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机准备工作
安装各个组件时必然会大量拧螺丝,好一些的机箱基本能统一螺丝的规格,但是 M.2 硬盘螺丝的依旧是需要不同的批头。考虑到很多硬盘不会提供专门的螺丝刀,而大部分主板也没有 M.2 快速拆装,所以最好准备一个可替换批头的螺丝刀。另外有条件的话可以准备超长杆螺丝刀应对比较深处的螺丝,准备电动螺丝刀应对需要大量安装的螺丝(比如冷排)。像机械大师就自带了一支螺丝刀,兼容它家提供的全部机箱螺丝的安装,所以单独准备一个安装 M.2 硬盘的小螺丝刀就行了。
机箱一般会附带 10 条左右的最小号扎带,要是风冷+甜品级显卡的话勉强够用。但凡是个水冷+旗舰显卡就肯定得单买扎带,几个大走向都得捋着绑扎,粗略一估就得二三十条才够用。
我们还需要一个 U 盘来安装系统,使用官方的 Media Creation Tool 直接安装到 U 盘中,或者使用 WePE 配合在下载的镜像进行安装。如何选择 U 盘呢?评判标准就两个,读取速度够快,主控兼容性好。使用这种 DIY 的 U 盘可以获得极快的读取速度,但有的时候兼容性确实有问题。如果有较多的零散装机需求,直接选择品牌 U 盘就行。雷克沙 V400 64G 版就卖 30 块,读速能到 100MB/s,要什么自行车。
开始装机
不同的机箱会有不同的装机顺序,比如像 ITX 机箱没有什么操作空间,需要把主板、组件和接线都安装好之后,再往机箱里面直接塞;紧凑型 MATX 机箱的操作空间比起 ITX 大了许多,可以把组件装配好再安到机箱上,再把供电与跳线穿插接好就可以了;像是全塔机箱又大又重,就可以先把电源和主板安装到位,再逐个安装其他的组件。
按照各种不同机箱的装机顺序,可以讲装机过程拆解为 7 个大的步骤:机箱的拆解与调整,主板及其上组件的安装,散热的安装,电源的安装,整机的接线与理线,显卡的安装和点亮与系统安装。在不同的机箱上,以上步骤的顺序可能会有所不同,而且实际操作有所重叠。装机这事就是熟练工种,装了一次没有心理负担,后续不管什么机箱配置也就都能搞定了。只需要确认好各个组件间的干涉关系,保证各组件不会相互影响安装就好。
相对大一些的机箱还好,极其充分的空间最大可能地降低了,但是紧凑型的小机箱就要注意组件干涉了。以机械大师 C26 小方糖为例,机箱最终影响了处理器选型:风冷散热高度受限,从而有散热能力受限,最终影响处理器的选择;水冷散热的冷排尺寸受限,从而散热能力受限,最终影响散热器的选择。散热型号影响电源长度,电源长度不同影响显卡长度,进而影响显卡选型。
一.主板部分的初步安装工作:
安装 CPU 只需要注意处理器的引脚与方向,以 ROG X670E 这块 AM5 的主板为例,打开扣具后观察可以发现,以图示方向为例,底座的左上角是直切的,另外三个角都是做成了圆角。
AMD Ryzen 7800X3D 这颗 BGA 的处理器,则是在左上角标注了箭头。通过这两点我们就能处理器和底座的方向匹配了,匹配之后再按下原装扣具就能将处理器安装到位了。安装 Intel 的处理器也是类似的操作,不过I系主板多在塑料底座上「挖坑」标明方向,有所区别。
而利民的第三方扣件也标明了指向位置,保证用户能够确认好方向正确安装。AMD 的消费级处理器还都保持了基本正方形的尺寸,两向力矩基本一致,没有处理器变形的隐患。但 Intel 处理器从 LGA1700 开始就变成了长方形,也确实有处理器变形的案例,为了安全和心安还是使用第三方扣具吧。
