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中20L隨手提裝8000元藍紅配色主機?

前言:

主機小型化趨勢是一直以來都在不斷變化,不斷通過優化硬件讓主機小型化更貼近和融入到生活之中,並不是每個主機使用者的使用環境都非常寬鬆的,便攜、輕便、佔位空間更小的新形態主機的興起可以滿足大部分使用者對於PC主機性能的追求,打個很簡單的比喻:假如你的桌面空間只有1米左右,那麼你是考慮選擇體積更大的ATX主機呢?還是選擇體積較小功能較爲全面的M-ATX主機?當然了體積更爲討巧的ITX主機也是小型化主機的優先選擇。綜上所述,按照自己的桌面空間來選擇對應體積的主機來搭配纔是使用者所追求的。主機的搭配肯定有着自己明確的定位,這次搭建的小體積可以說可以滿足大部分玩家的性能與使用需求了,那麼接下來看下這套體積僅爲20L可手提的M-ATX臺式PC主機的裝機分享。

主機展示:

DIY裝機的按照自己的喜好隨心所欲地搭配符合自己需求的硬件,M-ATX機箱經過那麼多年的變化也基本衍生出非常多不同型號和版本的箱體設計,可以說選擇是非常豐富,符合不同人羣的定位的各式箱型可以作爲參考,但是個人在選擇機箱時,肯定優先考慮到箱體的體積大小,然後纔是箱體的兼容限制從而挑選適合的硬件來進行安裝。如何把安裝好的主機擁有適合日用的性能之餘,把它裝飾的更有個性化。這次的主機的色調搭配的靈感是來源自:街霸系列的Cammy White的服裝着色來搭配出經典的:藍紅拼色。既可以豐富沉悶的黑色的箱體,又可以襯托這套主打緊湊小巧的20L主機。

配置:

處理器:intel 13代酷睿 i5 13490f

主 板:ASUS TUF GAMING B760M-PLUS WIFI D5重炮手

顯 卡:ASUS TUF GeForce RTX 4070 O12G GAMING

內 存:G.SKILL 幻鋒戟 ddr5 6800 16*2 32G (黯霧黑)/C32

固 態:Crucial P3Plus 1TB SSD固態硬盤

機 箱:JONSBO Z20黑色 MATX機箱

散 熱:PCCOOLER RZ400 CPU 風冷散熱器 黑

電 源:SAMA XM 750 白金牌全模組ATX3.0電源

機箱的選擇可以說是影響到整套主機的安裝與佈局?爲什麼有這樣的說法呢,首先選擇好機箱,然後按照機箱的兼容來搭配適配對於的主板,然後以上選擇好了後續的其他硬件也就可以更容易選擇搭配了。所以機箱在主機8大硬件裏確實是不可或缺的存在,這次選擇的是來自喬思伯新推出的Z20系列,價格幅度在300元,箱體尺寸:376*186*295MM,體積大小控制在20L,體積的大小也是影響機箱重量的原因之一,而這款的重量僅有5KG,這個可以看出Z20的體積和重量在衆多M-ATX箱型裏也算是非常緊湊的存在,所以在空間利用率上會是非常高的一款機箱。

機箱外觀的設計上,前置的小方形網孔對比傳統平整鋁面設計或者是密集網孔設計,這樣的設計讓Z20前臉更有辨識度,也附帶上機箱的散熱對流。而前置的I/O面板也突顯出這款機箱是一款適合擺放在桌面的機箱。

採用類似像素點陣排列的前置面板和玻璃裝飾和尾部的散熱出風口均是這種設計讓整個箱體互相形成對稱美感,相較於喬思伯以往的型號,這無疑是有改進了。但是美中不足的就是玻璃面板繼續沿用的是四個邊角螺絲固定的設計。

附件配件盒也是非常豐富的,除了常規的安裝螺絲已經工具和可拆卸提手之外,還有附有SFX電源轉接支架、顯卡支撐架、以及兩個硬盤支架和一塊機箱後置防塵濾網來對應不同玩家的需求。

提手由於採用了無螺絲的卡鉤固定,所以在拆裝時是不受內部硬件影響,對比於採用螺絲固定的機箱提這樣的設計可以說更爲方便拆卸。

在機箱細節以及用料方面,也沿襲了喬思伯的產品策略,雖然價格不算高,但是用料還是非常充足的,比如側面玻璃的厚度爲4MM的鋼化玻璃。玻璃厚度足以支撐起四角螺絲的防爆的需求。

