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2230 SSD遇到反向虛標:海康存儲DK4000測試報告+類U盤改造方案

前言

大家好,我是噩夢飄雷。

在之前的文章裏提到過,前段時間我自己想趁着618大促的機會,再搞個小尺寸的移動固態硬盤玩玩,所以入手了可以組成雙盤陣列兮克硬盤盒和2230規格的海康存儲DK4000 1TB。

但是我到手後才知道兮克這個硬盤盒非常奇怪,只支持SATA協議的M.2 SSD,無法識別身爲NVMe SSD的海康DK4000。

而且當發現這個嚴峻的問題時,海康存儲DK4000已經過了退貨期,只能留在手裏了……

我心想這玩意兒也不能浪費啊,無奈只能又買了個不需要插線的硬盤盒,組成了類似U盤的直插式移動固態硬盤。

要說起來,海康DK4000這種2230 SSD的應用場景還是挺多的,像什麼給遊戲掌機擴容、改裝成相機CFe存儲卡、以及組裝移動固態硬盤啥的都用得上,真真是用不到的人不用買,用得上的人沒別的選擇,看京東和PDD上的銷量也是蠻多的。

那麼今天就爲大家分享我對海康存儲DK4000 1TB的測試報告,以及用它來組裝類似U盤的PSSD的過程吧,希望能對想要入手的朋友們提供些參考。

PS:在這兒提前劇透一下,這款SSD存在嚴重的“反向虛標”問題,實際測出來的性能比廠家標註的高多了。

咱也搞不懂海康存儲爲啥搞這一出,分明沒必要這麼低調來着- -!

參數介紹.

海康DK4000目前有1TB和2TB兩種容量版本可以選擇,具體標稱參數可以參考下邊這張表格。其中2TB爲性能滿血版,無論是標稱順序讀寫速度還是隨機讀寫速度較1TB版有大幅度提升,同時用於質保的TBW也要翻了一倍。

不過其實這張表裏的參數也不準確,起碼以我自己的測試結果來看,1TB容量的DK4000實際跑出來的性能成績還是要比標稱參數高得多的,這一點等下會有展示。

外觀方面,作爲2230規格的M.2 SSD,海康DK4000在體積方面要比普通的2280 M.2 SSD小的太多太多了。對於普通裝機用戶來說,其實沒必要選擇這麼小的SSD,不過對於掌機擴容、改裝相機CFe存儲卡或者組裝移動固態硬盤的朋友來說,倒是正好專業對口,特別合適。

海康DK4000和同門師兄弟海康C4000、海康A4000一樣,採用了DRAM-Less無緩方案。2230 SSD的體積真的是極爲小巧,放在手心裏也真的是很可愛捏。

海康DK4000的主控和NAND顆粒等核心元器件都佈置在PCB正面,並且被標籤貼紙覆蓋。這裏提醒一下,大家儘量別因爲好奇就把標籤給撕了,可能會失去質保。

海康DK4000的PCB背面則是光禿禿一片了,這種NAND顆粒+主控都只佈置在一邊的單面佈局有很多好處,一方面能使得發熱元器件集中在一側,方便加強散熱;另一方面也能壓縮厚度,保證良好的兼容性,不用擔心出現無法安裝的窘境。

上機後在CrystalDiskInfo裏可以看到,海康DK4000 1TB可用容量爲足容的1024.2GB,同時支持NVMe 1.4標準。

在Windows的磁盤管理器中,由於十進制到二進制的顯示轉換,海康DK4000 1TB的可用容量爲953.85GiB,這是正常現象。

順帶普及一個小知識,其實廠家生產SSD時,像這種1TB的SSD,其真實容量就是1024GiB(二進制)的,不過廠家一般會扣除7%左右的容量來作爲一級OP(Over-Provisioning,預留空間)使用,再對外宣稱SSD的可用容量爲1024GB(十進制)。

一級OP是幾乎所有消費級SSD都採用的第一層保險,一般用來存放固件、FTL映射表和備用塊等等,屬於必不可少的配置。所以大家不要認爲SSD的顯示容量不足就是廠商在偷奸耍滑,要說起來7%左右的OP比例相比企業級SSD已經很保守了,我還覺得能越大越好來着。

測試平臺

出於好奇,在將這塊海康DK4000改裝成移動固態硬盤之前,我還是對它進行了一系列常規測試,看看真實的性能表現。

具體的測試平臺配置如下:

  • CPU:intel i7-13700K

  • 主板:華碩ROG STRIX Z790-A GAMING WIFI吹雪 DDR5

  • 內存:雷克沙 ARES DDR5-6400 16GB X2

  • SSD:Intel 傲騰900P 480G、Crucia英睿達T500 2TB

  • 顯卡:華碩TUF-RTX3090猛禽

  • 系統:Windows 11 Professional Edition

基礎性能測試

1.CrystalDiskMark

作爲Windows平臺最常用的硬盤測試軟件之一,CrystalDiskMark能夠非常直觀的展示SSD在SLC Cache內的讀寫性能表現,並且大部分消費級SSD廠商的標稱參數也正是由該軟件測試而來的。