再以 ROG M12H 与 AMD3900X 为例,扣具模式不同,打开方式不同。方向上还是一样的标注和手工对齐安装,以主板方向为参考,更多的 AM4 处理器插槽为横向,而 AM4 与 LGA1700 则是多为纵向。
在 CPU 底座与第一条 PCIe 插槽中间,就是直通 CPU 的硬盘位了。不同主板的硬盘为朝向会有差异,但也仅此而已。硬盘的缺口和插槽的缺口是对应的,如果你的主板硬盘位固定不是快装卡扣的话,需要观察固定螺柱与插槽是否在同一平面,不在同一平面的话说明少装或者多装了螺柱,记得排查。最终选用的是雷克沙 ARES 战神 1T 版,协议是 PCIe 4.0,顺序读写能到 7.4G/s。这个规格的硬盘发热量都很大,但大部分中高端主板的主硬盘位都标配了散热装甲,扣上拧螺丝即可。雷克沙 ARES 这款固态,在顶速 PCIe4.0 硬盘算是发热量比较小的,之前 3D 打印机箱装机就没有安装散热装甲,正常使用时基本没有什么问题。但考虑到每个人机箱与使用环境不同,保险起见还得要。如果主板没有自带硬盘散热装甲,最好单独购买一个,利民连带热管和风扇的产品都有,基本是品牌硬盘散热的最优选了。
内存的安装很简单,记住不要大力出奇迹就够了。以下图为例,内存的金手指靠近中间位置是有一个缺口的,在主板的内存槽里也有对应的凸起。通常而言,内存有标签的那一面都是向着处理器的,但总归有产品例外,千万不要直愣愣地使劲按!安装的前提条件是,对准内存条的缺口和插槽上的凸起,再进行下一步!主板上的单个内存槽会有单边或双边卡扣:单边卡扣需要将内存先插入非卡扣侧,对准插槽按下内存条,听到卡扣「咔哒」一声就是到位了,可以看到卡扣已经立起并贴合到内存侧边;双边卡扣插槽需要对准后,同时按下内存两边到「咔哒」声,保证双边卡扣都到位。笔记本内存的安装是斜插变平插,操作上大同小异,只是方向有所区别。
二.散热器的安装:
风冷散热与水冷散热的安装顺序有所区别,风冷散热器的安装顺序为:
确认安装形式,拆开散热器
按照说明书选择对应扣具,按照指示将其安装到主板,部分扣具上也会有对应的标记
如果没有自带硅脂或者二次安装,应在处理器上涂抹硅脂
将散热器安装到主板上,依据扣具不同有主板正面拧螺丝,正面搭扣和背面拧螺丝三种方式
将散热器配置风扇的供电线串联后,连接到主板的 CPU_FAN 接口,灯光控制线接到控制器或主板的灯控接口
最后再将主板安装到机箱即可。
比较大的双塔散热器都是正面安装,容易阻挡主板上侧螺丝与 CPU 8Pin 供电线的安装,最后三步建议按照 ⑥主板 ⑤接线 ④散热器本体 的步骤进行安装,螺丝与 CPU 8Pin 供电在安装主板时安装。
安装水冷散热器应该优先确认安装位置的选择与安装方向的确认,对于常见的机箱而言,冷排有顶置,前置与纵置三种选择。其中纵置是指冷排贴靠背板安装,非海景房机箱的背板仅用于走线,所以极少出现纵置的情况,常规情况还是顶置和前置。而机箱顶置冷排与前置冷排的支持规格不见得一致,购买时要注意阅读机箱的商详标注。
再回到水冷散热器的安装,初次装机必然是选择一体水,如果上来就敢选择分体水,只能祝愿天赋异禀了一次成功了。一体式水冷散热器的安装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确认好风扇方向与风扇接线方向后,将其安装到冷排上,冷排顶置对应向上吹风(即机箱外)、冷排前置对应向后吹风(即机箱内)
按照说明书选择对应扣具,按照指示将其安装到主板,部分扣具上也会有对应的标记
如果没有自带硅脂或者二次安装,应在处理器上涂抹硅脂
安装水冷散热器冷头到主板,依照设计不同有有螺丝和搭扣两种方式,据需要在正面操作
冷头水泵线连接到对应的 CPU_PUMP 或 CPU_FAN 接口,将风扇的供电线串联后,连接到对应的 SYS_FAN 或 CPU_FAN 接口,灯光控制线则是接到控制器或串接到主板的灯控接口
