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的驚天爛活,讓全世界玩家知道了數字版遊戲的真實含義

作者:齊格飛

聲明:本文首發於公衆號老貓和一修


最近一則【Steam賬號無法通過遺囑繼承】的新聞衝上了遊戲圈的熱搜,一時間引起了全世界玩家的議論紛紛。

這事簡單來說,就是有國外玩家詢問V社官方客服,自己是否可以通過遺囑的方式,讓自己的親人朋友繼承自己的Steam賬號以及遊戲呢?

按照比較傳統的商業思維,花錢購買的東西,那歸屬權就應該歸消費者所有,玩家有權對自己物品進行處分,比如轉賣或者贈送以及繼承。

但是很遺憾,客服給出的回答是根據Steam條款,玩家並不具有賬號與其遊戲的所有權,所以並不支持玩家通過任何方式轉讓自己的賬號以及庫中的遊戲。

Steam用戶協議第二章第A欄:The Content and Services are licensed, not sold. Your license confers no title or ownership in the Content and Services(內容和服務是授權的,而不是出售的,你的許可並不包含遊戲服務或遊戲內容的所有權)

實際上關於數字遊戲賬號是否歸屬玩家的爭論來源已久,幾乎所有的遊戲公司所發行的數字產品,玩家購買的只是使用權,而不是所有權。也就是說你沒有處分你遊戲賬號的權力,但遊戲公司有,就比如最近EA就搞了個幺蛾子,強行將自家的遊戲從玩家的Steam賬號的遊戲庫裏移除了。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大約從21日開始,許多Steam玩家登錄EA遊戲,突然發現遊戲不但登錄不了,而且還彈出了【遊戲已被移除警告】 請注意,這裏的被移除並不是將你的遊戲從電腦裏刪除了,而是整個從遊戲庫移除,直接剝奪了你所購買的遊戲的使用權。

一開始玩家們懷疑是EA與Steam鬧掰了,所以強制回收了Steam用戶的遊戲,因爲第一波遇到這事的玩家基本上都是通過Steam平臺登錄的EA遊戲,而且EA在辦爛事這方面屬於“有口皆碑”,畢竟是被稱爲“美國最爛的遊戲公司”

但隨着時間的推進,Epic平臺的玩家發現自己也遭遇了同樣的狀況,於是這時候大家的猜測變成了“莫非是各大平臺跟EA切割了?”——就EA那德行,惹得大家跟它結束合作,貌似也不是不可能,畢竟這是曾提出“建議讓玩家付費購買遊戲中的子彈”操作的公司。

但隨後更生草的來了,直接從EA Desktop購買遊戲的玩家表示:“都猜錯了!我遊戲庫裏的遊戲也被EA給移除了!”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如果是其他公司,比如育碧或者索尼,大家大概率會認爲這是出Bug了。但奈何這是EA,玩家們基本上都在猜:“這廝是不是又有坑我們錢的新點子了?”

也不怪玩家們這麼想,因爲首先EA沒有發表任何聲明,其次是Apex這免費的線上氪金遊戲卻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也沒有被移除庫的提示。不過目前玩家們除了諮詢客服(沒有什麼有意義回覆)和給EA遊戲打差評之外,並沒有什麼很好的反制手段。

EA這事再加上Steam賬號不能繼承幾乎同時爆發,於是又在玩家羣體中引起了關於“數字版遊戲不安全”的擔憂。實際上如果按照遊戲廠商和平臺給出的條款來說,玩家購買的數字版遊戲實際上並不是“購買”而是一種變相的“租賃”,只不過這種“租賃”幾乎是無時間限制的,所以讓玩家產生了一種擁有所有權的錯覺。

其實不管是數字版遊戲還是實體版遊戲,玩家的購買行爲並不會影響到遊戲本身的所有權、版權屬於發行商,因爲遊戲算是數字文化產品,並不是實物——但這也不代表兩者沒有區別,因爲玩家購買的實體版遊戲多一項“物權”

物權簡而言之就是玩家購買實體遊戲後,雖然不對遊戲本身具有擁有權,但卻對實體本身(光盤、卡帶)擁有所有權。你不可以將遊戲破解復刻,但卻享有將實體轉賣或者贈予的權利,這算是一個數字文化產品法律中的Bug地帶。

