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預算花在刀刃上丨2023年雙十一DDR5性價比裝機單分享

一年一度的雙十一又要到了,今年大家的日子都不太好過,沒有太多閒錢花在電腦配置升級上,如果性能卡瓶頸或者急需提升生產力,相信看完本文會有一定的幫助。

本文重點分享的是2023年十月/十一月的裝機思路和具體硬件,有一定的時效性,懶人朋友可以直接一拉到底看總結,覺得有所幫助歡迎關注點贊收藏三連,有複雜問題諮詢請單獨聯繫。

⏹ 本文目錄

由於本次裝機單中有部分硬件可以縮預算,所以寫的比較細,測試環節則包含了各項常規軟件和遊戲的量化數據,大家可以按需跳轉觀看。

⏹ 裝機要點

簡單說一下現在到雙十一期間的硬件選擇以及市場行情:

● CPU主流還是Intel和AMD,牙膏廠目前已經迭代到14代,正好13代讓價了一些,性價比有那麼點提升,農企還是老樣子,DDR5內存依舊是AMD的短板。

● DDR5時代的主板廠商分層依舊,技嘉斷層最強,華碩微星其次,二三線要麼優化一般,要麼乾脆不做D5版本,但差距肉眼可見的在縮小,本文用的就是二線廠商的B760。

● 考慮到大部分用戶還在用1080P/2K這倆分辨率的顯示器,顯卡其實GTX1060/RX580都可以繼續用,如果是2K顯示器,升級到RTX3060也就封頂了,4K另說。

● 既然是低價位性價比裝機,內存能穩定使用就行,DDR5價格比DDR4現在貴不了太多,可以上了,國產長鑫目前還沒發力,顆粒還是建議海力士A-DIE,價格不算貴。

● 內存和固態硬盤其實前幾個月已經漲過一次價了,只不過漲幅不大,普通C端用戶甚至沒啥感覺,依舊推薦MAP1602+長存方案的國產型號,容量建議拉到單條1T或者2T。

● 都這麼多年了,低價位機電散基本上沒啥坑,只要不涉及手動超頻,用肯定能用,保修也不差,看喜歡啥造型就好,同架構的前提下極限算縮預算問題也不大。

● 單獨說一下電源,目前是ATX3.0迭代期,如果三五年不考慮升級顯卡,用老的ATX2.0型號就行,能省不少預算。

● 打這麼多字了就順道聊下外設,對正常玩家而言就是顯示器、鍵鼠和耳機,其中顯示器可以考慮升級到2K高刷,千元價位就能買到,鍵鼠耳機則有大把便宜的公模可選。

其中和總預算關聯大的是顯卡,二手GTX1066和全新RTX4060有着一千多的差價,內存CPU這些耐用件也可以選擇二手再縮一縮,下文都會標註清楚。

⏹ 清單彙總

開始前先放一下裝機單,大部分硬件雙十一期間主流電商都在售,合理湊單能做到更低,沒動手能力可以照着清單買,然後某東或者某魚找周邊的上門裝機,手工費在100-200中間。

考慮到這套主機是給常規用戶的,所以還是上了常規機箱沒有用鞋盒,機箱散熱器這些配件的顏值只能說不難看+能用,幾十塊錢東西別要求太多,機能滿足需求才是重點。

⏹ 硬件清單

下面分享下本次裝機的具體硬件清單,可按需修改的地方都做了標註。

1️⃣CPU丨Intel i5-13400(全新/二手)

簡介:正如上文所述,本次裝機需要適配儘可能多的使用場景,所以選擇支持更爲全面的Intel i5-13400作爲核心件,對主頻有要求可以加點上i5-12600K,如果玩遊戲更多可以替換成R5-7600X,有獨立顯卡的設備CPU主頻高對遊戲是有明顯加成的。

簡單介紹一下13400這塊U,主參數爲十核十六線程+4.6GHz最大主頻,足夠支撐近幾年的常規軟件多開需求,同時13400還有個足夠亮機+網遊的UHD730(24EU)核顯,最高154W的TDP也不怎麼挑散熱和電源。

需要提醒各位,選擇非K型號的CPU裝機基本和手動超頻說再見,默頻穩定使用即可,外加上CPU很難壞,所以預算不夠可以考慮買二手/散片,問題不大的,另外Intel現在CPU體質層次不齊,即使是13700K也有可能出現內存超頻上不去的問題。

