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生物日志]浅谈一下那些游戏里的奇怪生物

本文没有任何商业合作,纯属兴趣爱好

大家好,我是奇怪的bot。以前,我介绍的都是现实世界里那些存在,或曾经存在过的生物们。

不过呢,其实在游戏世界里,也有许多或是虚中带实、或是纯粹原创的“奇怪生物”。

今天,我就简单结合一些实际作品,和各位盒友聊聊其中几位“佼佼者”吧。

正文

一.虫虫虽小,坚毅不倒

首先登场的,首先登场的是一款叫《弹反者》的动作肉鸽游戏。除了常规的战斗、局外养成外,也别出心裁的加入了弹反系统。

该游戏的世界观有点奇特与跳脱,它的确是以现实为基础,但进行了很多二维化的改编。简单来说,玩家身处微观世界,面对的敌人大多是各种各样的微生物,比如细菌和病毒。

但严谨起来,二者的尺度其实差了好几个数量级。一般来说,细菌的大小约为0.5~5微米,也就是500~5000纳米。根据分类的不同(球菌、杆菌、螺旋菌),它们的测量方式也存在差异。不过,大体上的数字是没什么问题的。

至于病毒,整体尺寸在0.05-0.1微米之间,即50-100纳米。举个比较二次元的例子:让它俩相比,大小就像哥布林与泰坦。要是抬头看久了,这群绿色小人一定会得颈椎病。

当然,在游戏中,玩家是感觉不到这些差异的。不管对方是什么,在你眼里,都只不过是一群打死会掉资源的小怪罢了。

清理完每个房间的敌人后,玩家就要在大地图上,决定接下来的前进路线。之后,就要搭上“专车”,马不停蹄赶往下个目标地点。

很显然,这位任劳任怨的“代步工具人”,就是本段的主角。这熟悉的外形一登场,它的名字就已然呼之欲出:那就是能够在各种极端条件下存活,并且亲朋好友遍布全世界的水熊虫啦。

拜各种各样的科普文所赐,水熊虫的大名可谓是如雷贯耳。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它是缓步动物门的俗称,目前为止,大约有1300多个亚种。

这些可爱的小家伙们分布非常广泛,在高耸入云的山顶、漆黑无光的深海,甚至鲜有人烟的南极洲,都能发现它们的身影。

通常,水熊虫栖息在沙丘和海岸、土壤、落叶层以及海洋这些环境中,它们的“聚落”人口十分密集,每升水最多有25,000只。据信,还一种名为Echiniscoides wyethi的缓步动物可能生活在藤壶上。

个别物种能够在极端条件下生存,例如暴露在极端温度、极端高压与极端低压、真空、辐射、脱水以及饥饿。缓步动物甚至在暴露于外太空后,还能生存下来。这些能轻而易举杀死其他生物的恶劣条件,在它们眼里那都不是事。

从这个角度来看,选择它们作为微观世界的代步车,真是再合适不过了。随处可见、数量众多,意味着很容易就能找到。而皮实耐揍不容易死,代表着就算遇上“劫道”的,大概率也能全身而退、溜之大吉。

顺带一提,缓步动物完全长成后,通常长约 0.5 毫米——也就是500微米/500000纳米。要是真严格的按照现实世界的尺寸来,那这款游戏通关起来可太简单了。

玩家只需要站在路边,气定神闲的挥挥手,打辆“车”。接着,不急不躁的骑上它。之后,就像开坦克一样,战斗!爽!把目力所及之处的所有东西,统统踩扁就好。看不顺眼的,甚至可以退回来碾一碾。

不过,如果想要找补,似乎也是可以的。因为刚孵化的缓步动物,体长可能小于0.05毫米(50微米)。虽说对比之下依旧是个“庞然大物”,但至少不算过于离谱——等等,这算不算使用童工?

