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性又洗腦的“蘿莉搖”,到底是怎麼火出圈的?

文/冷劍少俠  編輯/碎長

不知道最近有多少人和我一樣,被一首“蘿莉搖”給洗腦了,打開短視頻總會看到這首BGM和MV的二創。這個“蘿莉搖”,到底是個啥?

該曲子是由知名VTB“時雨羽衣Official”發佈在油管上的二次元歌曲《粛聖!! ロリ神レクイエム☆》,中文譯名爲《肅清! 蘿莉神的安魂曲☆》。憑藉着魔性洗腦的PV,僅用一個月的時間就斬獲了3000萬級別的播放量。而截止到發稿前,時雨羽衣Official發佈在B站的版本也已經破了700萬大關。

其實《肅清! 蘿莉神的安魂曲☆》早在去年就發佈了,只是那時作爲專輯《まだ雨はやまない》中的其中一曲,僅在主播的粉絲圈內傳播(B站播放量15萬左右)。

而此曲能夠直接爆火出圈也正是因爲MV版本的推出,相信很多人都已經看過這段小蘿莉跳舞的二創了吧?

當然可能也有不少人是從此曲的各種描改二創瞭解到的,這動作之間銜接的流暢性、以及對蘿莉的可愛和活潑的刻畫,甚至讓人一度以爲這和書記舞一樣又是某個新番的高質量作畫。而負責了PV這部分的作者“ががめ”其實是一個對2D人物慣性和連續動作有着非常獨到理解的奇才。還記得曾在2018年火起來的“搖可樂”動畫嗎?沒錯,那段被無數次二創過的魔性動畫也是出自這位大佬之手!

而隨着製作者對所有人開放了可以隨意植入進任何視頻素材中的原版藍幕素材後,各種二創內容做起來也是更加方便了,自此觀衆們看見各種離譜的作品也不奇怪了,什麼描改、動作復刻給3D模型以及各種抽象爛活,想看的應有盡有,甚至還有各種精簡線條以及幾何圖形做的意識流二創。

能夠達到3000萬的這一水平,那把這段“蘿莉搖”帶進三次元也就不奇怪了,於是就像國內那些莫名其妙,但主打洗腦的“乾巴爹前輩”、“哈基米”們一樣,在國內外短視頻平臺上,以更加出圈形式的二創也開始殺入戰場。有關的無關的,先從基礎的模仿開始整起。

然後很快就會迭代到加入性別、年齡、不同行業、不同風格的反差元素去與之碰撞。

到此任誰都知道,接下來蘿莉跳舞,或者說該稱爲“蘿莉搖”究竟會怎麼進化,會出現在哪裏,就已經進入到人爲無法預測的階段了。

至於爲什麼這個PV會火成這樣?我覺得最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其明示給觀衆的屬性:蘿莉。

我知道,聽到蘿莉,在座的不少紳士們已經控制不住的會心一笑。不過我覺得還是有必要給不明所以的看官們簡單科普一下什麼是蘿莉:所謂“蘿莉”最初爲“洛麗塔”的縮寫,來源於俄裔美國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創作的長篇小說《洛麗塔》。洛麗塔就是小說中的女主角。該書雖然已成爲世界級別名著,在當年一經面世就引發了世界級別的轟動,甚至在某些國家一度曾被禁售。但不得不佩服咱們老祖宗的文化底蘊,直接給本作書名翻譯成了《一樹梨花壓海棠》,怎一個“絕”字了得?後傳到日本,被引申發展成一種次文化,用來形容一切嬌小可愛的女孩。但在二次元語境中,泛指7到15歲的女孩。以及爲了規避各種意義上的爭議與風險。還發展出了幾十甚至上百歲的“合法蘿莉”這一分支。在此基礎上,蘿莉一詞在二次元領域也經歷了長年以來的進化演變,度過了不同的階段,其最早可追溯至1988年的TV動畫《甜甜仙子》中的momo公主。

