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AI市場越火熱,我們越加投身和體驗GPT-4等大模型、ChatGPT等AI應用,這一切理所當然。但不論我們能用AI做什麼,或者賺到什麼,大多數都與其源頭OpenAI息息相關。
我們來看這一切的源頭OpenAI,一個自2015年創立的非營利組織,到去年12月爲止,它都沒有見到過一絲賺錢的計劃,它甚至沒有想法,整整7、8年只會燒錢。如果不是有後面微軟的入局投資,連帶微軟內部都有人抱怨給OpenAI佔去太多資源,或許現在ChatGPT都還沒有出來。
事實上,直到去年12月,這個團隊發佈的ChatGPT,自己也只是當作“研究預覽版”。這個在AI界各位老學究眼裏,或許僅是一個集成以往AI技術的模型,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創新之處。
可在一夜內,它就火了,Open AI迅速爆紅,ChatGPT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裏用戶數量達到了1億,目前還在瘋漲。
許多有資本的大公司(諸如谷歌、百度等)在今年也開始加入大模型競爭的隊列,但可嘆的是,先發制人的OpenAI的模型目前還是行業裏技術最領先的;在全世界範圍內,它的用戶數甚至遠遠甩開其它同類模型或應用,它可以說是一騎當先。
ChatGPT的真實對話交互,不是阿爾法狗等看上去遠離實際人羣的研究產物,而是大型AI第一次落地使用,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
在業界內,有一篇由Google研究員Vaswani等人在2017年提出的論文,標題爲《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中文譯爲“注意力就是你的全部所需”;另外,也有一篇名爲《Defining Aggregators》的論文,即“定義聚合者”,可以理解爲對聚合分析各需求的資源,從而產生價值。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Defining Aggregators》
雖然這兩篇都是深度學習領域內技術論文,但放在業務的角度看,你可以發現OpenAI也實現了“注意力集中”和“需求、供應等資源聚合”的能力。
即:用戶只要注意他輸入什麼,想要什麼,而ChatGPT可以快速定位符合要求的資源並聚合在一起返回來。
這好像是google搜索引擎的翻版?但並非如此。
光知道“查找資源”的作用是不夠的,因爲ChatGPT隱藏着更顛覆的“集中資源"與“使用資源”的能力。
我們將視線先放在google、facebook(meta)等企業上,可以看到他們其實是互聯網超級聚合的代表。
全世界數十億用戶會來到他們的網站或應用,去自己創作或獲得別人創作的內容,慢慢地,其用戶獲取成本會越來越低,但用戶的使用量會越來越多。因爲需求不僅會吸引更多的供應,而供應會吸引更多的需求,形成一個不斷擴大的循環,隨後越來越多廣告商、供應商等加入進來。就這樣,擁有着數十億人羣的龐大的客戶/用戶網絡誕生了。
互聯網時代講究共通流量,而這個聯繫巨大的聚合網絡,對任何一個互聯網公司來說都會是最寶貴的資源,對google等公司來說甚至可以說是立身之本。
我們赫然可以發現,我們現在身邊幾乎能想到的能聚合各種互聯網資源的市場都被規矩化的分攤了,比如國外:谷歌掌控網絡搜索、facebook掌控社交等;國內也是如此:百度是網絡搜索的大頭,騰訊掌握社交流量......