将主板安装到机箱上,因为大部分冷排会阻挡主板上侧的螺丝安装
拆下机箱顶部和前侧的盖板、防尘网等组件,再通过对应螺丝将冷排从外侧安装到机箱上。
注意如果是冷排前置并将风扇夹在机箱冷排之间,不应该单独固定风扇,而是选择超长螺丝将冷排与风扇一块固定。
三.主板安装到机箱
主板安装到机箱没有任何难度,只需要选好螺丝将螺丝拧到位就行。记得用长杆螺丝刀,水冷或风冷挡主板螺丝孔位的话就先装主板,散热器不遮挡主板螺丝孔位就根据重量大小自行选择先安装哪个组件。
四.机箱与电源的安装
钢化玻璃侧板应在机箱平放时取下,如果纵向取下,极其容易磕碰到下面两个角,钢化玻璃会直接爆掉。除了部分做了侧板转轴的机箱,一定都要放平再拆卸。
安装也是一样,平放安装可以最大的降低应力,保证玻璃的寿命。
大部分机箱都是标准电源仓,使用的螺丝则是机箱随配的外六角带垫片螺丝,将电源接线的那一面对准对准机箱后部或转接卡的螺丝孔位,按交叉顺序拧紧即可。全模组或半模组电源需要注意,因为部分电源长度超标或者要给 3.5 吋机械硬盘仓位留空间,安装电源后再接线很难操作,要把对应使用的模组线提前接好。
非标机箱的安装也大同小异,以电源的进风面作为正面,像九州风神就会提供一块过滤网,记得提前贴好。按照指示将转接与电源先固定好,先然后接好模组线。大部分非标机箱都是电源更加内置,所以也需要先将三孔供电线接好。全部线缆接好后将电源塞入机箱,大致排布一下走线就能安装了。电源位置周围的过孔,先将模组线穿好的话,电源安装好的大部分情况,就是模组线的接头都会受限。
像之前那套 3D 打印机箱需要先安装主板,部分非标机箱则是需要先安装电源,标准机箱只需要考虑穿线问题一样。电源与主板的对应的一套安装流程,根据机箱的不同情况有可能相反。
五.整体接线工作
先前已经把穿线工作基本完成,强电供电的线缆有:主板 24Pin 供电接头、CPU4/8Pin 供电接头、显卡 8(6+2)Pin 接头,有需求的话也需要处理 SATA 供电和大 4Pin 供电线,另外非标机箱要注意内置供电三孔线的安装。在主板安装到机箱前,这些就要连接到连接到位,尤其是 CPU 4/8Pin 这种装好主板就完全没法捅过去的线。记住主板上对应接头的位置:CPU4/8Pin 从背板上部穿,ATX 24Pin 从背板中间穿,PCIe 8Pin 可以从背板中间或下部穿。这些预操作都是为了避免水冷冷排/风冷塔体和主板对接线的影响。
主板安装完成后的上部空隙很难 CPU4/8Pin 连接到位,不管是水冷冷排还是风冷塔体都会让手塞不进去,必须先接线再进行主板和散热器的安装。不过 ATX 24Pin 基本都不用先插,这个接口需要很大的下压力才能接好,而且不像 CPU 4/8Pin 那样容易被遮挡,所以基本是安装完主板之后再安装插紧。
电源到主板和显卡的这些线缆基本就是这个安装顺序,下一步需要考虑的就是风扇的接线与前置面板的接线。先来说风扇接线,一般情况是一路供电线接到主板或控制盒,一路 ARGB 灯光串接并联到到主板或控制盒上;或者是积木/自主接口串接并联,通过非标接口来减少线缆接续工作。而水冷就是多一个水泵的接头,单个水泵的一体式水冷基本接到任一风扇接口就行,多水泵的水冷(尤其分体式水冷)要 CPU_OPT 这种设计支持更高电流的专用接口上。