空盤狀態下,海康DK4000 1TB的順序讀取速度達到4884MB/s,順序寫入速度4403MB/s;同時緩內4K隨機讀取性能爲469K IOPS,4K隨機寫入性能爲833K IOPS。

這個性能表現要比官方給的參數高多了,不是很清楚爲啥官方要標得這麼保守低調。

2.Win11大文件讀寫測試

Windows的文件資源管理機制其實很拉胯,以咱們平時最常用的複製——粘貼操作爲例,在Win10下單進程的實際讀寫速度通常在3GB/s左右;即使升級到Win11的最新版本,單進程寫入速度也頂多維持在4GB/s左右。

在這裏我用軟件生成了一個100GB的不可壓縮僞隨機數據測試文件,在對拷盤Crucial英睿達T500和海康DK4000 1TB之間進行復制粘貼操作,可以看到DK4000在單任務下的讀寫曲線非常平穩,都跑到3.2-3.3GB/s左右。

這個性能表現是很好的了,就算用來放在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中使用都很給力,更別說改裝成CFe存儲卡或者移動固態硬盤了。一般來說這兩種場景根本摸不到海康DK4000的讀寫性能上限。

3.遊戲性能測試

考慮到有的朋友會拿海康DK4000給遊戲掌機擴容使用,所以我們在這裏也來順便測試一下這塊SSD在遊戲場景中的表現吧。

首先我們使用3DMARK的存儲基準測試看看,這項測試從遊戲盤性能的角度對SSD進行性能評估,通過回放腳本來模擬遊戲加載的過程,進而衡量存儲設備對遊戲體驗的影響,對遊戲玩家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海康DK4000 1TB的得分達到了驚人的3693分,此時平均帶寬爲637.48MB/s,平均延遲僅有49μs。這個成績就算在2280規格的無緩SSD中也算是很好的了,應對遊戲掌機這種負載不高的使用場景更是跟灑灑水似的。

另外又順手測試了一下《原神》在海康DK4000上的載入時間,從點擊大門到看到人物畫面,載入耗時只有10.1s。

別看DK4000體積小,在載入時長方面並不比普通SSD慢。所以遊戲用戶大可放心使用,這塊盤大概率要比你掌機出廠原裝的2230SSD性能強多了。

進階性能測試

1.理論帶寬測試

鑑於Windows翔一樣的管理機制,以及不同版本之間各種奇奇怪怪的性能差異問題,所以這裏咱們在Ubuntu 22.04 LTS中,又使用FIO 3.28對海康DK4000進行了一遍更加完整的測試,測試項目涵蓋多個隊列組合下的順序、隨機混合讀寫,以全面爲大家展現海康DK4000 1TB這塊SSD的真實性能。

可以看到海康DK4000 1TB的延遲表現非常優秀,對於低隊列下的讀寫進行了專門優化,在4K粒度下Q1T1到Q4T1的低隊列隨機讀寫延遲都被控制在了10μs左右,更加適合消費級使用場景。

同時這裏還對低隊列下的混合讀寫進行了測試,結果如上圖所示,表現也是相當不錯的。

2.SLC Cache方案

爲了深入探索海康DK4000 1TB的SLC Cache方案,這裏我們對其進行RAW格式下的全盤容量下順序讀寫測試(128KB,Q32T1),並以曲線圖的形式爲大家展現全程速度。

出乎我意料的是,海康DK4000 1TB在這項測試中的全盤順序讀取速度甚至達到了全程5800MB/s,大大超出了官方給定的性能參數,也超過了在CDM中測試的成績。

而在順序寫入曲線方面,海康DK4000 1TB則呈現出了明顯的三段式結構,應當是和許多采用了聯芸MAP1602主控方案的國產SSD一樣,使用了動態SLC Cache的方案。

其中空盤狀態下的SLC Cache緩存容量爲122GB左右,緩內順序寫入速度保持在4000MB/s左右,同樣超過了官方給定的參數。

好傢伙,海康存儲,你是這樣反向虛標的是嗎?

其實真沒必要這麼低調藏拙- -!

3.真實4K隨機讀取性能

SSD的小粒度隨機存取性能是影響我們日常使用流暢性的關鍵。雖然SSD的真實運行過程是各種粒度、各種讀寫比例混雜的複雜流程,但是從4K小粒度隨機讀寫的性能中,我們可以管中窺豹。

我們日常使用電腦時,打開軟件或者加載遊戲等操作,所訪問的基本都是已經被挪出SLC Cache外的、在TLC區域內的數據。

在這種情況下,測試TLC區域內真實狀態下的4K隨機讀取性能就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這裏爲了保證測試前SSD能夠進入髒盤穩態,先以128KB Q32T4順序寫入填盤兩次後,再進行對海康DK4000 1TB進行了時長爲900s的Q1T1 4K隨機讀取測試,最終得到了29.75MB/s的平均速度。

這個性能是啥水準呢?

