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逛街,帶你去雲南野生菌市場瞧一瞧各種蘑菇(下)

接上篇,繼續盤點雲南野生菌市場上的另外20種蘑菇

————————————————————————————

松口蘑(松茸)

Tricholoma matsutake

也有可能是假松口蘑T.bakamatsutake,它倆長得幾乎一模一樣,反正我是認不出來

大家都熟悉的山珍松茸,其實正式名稱叫松口蘑,松茸是商品名稱,可能是爲了和鹿茸聯想。

曾經,雲南本地人管它叫臭雞,因爲據說聞起來有股子怪味。在雲南海量的美味食用菌中,松茸還真排不上名。只是後來日本那邊向雲南大量採購松茸,幾乎是有多少要多少,而且價格非常高,當地人才逐漸重視起這種曾經被鄙視的蘑菇

開傘後的松茸,這個樣子就不太好辨認了

據說松茸最好喫的做法是用黃油煎,也許是之前的烹飪方法不對,才使松茸被邊緣化這麼多年吧(畢竟從前也沒有黃油

皺蓋球蓋菇(赤松茸)

Stropharia rugomarginata

又叫大球蓋菇,這種就是完全假了,並不是松茸。跟之前黑皮雞樅一樣,起了一個碰瓷的商品名

完全人工栽培的物種,產量也是相當高,但是因爲這個名字,價格一直比較貴

你在景區等一些地方的飯店點的松茸,很多就給你上的是這個(血虧喔

除此以外,還有一種叫姬松茸的(巴西蘑菇),也是渾水摸魚的碰瓷菇

荷葉離褶傘(鹿茸菇)

Lyophyllum decastes

像這種有好聽名字的,基本上都是栽培的蘑菇

市場上這種乾乾淨淨白白胖胖的默認是種植出來的

相比較鮮品,在華東地區的超市中更常見到的是它的幹品。特徵也很明顯,菌蓋凹進去成一個光滑的小坑。

味道還不錯,喫起來脆脆的,還有點甜味

巨大口蘑(金福菇、一窩菌)

南方多見,特點就如同它的名字:巨大

經常在網上見到有人發帖子,說在小區裏看到這種蘑菇。

一般都是扎堆生長,肉質很厚實,看起來很有食慾,但據喫過的人說味道一般般,算不上美味

前一陣子有報道雲南農民在自家菜地發現巨型蘑菇,就是這種

真的是巨大,離譜的那種大,要是好喫點就好了

枝瑚菌(珊瑚菌、掃把菌)

Ramaria sp.

各個品種都有,紅色的那個尤其顯眼,可能是淡紅枝瑚菌R. hemirubella

很多枝瑚菌都有着鮮豔的顏色,形狀像鹿角一樣,很漂亮。有些公司已經在開發這種枝瑚菌的小盆景了,澆點水就能長成彩色的小珊瑚(太可愛了

書上記載這種蘑菇普遍味道淡而脆,不過好像也蠻多人喜歡喫的

還有紫色的,可能是丁香枝瑚菌

凸頂紅黃鵝膏(雞蛋菌)

Amanita rubroflava

屬於鵝膏屬-橙蓋鵝膏組,這個組很多都是這種橘黃色鮮豔的品種,然而大多都並沒有毒,但是據說味道也不太好

鵝膏類的很多蘑菇都有毒,甚至劇毒,不建議採食

叫雞蛋菌是因爲沒長大的時候,白色的菌幕會包裹着黃色的菌體,看起來確實像個熟雞蛋

桑黃纖孔菌(桑黃)

Inonotus sanghuang

長在桑樹上的孔菌,孔菌類普遍很硬,幾乎沒有作爲食用菌的,大多爲藥用

入藥可活血、止血,主治血崩、脫肛滯血(男同好夥伴

灰肉紅菇(紅菇、大紅菇)

Russula griseocarnosa

很著名的食用菌,雖說是紅傘傘白杆杆,長成羣衆印象中毒蘑菇的樣子,卻沒有毒,還有補血養顏的藥用價值

據說煲湯燉雞比較好,但是我感覺味道一般般

這一籃子可能就有好幾個品種。。

這種紅色的紅菇可太多了,只能舉一個最具代表的品種,灰肉紅菇的特徵是菌柄中心是灰色的,但我總不能當老闆的面把菌柄掰開看看吧

除此以外,常見的還有怡紅菇、玫瑰紅菇、血紅菇,甚至還有有毒的毒紅菇,少說也有幾百上千種吧

雞油菌

Cantharellus sp.

