不變的,隨着時代變遷,皇帝的喜好、社會價值觀的變化,都能讓這些大佬經歷 “大起大落”。


宋代是個 “分水嶺”。宋太祖趙匡胤不喜歡白起 “殺降” 的行爲,大手一揮,把白起踢出了武廟,換成了唐代平定安史之亂的大功臣郭子儀。到了宋徽宗時期,關羽、張飛、周瑜等名將也加入了從祀行列,不過十哲名單還算穩定。

圖3.1宋太祖趙匡胤將白起移除武廟

明清時期,武廟就有點 “變味” 了。明太祖朱元璋覺得原來的武廟 “不合古制”,直接廢了十哲,只留下姜子牙 “孤零零” 地享受祭祀。到了清代,武廟逐漸被關帝廟取代,關羽從 “十哲成員” 逆襲成 “武聖”,徹底 “C 位出道”。這背後,既有皇權對 “武聖” 解釋權的強化,也和關羽 “忠勇” 的形象更符合民間信仰有關。

四、爲啥是他們?評選標準大揭祕

武廟十哲的評選,可不是隨便拍拍腦袋決定的,背後藏着三個重要標準:戰功、理論、忠君。


像孫武、吳起,靠的是軍事理論著作,奠定了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基礎;白起、韓信,則是憑藉赫赫戰功,在戰場上打出了威名;諸葛亮、樂毅,忠誠的人設太加分,符合儒家的價值觀。而唐代把李靖、李勣選入十哲,更是赤裸裸的 “政治宣傳”:看,我們唐朝的名將,一點都不比古代先賢差!

武廟十哲的興衰,就像一面鏡子,折射出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價值觀、政治需求和文化認同。從最初的軍事崇拜,到後來融入儒家倫理;從單純的戰功評判,到更看重道德品質,這背後反映的,正是中國古代 “文武之道” 的不斷演變。下次再看到這些歷史人物,可別忘了,他們之間還有這麼一段 “天團往事” 呢!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