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試着寫了一篇教大家如何選手機的文章,也有不少人問我推薦什麼手機的。
所以我做了一個盤點,選出2023年值得推薦的手機,覆蓋了超低價位的入門機和好幾千的旗艦機,也包括部分特色機種。
提到的所有機型都是我的推薦,如有換手機的需求可以按照價格進行參考。
目錄
Q&A
1000-
1000-2000
2000-3500
3500+
特色機種
總結
Q&A:
Q:按照什麼標準推薦?
A:如今手機除了通信之外,也是多媒體娛樂設備。
性能可以說是體驗的核心,決定日常使用、遊戲娛樂時是否流暢、省電,就算不要最好的也絕對不能太弱。所以我的推薦會優先基於性能,以及部分外圍配置。
Q:爲什麼某個牌子出現次數這麼多?是不是收錢了?
A:本文沒有收到廣告和贊助,如果您認爲某個品牌的機型過多,是非常正常的。
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想要好配置基本就是那幾個品牌(Redmi 一加 真我 iQOO)來回選。
這些機型在線下,尤其是縣城和鄉鎮手機店可能見不到,因爲它們主要靠削減渠道利潤得到的高性價比,自然少有個人店鋪願意賣。
Q:爲什麼基本不提外觀、手感、輕薄之類的?
A:我們默認手機需要優先保證基本功能,也就是流暢、省電,保證基礎功能之後再說別的。而且越是買便宜手機的人,反而用的越久。低價位銷售員吹輕薄只能證明想坑各位的錢,這種問題不是現在該考慮的,起碼兩三千再說。而且這種手機不需要我們推薦,您上個手可能就直接決定下來了。
Q:爲什麼基本不提拍照?
A:低價位幾乎沒法獲得一套好用的攝像頭。
不特殊提及的話,我們是默認3000以下的手機都和“拍照好”沒啥關係。
就算拍照好,基本上也就是主攝好用。
超廣角鏡頭和微距鏡頭都是遠古的老一套“湊數鏡頭”,只能說叫能用。
而且線下店對着低端機說的“拍照好”,和我們正常理解的拍照好完全是兩碼事。
低預算更應該把錢花在刀刃上,保證流暢、耐用纔是它們的最優先任務。
Q:爲什麼基本不提續航?
A:除了特別強調續航的中低端機外,其實各個手機的續航都差不多。如果你硬是想選性能足夠強,還有非常大電池的手機,去看專門的遊戲手機或許更靠譜。
Q:爲什麼價格和你說的不一樣?
A:部分手機的價格隨時間可能會發生變動,以您購買時爲準。
由於個人瞭解有限,自然難以面面俱到,歡迎各位補充自己心目中的好手機,在評論區友好交流。如果有購買手機的想法,也可以詢問我具體推薦。
少於1000元
在1000-的價位段,除了Redmi紅米之外幾乎沒有大品牌新機售賣。
這個價格裏,每多有100元甚至50元,差距都很大。但是錢真不是想掏就能掏的,所以還是看自己了。
Redmi 12C
參考價格:600元左右
除了二手和山寨外,超低價位僅存選擇。
同價位唯一大品牌,年度手機下限
您如果只有幾百元,又想要搞一臺手機,除了二手和山寨機之外還有什麼?
就是它了!
如果想找缺點,它全身都是:
充電口不好用、性能差、屏幕素質不太好……
這種手機唯一的優點就是便宜、可用。
幾百元就可以解決從無到有的需求,還有官方保障售後和維修,還有什麼可說的呢?