超級好喫的蘑菇,雖然我已經忘記它是什麼味道了,但是就記得很好喫

營養價值也很高,含多種氨基酸

雞油菌雖然和平時喫的蘑菇長得都差不多,但實際上和其他蘑菇的關係比較遠。它的菌褶並不是和一般的蘑菇那樣, 而是類似隆起的條紋

金頂側耳(榆黃菇、雞油菌)

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

已經馴化栽培,是平菇的親戚,所以味道和口感都差不多。這個就很卑鄙了,很多商家拿它來冒充雞油菌,本來價格也就比平菇稍微貴一些,卻可以買到幾百塊錢一斤

這種蘑菇在野外和平菇一樣,是長在腐木上的,而雞油菌是長在地上的

tb上搜雞油菌,基本上都是這種假貨

甚至央視7套有一期節目,去雲南採訪,就把它當成雞油菌了

看菌褶就很明顯了,金頂側耳的菌褶就是很普通的蘑菇的菌褶,與上面雞油菌的菌褶對比很明顯

靈芝(赤芝)

Ganoderma lingzhi

不出意外的話,這傢伙就叫靈芝Ganoderma lingzhi。我國學者發表的許多蘑菇物種,種加詞就會用這種拼音

最常見的靈芝,味道非常苦,基本上只能做藥材

市場上賣的這個就是種植的了,野生靈芝裏面會經常夾一些樹枝草屑之類,長的也沒有這麼規整

靈芝其實並不如大家以爲的那麼稀少,夏天很多地方的山上都可以找的到。而且也沒有千年靈芝這一種說法,靈芝是一年生的蘑菇,到冬天子實體就會死掉,來年就算再下雨也不會生長了,只會慢慢被蟲子啃掉

lz在老家採到的靈芝

金耳

Naemateliaceae aurantialba

金黃色的銀耳,沒喫過,不知道味道咋樣。不過銀耳類我都不大喜歡,喫起來黏糊糊的

和銀耳一樣,也是可以栽培的

翹鱗肉齒菌(黑虎掌)

Sarcodon imbricatus

據說很好喫的一種蘑菇,名字裏的翹鱗指的是它菌蓋表面翹起的黑色小鱗片,而肉齒就是指它與衆不同的菌褶了

肉齒菌的菌褶並不是褶子,而是密密麻麻的小刺,像一個個小牙齒一樣

目前來說齒菌都沒有毒,所以也不用擔心會認錯(猴頭菇就是齒菌類)

貝葉奇果菌(灰樹花)

Grifola frondosa

據說肉質柔嫩,味如雞絲,脆似玉蘭,含多種氨基酸維生素。不過這個樣子總讓我感覺味道像木頭

這種裝在袋子裏的,說明它也已經被馴化栽培了

雲南蠟蘑(皮條菌)

Laccaria yunnannensis

肉比較皮實,所以起了個皮條菌的名字。蠟蘑嘛,表面就好像有一層蠟一樣,看起來朦朦朧朧的(感覺像發黴了一樣

香菇

Lentinula edodes

野生版本的香菇,不同於超市買的還沒完全成熟的香菇,野生香菇大多菌蓋已經打開了,但標誌性的顏色還在,也很好辨認

有些人極其討厭香菇的味道,比如lz的一位舍友就拒絕喫添加香菇成分的一切食物(我經常在他旁邊喫香菇燉雞面

這個也是市場上最便宜的野生菌了,一公斤就十幾塊錢

巨大側耳(豬肚菇、大杯香菇)

Pleurotus giganteus

據說口感像豬肚(話說豬肚是什麼味道)看起來就很好喫

像個大杯子一樣插在地上,顏色像香菇,所以也叫大杯香菇,大漏斗菇(反正就是大)

多型多汁乳菇(奶漿菌)

Lactifluus versiformis

叫多汁乳菇,意味着它很多汁,劃破以後會流出很多白色液體,像奶漿一樣(這下入夜狂飆了

顏色也比之前的松乳菇深了很多,據說味道也比較好

裂褶菌(白參)

Schizophyllum commune

大名鼎鼎的雲南白參,實際上全國各個地方都有

比較常規的做法就是白參炒雞蛋.只能說因人而異吧,我覺得這個好難喫,像嚼氣球一樣,還會嘎吱嘎吱響

這個東西太常見了,基本上全國的腐木上都會長一些

你肯定見過

蛹蟲草(蟲草花)

Cordyceps militaris

野生狀態下確實會長在昆蟲的蛹上,但是經過人工馴化以後,已經擺脫了對昆蟲的依賴,據說現在是用大米來培育,再營造缺氧的環境讓它長得特別長

也是各地超市常見的蘑菇。挺好喫,脆脆的;畢竟是蟲草的一種,藥用價值也很高,有保健功能什麼的

同樣,物種鑑定僅供參考,且僅適用於雲南地區。

對於一般人來說,不要自己採食野生蘑菇;不要去山腳下、路邊這種不正規的小攤購買野生菌;烹飪時長拉滿,基本上是不會出現中毒的情況的(其實野生菌嘛,一方面也是尋個刺激,真要是完全安全無毒,也就沒有啥意思了hhh

本帖完結,感謝hxd的支持

參考資料:

[1]楊祝良,吳剛,等.中國西南地區常見食用菌和毒菌[M].北京:科學出版社,2021

[2]楊祝良,李泰輝,等.中國大型菌物資源圖鑑[M].河南:中原農民出版社,2015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