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西裝暴徒神級全能本 一機難求的性能小鋼炮

前言

ROG 玩家國度,是在部分遊戲玩家心目中的信仰之眼高端品牌,旗下的幻系列可謂是 ROG 全能本的靈魂之作,也是全能小鋼炮定位的開拓者。

ROG 幻13 2023,就是這樣一臺13寸的高性能360度翻轉本。小尺寸,輕便攜,還搭載了RTX 40系獨顯,雙顯三模,要性能有性能,要續航有續航。

遊戲本的配置,輕薄本的重量,這樣的一**一無二的高能小鋼炮翻轉本,到底會有什麼樣的體驗呢?

我們一起來看下。

關鍵詞:ROG 幻13 玩家國度 遊戲本 輕薄本 全能本 ROG Flow X13 ROG筆記本 13寸 翻轉二合一 翻轉游戲本 觸屏 ROG幻系列 華碩 翻轉觸控輕薄本

目錄

  • 配置

  • 外觀

  • 屏幕

  • 接口

  • 電源和電池

  • 續航表現

  • 內部結構

  • 烤機測試

  • 硬件參數和跑分

  • 遊戲表現

  • 使用體驗

  • 小結

配置

外觀

機器整體是黑色,並且有獨特的條紋設計。

這個條紋不僅是觀感上的,會在觸感上也有所體現。A面是隨着條紋有輕微的起伏紋路的,所以手感摸上去非常獨特,而且整個材質觸感是有點像類膚的材質的貼合摩擦感。

斜對角處有一個不是很明顯但是在反光下可以看到的 “REPUBLIC OF GAMERS” 的一行小字。靠近轉軸處有一個三角形的反光logo。這個logo不是貼紙,是直接印刻在上面的。

轉軸處也有一些細節處理,做了看似低調又暗藏玄機的一些小外觀設計。

整體的觀感和細節品味不錯。

機器左右邊框較爲窄,屏幕是鏡面屏,支持觸控。

鍵盤是全尺寸大小,方向鍵是半高,有白色的背光。

左上方有四個可以自定義的M1 M2 M3 M4鍵,右上角是delete鍵,開關機的按鈕被集成到了側面。

鍵盤面整體的觸感非常絲滑,掌託部分有條紋設計,這個條紋觸感做的不會有凹凸感,手掌部分很舒服。

在方向鍵處還有一個隱祕的小條紋外觀logo設計。

觸摸板,大,非常大。

在13寸別的機器上面很少見到這麼大的觸摸板。

觸感極致絲滑,而且左右角落的按壓聲音是偏低沉的悶聲,不會有聲音很大“咔嗒”的廉價感。

手油比較重的朋友,務必重視一下鍵盤面的清潔。

這臺機器是360度翻轉觸控本,所以沒有最大開合角度一說,可以直接翻轉到自己所需要所適合的形態。

如果是豎屏狀態下,抓持操作建議從觸控板那一面來抓,那樣可以摸到掌託的位置。

如果是從轉軸處抓,留給手指的空間比較拘束。

機器的整體厚度觀感很不錯,而且由於翻轉本的緣故,所以腳墊做的也不是很高,靠近掌託位置有做部分的楔形切邊。整體看上去就是一個輕薄本的形態。

背部D殼一樣也做了條紋設計,而且摸起來觸感和A面是一樣的。

和自家2022年的舊款對比,整體的機身寬度縮小了10mm

機器本體重量是 1.354 kg,非常驚人的重量。

這比很多14寸的輕薄本重量都要輕了,基本上就是一個13寸普通輕薄本的重量。

但是在這種輕薄本機身裏面,塞進了R9 + 4050 可以接近入門遊戲本,還雙顯三模有獨顯直連的配置,而且性能釋放還相當優秀,這就非常難得了。

屏幕

屏幕分辨率是 2560*1600, 16:10, 有 165Hz 高刷屏,P3廣色域, 3ms 極速響應,支持 G-Sync,支持杜比視界,有潘通色彩認證。

屏幕可以翻轉,支持10點觸控,有杜比視界認證,支持4096級壓感。

在設置裏,可根據自己的需要控制刷新率爲60Hz還是165Hz。

獨顯直連模式下,還可以有一個動態刷新率的選擇。

在控制檯內可以進行色域切換控制。

色域切換這點非常好評,對於Windows筆記本來說,廣色域屏幕在硬件上的優秀能力,只有搭配相關的色域切換控制才能發揮出全部實力。有這個色域切換,可以有效避免日常使用時,在微軟Windows系統內遇到的一些廣色域過飽和顯示的問題。