如果預算真的就這麼少,中興聯合運營商推出的小鮮50、第三方網店賣的運營商定製機紅米12R等也可以考慮。這裏拿紅米12C來說,還是因爲它更具代表性,是小米商城裏能買到的最便宜手機。
當然,後邊說這個屬於高級操作,建議在您瞭解手機數碼的前提下選擇。
Redmi Note 11 5G
參考價格:900元左右
老當益壯,千元機的基礎體驗
別看Redmi 的Note系列已經到第13代了,
實際上在千元左右手機的性能上,近兩年就算是Redmi紅米自己進步都很有限。
這種情況下,降價甩貨的老型號更具有性價比。
同價位唯一的8+256,加之千元內的5G手機,性價比榜上必須有它的名字。
直到現在,還有某些手機和他用同款芯片但是售價接近翻倍的。
保證正常能用,滿足基本流暢,生活中需要拿手機乾的事它都能幹,就是它的任務了。
各種參數就不念了,這種定位手機都差不多,更重要的是省下來一些錢,解決你生活中的其它問題。
1000元到1500元
1000-1500是普通人最常選的價位段之一,可以做到夠用,也有少量能帶來驚喜的機型。
榮耀 X50
參考價格:取決於內存版本,最低1300元左右
千元曲屏、十面抗摔
適合各種使用要求不高,但是對外觀、品牌、可靠性有要求的人。
官方稱這款手機爲榮耀X系列“十週年登峯之作”,我認爲這個當之無愧。
它做到了一款靠譜、耐久的千元機需要的一切。
夠用的性能、高素質屏幕、5800mAh電池的長續航、十面抗摔,這些都是普通人的基礎需求。
但是請注意,這款手機足夠有性價比的只有8+128和8+256的內存型號,線下很可能不賣。
加到1500元以上,無論是NFC、紅外、雙揚聲器的缺失,還是第一代驍龍6芯片的性能就都不太夠看了。
同時榮耀品牌和華爲有千絲萬縷聯繫,它即使在線下,也可以靠外觀、手感征服很多消費者。
鑑於如今華爲低端機的尷尬境地,如果家裏人一定要準了必須要華爲手機,拿這個代替是最優解。
Redmi Note 12T Pro
參考價格:1400元左右
適合看OLED屏不舒服的人。
越級性能、僅存爲數不多的LCD機型
這款手機的芯片是天璣8200-Ultra,有超強的性能。
比起常規千元機中的天璣700(6020)、天璣810(6080)、驍龍695等芯片,CPU性能近乎翻倍,GPU更有接近3-5倍的差距!
如果您預算有限,有想要玩遊戲的話,這款手機算是很合適的基礎款。
用類似芯片、價格類似的手機也有iQOO Z8等,可以按品牌選擇。
另外也有一塊無頻閃的LCD屏幕,如果看OLED屏不舒服也可以考慮選它。
你也可以說它有很多缺點:外觀不好看、全塑料機身、拍照非常一般……但是在這個價格裏,其實都是小問題。
米系手機的傳統優勢外圍配置自然不缺,NFC、紅外、雙揚聲器等都配置了,它是一款越級性能、體驗不缺斤短兩的好手機。
1500到2000元
1500-2000的手機就開始有分化,整體素質也登上了一個臺階。
Redmi Note 12 Turbo
參考價格:取決於內存版本,最低1600元左右
適合預算有限,儘量追求性能的人。
我願稱之爲“年度性價比之王”。
這款手機使用的芯片是第二代驍龍7+,在中端機裏帶來了史無前例的性能提升,直追去年最強芯片驍龍8+,無論日常使用還是遊戲體驗都突飛猛進。
提醒一下,目前的常規千元機(如天璣700)、以及中端機(如驍龍778G)裏的芯片,綜合性能其實也就相當於四五年前的的驍龍845、855上下。
想要低端機追上當今旗艦的性能,少說也要三年。
所以就可以理解這款手機的性能在這個價位裏是多麼震撼了。
米系傳統的優勢項目,外圍配置方面也是一應俱全,NFC、紅外、X軸線性馬達、雙揚聲器、3.5mm耳機孔都有配備。
另外,和上邊提到了部分機型只有特定低配型號有性價比不同,這款手機所有內存型號都有非常強的性價比,需要多少拿多少就可以了。
四窄邊的OLED高刷護眼屏,以及輕巧的機身讓它成爲了這個價格裏真正的“有顏有實力”。
當然,它也有缺點:全塑料機身、拍照很一般、很薄不耐摔……
如果你可以接受,它就是你的“年度神機”。
使用同款芯片的realme真我GTNeo5 SE和這款手機屬於兄弟機型,
不喜歡MIUI可以考慮這臺手機,除了耳機孔外很多配置類似。
接受不了的話,也可以考慮更貴一點,處理器換成驍龍8+的Redmi K60、iQOO Neo8等。
明明可以靠顏值,卻偏偏靠實力,難怪你成爲性價比之王。
Redmi Note 13 Pro+
參考價格:2000元左右
既“線下”又“性價比”的典型體現
適合性能要求不高,但需要追求一定質感和外圍規格的人。
紅米也開始做線下機了?這是在違背祖訓麼?