而到了最近十幾年,相信大家對這個屬性就感覺到更加親切了,比如早期以《龍與虎》中的逢坂大河爲代表的傲嬌系蘿莉,那種小小的身體裏似乎裝着無限的力量,可又關鍵時刻對主角展現出無盡依戀的反差萌一下子就抓住了觀衆的心;

稍微往後一點比較有代表性的,比如《小林家的龍女僕》中的康娜這種呆萌系蘿莉,小粗腿可可愛愛,什麼都能喫。還特別懂事亦是讓人無法自拔。

而到了最近幾年,讓**頭硬了的“雌小鬼”屬性又開始流行,可謂是一代版本一代神,但每一代無論注入何種讓人難以自拔的特點,都不會忘了充分發揮出蘿莉嬌小可愛的優勢。

再加上“反差萌”的設定,從性格到語態,從體型到裝扮,觀衆的喜怒哀樂都被不同風格的蘿莉們給輕鬆拿捏了。而這次爆火的蘿莉搖PV核心邏輯也是如此。不過二次元屬性最好還是和三次元劃分界限比較好,這屬性放到現實那很可能一不小心就來了個FBI Warning。比如11區那邊已經有大網紅因走兒童節目賽道卻蹭了這次“蘿莉搖”締造的熱度而被炎上,落得道歉、刪號的下場。

兒童報警器的商家因爲蹭了PV裏使用了他們廠家同款的熱度而被批評爲迎合蘿莉控。網友也發出了“好好想想,你們這種廠商究竟是因何存在,爲什麼銷量這麼好”的靈魂質問。但確實,這背後所反映的當今全球互聯網沾邊就蹭,是熱度就無腦上的行爲。實屬是沒看清自己的立場,忘了自己是誰了。而就結果而言,作爲的原唱時雨羽衣本人已經在直播間表示過“不要太關注歌詞比較好”

果然二次元小圈子還是少出圈比較好啊,就比如前段時間的各種“乾巴爹前輩”“哈基米”“動漫搖”等等,你跟圈外的人解釋再多,他們也不會去想糾正自己的認知,反而是給二次元萌萌人自己惹一肚子氣,沒辦法,畢竟人與人之間是無法互相理解的嘛。

除此之外,我相信很多人也都注意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最近幾年無論是國內還是海外,虛擬主播越來越捲了已經是一種常態和難以脫離的困境,像是前沿的主播也可以說在規格上已經卷到了目前所能想象到的天花板。想要維持熱度,整點狠活,快速漲一波人氣,做動畫PV就是目前比較流行的方式。就比如前陣子寶鍾瑪琳的《マリン出航!!》的動畫MV。這種無論是運鏡表達,還是畫質表現,亦或者是動作流暢性都已經達到了番劇的水準,或許從內容創意角度來說,假如這是一部某個季度的新番中的內容,有可能稱不上如何驚豔,但用在虛擬主播上已經可以稱作超規格了,再往下發展下去,可能得真得要奔着動畫業界最頂級的畫質和動作設計去做了。

而再往前追溯,像是2011年《愛殺寶貝》的ED,以及開創了宅舞的《涼宮春日》ED也都曾引起爭相模仿翻跳等各種二創風潮。前者憑藉魔性的曲調和和正常人難以模仿的舞蹈動作,直到近幾年也都有高質量翻跳內容輸出。而後者更是成爲一代人的青春,時不時就會出現在各大懷舊場合,讓人經久不忘。“蘿莉搖”的爆火也與這二者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不管怎麼說,好在蘿莉搖的傳播對於簡中互聯網社區而言,還存在一個語言的壁壘,且社會生態完全不同,能夠讓圈外的路人更容易看到的僅僅是一個可愛的小蘿莉跳舞這一“模因”本身而已。總之,好玩、有趣、能夠博君一笑就夠了,我想現實中也沒有哪個正常人會去做和歌詞裏一樣的事情吧?

-END-

關注“碎碎念工坊”,傳播遊戲文化,讓遊戲不止是遊戲。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