控制檯內還有色溫和顯示模式的控制,支持多種不同場景下的顯示模式。

如果對於色彩有異常的感覺,還可以手動進行校準。

針對P3廣色域的兩個模式的相關測試如下所示:

這個屏幕還支持手寫筆,不過需要用戶額外自行選配。觀感有點像微軟的那隻筆。

型號是 ASUS PEN SA201H,支持4096級壓感,自帶一個AAAA的9號電池。

手寫筆的體驗良好,整體跟手,筆觸感屬於偏滑的類型。在筆尖靠近屏幕的時候,鼠標焦點會被吸引跟隨。當筆尖落到屏幕的時候,筆尖會輕微回縮,是有一個小緩衝區段位移的。這個回縮有一點點不那麼明晰的輕微晃動感。

調光方式是DC調光,觸控方案是GF2的全貼合工藝。

這塊翻轉觸控屏,高分高刷廣色域,帶色域切換,500nit高亮度,色準也很優秀,還採用了康寧大猩猩DXC防刮玻璃。

頂部有攝像頭,錄音口和相關傳感器。支持 Windows hello 人臉識別。

接口

接口方面 1A2C,左側是帶防塵罩的XG顯卡拓展接口,裏面有一個Type-C 3.2Gen2接口,支持 PD1.4 協議和100W PD充電。左側還有 Micro SD 4.0 卡槽,HDMI 2.1 ERL協議 接口。

右側是USB4的C口,支持 PD1.4 協議和130W PD充電,還有 USB-A 3.2 Gen 2接口,電源開關。

這個電源開關的位置稍微特殊一些,一般的輕薄本開機鍵會在鍵盤面,但是ROG的幻13是放在了靠近掌託的側方。

幻13可以支持ROG獨家的XG外接顯卡塢,如果對於顯卡性能有追求,又要保持這種13寸的輕薄形態,可以考慮加錢選購,插入之後可以注入最高4090配置的顯卡能力。

電源和電池

電源的重量是 483g ,如果原裝帶出去加上機身 1.354 kg,也就是1.8kg出頭。

圓孔電源適配器來自臺達,最高20V-6.5A,總共 130W 輸出。也可以支持15W,27W,45W的小功耗輸出。

經過測試,這臺機器的C口支持PD充電,45W/65W/100W的適配器都可以充電,插入充電的時候會彈出一個PD充電的提示。

如果追求便攜,也可以考慮外出攜帶45Wh或者65W的的氮化鎵。

這臺幻13的電池容量爲驚人的75Wh,這對於13寸的輕薄本來說是頂流水平了。

通常13寸的機器受限於體積和重量,一般電池會做到48-56Wh左右,14寸則是50-65Wh,16寸纔會比較常見有70-85Wh左右的容量。

幻13在小尺寸機身裏配備75Wh的電池,相比於其他機器的48Wh可是足足多出56%的容量了,外出攜帶給足了安全感。

130W的適配器充電速度也是相當給力。

續航表現

機器的內置的控制檯可以直接通過鍵盤面上面的M4按鈕按出來,裏面可以設置相關的性能模式,以及選擇顯卡模式。

性能模式分爲:

  • Windows

  • 安靜

  • 性能

  • 增強(必須插電才能開啓)

  • 手動

雙顯三模的顯示模式可以設置爲:

  • 獨顯輸出

  • 混合輸出

  • 集顯模式

  • 自動調節

在一些模式切換中,如果監測到這個模式和NVIDIA的模式設置有衝突,會有彈窗提醒你進行相關模式配置的調整。

這個管理顯示模式的面板只有在混合模式纔會出來。

續航會隨着不同需求,所對應的不同負載情況而產生改變。這個測試更多的目的,是希望幫助到想要選購這臺機器的朋友,買之前先看看,這個機器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有什麼樣的續航。