不!單論它的性能,的確就是非常一般。
它真正出彩的地方是周邊配置,外觀設計在中端機裏也是很出彩。
有更好的屏幕,一顆表現不錯的2億像素攝像頭,NFC、紅外遙控、X軸線性馬達、屏幕指紋等都有配備。
甚至支持3000元檔位也不常見的IP68級防塵防水,我原本認爲2599的K60U已經夠炸裂了,沒想到這臺手機更是離譜。
對比Note 12 Turbo,這些東西很像是用性能交換而來。
在有限預算內,其實這就是取捨的問題,全都想要真的做不到。
2000元到3500元
2000-3500這個價位段是中端機們競爭最激烈的部分。對於沒有特殊要求的人來說,一般很夠用了。
圖片爲紅米K70
Redmi K60 至尊版、K70、iQOO Neo 8 Pro、一加Ace2 Pro、榮耀90GT
參考價格:取決於內存版本,均爲2500元-3000元左右
適合對性能有一定要求的人按需要、系統等因素選擇。
這幾臺列舉的手機都是同樣性能水平,等同於去年的旗艦機,所以我放在一起說。
我這裏就列舉下各自的一些優勢吧。
K70是裏邊起售價最便宜的,搭配有讓很多三四千手機汗顏的2K屏幕和金屬中框。
K60U屏幕略弱(1.5K 144hz),質感較差,但是存在部分旗艦機也沒有配備的IP68防塵防水。
Neo 8 Pro配置接近於K60U,但沒有IP68。
榮耀90GT傳承了自家的護眼技術,在華爲榮耀體系內是很有性價比的,但質感最差。
Ace 2 Pro外圍規格,質感方面比其它幾臺要好。
如果你不着急,也可以看一加Ace 3.
影像方面,不用糾結。
較真來說的話都差不多,後置三攝都有一個半湊數的。
有一個比較好用的主攝,剩下倆真的不行;
800萬超廣角至少能用,算半個湊數;200萬微距/景深真的沒有用。
這四臺手機配置相似,根據品牌和您能拿到的價格選擇就夠了。
另外說明一下,K70,90GT,Ace 2Pro使用的是驍龍8 Gen2;
K60U和Neo 8 Pro使用天璣9200+。
性能確實在同一個水平線;但如果你有玩小衆遊戲或者模擬器需求,我仍然建議選擇驍龍8Gen2。
Realme 真我GT5 Pro
參考價格:取決於內存版本,最低3300左右。
年度質價比黑馬,適合對性能、質感都有較高要求的。
我先把它和目前旗艦機相比有什麼弱項說明:
在常規手機裏很厚重的機身;
三攝中的800萬超廣角在這個價位完全是湊數;
屏幕指紋和馬達規格也不夠好;
也沒有IP68防塵防水的支持;
然而想要獲得這些全套配置,你得多花1000元左右。
如果您認爲這些東西不值得多花1000元,那這臺手機就是您的性價比之王。
這臺手機搭載了目前安卓端最強的驍龍8 Gen 3,同時在攝像頭規格上,給了足夠好的主攝和長焦鏡頭,金屬中框、無線充電也是滿配。
相比來說,相當於是少花1000元,達到了旗艦機八九成的體驗。
作爲對比,類似價格的紅米K70P外圍規格差不少;
榮耀、vivo的線下 Pro用上一代的旗艦芯片8 Gen 2/天璣9200+,其實也可以理解。
但是,某個P50和P60融合召喚的 Reno 11 Pro,
性能上還在用前兩代的8+,其餘規格也不佔啥便宜。
而且類似的價格,已經可以買到驍龍8 Gen 3的手機裏了。
同價格下配置能差這麼大,不愧是線下機優秀的匹配機制。
所以我認爲,它足以作爲這個檔位裏的首選之一。
3500以上
這是常規旗艦機的價格區間。
按理來說,米OV的旗艦隨便買就可以了,但是這裏我要專門提出來兩臺手機。