要知道致態TiPlus7100 2TB的緩外4K隨讀速度也不過只有31MB/s左右,海康DK4000 1TB這麼小的體積能有29.75MB/s的成績,真的挑不出啥毛病。

改裝直插式移動固態硬盤

因爲平時攜帶硬盤盒的時候都得隨身帶着根數據線,久而久之就有點煩了,這次就想着能不能解決掉這個問題。不過尷尬的是,現在市面上專門爲2230 SSD設計的移動硬盤盒有不少,但是直插式的可選項實在不多。

我在網上找了一圈,最後只找到這個FVH的鋁合金硬盤盒,售價要118元,真的不便宜,而且這個硬盤盒由於同時支持2230和2242規格的SSD,在體積上也沒有壓縮到最小。

所謂直插式硬盤盒,就是和U盤似的自帶USB插頭。這樣平時攜帶的時候就不用再額外拿着數據線了,直接揣兜裏就完事兒,要方便不少。

FVH這個硬盤盒整體是鋁合金材質,講道理倒是比較適合散熱的。做工方面我覺得只能說中規中矩吧,表面倒是光滑無毛刺,但是倒角之類的細節地方,還是沒有大廠出品的那種精緻感。

這個硬盤盒的主控是RTL9210,最高傳輸速度爲10Gbps,並且支持2230和2242兩種規格的短SSD。其實如果只支持2230的話長度還能再壓縮一些,這一點有些遺憾了。在固定SSD時需要將PCB整個從殼子裏取下,然後在反面通過螺柱固定。

這裏有個小技巧,大家在折騰這種硬盤盒的時候,可以在安裝SSD時使用導熱凝膠,來將SSD和硬盤盒主控的熱量傳導至金屬外殼上。

導熱凝膠的優勢主要在於流動性比導熱墊片大多了,不用擔心厚度不匹配的問題,直接塗上一點兒,然後把硬盤盒蓋上就完事兒了。

裝好後把這個DIY硬盤盒和佰維PD2000 PSSD以及我手頭的雷克沙M900 U盤作放一塊對比看看。

體積方面DIY硬盤盒和佰維PD2000都挺小巧,基本都快跟雷克沙M900這種大號U盤差不多了。

但是重量方面,佰維P2000≈雷克沙M900<DIY硬盤盒,DIY硬盤盒的鋁合金外殼確實拿在手裏有點墜手的感覺。

組裝完成後,又順帶進行了一下溫度測試。

這個DIY硬盤盒在給SSD和PCB主控塗上導熱凝膠後,散熱效果還挺不錯的。室溫32.5℃的情況下,在使用CDM測試時,海康DK4000 1TB的主控溫度最高能達到53℃多點,NAND顆粒溫度只有44℃左右。這個溫度相當安全,也不會出現過熱降速的情況。

不過有一說一必須承認,鋁合金硬盤盒雖然導熱和散熱效果挺好,但是外殼達到50℃以上時摸着明顯有點會燙手了。這方面不如前兩天測試過的佰維PD2000,即便高負載下外殼溫度頂多也就溫熱,對於普通用戶來說無疑體驗更好。

另外我對這個DIY硬盤盒進行了100GB的順序寫入測試,速度表現如下,是很正常的RTL9210主控水準,平平無奇,反正跑不到海康DK4000的極限性能。

總結

如果大家需要給遊戲掌機擴容,或者想用低成本組裝相機CFe存儲卡的話,這塊2230規格的海康DK4000 1TB是很值得入手的。

首先這塊盤是國行在售版本,咱們能買到正品全新貨,官方提供了五年質保+1800TBW的售後政策,基本不用擔心後續保修的問題了。

另外從上邊的性能測試結果大家可以看得出來,海康DK4000的表現確實挺好,不管是用來組裝PSSD、相機CFe存儲卡,或者是給SteamDeck、華碩ROG掌機等設備擴容都能輕鬆應對。

當然如果預算充足的話更建議直接買2TB版本,在順序讀寫、隨機讀寫和保修TBW等各方面都是滿血狀態,直接一步到位其實更划算。

另外關於我入手的這款硬盤盒,只能說適用場景有點窄,大家需要的時候再做考慮吧。

畢竟118元的價格真的不便宜,而且體積方面還有進一步壓縮的潛力,沒有掛繩孔位也是個小問題。

如果不是有免線直插的剛需,我也指定不會買這個硬盤盒,建議普通用戶要麼建議買幾十塊錢帶線的便宜盒子,要麼直接用佰維PD2000這種成品PSSD,後者不僅顏值更漂亮,保修方面也更有保障。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