尽管水熊虫拥有顽强的生命力,但它们的寿命,却并没有那么长——大约十年。主要原因,显而易见:由于体型等客观因素,它们的肌体强度有限。就算能躲过火烧,也逃不过“恐怖类人猿”的一记大飞脚。

当然,这里并没有把类似冬眠的隐生状态考虑进去。毕竟在我的认知里,一觉睡上50年,和踏踏实实的在这世界上度过10年,还是有区别的。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水熊虫肯定不会这么想——准确来说,它根本理解不了,什么是想。活着就是活着,能喘气就好,咋还分这么清呢。

你看,大自然是公平的。身形、能力为他们亿万倍的人类,需要考虑的事情,也成几何指数上涨。只能说,生活不易,虫虫、猫猫、人,都叹气。

除此之外,另一种“号称永生不死”的生物:灯塔水母,也是各大文章的常客。不过,它们是下篇文章的主角了。

最近天气炎热,大家要注意防暑降温。甭管虫虫还是人,都要照顾好自己。毕竟,身体健康、心理阳光,才能创造梦想中的未来。

二.可爱小鸟,见到快跑

如果仅仅从“奇怪动物”这个层面来看的话,那么3万多字的《山海经》四舍五入,恐怕得算它们的“百科全书”了。时至今日,食人恶兽穷奇、战争预兆朱厌、辟邪吉物天狗等名号,仍旧为坊间所津津乐道。

由于年代久远,因此谁也没法斩钉截铁的说,它们一定真实存在过的,或者纯属幻想出来的。毕竟,太史公都在《大宛列传第六十三》中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

不过话说回来,其实前半句更能吸引我——“今自张骞使大夏之后也,穷河源,恶睹《本纪》所谓昆仑者乎?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看,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名传千古,都是有迹可循的。

咳咳,似乎扯远了点。目前为止,我接触到的,较为巧妙的融入了《山海经》的游戏作品,当属2021年1月27日上架steam的国产修仙模拟游戏《鬼谷八荒》。

就玩法而言,《鬼谷八荒》并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但是,各式各样的上古异兽、剪胜野闻,却和本作的神话题材,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而作为乐趣的载体,《鬼谷八荒》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是各式各样的奇遇。这些地图上随机出现的事件,会为玩家带来正向收益,或负面效果。

比如下图这位,一只有着老鼠尾巴,并且站在树上的...野鸭子?与它相遇之后,无论玩家修为如何如何高,都会不可避免的生病。当然,在游戏中的具体表现,就是损失部分生命值。至于具体扣除多少,在于你是否去主动招惹它们。

原文中,并没有直接点出它的名字。经过查证,我认为,它很可能指的是异兽絜(jie,第二声)钩

《山海经·卷四·东山经》曰:“又南五百里,曰䃌(yīn)山,有鸟焉,其状如凫而鼠尾,善登木,其名曰絜钩,见则其国多疫。”

将游戏形象与估计相比较,就能发现二者的确非常接近。简单来说,絜钩大概是一种酷似凫(也就是野鸭)、有着老鼠尾巴、擅长爬树的鸟类。这玩意出现的地方,往往之后会爆发瘟疫。

当然,同为“瘟疫使者”,絜钩和同在《卷四.东山经》的正儿八经的大凶之物——相比,还是存在差距的。后者所过之处,寸草不生、水流干涸,并且“见则天下大疫”。

絜钩大致画像

而仅仅只是“其国多疫”的絜钩,这会甚至可以算得上“温和”。不过,由于没有具体表现,因此无法推断它到底能引发什么程度的疾病。不过游戏中,身为修士的主角,会身染小恙。那么对凡人来说,大概是...稍微严重点的头疼脑热?