2️⃣主板丨銘瑄MS-挑戰者B760M-N(全新)

簡介:比挑戰者B760M-N便宜的DDR5主板只有昂達了,不過昂達只有一條PCIe4.0的M.2固態硬盤接口,並且同爲丐中丐,銘瑄的BIOS優化確實有目共睹,這個差價我個人認爲是值得的,推薦級別更高。

作爲入門級別主板,挑戰者B760M-N的硬件配置只能說夠用,版型爲兼容大部分低價機箱的M-ATX,4+1+1供電支持168W功耗,理論上可以滿血帶得動i5-13490F,另外主板上也單獨預留了給無線網卡用的M.2槽,支持背部安裝天線。

需要注意,這塊主板供電在這兒,帶K的CPU都會降頻,理論上13490F是上限,另外PCI槽的協議是PCIe4.0,50系顯卡不知道會不會升級到PCIe5.0,所以本文開頭也說了,用這套配置的前提是不考慮近幾年升級顯卡,切記切記。

3️⃣顯卡丨銘瑄MS-RTX4060 iCraft OC8G 璦珈X2(全新/二手)

簡介:我分享的裝機單一直會強調一點,顯卡選擇應該跟着顯示器走,RTX3060足夠應付大部分使用2K高刷顯示器的遊戲場景,常規渲染和視頻剪輯也不在話下,如果是1080P顯示器GTX1060也是可以的,這倆型號的二手流通率也很高,可以考慮淘一下。

當然,如果是沒有足夠經驗判斷二手卡+翻新的新手,建議老老實實上40系新卡,畢竟現在也不是缺卡的年代,上全新的40系甜品卡不可能翻車,圖便宜選本文同款銘瑄小璦珈RTX4060,這款是NVIDIA授權廠商中性價比極高的型號了。

銘瑄小璦珈RTX4060的性能基本和公版持平,基礎性能參數爲3072個CUDA+2550MHz主頻,比較好的地方是依舊使用8Pin供電接口,常規ATX2.0協議電源也能正常使用,雖然價格低但依舊有着單色燈光,252*124*41的尺寸也能兼容大部分小機箱。

4️⃣內存丨阿斯加特 弗雷 6400MHz 鈦銀 16G*2(全新/二手)

簡介:這套性價比裝機單最大的亮點就在內存上,但也有一定的限制,畢竟CPU只是非K的13400,所以別指望能手動超頻到7600MHz以上穩定使用,老老實實用6400MHz左右的XMP預設內存,IO也比3200MHz的DDR4內存多接近一倍。

目前同容量DDR5內存的價格比DDR4高出不了多少,只開XMP的前提下不用看內存顆粒,鎂光、海力士和三星用起來不會有太大區別,撿着便宜的型號買就行,買二手也可以的,內存屬於耐用品,一般很難壞,這裏我測試了下女武神燈條,暫時沒遇到啥問題。

推薦是垃圾佬們最愛的阿斯加特弗雷,6400MHz+C32的XMP預設能滿足大部分用戶的需求了,後續如果換適合超頻的主板,海力士A-DIE顆粒也能輕鬆超到7400MHz+C34以上,綜合來說是個不錯的性價比選擇。

5️⃣固態硬盤丨阿斯加特AN4(全新)

簡介:和內存不同,固態硬盤是純純的消耗品,不建議大家撿二手使用,差價都是跟着健康度也就是剩餘使用壽命走的,爲了省那點錢給自己個不確認的存儲硬件真沒必要。

在產品方案上,國產固態硬盤和內存有點像,雖然市面上有一大堆型號,實際上用的主控+顆粒都是差不多的,除了價格以外注意看保修,也就是TBW,另外中低價位主板一般M.2槽原裝沒送散熱片,打算上獨立緩存型號的朋友建議自行後加。

這裏我選阿斯加特AN4,方案爲英韌IG5236+長存232+1G獨立緩存,並且原裝帶了鋁合金的散熱馬甲,個人建議現在入手固態硬盤1T起步,性能、保修和單G價格都比512G的高出很多,2T更好,具體看錢包厚度。

6️⃣CPU散熱器丨超頻三紅海H4(全新)

簡介:這兩代的Intel發熱量都比較大,13400的最大睿頻功耗爲148W,現在市售的百元內四熱管塔式風冷都可以輕鬆壓得住,如果知道如何降壓降溫,小几十塊錢的三熱管塔式和下壓散熱理論上也是能用的。