Xiaomi 14
參考價格:取決於內存版本,最少4000-4300元左右
小尺寸旗艦機的唯一選
說小米14前,我要先說小米13。
這是安卓端爲數不多的小尺寸全能旗艦機,沒有可替代性。
外觀、質感上的發力讓他在線下也能征服很多消費者,也有很多女生使用這款手機,在以前是絕無僅有的。
和其它旗艦比,自然很多功能不夠看。
但特殊的小尺寸,對手只有iPhone和三星的標準版機型。
然而那兩臺手機和它完全不是一個價格的。
缺點的話,小米13的1080P的屏幕是最大糟點。
今年末的小米14延續了同樣的機身尺寸,並且很多地方都獲得了提升。
雙十一中,甚至是除了iPhone外唯一一個上榜的旗艦機型。
我也推薦這款手機。
鑑於驍龍8 Gen 3和天璣9300的穩步提升,可以預見國產旗艦機一轉888/8 Gen 1時期的頹勢,迎來一波大爆發。
同時,小米13在接下來的一年裏,也會下降到3500元左右的檔位,當做想要購買小屏旗艦機但預算喫緊的人的一個選擇。
Vivo X100
參考價格:取決於內存版本,3500-4500左右。
旗艦機裏的性價比,最便宜一英寸主攝。
如果對小米14的小尺寸無感,並且希望得到更好的拍攝效果,那選這個就好了。
在這個價格裏,它同時滿足了性能、拍攝等普通人要求裏的頂格。
天璣9300的表現也比驍龍8Gen3略好,作爲拍攝旗艦,遊戲性能也毫無問題。
得益於origin4,系統流暢性也更加不錯。
缺點的話,就是質感真的在旗艦機裏屬於比較弱的,曲面屏的下巴和R角不像今年的手機。
另外,還不支持無線充電、指紋位置不太舒服。
當然一切東西都得反應到售價。
12+256 3999的售價就挺不錯,如果您能找到私人手機店,比官方售價還能更便宜點。
這種情況下,硬件參數上的性價比不比三四千其它性價比手機弱,而且作爲旗艦機維護和售後相對更受重視。
再往上比如5000+,就是高端旗艦們、以及摺疊屏手機的戰場了。
一般到了這個價格,常規手機很多人會直接選iPhone,但是今年的形式變化就非常大了。
如果爲了自己用,單純因爲蘋果標買iPhone標準版真的不合適。
當然,如果您真的有必須要買iPhone的理由也沒必要聽我說。
華爲Mate 60系列
參考價格:6000-8000
“遙遙領先,閃擊Apple?”
這款手機本身就不需要多講了,前段時間媒體和短視頻刷的“遙遙領先”快婦孺皆知了。
當然,它象徵意義其實更大一些。這款手機意味着華爲拿出了一顆脫離美國技術生產的芯片。
也意味着接下來麒麟系將會全面迴歸。
iPhone 15系列表現不佳,史無前例的在首發後的兩個月內就降價破發。
Mate60系列其實也不是沒有問題。單說它的性能的話,它的麒麟9000S相當於高通/聯發科3年前左右的水平。
得益於系統優化和機身的豪華散熱,日常使用體驗並不弱於如今驍龍8系旗艦芯片。
受限於國內落後的製程工藝,這顆芯片想要繼續迭代、獲得明顯提升的難度可想而知。
所以它象徵意義更大一點。
現在的話,只要你能以正常價格買到,那麼入手它就完全沒有問題。
再補一句:除了P和Mate,暫時先不要買其它華爲手機了。
除非新麒麟芯片完全下放到中低端手機(暢享、nova),否則這句話一直都生效。
特色機型
這部分是我瞭解到的一些具有自身特色的手機。
由於基本都存在可能無法忍受的毒點,不作爲正常推薦。
您有這部分的需求就可以考慮。
小米civi1s
參考價格:1000-1300
“線下機”的最終形態?
