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的歷史很漫長,而在這漫長的歷史中,出現了很多尋求宇宙至理、感悟天地自然的聖賢哲人。他們作爲我們祖先智慧的代表,很早開始就對於自己搜索了整個世界產生了驚人的探索慾望。
他們會思考這個宇宙源於何處,天地按照怎樣的規律運行,也會產生“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這樣的疑問。
![]()
屈原問天
儘管受限於時代的技術限制,他們無法如同今天的人類一樣,利用各種精密的儀器對世界展開精確的測量。
但他們仍舊利用自己有限的認識,結合前人留傳的智慧經驗,創造出瞭如同《太初曆》《授時歷》《齊民要術》《天工開物》《本草綱目》等等這些包羅萬象的寶貴典籍。
它們都是中華這片土地上的探索者,用自己的智慧去探索我們腳下這片土地運行的各種規律,並漸漸學會掌握這種規律,利於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炎黃後裔。
他們是偉大的智慧探索者,他們的名字永遠閃耀在歷史的星空上,後人的發展離不開他們的艱難探索。
而在這星光閃耀的人類先賢之中,徐霞客的名字顯得有些不起眼,畢竟我們耳熟能詳的也就一部《徐霞客遊記》,甚至也只是聽說過,大部分人都沒有讀過。
但結合他的人生經歷,這個本來是日記的遊記卻又顯示出了它的特別之處。
![]()
真正的風景黨
徐霞客出生在明萬曆十五年,也即公元1587年,這一年沒有發生什麼特別重大的事情,看似只是史書上的薄薄一頁。
但實際上,這一年海瑞和戚繼光相繼去世,大明帝國的皇儲之爭也正式拉開帷幕,一場猛烈的變革已經悄然萌芽。
不過這些宏大的歷史敘述對於徐霞客而言,並沒有什麼太大關係,他終其一生也只是在這片他熱愛的土地上留下足跡,並沒有參與到朝堂政治。
他的這種心態大概是受他父親的影響,他的父親徐有勉本身就是一個愛好讀書,卻又不將讀書僅僅作爲做官的必要途徑的人,他不喜歡和官宦階層交往,反而鍾情於自然美景,過着一種隱居式的田園生活。
所以儘管徐霞客從少年時期就表現出了讀書的天賦,但也沒有禁止他閱讀除了科舉書籍之外的其他雜書。甚至在他15歲參加童子試不中之後也沒有勉強他繼續讀書,反而豁達的支持了他的理想,徐霞客得以開始自己漫長的 “問奇於天下名山大川”的逐夢之旅。
![]()
徐霞客
然而命運卻總是不以人的心意改變, 19歲的徐霞客本來已經做好準備,即將踏上他自己的神州之旅。卻沒有想到父親也在這一年與世長辭,這次突發事件讓徐霞客陷入了很深的矛盾之中。
畢竟父親就這樣突然的離開了人世,母親的年紀也不小,如果此時還要追求自己的夢想去行走萬里,那麼是否不算孝順呢?
古訓有云:“父母在,不遠遊。”更何況父親已經離開,而他這次出發,必定也要耗時很久,難免不考慮到會發生更壞的情況。
幸運的是,他有一個開明、豁達的母親。母親鼓勵她好男兒志在四方,如果想要遠遊,那就勇敢行動,不要被她牽絆。並且親手爲徐霞客縫製了一頂遠行冠,祝願他旅行平安,並叮囑他把一路的見聞警報用文字圖畫的形式記錄下來,講給她聽。
![]()
踏上旅程
於是,已經22歲的徐霞客正式踏上了自己的旅行之路。
他的旅行足跡從南到北,遍佈全國各地,先後遊歷過太湖、泰山、孔林、珞珈山等名勝景觀,也參觀了大明的南北兩京。
在一開始徐霞客並未對自己的旅遊做任何的規劃,只是根據自己的個人興趣和偏好,走到哪裏算哪裏,總之都是寄情山水,全身心體會着這種自由旅行的樂趣。
但後來,隨着到過的地方越來越多,他也遇到了和現在去旅遊一樣可能遇到的迷惑,書上寫到的美景與實際上到達那裏所看到的景色有時相差甚遠。
這讓他明白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書上所描繪的景色景物,始終和實際都有一定差距,但這更加激發了他探尋真實風景的意願。
甚至爲了這種強烈的探索欲,他也會情願冒生命危險去探索源頭。比如雁蕩山大龍湫瀑布,前人的書上寫的源頭是有一片大湖,結果他按照嚮導的指引去尋找沒找到,就頭鐵的沿着瀑布繼續尋找,甚至來到懸崖也不返回,藉助布帶就直接下過去,完全就是一種沒有任何安全保護措施的冒險行爲。
在返回的時候,布帶斷裂,他也是靠着自己的機敏抓住一塊突出的岩石,才避免自己掉入深淵。
儘管很危險,但這至少證明了一點,有些書籍確實是前人自己都沒有自己親身去過地方的臆想描寫。想要縱覽真實的山河壯麗,必須要親身到達。
於是乎,徐霞客憑藉着這種實踐出真知的精神,在他三十年的旅行經歷中,真實記錄下來此時的明朝地理風光。
不僅爲後世研究地理歷史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細緻資料,同樣也留下了一個傳承於中華文明的文化符號。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