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巨大机器人拯救和改变了焦虑的我 《星舰铳犬》的起航之路:一

  大家好,我们是《星舰铳犬》的开发团队宇宙殖民工作室,简称宇殖组,来自联合王国的威尔士。

  上周我们进驻了小黑盒,得到了很多中国玩家的抬爱,从本周开始,我们会陆续带来一些游戏背后的制作趣闻。今天我们带来的第一篇,是游戏开发导演(也就是监督或者总监,英文里面写成Director,怎么理解都可以)兼剧作家Jonathan的简介——《星舰铳犬》的灵感来源。

  *本文未完,我们会在明天继续追更的,请大家保持关注,谢谢!

  我与机甲题材的私人渊源

  小时候,我对“骑士”这一形象非常着迷。坚不可摧的盔甲能带给人极大的安全感与力量,而在此之后,我也对任何“借助外部装备来强化自身”这一概念都保持了浓厚兴趣——无论是《战锤 40K》里身穿动力甲的星际战士,还是《恐龙战队》里那华丽的战服与机甲兽。

大兽神——图片仅作配图之用,不会出现在我们自己游戏中。

  虽然它们多少都与战斗有关(毕竟盔甲生来就是为了战斗),但真正吸引我的是“普通人只要钻进某种铠甲或机体,就能突破体能极限、无惧危险”的想法。

Jonathan灵魂画作,本图不会出现在游戏中。

  我的机甲片启蒙来自《新机动战记高达 W》。当然,在那之前,我已经是所谓的“日本动画”爱好者了,也就是大家口中常说的“阿宅”——被《精灵宝可梦》《数码宝贝》《魔卡少女樱》,以及科幻频道深夜乱播的那些“少儿不宜”片深深吸引。当我看到“高达”在作品里大显身手,加上各种炫酷设定、惊险战斗,彻底燃起了我对“巨型机甲”的热情。

新机动战记W五小强,在当时看来是充满新鲜感的群像主角。

  紧接着,我在科幻频道的周六动画档看了《机动战舰抚子号》和《新世纪福音战士》,随后又借助宽带网络疯狂补齐了几乎所有高达系列。自此,机甲题材在我心里生根发芽,再也拔不出来了。

笑中带泪的剧情,造就了极为经典的《抚子号》群像刻画。

  青少年时期的我,更在意机体的对战场景。每次追看《高达 0083:星尘的回忆》或者《口袋里的战争》,总想快进到战斗高潮。有时整部番剧还没看完,我就先迫不及待地去回放那些机甲大战,至于角色塑造、剧情走向,我反而没那么在意。

  后来我逐渐长大,也在职场医保的支持下持续接受心理咨询与治疗,这让我学会了与自己的情感多做对话,也自然回想起当年心理治疗师对我“最爱的巨型机器人”的好奇。

口袋战争,让我的每个圣诞夜都变得和别人有点不太一样

  随着情感的打开,我开始体会到机甲动画里的角色关系其实相当深刻,于是我重温了不少曾经刷过的作品,惊讶地发现过去一直没留意到的角色成长和情感冲突,往往才是这类作品最迷人的精髓。

  说不清我为什么会着迷于此,不过我在年少时,因为焦虑和抑郁接受过心理辅导(许多搞创作的朋友应该都不陌生)。当咨询快结束时,心理治疗师问我那天有什么打算。我随口说回家拼一个“日本巨型机器人”模型。

  那位心理治疗师觉得很有意思,一本正经地跟我探讨起“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使用或出现的视觉符号,或许正反映出我们对某些价值或需求的追求”。比如,喜欢蝴蝶图案的人常常向往重生与蜕变;偏好鸟类的人或许更追求自由;而对“可驾驶的巨大机体”痴迷的人,多半内心渴望一个能让他们变得强大并提供保护的外在载体。我不得不承认,对于一个长期因焦虑而畏缩的我,这个解释真的很有共鸣。

  未完,待续!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