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廢話前言:
至 NVIDIA 40 系顯卡發佈以來,眼看着 RTX 4090 起高樓,再眼看着 RTX 4080 繃不住,再再眼看着改名重(chóng)裝上陣的 RTX 4070TI 隨便買! 其中 RTX 4070TI 應該是目前出售量最高的 40 系顯卡,畢竟價位擺在那裏,實際的性能也確實可以!再再再接着也就到了這次的真七零 RTX 4070 上場了,其基於 RTX 4070Ti 相同的 AD104 核心,戰術調整屏蔽運算單元,5888 個 CUDA、184 個 TMU & Tensor、64 個 ROP、46 個 RT 等等, 配套顯存則維持相同的 12GB 192bit 21Gbps GDDR6X 規格,性能相比上代 RTX 3070Ti 提升 20% 左右,具備 DLSS 3 更是有着 70% 提升,另外得益於 TSMC 4N 工藝,TGP 功耗只有 200W 左右,總之定位進一步的貼近於主流玩家。
![]()
這邊要開箱測試的是影馳非公版 GeForce RTX 4070 12GB 星曜 OC ,主打白色外觀設計,算得上是當下白色主體裝機方案的優選之一,另外觀還支持個人 DIY 個性塗鴉(且不影響質保),而這次 RTX 4070 星曜,官方就給到有禮盒裝的定製款外殼可選,滿足個性化玩家的使用需求,其它方面,後看圖描述了,希望能夠爲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參考。
開箱展示:
![]()
首先看看外包裝,外包裝有着淡淡的炫彩處理,正面星曜娘二次元人物輔助裝飾示意,上沿影馳標誌和三年質保及個人送保二維碼圖標,下沿 NV GEFOCE RTX 4070 圖標,標註 DLSS / RAY TRACING / REFLEX / STUDIO 技術應用。
![]()
包裝的背面:印刷有二次元的星曜娘圖案,圖文展示星曜顯卡的各種特點,下沿 NV 40 系列顯卡技術描述、官方二維碼、廠家聯繫信息等。
![]()
常規包裝打開方式,內外盒!內盒純黑樣式,正面印刷有 GEFORCE RTX 的字樣標註。
![]()
裏頭附帶了一個黑色信封,放置了安裝指南及質保卡,內填充了足量的黑色泡棉,包裹緩衝保護顯卡及其附件,感覺可以少一些的,包裝就不用做得這麼大,但這樣也會比較的有排面!
![]()
出廠給到了一條 16PIN 轉 2 × 8PIN 供電線、兩條 ARGB 延長線、另還有一個星曜主題設計的 ARGB 顯卡支架。
![]()
拆開保鮮袋子,裏頭顯卡外殼出廠裹了一層塑料膜。
![]()
繼續新一代星卓 III 散熱器,講真!對於 RTX 4070 這種 200W 級別的顯卡,這尺寸屬實不太友善,官標 351 × 154 × 56mm(含擋板),338 × 139 × 69mm(不含擋板),也就只有大點的 ATX 機箱才能駕馭得了。
![]()
星卓 III 配備了 3 個特製直徑 102mm、厚度 20mm 的高規格風扇,每個風扇擁有 11 片靜霜扇葉,可實現更強風力和更大風量及更好的靜音表現,且支持智能啓停技術,另風扇升級爲 ARGB 燈光,附帶有 5V ARGB 接口,支持與主板連接,實現光效的一體聯動。
![]()
顯卡側面外露式鰭片設計,增加通風加強散熱,一側尾部 NV 強制 GEFORCE RTX 標識示意,白色居中位置帶有一道銀灰色鏡面修飾,內帶有星曜 BOOMSTAR 的文字 LOGO 組合,與風扇一併帶有 ARGB 燈光。
![]()
繼續採用單 PCIe 5.0 規範的 12VHPWR 供電接口,採用 11 相的供電配置,超越了公版的配置。
![]()
遵循純白美學,金屬背板採用白色設計,表面 GEFORCE RTX 星曜 LOGO 修飾,白色噴塗 LOGO 絲印處理,尾部大面積散熱開孔亦是星曜的圖案樣式。
![]()
前置鏤空外露出大面積的散熱鰭片,通過貫穿式風流增強散熱,這樣更易於快速的帶走熱量。
![]()
實際 PCB 比散熱器短上好大一截。
![]()
前置外露熱管帽子,整個的散熱模塊採用了 5 × Φ6mm 鍍鎳複合熱管,大面積高效能均熱板和鰭片,結合迴流焊接工藝,有着非常不錯的散熱性能,實際也有着非常不錯的靜音表現。
![]()
採用雙擋板設計,實際整體厚度約爲 2.5 個 PCI 卡槽位,表面鍍鎳處理,大面積幾何開孔,用於增強進出風,對應給到的接口,分別爲 3 個 DP 1.4a 接口及 1 個 HDMI 2.1 接口。
![]()
附帶顯卡支架,外觀設計對應顯卡本體,有着統一的設計語言。
![]()
支撐部分爲金屬材質,通過側面的按鍵,實現伸縮調節與鎖定。
![]()
另給帶有 ARGB 接口,實現光效的一體聯動。
測試部分:
![]()
CPU:英特爾 I5 13600K
主板:華碩 ROG STRIX Z790-A GAMING WIFI 吹雪
顯卡:影馳 GeForce RTX 4070 星曜 12GB OC
內存:七彩虹 Colorful 戰斧 · 赤焰系列 DDR5 6000 16G×2 白色款
SSD:美商海盜船 MP600 PRO XT PCIe 4.0 M.2 SSD 1TB
電源:華碩 TUF GAMING ATX 3.0 100W 金牌全模組電源
散熱:利民 FC140 WHITE 冰封統領
![]()
室溫顯示約爲 24 度左右,平臺只有內存開啓了 XMP 模式,其餘則均爲默認狀態下進行,實際測試結果或多或少會有些許出入,僅供參考!