中低價位裝機其實不用考慮太多散熱器尺寸問題,因爲M-ATX主板基本都能很好兼容,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扣具,有些Intel/AMD共用的扣具比較難上,需要對的很準纔行,裝肯定都能裝上,就是會稍微的多花點時間。

本次裝機選擇垃圾佬們的老朋友超頻三,目前跑量款就紅海H4,壓I5/R5這個級別的挺輕鬆,七十塊錢不到的四熱管算可以了,而且有不擋內存的歪脖子設計+快裝扣具,我個人推薦級別還是挺高,二手不是那麼建議,打理起來比較麻煩。

7️⃣電源丨鑫谷全模組650W(全新/二手)

簡介:電源是裝機中唯一不可以縮水的硬件,CPU顯卡這些性能硬件降級最多也就是機能下降,電源供電不足是真會導致硬件異常斷電,嚴重的話甚至會導致硬件損壞。

如果選擇全新電源,主做低價位電源且口碑不錯的品牌其實不多,本文使用的是整機常見的鑫谷,這種跑量型號相對而言穩一些,650W額定已經遠遠超過整機需要的400W功率,並且風扇支持智能溫控,同價位算是推薦級別比較高的型號。

如果選擇二手電源,撿漏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使用時間,常規電容的理論壽命爲3-5年,這套配置好歹也有400W的實際功率需求,年代太久遠的電源再好也是當年,不如老老實實上個全新的跑量款穩妥。

8️⃣機箱丨鑫谷闊斧5(全新/二手)

簡介:機箱可以說是性價比裝機中最不重要的硬件了,因爲不用也行,本文推薦的M-ATX主板和風冷風扇也幾乎不存在百元機箱裝不下的問題,考慮到能看到這裏的應該新手居多,隨便推薦一款吧。

不同型號的百元機箱基本區別不會很大,支持的主板版型一般是M-ATX,現在基本都是側透爲主,具體看喜歡啥造型啥顏色就好,白色一般會貴個十到二十塊,用起來區別不會很大,就這套配置而言,額外風扇裝飾性更多點,買不買無所謂。

本次我用同樣是跑量款的鑫谷闊斧5,顯卡限長315mm,風冷散熱限高158mm,水冷最高支持280,另外有兩個3.5寸硬盤盤位,整體兼容性不錯,另外側透用的是鋼化玻璃,雖然只是百元級別,顏值還是可以的。

9️⃣外設丨(全新/二手)

簡介:鍵鼠現在都比較卷,貼身的東西沒必要買二手,推薦下這兩年比較火的性價比品牌VGN,目前已經靠着超高性價比破圈,就算不關注外設的朋友多多少少也聽說過。

比較值得買的目前是VGN V98Pro(鍵盤)和VGN蜻蜓F1(鼠標),都是標準的堆料品:

● VGN V98Pro是三模的Gasket結構機械鍵盤,凱華/TTC熱拔插軸座混用,支持自行換軸,內置電池爲8000mAH並且有大家都喜歡的RGB混光。

● VGN蜻蜓F1則是49g輕量化鼠標,微動是凱華黑金曼巴,雖然不支持4K回報率,但對大部分普通玩家而言夠用了。

整套走2.4G的無線設備也才四百多,體驗確實不一樣的。

簡介:顯示器就比較簡單了,無腦推薦頭部大廠HKC的子品牌科睿27E1QX,對比同價位競品無論是堆料還是品控都相當給力,反正有30天免費試用的政策,試試就知道了。

⏹ 跑分測試

接下來做一下跑分測試和應用測試,僅內存開啓XMP,其他配置皆爲默認,大家應該能對這套設備的機能有更清晰的瞭解。

1️⃣綜合跑分

首先是魯大師做了個整機跑分,測試結果如下圖所示:

● 綜合得分爲1653242

● 處理器得分爲661454

● 顯卡得分爲379859

● 內存得分爲353577

這裏的硬盤非實際存儲盤,下面會單獨用CDM進行測試。

其次是遊戲加加,測試結果如下圖所示:

● 遊戲性能得分爲92636

● 工作站性能得分爲165935

● 處理器單核性能得分爲32807

● 處理器多核性能得分爲260316

● 顯卡得分爲52240

● 內存得分爲64753

最後是PCmark10,測試結果如下圖所示:

● 綜合得分爲7128

● 基本功能得分爲9681

● 生產力得分爲8990

● 數位創作得分爲11294

2️⃣CPU測試

首先是CPU-Z,測試結果如下圖所示:

● 單核評分爲644.2

● 多核評分爲6020.7

其次是CinebenchR23,全默認配置,測試結果如下圖所示:

● 單核評分爲1649

● 多核評分爲14530

3️⃣顯卡測試

首先是3DMark針對DX12高畫質的SpeedWay模組,測試結果如下圖所示:

● 最終分數爲2474

其次是針對DX11的FireStrike模組,測試結果如下圖所示:

● 最終分數爲23538

● 顯卡分數爲28418

● 物理分數爲26721

● 綜合分數爲9543

最後是針對DX12的TimeSpy模組,測試結果如下圖所示:

● 最終分數爲10811

● 顯卡分數爲10502

● 物理分數爲12981

4️⃣存儲測試

第一是內存性能測試,開啓XMP的6400MHz+C32,測試結果如下圖所示:

● 讀取速度爲89235MB/s

● 寫入速度爲87087MB/s

● 拷貝速度爲82548MB/s

● 延遲爲68.6ns

這裏的數據點名表揚一下銘瑄這張主板,IO表現和延遲已經能和更高價位的御三家中低價位型號掰掰手腕,性價比是真的高。

其次是固態硬盤測試,使用CDM進行IO測試,測試結果如下圖所示:

● 順序讀取速度爲7070.37MB/s

● 順序寫入速度爲5273.52MB/s

● 4K隨機讀取速度爲933.47MB/s

● 4K隨機寫入速度爲666.07MB/s

這裏就沒啥好介紹的了,目前固態硬盤性能天下大同,看保修和售價即可。

5️⃣整機溫度

這裏使用3Dmark的TimeSpy循環壓力測試,測試結果如下圖所示:

● 通過率爲99.2%

● CPU滿載溫度在41°左右

● 顯卡滿載溫度在68°左右

測試這套主機並沒有開蓋,溫度控制已經挺不錯了,所以沒必要安裝額外風扇。

⏹ 應用測試

上述跑分工具僅代表理論,下面進行實際工具軟件與遊戲的量化實測。

1️⃣生產力測試

首先是代表CPU和內存性能的7Zip Benchmark,使用默認的10次循環,測試結果如下圖所示:

● 綜合平均分數爲80.489

其次是代表綜合性能的Blender Benchmark,測試結果如下圖所示:

● monster分數爲98.60

● junkshop分數爲64.56

● classroom分數爲45.94

第三是代表CPU+顯卡AI性能的Stable Diffusion Benchmark,使用Normal標準,測試結果如下圖所示:

● 7.97/8.51/9.34

最後是代表顯卡解編碼性能的Premier,對4K視頻美哉天府進行8K轉碼,測試結果如下圖所示:

● 轉碼時間約需要6分鐘

2️⃣遊戲測試

首先是要求配置較低的常規FPS網遊,案例選擇無畏契約,畫質選擇2K分辨率+全高,測試結果如下圖所示:

● 遊戲幀數在350-420FPS中間。

其次是要求配置較高的常規FPS網遊,案例選擇剛更新不久的CSGo2,畫質選擇2K分辨率+全高,測試結果如下圖所示:

● 遊戲幀數在200-250FPS中間浮動,偶爾會跌破200FPS。

最後是標準3A遊戲,案例選擇巫師3(DX12版本),畫質選擇2K分辨率+全高+開啓DLSS,測試結果如下圖所示:

● 遊戲幀數在100-120中間,隨場景複雜程度會有波動。

⏹ 總結

評測到這裏就結束了,給一拉到底的朋友做個總結:

本次裝機單主要亮點在於支持DDR5內存,對DDR4內存的老設備而言,這套的整機IO能力會有非常大的提升,對應的是生產力以及大型3A遊戲的性能表現。

五千預算是基於所有硬件使用東哥自營全新的前提,如果想要再縮點預算,部分硬件可以降級或者替換成二手件,新手都不會搞砸的點上文均做了說明。

最後提醒下各位,花錢是爲了提升效率,二代三代i5換E3洋垃圾這種我個人認爲是原地傳送,如果需求真的很低,那乾脆就別換,省下的錢給家人買排骨更實在。

以上就是本次分享,感謝觀看。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