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了以下的續航測試模式

  • 50% 亮度(208nit)+ 電源最佳性能 + 控制檯性能模式 + 獨顯輸出 + 165Hz 高刷

  • 50% 亮度(208nit)+ 電源最佳性能 + 控制檯性能模式 + 集顯模式 + 165Hz 高刷

  • 30% 亮度 + 電源最佳性能 + 控制檯性能模式 + 混合模式 + 165Hz 高刷

  • 30% 亮度 + 電源平衡 + 控制檯安靜模式 + 集顯模式 + 165Hz 高刷

  • 15% 亮度 + 節電模式 + 控制檯安靜模式 + 集顯模式 + 60Hz

以上測試都在連接WiFi,不墊高機身的情況下進行。溫度27度,溼度60%。

續航結果如下所示:

  • 50% 亮度(208nit)+ 電源最佳性能 + 控制檯性能模式 + 獨顯輸出 + 165Hz 高刷

  • 50% 亮度(208nit)+ 電源最佳性能 + 控制檯性能模式 + 集顯模式 + 165Hz 高刷

  • 30% 亮度 + 電源最佳性能 + 控制檯性能模式 + 混合模式 + 165Hz 高刷

  • 30% 亮度 + 電源平衡 + 控制檯安靜模式 + 集顯模式 + 165Hz 高刷

  • 15% 亮度 + 節電模式 + 控制檯安靜模式 + 集顯模式 + 60Hz

最終的結果彙總表格如下:

用 PCMARK 8 測出來的續航,數據會更接近真實的辦公使用場景。如果是 PCMARK 10 的續航測試,這個數據會偏高,實際應該取 50%-80%左右。

至於一些品牌廠商的續航宣傳,多數是斷網,低亮度,本地循環播放視頻,或者是測待機時間,這種數據會看起來很好看,動不動就是十幾個小時二十個小時的續航,但對於外出實際輕度辦公的續航情況來說,沒有太高的參考價值。

內部結構

機器是十字螺絲,而且卡扣也比較寬鬆,相對不算很難拆解。

機器內部的固態硬盤是2230長度,並且上面有附帶一個硅膠貼輔助散熱。

CPU採用了液金導熱,散熱模塊部分有一個紅色三角警示貼紙在螺絲上,一般情況下,不推薦拆開這個帶液金的模塊。

在其他區域,也看到有散熱硅膠來輔助散熱。

烤機測試

測試的環境溫度溼度如下所示。

使用Prime95進行壓力測試,主要是對CPU的浮點運算測試,結果如下:

單烤最高瞬間是65W,隨後緩慢平滑下降,穩定在53W。

CPU單烤這裏的參考數據使用了Prime95,而不是AIDA64。

原因是AIDA64在單烤的時候會使得獨顯和CPU相關功耗受到影響,使得功耗會突降40W反覆跳動。

再來看下GPU顯卡的情況。

獨顯的單烤結果如下圖,可以達到60W功耗,輕微跳動 。溫度也穩定在77度上下。

這可是一臺13寸的帶RTX4050獨顯的筆記本,能有這個顯卡單烤功耗相當優秀。

開始進入雙烤測試,結果如下。

使用AID64的話,兩者的功耗處於互相搶佔的動態平衡中 ,CPU在20-40W之間跳動,GPU則是在40-50W之間跳動,總功耗是 70W+。

高負載下人位噪音約 47 分貝, 聲音不算很尖銳,但是有點擾人。

不插電的輕度日常辦公使用情況下,開啓安靜模式幾乎無聲音。開啓性能模式的話會很容易觸發風扇加速,但是它會加速一小段時間就安靜下來,直到再次遇到高負載場景。

雙烤30分鐘後,鍵盤表面溫度用紅外溫度計測量如下,鍵盤按鍵區主要的高溫集中在中間偏上部的區域。

硬件參數和跑分

這臺機器的CPU是R9-7940HS, 8核16線程,基頻4.0GHz,睿頻5.2GHz,RDNA3 Radeon 780M 核顯,12CU。

HS後綴的意思是特調35-45W功耗區間有更好優秀表現的特選版處理器,相比於H系列,在較低功耗的時候理論上會有更好一點點的表現。

CPUZ顯示的 5nm 製程是錯的,這個AMD 7000系列處理器R9-7940HS,是新的4nm臺積電製程+原來的線程組合的常規升級的新品,採用的是 Zen 4 (Phoenix) 架構, 搭載的RDNA3 Radeon 780M 核顯,有 12CU 一共 768 Shaders 着色器,頻率最高可達 2.8GHz。