前置接口诸如音频、USB 转接都有防呆设计,翻开说明书对照或者直接看接口旁丝印就能。机箱的前置接口,就是通过对应线缆,连接到主板上 F_Audio、F_USB、F_U、F_U20G 对应的这些引出插槽。只有 USB-C 20Gbps 的不是那么防呆,得注意一下对准方向。其他接口如果想插错,除非把插针/插槽直接干废。需要手动排序的是 F_Panel,这组插针提供了前面板的开机、重启、硬盘灯等工作。这组接线没有什么难度,就是对照好杜邦线的标识和主板丝印/说明书标记,挨个插好就行。
部分的高端主板有独立引出的开机按键和重启按键(华硕的 Flex Key 可自定义,默认功能为重启电脑),验证硬件情况时候可以使用这些独立按键,算是个便捷的备份选择。
六.理线工作
理线的宗旨就只有一个:藏。各种线缆往盖板、背板、电源/硬盘仓直接塞,保证视线所及之处不乱就行了。模组和半模组电源扁平线需注意方向,前侧留下足够长度后,多余长度需在后板固定。
风扇灯光虽然都是 ARGB,但各家支持的协议都有所区别,而且控制盒接线模式的影响,无法详细展开。但其接线思路是和串接完全一致的,控制盒会通过风扇接口或 SATA 接口供电,记得参考对应说明完成布置。
机箱自身的线可通过最小号扎带固定,藏于背板不影响其他」大线「即可,要注意机箱接线的冗余较小。主板上的接口较远时,如果 Audio 插针和 USB 插针对应的线缆的冗余较小,盘绕的话可能会导致最终长度可能会不够。电源原装线基本是按照最大尺寸的标准机箱设计的,并在这个基础上留出了相当的冗余,必须在背板走线才能保证前侧线缆不余留太多。另一个方案就是选择定制线,更整齐的线也方便整理捋清。定制线的长度可以手测也可以找根线比划,接头位置预留多少商家会提示,也可以买成品定制线。
七.安装显卡
安装显卡的第一步是拆下对应的挡板,具体取下哪几个挡板,要根据 PCIe x16 插槽的位置和显卡厚度确认。以普通双槽卡横置为例,ATX 主板的 PCIe x16 插槽一般偏下,就像右上这样取下第二、三个挡板;如果是 MATX 主板或 ITX 主板,PCIe x16 插槽离处理器更近,就像左下这样取下第一、二个挡板;纵置模式则是取下纵置的两个挡板。
显卡横置安装时,只需要卸下对应的机箱挡板,就能够将显卡插入安装了。需要注意有部分紧凑型机箱,才用了电源前置方案,可能需要拆解机箱框架才能把显卡装上。完成上述工作后,按前面的电源接口对照,将显卡供电接线成功后,就完成了显卡的安装。机箱自带的支架,最好机箱躺倒这会调整,立起来之后就很难调整了。
显卡纵置相比横置多了一步安装 PCIe 延长线,其余直接显卡横置的步骤就好。支持显卡纵置的机箱要不然是这种标准机箱,或者是诸如 A4 ITX 这些「薄」款机箱。使用 PCIe 4.0 延长线时,要注意调整 BIOS 中的相关设置,保证正常安装系统使用和显卡的性能释放。
Pcie 5.0 插槽与更早先的插槽固定方式不同,更短的引脚还是更容易变形,即便有钢铁装甲对插槽进行辅助固定,随之而来又是新系列显卡的规格和重量大幅提高。所以一定要搞个显卡支架,来平衡力矩保证安全。显卡的重量都在配套的散热上,支架可以撑住散热器或外壳就足够了。例如机械大师的机箱,就都标配一个小支架,要从背板方向通过螺丝固定。有些机箱还有独立的大支架,需要自己来调节支架高度后再固定使用,但避免不了要调节很多次。部分显卡也有固定卡,可以将一端固定到机箱 PCIe 螺孔,另一端固定到显卡远端分担重量。
八.点亮与安装系统:
开机需要主板上的 F_PANEL 的 POWER 那对引脚短接,再由主板按顺序唤醒其他挂载设备。但这过程也伴随着对应挂载设备的自检。所以即便都是新硬件,在刚装完机之后也不一定能够一次点亮,建议先根据可先行短接测试点亮情况。虽然常装机的 DIYer,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跳过这一步。直接安装到机箱碰上点不亮的情况,就避免不了要返工了,没把握的话还是尽量不要跳过。