箱體的用料:外框面板和內裏均採用了金屬。這和喬思伯旗下產品一貫設計風格(鋁鎂+五金)是有所出入的,或許是考慮到成本與價格定位吧。但是磨砂質感的漆面足以撐起整個機箱的厚重感。而鋼材的厚度均達到了1MM以上,用料非常紮實。硬件安裝區域其實和喬思伯的“爆款”D30/D31內部差別不大,前置電源安裝,往後點就是主板和顯卡這些主要硬件的安裝區域,上置散熱安裝位是採用抽拉式支架設計,這個設計對於安裝散熱風扇或者水冷冷排時是非常方便的設計之一。

對於緊湊型機箱因爲箱體的體積受限和設計上的一些難點,讓在收納線材和背線方面難以規劃合理,而Z20則是採用更爲靈活的設計概念:採用兩個理線通道,一個是位於機箱頂部的通道,另一個則是具有22mm深度出廠自帶3條線纜限位魔術貼的通道來讓使用者擁有更多的理線構思。

處理器方面,使用的定位在中端的英特爾特供版I5 13490F處理器。雖然14代也有相同型號的推出I5 14490F的推出,但是在性能上和14代I5 系列一樣基本提升的幅度很小,現在不是流行一句諺語:不是XX買不起,而是XX更有性價比!所以各位在選擇CPU時可以擇優而選就行。

因爲CPU和主板買的是套裝,這樣對比於分開購買也會在價格上擁有更好的優惠,首先需要考慮的是機箱的兼容和尺寸爲M-ATX,所以這次選擇了--華碩TUF GAMING B760M-PLUS WIFI重炮手。B系列主板在中端主機搭配上是非常有競爭力的,供電部分採用12+1供電模組,Dr.MOS 60A,DIGI+VRM 數字供電控制, 8+4 Pin ProCool高強度供電接口足以滿足I5全系列供電,甚至I7系列都可以滿足了。當然了供電設部分的好與差是關乎於CPU電壓的高低,而電壓的高低又會影響着功耗的高於低,功耗高低又影響着溫度,比如同一顆帶K處理器放在Z系主板和B系主板都會有着不同的電壓、溫度表現。

所以爲了迎合整套主機的配色要求,選擇這張全黑的電競特工系列主板也是原因之一。在性能上是足以滿足I5 13490F的需求了,在配色以及外觀上也不弱於其他品牌的產品。

顯卡搭配上使用了這張--華碩TUF RTX 4070 O12G,在價格上隨着SUPER系列的推出,老型號的價格是開始走低了,這張TUF是從朋友手上以4000元以下的價格接盤的,所以性價比還是很高的,也符合我心裏的預算定位。保留了TUF軍規化的外觀設計風格,散熱馬甲全金屬材質打造,啞光黑配色,磨砂的質感,表面 TUF GAMING 英文名及華碩總部座標點綴。顯卡整體長度爲 305mm,顯卡正面搭配三個 Axial-tech 軸流風扇,支持全高阻隔環,能大幅提升靜壓,另中間風扇與兩側風扇爲正逆轉動設計,可以減少空氣亂流,提高散熱氣流利用率,並且支持低負載停轉技術,在低負載狀態下讓風扇進入更高效的降噪運行。

背面的金屬背板,也是採用和正面一樣的啞光黑配色+磨砂質感漆面,覆蓋型均熱面板上的 TUF 元素及相關圖形文字修飾,尾部大面積的鏤空,開孔樣式呼應表面圖案,形成一個 TUF 圖形 LOGO ,開孔可有效提升背面的散熱效率。顯卡採用的是上下均爲大面積的鰭片外露散熱設計,依然採用的是傳統的兩段式散熱模塊佈局。側面馬甲厚度約64mm,採用2.5槽位設計。

內存方面,則採用芝奇Trident Z5 DDR5 6400 CL32 16*2 32G黯霧黑內存,新版本在外觀造型設計和之前版本相同,也採用全新設計,將超跑元素融入內存散熱片中,內存採用的也是主流的海力士A-DIE顆粒,時序CL32-39-39-39-102。

在外觀造型設計採用全新設計,將超跑元素融入內存散熱片中,整體來看Trident Z5 系列變得不再那麼鋒利,散熱片更爲簡潔柔和一些,不過仍是不對稱設計,散熱片的細節打磨的也很精緻,有大量很細的紋理處理。


在散熱選擇上,這次本來打算使用240水冷的,但是考慮到安裝的便捷和主機的重量,衡量下還是安排上更易安裝和更輕巧的單塔風冷散熱,畢竟13490F的熱功耗用風冷是足以壓制了,所以把這款入門級的單塔散熱---超頻三臻 RZ400上手了。