AMD核顯提到的的CU一組是64個shaders,Intel核顯常提到的EU一組是4個shaders。

Zen 4 (Phoenix) 系列的核顯還支持AV1解碼編碼,還有一個基於 Xilinx FPGA 的 XDNA AI 加速器(Ryzen AI)。

這個處理器理論上能耗比和核顯性能都會非常出色。

除了 R9-7940HS 自帶的核顯之外,這臺小巧身材的幻13還搭載了 RTX 4050 獨顯。

RTX 4050 採用的是 AD107 核心(臺積電4nm),着色器數量 2560,顯存 6G GDDR6,96 bit 位寬。

工作功耗在35-115W區間,並且允許設置 Dynamic Boost,顯卡頻率工作區間對應爲 1.6 - 2.37 GHz

跑分性能表現應該是介於 RTX 3050Ti 和 RTX 3060。

RTX 4050 集成了 80 個張量核心(tensor cores), 可以支持DLSS3,在軟件層面能優化遊戲表現提高幀數。

Cinebench 相關測試如下:

不插電的R23跑分,數據結果相比於插電相當於95%左右,設置性能模式的離電性能幾乎沒有什麼衰減。

橫評對比來說也很優秀,在65W以下這種遠不如遊戲本性能釋放功耗的情況下,這個最新的 R9-7940HS 基本上跑分遠超去年 intel 12代處理器的全能本,同功耗下輕微略勝出 i7-12700H,接近去年i7優秀遊戲本的性能水平。

單核性能對比如圖,跑分也非常優秀。

AMD 新 7000系列的這個R9-7940HS 單核性能非常不錯,直接超越了一衆往年的舊款機器。

特別說明一下,這裏的R23跑分是10分鐘模式,所以可能和其他一些的單評測的單輪跑分數值存在一些差異。

R23 的 10分鐘測試中,CPU的功耗最開始短時間可達到 65W,整體測試都在 53W 以上。

連續跑30輪 R15 ,結果如下。

最大是2632分,差值接近100分,波動很小,都是很不錯的性能分數表現。

AIDA64 相關測試跑分如下。

3DMark 相關跑分如下所示。

  • CPU Profile 多線程 7746 分,單線程爲 1028 分。

  • Fire Strike 的顯卡分數爲 20506 分

  • Time Spy 顯卡分數爲 7404 分

  • Wild Life 顯卡分數爲 42386 分

跑分的數據來看,這個RTX4050雖然只給到了 60W 的功耗,但是分數還可以,也略微比120W 的 3060 低一點,在不足百瓦的功耗下,完全超過 3050 和 3050Ti。

AMD 7000系列處理器 R9-7940HS 搭載的RDNA3 Radeon 780M 核顯,相關跑分如下:

  • Fire Strike 的核顯分數爲 7820 分

  • Time Spy 核顯分數爲 2903 分

  • Wild Life 核顯分數爲 16717 分

  • Night Raid 核顯分數爲 29542 分

這個核顯性能算是頂流了,跑分比RTX2050稍微弱一點點。

內存來自三星,但是相關軟件監測不出來。機器搭載的是 LPDDR5 6400 MHz 板載 16G 內存,頻率較高,應該對核顯發揮有一定加成作用,跑分數據如下圖所示。

硬盤來自西部數據,型號是 西數SN740 ,長度是2230,PCIe 4.0 * 4 的 1T NVMe 固態硬盤,相關測試如下所示。

無線網卡是 MediaTek MT7922 ,支持 wifi6E

進行辦公生產力方面測試,開啓電源最高性能模式,開啓獨顯直連,墊高機身。

PCMARK10 插電情況下得分爲 7470 , 不插電情況下同樣模式得分爲 6485。插電的性能得分比不插電多15%。

遊戲表現

備註:以下跑分均爲插電,墊高機身,開啓電源最佳性能模式進行。截圖上傳有壓縮,不完全代表遊戲畫質。

幀數彙總如下.