顺带一提的是,现实中存在着与絜钩类似的生物—红嘴鹲(meng,第二声)。它和凫一样是水鸟,同时也具有一条细长的尾巴。

红嘴鹲的外观类似于燕鸥,正如其名,它们的喙为十分显眼的红色。大部分羽毛为白色,翅尖、背部与面部有一些羽毛呈黑色。

它广泛分布于整个热带海洋,其中主要栖息地包括新热带区、热带大西洋、东太平洋和印度洋。相比于在陆地上行走,它们更加擅长飞翔。在海上飞行时,时速可达44km。羽毛防水,可以浮在水面上,但是却不擅长游泳。

但从体型上看,红嘴鹲属中型海鸟。平均体长为90~105cm,(包括46~56cm长的尾羽,大多数成年红嘴鹲的尾羽约为其体长的两倍)。如果不算上尾羽的长度,红嘴鹲体长约为48cm。

觅食时,红嘴鹲惯常单独行动。发现猎物时,它们会飞至40m的高空,然后俯冲而下。喜欢捕食一些体型很小的食物,最喜欢吃飞鱼和鱿鱼。

说到这,大家可能会有些疑惑:红嘴鹲主要分布在热带以及亚热带海洋,那么为啥会出现在山海经里呢?

目前,有说法认为:原文中的“䃌山(包括整个东山)”,可能在早期的中美洲大陆上。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些仅仅是猜想,希望大家理性探讨。

囿于客观因素,彼时的人们,对这个世界的很多疑问得不到解答。正因如此,他们才会将希望,寄托在飘渺无依的“神怪”传说中。

说起来,科技进步的确是益处多多。我有了一个平台,与大家交流心得、探讨知识。而远在地球另一端的红嘴鹲,也能够摆脱“瘟神”的帽子——虽然它们似乎也不在意。

三.末世来临,有你真好

最后,该轮到曾经红极一时——现在,依然是炙手可热的《最后生还者一代》,登台亮相了。在我心中,它是最优秀的剧情向动作冒险游戏之一。什么,你问我为什么是之一?当然还有我(个人)最喜欢的《底特律:变人》辣!

说到《最后生还者》的剧情,我觉得还是挺...常见的。一位在最该古灵精怪、活泼可爱的年纪的小姑娘,却因为种种因素而被迫成熟警惕的少女、与一名经历过巨大悲苦,浑浑噩噩过了小半辈子的失意中年男人,光是听到这个组合,就知道这段故事会很不一般,且让人充满期待。

事实上,少女与大叔这样的搭档组合,在文娱作品中并不算稀奇。例如1994年上映的动作电影《李昂》。只听这个词,你可能会觉得有些陌生。但它的另一个译名——《这个杀手不太冷》,可是如雷贯耳。除此之外,还有《孤胆特工》、《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七号房的礼物》等等。

相对而言,《最后生还者》在设定上,要更有新意。丧尸遍布全球、环境破败荒芜、秩序荡然无存,再怎么鬼斧神工的建筑,到头来也只剩下些断壁残垣。幸存的人类也只能在各个小规模的安全区中,勉强度日。

身处这样的世界,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情形,仍旧比比皆是。大多数人都把生活信条变成了“今朝有酒今朝醉”。也正因如此,艾莉和乔尔的这趟耗时颇长、带着些许理想主义和责任感的旅途,才更显得弥足珍贵。

相信二人一同走过空旷绿地,抚摸长颈鹿的那一幕,仍是许多玩家心中的温情场景。

不过,这对历经磨难的父女并不是今天的主角。这场灾难的罪魁祸首,变异后的偏侧蛇虫草菌(俗称僵尸真菌),才是本章节的“C位”。

偏侧蛇虫草菌,于1859年由英国博物学家Alfred Russel Wallace发现。它们的栖息地包括巴西、澳大利亚和泰国的热带雨林,以及南卡罗来纳州、佛罗里达州和日本的温带森林。目前主要存在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

之所以被广为人知,或者说臭名昭著,是因为该真菌的特性:能够通过寄生,改变甚至控制宿主的行为模式。当然,在现实世界中,它们的“业务对象”,并非恐怖直立猿,而是蚂蚁。

