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茄達摩鯊Isistius brasiliensis
![]()
是大齒鯊科的一種小型角鯊,也是一種相當兇暴的寄生型鯊魚。
有一口好牙,牙齒與身體體積之比,比其他鯊魚都大。
![]()
因爲其奇特的牙齒與古怪的覓食方式,被冠以“海中蚊子”的稱號。被它們咬一口也死不了,但是就是很煩很痛。
![]()
大致分佈:
該種鯊魚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溫暖海洋水域(主要爲熱帶)。
據記錄,其生活深度可達3.7km。
![]()
命名:
該種鯊魚最初在1817年左右,由法國博物學家Jean René Constant Quoy與Joseph Paul Gaimard所描述,並將其命名爲Scymnus brasiliensis。
1865年,美國魚類學家Theodore Gill以埃及光明女神伊西斯Isis爲名,更正爲現名:Isistius brasiliensis。
![]()
關於雪茄達摩鯊,在各種動物身上留下圓圓傷口的最早記載之一,是在古老的薩摩亞(一個島國)傳說中。
在後來的幾個世紀裏,人們對這種奇特的圓圓傷口做出了各種各樣的解釋,比如七鰓鰻咬痕、無脊椎動物寄生蟲或者是特定的流行病。
但直至1971年,美國商業漁業局才終於發現造成這種傷口的罪魁禍首——雪茄達摩鯊。
![]()
大致外貌:
雪茄達摩鯊整體來看是呈深棕色的,身長僅爲42~56cm,身體呈長圓柱形,很像雪茄。
該物種的最大記錄長度爲雄性42cm,雌性56cm。
![]()
有一個圓圓短短的鼻子。綠色的橢圓形大眼睛位於頭部前方,但雙眼視野並不寬闊。眼睛後面有大的氣孔,位於頭部的上表面。
![]()
嘴短,上頜大約有30~37顆牙齒,下頜大約有25~31顆牙齒。
牙齒的大小和數量,會隨着身體尺寸的增加而增加。
![]()
上牙和下牙差別很大。上牙小而窄,從上端往下端逐漸變細,形成一個邊緣光滑的牙尖。
下齒更大更寬,像刀一樣,其基部互鎖連成單個鋸齒狀。
![]()
胸鰭短,形狀大致呈梯形。有兩個微小的無刺背鰭和一個大尾鰭。 鰭具有半透明邊緣,尾鰭除外,其邊緣較暗。
複雜的發光體密集地覆蓋了整個底面,可發出鮮豔的綠光。
雪茄達摩鯊固有的綠色發光,是已知鯊魚中最強的。據報道,將它們從水中取出後,這種熒光仍能持續三個小時。
![]()
生活習性:
這種胖胖的鯊魚通常是成羣結隊地活動。
![]()
根據捕撈記錄,雪茄達摩鯊似乎會進行晝夜垂直遷徙,單程長達3km。
白天它們在1~3.7km的深度度過,在黃昏時接近地面,並在黎明時下降。
只有在極少數情況下,纔會冒險浮到表面。
![]()
當獵物逼近時,雪茄達摩鯊會利用其吸吮嘴脣和專門的咽部將自己附着在它們身上,並利用其帶鋸狀的牙整齊地切下一大塊肉。
人們在多種海洋哺乳動物和魚類(鯊魚、金槍魚、旗魚、鯨、海豚等)、潛艇、海底電纜甚至人體上都發現了這種鯊魚留下的咬痕。
![]()
雖然曾有人類被該種鯊魚攻擊的事件,但人們仍認爲這種小型鯊魚沒有太大的威脅。
![]()
牙齒:
與其他鯊魚一樣,雪茄達摩鯊會定期更換牙齒。但不同的是,它們的下牙是成排脫落,而不是一次脫落一顆。
![]()
一條14cm長的雪茄達摩鯊在長到50cm時,大約脫落了15組下牙,總共435~465顆牙齒。
鯊魚會吞下舊牙齒,以便回收其中的鈣。
它們的攻擊會留下圓形的“火山口形傷口”,平均寬5cm,深7cm。
![]()
如何切下肉:
首先,它們會藉由腹部的發光器引誘獵物,待對方上鉤後,會先用下顎那鋸齒般的牙齒咬住吸附在獵物上,上下牙同時發力切入,並不斷扭動身體,全身360°旋轉,這樣一塊肉就被輕輕鬆鬆切割下來了。
整個過程只耗費一兩秒,獵物越掙扎效率越高。
![]()
繁殖方面:
爲卵胎生,卵在母體內孵化,母體不產卵而產出幼小的動物。
雌性有兩個功能正常的子宮,可產下6~12 只幼崽。
![]()
保護狀態: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將雪茄達摩鯊列爲了最不受關注的物種(無危)。
因爲它們分佈廣泛,沒有商業價值,且不太容易受到人類漁業的影響。
![]()
這次是你們沒有看過的全新版本,我可沒有划水哦!寫的有點急,可能有點錯字啥的...
我是奇怪的bot,感謝觀看~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