但Open AI卻無意間掀起了打破這個局面的浪花。
月活躍度近1億用戶的Open AI,隨着GPT-4的推廣,越多用戶開始使用它去創造產品,畢竟和AI交互是最吸引人最高效的手段。
於是我們看見,Open AI似乎也意識到並推出了插件模式 ,他吸引無數開發者使用其智能 API 和插件平臺。許多被開發出來的插件或應用,會自然地流通到網絡的各種場景裏,AI聊天、畫圖工具、廣告文本等。
而所有的插件或應用,調用的都是Open AI提供的AI服務,最後它都會得到利潤。
你可以在社交軟件上放一個Open AI的智能聊天機器人,吸引更多用戶來交流;
你可以在利用Open AI的能力創建一個更符合定位的智能搜索:比如要搜旅行酒店,將不用在網上或一些APP上逐個看推薦仔細查詢,你只要說明好你想要的酒店的要求,Open AI將直接返回最符合的資源結果,如果你還想知道這些酒店的評價怎麼樣,只要在搜索時加入提示如“並列舉一下各個賣家的評價”,Open AI就會另外返回這些內容供你甄選。
就是這樣,你可以發現Open AI將會開始“蠶食”這些各方面已經被分攤掉的互聯網市場,注意,是全方面的“蠶食”,只要你在上網,就都能觸碰到它。
而這只是從宏觀角度看其商業模式在用戶服務方面強大的能力,在客戶服務方面,它更是有着十分巨大的潛力。
那爲什麼說OpenAI在客戶服務方面也潛藏着巨大的力量?
這又要回到之前說的“注意力集中”了。
ChatGPT可以看作是OpenAI的前端應用,我個人也體驗了很多次,它其高度智能的交互確實深深吸引了我。
由於高效的資源聚合方式,ChatGPT返回的消息往往就直接就能接近符合你的需求,而不再需要用戶進行多次篩選(對比瀏覽器搜東西還要逐個點進去觀看閱覽,而且還有一堆廣告和垃圾信息)。
這就完全可以使我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注意力直接集中在“挑選適合我的東西",而不是要搜索排查後再挑選。
在如今互聯網時代裏,能越加集中注意力的產品,纔會越多用戶買單。能減少用戶不必要的注意力,能集中用戶的注意力體驗,能高效的返回資源,這樣就會吸引越來越多的用戶,就相當有了”流量“這一說法。
就是這種新型的”注意力就是你的全部所需“的交互方式,ChatGPT成爲史上用戶增長速度最快的消費級應用,引爆了全球的AI市場。
這個優點,會直接強烈吸引無數用戶,這可能將會傾斜成一個場景:用戶的體驗首選爲OpenAI的服務。
對直接與廣大消費者接觸的商業型企業客戶來講,更會爭相投入OpenAI的服務以打造自己新一輪的競爭力產品。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OpenAI的插件模式,直接讓各企業或個人開發者方便快捷的應用OpenAI的服務。因爲其在ai領域的優越性,目前我們並不能看到有第二個能與它相爭的ai組織。
這就會出現一個場景:絕大多數企業都將接入OpenAI的服務,他們的各色競爭品也將離不開OpenAI提供的資源,他們的體驗將會掛靠在OpenAI的服務上。
這樣子,品牌可能將不再憑藉自己的地位去定義產品,因爲越多用戶會選擇更能集中注意力的OpenAI,這些品牌的產品或許不得不去擁抱OpenAI,OpenAI或將重新定義“品牌”這個含義。
開發者可以在一款畫圖APP接入OpenAI,給予用戶高效的AI繪畫;可以在一款旅程訂製APP接入OpenAI,給予用戶高校的搜索體驗;可以在一款歌曲APP接入OpenAI,實現更智能的歌單推薦......再加上OpenAI自家主打的免費戰略與收費戰略雙管齊下的ChatGPT應用,這樣就能直接對B端(企業)、C端(消費者)、S端(營銷)多方面市場同時發起巨大的衝擊。
藉助其智能平臺、開放AI接口與插件,OpenAI便可以直接靈活快地影響企業的選擇,甚至可以實現低成本獲取互聯網各行各業廣大消費者的流量資源。
(這有沒有可能會使OpenAI直接站在互聯網金字塔頂尖?)
遙想當初,ChatGPT推出之際,像OpenAI這種新型的AI組織要怎麼落地實現商業化,一直是一個很難探索的問題。
但現在OpenAI似乎不經意間找到了這個方向。
未來如何,它能否真正走好這條路還有待觀察。但無可置疑的是,多米諾骨牌已經倒下了,這或許將是互聯網巨頭公司們又新一輪競爭變革的契機。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