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摩鯊雙爆款產品組合 全家桶是否能有BUFF加成?

不知道大家對於集齊品牌外設全家桶有沒有一種執念,在我還沒入坑外設這個圈的時候經常能看到短視頻平臺上各種全家桶套裝,像雷蛇全家桶以及ROG全家桶那些,說實話當時非常羨慕。但是等自己開始在意外設這一方面後覺得好像對於集齊全家桶這方面並不是特別執着了(絕對不是因爲買不起)。一方面也是因爲外設這個圈每年都在有新品牌入場攪局,像最近很火的VGN蜻蜓F1還有他家的V98PRO,都是相當有性價比的存在。但反觀某些大廠的產品看起來似乎就沒太大的競爭力,所以我在外設選擇上比較偏向於一些小廠的產品,不過嘛對於不瞭解這方面的人來說還是大廠比較省心。

而對於我自己的外設選擇來說其實非常機緣巧合。從買完電腦後選擇了一款當時很有性價比的入門級鼠標——G102,到後來覺得太小換了健身器材G502,一直用了一年多直到今天。鍵盤在最開始則是用的筆記本自帶的薄膜到後來在羣裏,一個老哥買的帶了個捆綁的機械鍵盤的筆記本,我半開玩笑說了句50包郵,然後就到手了。到後來開始對手感有要求逐漸開始更換鍵盤,到最後入坑客製化開始永無休止的買買買。到最後逐漸選出了目前感覺最舒服的一套——達摩鯊k6。而鼠標則也因爲受不了502的重量,剛好突然出現很多3395傳感器的鼠標,沒有過多猶豫直接下單了達摩鯊M3。

機緣巧合之下,莫名湊齊了這一套達摩鯊全家桶,而且最巧的是,這倆快遞還是同一天到的(不是同一天買的)

省流:

  • 套件——399  達摩鯊K6黑色套件
  • 軸體——87   集賢白軸V2*87顆
  • 鍵帽——199 微塵正刻123鍵小全套
  • 鼠標——199 達摩鯊M3黑色

不過衆所周知啊我對於鍵盤這方面瞭解較多,所以我就先開始介紹鍵盤了

在用過很多GASKET結構的鍵盤後我對於這種結構的鍵盤開始感覺比較千篇一律,並且手感上也並沒有太大差別。而對於某個貼子下面出現的評論(忘了是哪個了),說是GAS結構不適合打遊戲,這點我保持中立態度,因爲說實話我的遊戲技術這點影響不到我,但是對於一些人來說既然有影響那就需要解決這個問題。而我個人認爲和GASKET處於對立面的就是TOP結構,可能對很多人來說這個名詞比較陌生,那麼我就簡單講解一下:

從圖上可以看出來,TOP結構是將定位板固定在上蓋上,所以相較於GAS的軟彈來說,TOP顯得十分“硬朗”,按下去不像GAS那樣會產生形變。這時候有人要說了,這不就是船殼嗎?其實和船殼結構比起來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對於聲音來說會更加均衡,手感方面也避免了因爲螺絲柱所產生的不一致。在體驗TOP結構之前我對這種手感很不理解,但是體驗後我對這種手感非常喜歡。而今天要介紹的鍵盤,就是使用TOP結構的鍵盤之一——達摩鯊K6。

包裝:

應該是達摩鯊的傳統包裝,因爲我的m3也是這種風格的。正面的顏色十分花哨,中間則是產品本體。不過這裏的鍵盤本體是成品的樣子,我選擇的是套件。

配件:

  • 拔軸器*1;
  • 拔鍵器*1;
  • 說明書*1;
  • 防塵罩*1;
  • 數據線*1;
  • C to USB轉接器*1。

值得一提的是達摩鯊的拔軸器和拔鍵器用的並不是常見的那種二合一的,而是可以單獨使用的,這點好評。而且數據線是編織線,我個人覺得手感以及顏值比普通的數據線高一些。同時爲了防止接收器距離鍵盤過遠出現斷聯情況,特意增加了一個轉換器,可以通過連接數據線來達到縮短接收器和鍵盤之間距離的作用。

鍵盤本體:

首先來到正面:配列採用的是經典87鍵TKL佈局,和104鍵相比去除了右側數字鍵的位置,其餘均保留原樣。指示燈放到了左上角ESC和F1兩個按鍵之間的空隙裏,並且由常見的圓形變成了長方形的形狀,旁邊則是對應的模式,只不過顏色和旁邊是一樣的,感覺有點難以辨認。右上角則是鍵盤的銘牌:正面是“ARHAT”代表了鍵盤的主題“羅漢”,側面則是達摩鯊的品牌名稱以及LOGO,顏值+1。

頂部的東西相較於正面就比較少了,從左到右依次是Type-C插口、三模連接切換開關、然後就是我們剛說到的銘牌了。

側面能看到鍵盤本身帶有一定的傾角,而且這個"缺口“顯得鍵盤側面更有設計感,不至於太單調。而側面與正面的接口處,也做了一點圓弧處理,不至於過於鋒利。

將鍵盤翻到背面,我個人覺得是這把鍵盤顏值最高的地方。四角是四個橡膠腳貼,尺寸不小,防滑性能很好,缺點就是沒有二段腳撐。頂部中間則是接收器收納倉,單獨做了個蓋子遮住,不過我覺得這個蓋子很難摳出來。這把鍵盤用的並不是常見的卡扣固定上下蓋,而是通過螺絲固定,所以難免會在背面留下螺絲孔,而爲了不讓螺絲顯得很突兀,達摩鯊在背面做了一些線條,增進設計感的同時很好的避免了螺絲孔帶來的不協調感。並且爲了儘可能的減少螺絲孔,這把鍵盤的幾個螺絲藏在了腳貼下和收納倉裏,好處就是背面顯露出來的螺絲孔沒那麼多,缺點就是需要拆卸鍵盤時需要將腳貼撕下來。

拆解:

正如前文所說,鍵盤本身是螺絲固定上下蓋,所以將背面的螺絲全部擰掉即可拆下,不過要注意由於TOP結構的特殊性,定位板其實是和上蓋連在一起的,同樣使用了螺絲固定,所以拆解時要額外擰掉這些螺絲。

構成:

  • 上蓋;
  • 金屬定位板;
  • pcb;
  • 4000mah電池;
  • 底殼。

鍵盤自帶的鋼板衛星軸,出廠自帶有潤滑。實際體驗下來沒有明顯鋼絲音。

填充:

  • 硅膠夾心棉;
  • ixpe軸下墊;
  • 硅膠底棉。

底棉這裏提一句,並不是完全填充上的,中間留有很多空間,也就是說如果動手能力足夠的話完全可以自己DIY一個更大的電池。

軸體:

軸體選用的是清倉時買的集賢白軸V2,也被簡稱爲雞掰V2。但是不同於凱華的BOX“白”軸以及別家的白軸,雞掰V2是一款類銀軸體。採用的短鍵程以及提前觸發行程,使得整體手感和傳統4mm的軸體有些許區別。並且由於採用了24.5mm的雙段加長彈簧,所以回彈完全不用擔心不跟手。

集賢白軸V2

軸芯

底殼

上蓋

彈簧

鍵帽則是很多人喜歡的透光鍵帽,不過由於工藝問題通常這類鍵帽價格十分高昂,並且適配配列不多。而且字體以及個性不能像熱昇華一樣豐富,從而導致PBT材質+字體透光的鍵帽十分稀少。話不多說,今天選用的這一套鍵帽是微塵正刻鍵帽,因爲鍵盤是上燈位,所以不能採用側刻鍵帽(其實並不是不能採用。。只不過是相對於下燈位套件來說,上燈位的鍵盤使用側刻鍵帽字體亮度會低一些。下燈位採用正刻鍵帽也是同理)。同時這套鍵帽採用了漸變的工藝,不同高度甚至同一排不同位置的顏色都不一樣。

說完這套鍵帽的一些優點來說說缺點。首先就是上文提到的價格高昂了,相對比同是PBT材質的熱昇華鍵帽貴了不止一點,而且字體以及圖案遠沒有熱昇華的豐富;其次就是適配配列較少,因爲不能像熱昇華一樣,所以每多一個按鍵就要開一次模,從而導致不能像熱昇華一樣量大管飽;最後就是透光問題,雖然可能大家看着我拍的圖片中字符透光的樣子感覺還可以,但在不打開RGB的時候字符位置都是灰濛濛的一片,非常難看。

鍵盤的整體搭配就是這樣了,其實應該很多人都能看出來,這一套搭配是目前一些人比較喜歡的:類銀快速觸發軸體+字符透光鍵帽,以及一款“不會下陷從而影響觸發行程”的鍵盤。而顏值這一點大家都各有所愛就不過多贅述,購買自己喜歡的最重要。

