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的历史很漫长,而在这漫长的历史中,出现了很多寻求宇宙至理、感悟天地自然的圣贤哲人。他们作为我们祖先智慧的代表,很早开始就对于自己搜索了整个世界产生了惊人的探索欲望。
他们会思考这个宇宙源于何处,天地按照怎样的规律运行,也会产生“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这样的疑问。
![]()
屈原问天
尽管受限于时代的技术限制,他们无法如同今天的人类一样,利用各种精密的仪器对世界展开精确的测量。
但他们仍旧利用自己有限的认识,结合前人留传的智慧经验,创造出了如同《太初历》《授时历》《齐民要术》《天工开物》《本草纲目》等等这些包罗万象的宝贵典籍。
它们都是中华这片土地上的探索者,用自己的智慧去探索我们脚下这片土地运行的各种规律,并渐渐学会掌握这种规律,利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炎黄后裔。
他们是伟大的智慧探索者,他们的名字永远闪耀在历史的星空上,后人的发展离不开他们的艰难探索。
而在这星光闪耀的人类先贤之中,徐霞客的名字显得有些不起眼,毕竟我们耳熟能详的也就一部《徐霞客游记》,甚至也只是听说过,大部分人都没有读过。
但结合他的人生经历,这个本来是日记的游记却又显示出了它的特别之处。
![]()
真正的风景党
徐霞客出生在明万历十五年,也即公元1587年,这一年没有发生什么特别重大的事情,看似只是史书上的薄薄一页。
但实际上,这一年海瑞和戚继光相继去世,大明帝国的皇储之争也正式拉开帷幕,一场猛烈的变革已经悄然萌芽。
不过这些宏大的历史叙述对于徐霞客而言,并没有什么太大关系,他终其一生也只是在这片他热爱的土地上留下足迹,并没有参与到朝堂政治。
他的这种心态大概是受他父亲的影响,他的父亲徐有勉本身就是一个爱好读书,却又不将读书仅仅作为做官的必要途径的人,他不喜欢和官宦阶层交往,反而钟情于自然美景,过着一种隐居式的田园生活。
所以尽管徐霞客从少年时期就表现出了读书的天赋,但也没有禁止他阅读除了科举书籍之外的其他杂书。甚至在他15岁参加童子试不中之后也没有勉强他继续读书,反而豁达的支持了他的理想,徐霞客得以开始自己漫长的 “问奇于天下名山大川”的逐梦之旅。
![]()
徐霞客
然而命运却总是不以人的心意改变, 19岁的徐霞客本来已经做好准备,即将踏上他自己的神州之旅。却没有想到父亲也在这一年与世长辞,这次突发事件让徐霞客陷入了很深的矛盾之中。
毕竟父亲就这样突然的离开了人世,母亲的年纪也不小,如果此时还要追求自己的梦想去行走万里,那么是否不算孝顺呢?
古训有云:“父母在,不远游。”更何况父亲已经离开,而他这次出发,必定也要耗时很久,难免不考虑到会发生更坏的情况。
幸运的是,他有一个开明、豁达的母亲。母亲鼓励她好男儿志在四方,如果想要远游,那就勇敢行动,不要被她牵绊。并且亲手为徐霞客缝制了一顶远行冠,祝愿他旅行平安,并叮嘱他把一路的见闻警报用文字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讲给她听。
![]()
踏上旅程
于是,已经22岁的徐霞客正式踏上了自己的旅行之路。
他的旅行足迹从南到北,遍布全国各地,先后游历过太湖、泰山、孔林、珞珈山等名胜景观,也参观了大明的南北两京。
在一开始徐霞客并未对自己的旅游做任何的规划,只是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和偏好,走到哪里算哪里,总之都是寄情山水,全身心体会着这种自由旅行的乐趣。
但后来,随着到过的地方越来越多,他也遇到了和现在去旅游一样可能遇到的迷惑,书上写到的美景与实际上到达那里所看到的景色有时相差甚远。
这让他明白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书上所描绘的景色景物,始终和实际都有一定差距,但这更加激发了他探寻真实风景的意愿。
甚至为了这种强烈的探索欲,他也会情愿冒生命危险去探索源头。比如雁荡山大龙湫瀑布,前人的书上写的源头是有一片大湖,结果他按照向导的指引去寻找没找到,就头铁的沿着瀑布继续寻找,甚至来到悬崖也不返回,借助布带就直接下过去,完全就是一种没有任何安全保护措施的冒险行为。
在返回的时候,布带断裂,他也是靠着自己的机敏抓住一块突出的岩石,才避免自己掉入深渊。
尽管很危险,但这至少证明了一点,有些书籍确实是前人自己都没有自己亲身去过地方的臆想描写。想要纵览真实的山河壮丽,必须要亲身到达。
于是乎,徐霞客凭借着这种实践出真知的精神,在他三十年的旅行经历中,真实记录下来此时的明朝地理风光。
不仅为后世研究地理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细致资料,同样也留下了一个传承于中华文明的文化符号。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