平臺商和遊戲平臺自然不會放過這個Bug,他們想了很多辦法意圖堵上這個缺口,比如上世紀索尼曾聯合多家遊戲公司在日本的仙台法院發起訴訟,要求禁止二手遊戲的買賣,理由就是這種行爲與盜版無異,屬於侵犯公司的合法權益。

這場官司一直打到本世紀初,最終結果是索尼等遊戲公司敗訴,玩家出售自己的二手遊戲是基於對物權的處置,完全合法。當然遊戲公司們也並非沒有收穫,轉賣可以,但出租不行。後來微軟也曾想用聯網驗證的方法來限制每一份遊戲光盤的使用次數,但後來被玩家抵制,對Xbox one主機造成了毀滅性打擊,於是也放棄了。

既然與玩家直接對抗這條路走不通,那就走些小偏門來限制實體遊戲二次交易。

比如很多廠商都喜歡把所有DLC發售後,做一個包含DLC在內的整合實體版發售,就比如《黑魂3年度版》《巫師3年度版》等。但SE在2017年發售的《最終幻想15皇家版》中,首次開了把DLC以數字兌換碼的形式發售的先河,玩家兌換後想出二手也只能以“閹割版”出售,而購入的玩家也只能再去再買一份DLC。如今FS和蠢驢也學壞了,《賽博朋克2077》和《艾爾登法環》的年度版也復刻了SE這種操作,DLC也成爲了兌換碼.......

不僅DLC可以限制,字幕語言也可以!卡普空就曾經將《鬼泣5》的中文字幕以兌換碼的方式放在實體盒,而不是直接放到遊戲本體裏,當玩家將中文DLC兌換後,如果想出二手幾乎不會有人問津,因爲數字版商店也不提供單獨的字幕語言購買。逼迫看不懂聽不懂的玩家購買全新遊戲。

可見幾乎所有的遊戲廠商和平臺都對玩家可以買賣二手遊戲深惡痛絕,一直在想盡辦法提出針對策略。不過這個困擾遊戲廠商的問題近些年終於逐漸解決了,因爲遊戲基本都數字化了,實體遊戲的份額一再被壓縮。

目前PC以Steam爲代表的平臺已經近乎100%實現了遊戲數字化,Xbox平臺通過訂閱制也幾乎消滅了Xbox的實體遊戲,完成了數字化轉型,只不過訂閱制是明明白白告訴玩家:我們的商業模式就是租賃!索尼2023年財報也顯示去年PS平臺實體遊戲僅佔所有銷售遊戲的30%,貌似只有任天堂實體份額還高一些。

數字版逐漸取代實體版可以算得上大勢所趨,因爲相比實體版,數字版幾乎沒有生產成本,物流成本,使得廠商利潤大幅度提升,而玩家也不用再等待快遞或者線下排隊購買,省去了時間成本,對兩方來說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完全升級的方案。

數字版造成的惡果就是玩家失去了“購買”遊戲的權力,遊戲廠商掌控了一切。這次EA將玩家的遊戲移出庫就是“數字版惡果”很明顯的體現,雖然我認爲這極有可能是BUG,但這說明EA是完全具有將玩家遊戲給單方面移除掉的權限,只要他想就可以做到。

實體版遊戲則沒這個擔憂,畢竟他總不能跑到你家把你光盤給搶回來吧,只要你的光盤(卡帶)還在,就可以插入機器繼續遊玩,只要留的“實體”在,不怕沒“遊戲”玩。就算平臺收回你的遊戲賬號,玩家大不了再註冊一個就是,如果都是數字版遊戲......那真是直接釜底抽薪了。

目前全球主要市場都沒有對“玩家 購買/消費 的數字 遊戲/道具 擁有所有權”制定相關的法律進行保護。所以就如同我們上面提到的那樣,玩家並不是在“購買”數字遊戲而是在“租賃”,所以我個人建議如果你習慣於在主機平臺進行消費,那儘量購買實體遊戲。

如果你是PC平臺玩家,好像也沒什麼很好的辦法反制,不過好在除了EA這種“黑歷史”滿地早就不在乎臉面的發行商外,大多數廠商都是要臉的,主動收回玩家遊戲的可能性不太大,但還是建議儘早呼籲各國立法保護玩家的數字版遊戲權益吧!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