接下來就是鼠標了,但其實說實話我對鼠標並不算很精通,所以除了介紹一些紙面數據更多的還是講解一下自己的使用體驗。

包裝:

包裝可以看到跟上文介紹的鍵盤包裝基本是同一款了,除了整體大小的不同,以及產品型號有所改變。而由於我是首發購買的,所以贈送了一款防滑貼,我這一款是黑色印花集,剛好配鼠標

本來想買白色的但是剛好缺貨。。。

配件:

  • USB to C傘繩數據線*1;
  • C to USB轉換器*1;
  • 說明書*1;;
  • 替換腳貼一套*1;
  • 首發贈送防滑貼*1。

作爲鼠標來講的話配件肯定沒有鍵盤那麼多了,不過也同樣是非常豐富的。數據線給的是一個傘繩線,實際體驗下來即使使用有線模式也不會感覺到拖拽感;同時搭配的有一款C to USB的轉接器,接到數據線上另一頭連接上接收器可以當作接收器延長線使用。

鼠標本體:

不知道你們怎麼稱呼這個模具,我個人感覺就是一個左右對稱式的鼠標,正前方是一個type-c接口(羅技你好好學一學),左側靠前的位置是兩顆側鍵,個人體驗下來感覺手感較軟而且不太穩;鼠標上方靠後的位置是達摩鯊的logo,不具備RGB功能(燈效黨失望ing);滾輪正面則做了一些防滑紋,有效防止出汗打滑,滾輪側面則是使用了透光材質,在部分情況下可以發光。

底部內容較爲豐富,靠上方的位置是一些基本信息,然後接下來的就是鼠標的一些功能按鍵。靠左側的是dpi切換按鈕,可以根據預設或者驅動調整來設置擋位以及dpi速度,具體擋位可以在上方指示燈查看;中間則是鼠標連接方式的切換開關,分別是藍牙/有線/2.4G模式;靠右的是RPT按鍵,可以在125hz/500hz以及1000hz回報率中調節,同樣是根據上方指示燈確認當前擋位。再往下就是鼠標接收器收納倉。鼠標四周以及中間傳感器周圍都配備了白色橡膠腳貼,覺得使用不順滑了也可以更換附帶的腳貼或者自行購買。

鼠標大小爲129×66×39mm,和我退役的g502se比較一下肉眼看起來感覺差不多大,不過重量差的挺多,G502滿配重約爲130g+,而達摩鯊M3的重量僅爲58g,上手實際感覺天差地別。

內部電池爲500mah大小,個人從首批到貨到現在充電沒多少次。

2.4G模式+1000hz回報率 每天使用時間約爲7-8小時

傳感器採用了目前最火的paw3395,目前市面上的傳感器T1梯隊,支持從100-26000dpi的調節,以及650ips追蹤速度和50g加速度。

左右按鍵均採用的是凱華黑曼巴微動,壽命可以達到8000w次,而實際體驗按鍵手感很清脆。

PS:JD頁面顯示換爲TTC微動

實際體驗:很輕,在使用G502的時候我還在說G502永不爲奴,但M3到貨後使用一兩天就用不慣G502了。左右按鍵手感都很不錯,側鍵不太行。續航還可以,充一次用七八天沒什麼問題。

鍵鼠套裝實際使用體驗:

1.首先鍵盤以及鼠標的整套配件都十分豐富,在日常使用中偶爾需要折騰一下的時候十分方便;

2.其次這套套裝的“大頭”鍵盤在我這麼久的體驗下來,感覺十分給力,TOP結構帶來的感覺和GAS完全不同,配合上一個快速觸發的軸體來說基本可以稱爲“遊戲利器”;

3.而目前很多人關心的延遲方面,我在使用這麼久後給出的評價是“無感”,無論是日常辦公還是打遊戲都沒感覺到有延遲;

4.鍵盤我需要更改的設置不多,所以就沒下驅動,只下了鼠標驅動,而驅動給我的感覺不太滿意,整體比較簡陋,不過該有的東西都有,勉強及格。

本期外設分享就到這裏了,我們下期再見

#盒友日常#數碼外設#數碼硬件#鍵盤推薦#機械鍵盤#外設分享#無線鼠標#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