英雄聯盟LOL,開啓一局人機,在 2560*1600分辨率下,極高畫質幀數表現爲 109-231,大部分時間基本在120-140波動。

1920*1200分辨率,極高畫質是 113-249, 大部分時間基本在130-150波動

CSGO,2560*1600 分辨率下開一局人機,自動的默認高畫質,不算死亡和加載過程的幀數,實際對戰的幀數表現是 139 - 264 幀

絕地求生喫雞,2560*1600 分辨率開啓極致畫質,不算飛機和大廳的幀數,實際對戰幀數表現是 119-181 幀。

全面戰爭三國,開啓2560分辨率下,中畫質,幀數表現是52-75.

1920分辨率,中畫質,幀數表現是 86-120.

霍格沃茨之遺,2560分辨率下,開啓高畫質,幀數表現是 37-70,開啓DLSS超級畫質的話,幀數表現是 43-97 。

2560分辨率,開啓極致畫質,幀數表現是 34-43,開啓DLSS超級畫質的話,幀數表現是 78-106 。

降低分辨率到1920分辨率的話,開啓高畫質,幀數是 40-68,開啓DLSS超級畫質的話,幀數表現是 44-124 。

1920分辨率,開啓極致畫質,幀數表現是 33-61,開啓DLSS超級畫質的話,幀數表現是 46-94 。

地平線5,2560分辨率下,不同畫質表現如下:

低預設,幀數 123-187,DLSS超級性能則 125-158。

中預設,幀數 102-144,DLSS超級性能則 95-122。

高預設,幀數 90-126,DLSS超級性能則 95-123。

使用體驗

ROG的性能控制檯很好用,集成了很多功能,主要偏向於硬件調配。界面交互的設計非常淺顯易懂,也有大量的標識按鈕來引導用戶,整體體驗非常舒服。

對於進階的玩家,也可以使用手動模式去自己控制相關的參數以及風扇,調整性能,控制合適自己的風扇噪音和溫度。

ROG還做了一個休眠的設置。

有時候如果你把電腦充滿電,然後放進包裏,結果掏出來發現電腦在包裏直接發燒,風扇拉滿,機身燙手,還幾乎快要沒電。這鍋得微軟的 Modern Standby(S0 睡眠) 和 Windows 更新來背。

這個設置非常非常好評,很多人用睡眠模式的時候,如果是是在聯網下先盒蓋再拔電進入了網絡連接的睡眠模式,,或者是揹包裏輕微晃動不小心喚醒連接了網絡,後臺會自帶偷跑更新,結果就是上面提到的發燒燙手沒電。

這個做法爲微軟的糟糕設計兜底,做出了完善方案,值得點贊。

系統內有一個華碩管家,功能上更偏向於用戶服務。

第一次開啓時候會看到提示有一個遷移助手的功能可以使用。如果是換電腦,可以試試用這種方式來同步一些內容。

在這個華碩管家裏面,可以設置電池的養護模式,還可以使用華碩閃傳功能進行跨設備的文件傳輸。

ROG的這臺幻13還支持國際聯保,所以如果是出國留學購機使用可以大膽買,記得開發票。

恰好五一期間,帶着這臺機器外出,在負重較多的情況下,這類機器做到輕薄本的形態重量,還有4050配置還有入門級遊戲本的性能,對於外出攜帶來說是非常可喜的。

在高鐵上,這臺機器只需要佔一半的桌板多一點空間,就可以放下整個機器。

幻13作爲一臺高性能的13寸翻轉本,核心要點還是在於小巧輕便和高性能之間的結合,優雅永不過時。

小結

低調外觀設計,粗看簡約大方,細看都是細節。

這臺機器整體的外觀設計和性能釋放,都很適合做需要重度性能且追求便攜的商務工作者或者創意設計工作者。

最大的優勢:

  • 小巧機身,一流配置,正經卓越性能的全能本

  • 75Wh大電池,小巧130W快充適配器,支持雙顯三模,續航安心

  • 翻轉觸控屏,高分高刷廣色域,帶色域切換的優秀屏幕

  • 形態酷炫,類膚觸感,質感精良

  • 超大觸控板,體驗很好

一些有缺憾的小地方如下:

  • 機器不帶 office,只有試用。

如果你的預算充足,並且有小巧便攜的需求,同時又希望兼顧強性能,以及有質感的外觀設計,相信翻轉觸控的高性能小鋼炮幻13會給你不一樣的驚喜。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內容,如果你覺得文章寫的還不錯,希望可以得到你的點贊。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