適合日常使用要求不高,但是特別需要追求輕薄、質感、外圍規格的人。
先說缺點:
售價屬於清倉低價,可能比較難找。
作爲老機型,系統維護的優先級較低。
性能一般,不適合高負載遊戲。
比米6還輕的重量,金屬中框玻璃後蓋、NFC紅外雙揚聲器線性馬達齊全,
續航過得去,同時性能也比較可用。
同時滿足以上所有要求的,只有小米civi1s。
對於線下機,我自己理解是可以接受性能稍弱,但是不能接受外圍規格和體驗的缺失。
光是166g的重量(目前所有線下機都比這玩意重)、金屬中框玻璃後蓋帶來的質感,足夠讓現在很多三四千的線下機汗顏。
很多線下機屬於是到處砍東西,結果同價格對比除了外觀啥也不是。
其它外圍規格,對比現在兩三千的線下機,它也能基本佔優。
至於影像?800萬+200萬湊數鏡頭是真不咋地,但是現在1000多手機也全這德行。
性能?不突出,但在1000多也不拖後腿。
所以你如果有1000來元,除了新手機外也可以買這個。
魅族21
參考價格:3500-4000
珠海小三星?
如果一款手機外觀像三星、屏幕是三星的、攝像頭是三星的、閃存是三星的,那他就是三星手機(doge)。
先說優點:顏值、系統。
唯一的白色前面板;
簡潔的並列三攝;
秒解鎖的超聲波指紋;
但是缺點也非常明顯,這裏任何一條都可能在體驗上造成很大問題:
影像硬件短板,8GB的內存起步,屏幕分辨率1080P,不支持IP68。
最難理解的還是不支持無線充電。
我真的不理解爲什麼和車企合作之後,不給自家旗艦手機配無線充電。
應該不會是產品經理沒考慮到車載無線充電的場景吧?
選它的理由也很明顯:外觀、系統。但短板過短,需要謹慎考慮。
紅魔9 Pro、努比亞Z60 Ultra
參考價格:取決於版本,最低4000左右
無挖孔全面屏、遊戲性能天花板
適合不在意自拍能力,但是需要無挖孔全面屏的人。
圖爲nubia Z60 Ultra
這兩臺手機同屬中興系,而且也有很多相似點,這裏就一起說了。
先說共同缺點:
如今屏下攝像頭仍然難做到完全隱藏,導致部分場景下還能看出來,屏幕分辨率也始終上不去。
重量比較失控。“爲了遊戲性能不惜一切代價”的紅魔,重量(229g)、拍攝不如常規手機可以預見。
努比亞在影像上有自己的理解,硬件上是很豪華的。也導致了重量失控,努比亞“半斤機”(246g)是做實了。
然後說優點:顏值、遊戲性能。
顏值方向,前面板均爲目前極其稀少的無挖孔全面屏。犧牲前攝素質、屏幕分辨率(目前屏下PPI上不去)換來的極致觀感。
屏下攝像頭的全面屏目前只有中興在做,小米只有mix4一代,三星那個摺疊屏還不如不做。
爲了不擋手,紅魔把攝像頭做平了。
在遊戲手機這個細分領域下,純血遊戲手機已經僅此一家。
這一代也把NFC、紅外補上了,更方便日常使用。
然後是遊戲性能。
目前只有紅魔能跑出第三代驍龍8的極限。
常規手機跑遊戲如果是勉勉強強上60幀,這貨就是幾乎沒波動的一根線60。
同時這兩臺手機的電池也是今年旗艦機裏最大的一批。
在預算夠的情況下,爲了長續航買這種電池特別大的遊戲手機和三防機,比很多主打長續航的低端機更靠譜。
另外,9Pro和Pro+差別只有電池和充電速度。
分別是6500mAh+80瓦和5500mAh+165瓦。
按我自己來說,肯定還是大電池更實用。
如果你不怎麼玩手機遊戲,想要更偏向日常使用的真全面屏,那麼就看努比亞Z60 Ultra吧。
影像能力有它自己的理解,但半斤機重量(246g)也會勸退不少人,沒有無線充電也可能是弱勢。
我自己的理解是加了無線充電可能造成重量徹底失控。
總結
以上是我選出的今年推薦手機的清單。
之前我嘗試寫過一篇“如何挑選手機”的文章,有不少人私信問我買什麼手機好的。
現在我把今年內,我自己的“年度好機”名單給大家,列表中的所有機型都是我的推薦。
如果有不同意見或者有遺漏,歡迎友好討論、補充。
另外,我最近也在考慮要不要出一篇“年度圾皇”評選,以幫助各位避坑。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