被感染后的蚂蚁,会变得一反常态:先是头也不回的离开自己的巢穴,随后来到温度和湿度适合真菌生长的森林地面。接着,慢悠悠爬上植物的茎。最后,用上颚将自己固定在叶脉上。

进行到这一步后,蚂蚁基本就等于归西了。因为从此时开始,真菌便开始着手破坏肌肉纤维,用最快的速度让蚂蚁下颚萎缩。 这也就意味着,它们无法再控制上颚的肌肉。不管愿不愿意,都只能倒挂在叶子上,任菌宰割。

将蚂蚁彻底杀死后,真菌会继续生长。其菌丝将侵入更多软组织,从结构上加固蚂蚁的外骨骼。之后,更多菌丝从蚂蚁身上长出,固定身形、维持体态,使其成为一尊怪莫怪样的...“雕塑”。

当真菌准备开始繁殖时,子实体会从蚂蚁的头部长出、破裂,然后释放出真菌的孢子。接着,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而这整个过程,大概需要4~10天。

如果笼统点看,驰名中外的三大滋补药材之一——“冬虫夏草”,基本上也遵循类似的流程。只不过,被寄生对象是蝙蝠蛾幼虫。并且,它们的生长周期、成型时间都更久。

原作中,做出毁灭世界这档子事儿的偏侧蛇虫草菌,是一种具体来源不明的变异体。但放到现实生活中,别说感染人类了,就算是寄生蚂蚁,也有很高的概率翻车。毕竟,操控神经系统,可是一门相当复杂的手艺活。

顺带一提,僵尸真菌也受到一种未识别的Hyperparasite(重寄生物,指寄生于寄生物者)的感染。它们导致僵尸真菌只有6-7%的孢子囊能够存活下来,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对蚁群造成的破坏。

当真菌茎从蚂蚁体内伸出时,这种重寄生物就会进入攻击它们,从而阻止真菌茎释放孢子。除此之外,蚂蚁之间也会互相梳理清洁彼此的外骨骼,以对抗可能会危害蚁群的微生物。

偏侧蛇虫草菌,在制药界被认为是具有重要医学价值的菌群。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可改善症状、增强免疫力。据2009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僵尸真菌也会产生聚酮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氧化和抗衰老等其他治疗作用。

是的,大家没看错,这东西还有药用价值。不过,当你在一片狼藉的末世美国,遇到成群结队的循声者的时候,恐怕也没心思考虑这点。

对《最后生还者》来说,僵尸真菌是故事的起源。但是,对艾莉和乔尔的旅途而言,能够促使他们走到最后的,却并非这些眼不可察的小东西,而是彼此带来的救赎、希望与爱。

他们这一路走来,处处充满了危险与挑战,每一次的生死攸关,每一次的患难与共,都让心与心更加贴近。

为了尽量减少剧透,因此这里也就不多赘述了。简而言之,“我行过死荫的峡谷,也不怕遭害,只因你与我同在”。

能够将老生常谈的内容,塑造的婉转动人,而又回味无穷,无疑是能力的体现。显而易见——并且幸运的是,顽皮狗深谙此道。

附注:文中部分内容,翻译自英文维基百科。僵尸真菌部分参考了《奇奇怪怪的生物们》。红嘴鹲资料主要来源于《130种鸟类汇编》

顺带安利一下卡尔·齐默的《寄生虫星球》,其中介绍了不少有趣的生物,例如:代替宿主舌头的缩头鱼虱

如有疏漏,欢迎指证,谢谢各位。

总结

我是奇怪的bot,感谢观看~如果喜欢请多多点赞和充电(ÒωÓױ)!

最后,特别感谢我对象 @kfc、sakura 的帮助,大火可以给他点点关注奥(虎哥脸)。

祝大家都能拥有美好、愉快的人生。遇见温和有礼、友好谦逊的人。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