臻 RZ 400散熱器採用扣Fin+折Fin的穿Fin直觸構造技術,4根6mm熱管,散熱本體均採用全黑化的漆面,155mm高度的黑化塔體等設計特點,熱功耗≈238W,對於應對65W功耗的處理器來說,可以說是綽綽有餘了,並且在體積上:130(L)x80(W)x155(H)mm,155高度的風冷無疑擁有更便捷和有廣泛的兼容性。自帶的可三擋可調節的F5 R120性能風扇,採用FDB動態液壓軸承的9扇葉設計,配合m/g級xyz三軸動平衡矯正處理,實現低噪高性能的二合一效果,最高風量爲:86.73CFM(MAX)/最高轉速:2200+10%RPM(MAX)/最大風壓:3.2mmH20。(MAX)。

塔體的三角波浪鰭片矩陣,依託氣動聲學原理設計,大大減低了通過塔體氣流阻力,有效降低散熱風扇的風噪雜音,來強化散熱的減噪性能。

在外觀設計語言上,也延續了前段時間推出的超頻三臻 RZ620散熱器的“三角幾何”元素,無論是塔體之上三角紋理與橙黃色線條的點綴,突顯出塔體頂蓋的精緻細節,陽極鋁材頂蓋光啞一體紋理、隱藏撞色設計,以及全新的CPS標誌,進一步增強整體顏值和美感。

安裝細節:

在上述介紹散熱器時已經說過了,安裝風冷的好處可以歸結爲這幾點:1、安裝便捷,無需佈置和接駁太多的線材,一根CPU FAN線可解決。2、155MM的高度是可以適配市面上大多數的M-ATX/ATX和部分的ITX機箱的散熱器兼容限高。3、對於非K低功耗的處理器來說,風冷無疑是更適合。

再結合硬件的安裝後的效果,可以看到作爲一款主打緊湊型的20L體積的小型化機箱,既有便於搬動的提手設計,在受衆面上M-ATX主機無疑是受衆更廣泛,也是普羅大衆玩家選擇最多的主機之一,麻雀雖小但是五臟具全。

再搭配上短尺寸的ATX電源來擴寬顯卡的長度兼容,無疑12~14CM的ATX短尺寸ATX電源最爲合適,再搭配上細+軟的壓紋線材的電源效果更佳。這款機箱最大支持的顯卡長度爲363MM長度的顯卡,要想安裝頂級非公顯卡無疑是對電源的長度有一定要求的。(PS:可參考這次裝機的先馬XM750W電源爲例,122MM的長度個人覺得是很適合這種緊湊型甚至是兼容ATX電源的ITX機箱使用的)

主機背線部分,上面介紹機箱時也有提過了,這裏就看實際出來的效果,可以通過背線編排看到,電源下端是起到收納線材的作用,而CPU供電則可以通過上置的走線通道進行佈線,整理出來的效果讓整個背面更整潔美觀。

性能測試:

魯大師跑性能基準跑分:1975775

主機基準測試方面,簡單看下3D MARK各項最常見的基準測試如下,性能在2K下表現達到預期,但是這些測試只能做參考作用,實際使用表現出的效果纔是真實的。

接下來再看下散熱表現:室溫26℃,溼度72%。用RZ 400壓制這顆I5 13490F在全部面板閉合的下的溫度表現:CPU在FPU滿載烤機下,CPU溫度可以保持在63℃,CPU核心溫度維持在73℃。在顯卡散熱表現上:極限溫度測試下,GPU溫度穩定在63℃,顯卡熱點溫度75℃,顯存溫度62℃。以上的實測溫度表現可以說在常溫下也能輕鬆駕馭了。

遊戲部分我也整理了一份表格,對應各款常玩的主流遊戲在2K分辨率下的幀數表現,便於大家作爲參考:

總結:

對於這次Z20裝機分享總結以下幾個要點:1、在便捷移動上,手提機箱比如在搬動時擁有更好的移動性,小體積在桌面空間佔位上更能突顯小而精的特點。2、性能上足以滿足一般2K高刷顯示器的使用了。3、散熱上緊湊機箱在散熱兼容上總是有所受限的,這個就必須在硬件搭配上做出協調了。總而言之滿足自己日常使用的纔是最合適自己的,好了~這次裝機分享到此結束,喜歡的麻煩各位盒友給個點贊和發點愛心電~全文完!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