PLED/PWR_LED 电源指示灯:连接至机箱前方面板的电源指示灯
PW 电源开关:连接至电脑机箱前方面板的主电源开关键
SPEAK 喇叭针脚:连接至电脑机箱前方面板的喇叭
HD 硬盘动作指示灯:连接至电脑机箱前方面板的硬盘动作指示灯
RES 系统重置开关:连接至电脑机箱前方面板的重置开关(Reset)键
如果安装的硬盘没有预置的系统,有一半的几率是进入如图示的界面,能够看到相应的组件信息。另一半的几率是显示」no bootable device--insert boot disk and press any key「,现在就只差一步安装系统与驱动了。
系统与软件配置
Windows 10 与 Windows 11 的安装,在官网下载 MediaCreationTool 就可以制作启动 U 盘或下载对应的镜像了,Windows 10 与 Windows 11 的下载界面与工具版本不同,对特定版本有要求的话要注意。
点击可执行文件后选择好系统版本(千万不要选择家庭版),拿出之前已经准备好的 U 盘就可以安装了。如果直接通过 U 盘安装就选择 U 盘,如果通过 PE 或者拷贝到其他电脑升级就选择 ISO 镜像文件。选择完毕点击下一步,等待软件自行下载完成即可。
最近几年新出厂的主板已经支持自动识别安装介质,能够直接启动进入对应的 PE 系统或安装设置。但部分较早的主板还需要自行改动 BOOT 设备顺序,部分主板需要进入 BIOS 修改,而另一部分主板可以进去快捷启动项选择。U 盘在 BIOS 中的命名有多种方式:一般是由品牌的英文名打头,比如雷克沙的 U 盘就是 Lexar、金士顿的 U 盘就是 Kingston;另外就是根据主控来命名,比如银灿主控的自制 U 盘就是 IS903。
进入 BIOS 与临时启动顺序调整基本都是 F1、F2、F4、F8、F9、F10、F11、F12、Del 等按键,各家品牌的按键不同,可以多尝试或直接搜索查询。
装机的步骤不做赘述,只需要一路下一步即可完成,更详细的安装步骤可以参考先前的内容。不过安装 Windows 11 时,需要先开启 TPM 认证才能安装。如果你是 AMD 平台,记得安装完系统之后再关闭此选项。不同品牌甚至不同主板的选项命名均有不同,请以说明书为准。
Windows 10 以上系统可以自动下载各项驱动,包括显卡的驱动也能自动下载。当然 Windows 的下载速度大家都知道,像显卡驱动这种比较大的就适合自己下载安装。以 AMD 驱动下载页、Intel 驱动下载页、Nvidia 驱动下载页与蓝戟驱动下载页为例,都是按照品类——系列——型号确认后,列出对应的下载项供自行下载安装。
总结
装机其实并非难事,关键在于耐心跟随教程的引导,避免那些突如其来的奇思妙想和用力过猛的“大力出奇迹”。许多细节,在老手眼中不过是基础常识,但对于新手而言,却往往是容易被忽视或处理不当的地方。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有时候会导致装机失败,甚至损坏硬件。新手在装机过程中往往呈现出两种极端:要么是从入门到放弃,要么是不顾一切地“头铁大力出奇迹”。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觉得困难重重,但对有经验的人来说则游刃有余。只要严格遵循教程步骤,基本上不会遇到太大问题,大多数情况下都能顺利完成装机。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