首先展示下顯卡的 RGB 燈光性能,加成還是蠻足的! 可通過附帶的燈光同步線,支持到各大主板廠商的 5V ARGB 燈光同步。
![]()
![]()
亦可使用影馳官方配套軟件 XTRME TUNER 魔盤,除燈光方面的調節,也可以用來超頻及監控溫度等。
![]()
GPU-Z 信息(目前版本還不能完全識別),影馳 GeForce RTX 4070 12GB 星曜 OC 具有 5888 個 CUDA 核心, 官標基礎頻率 1920MHz、加速頻率 2610MHz、顯存頻率 21Gbps、TGP 215W ( MAX 250W )。
![]()
![]()
![]()
![]()
影馳 GeForce RTX 4070 12GB 星曜 OC,3DMARK 各種模式下的跑分情況。
![]()
另之前同等硬件規格下跑過影馳自家的 RTX 3070TI HOF PRO ,故這邊弄個圖表進行對比,RTX 4070 12GB 星曜 OC 約有 20% 的性能提升,以此類推無限接近於上代 RTX 3080,且還有着 DLSS 加持以及更低的功耗表現。
![]()
專業性能方面, 影馳 GeForce RTX 4070 12GB 星曜 OC, 兩款生產力測試軟件測試成績。V-Ray GPU CUDA 得分 1867 分,V-Ray GPU RTX 得分 2562 分。
![]()
blender Benchmark 測試。此外,在剪映 PRO 中剪輯的 AV1 編碼呈現比 H.264 格式畫面更加銳利,細節更爲豐富,最重要的是 AV1 格式下的視頻體積只爲後者的三分之一。
![]()
接下來是遊戲測試,賽博朋克 2077,最新 1.62 版本,除支持 DLSS 3,另還有過載光追選項,2K 1440P 分辨率,畫質設爲最高預設,DLSS 質量自動,超級光追平均幀數 121.44,過載光追平均幀數 76.04。
![]()
瘟疫傳說:安魂曲,較早支持 NVIDIA DLSS 3 的遊戲,2K 1440P 分辨率,畫質設爲極高,DLSS 質量自動,實際遊戲畫面幀數可以維持在 130 左右,顯卡佔用率 99%,功耗 200W 左右。
![]()
常規 DLSS 遊戲,FORZA HORIZON 5,2K 1440P 分辨率,畫質設定極高,平均 142 FPS。
![]()
古墓麗影:暗影,開啓光追,2K 1440P 分辨率,畫質設定極高,DLSS 平衡,平均 169 FPS,Benchmark 測試,顯示功耗 190W 左右。
![]()
無光追遊戲,荒野大鏢客 2,2K 1440P 分辨率,畫質等級超高,平均 106.12 FPS。
![]()
FPS 遊戲,絕地求生,2K 1440P 分辨率,畫質等級超高,DX12 版本,平均 265 FPS 左右。
![]()
FURMARK 滿載測試,過程 20 分鐘左右,影馳 GeForce RTX 4070 12GB 星曜 OC, GPU 頻率 2610MHz,顯存 1312MHz ,核心溫度 58 度(結溫 69.5 度),顯示功耗 211.8W 左右。
![]()
顯卡 TIME SPY 壓力測試 99.2% 通過。
總結:影馳 GeForce RTX 4070 12GB 星曜 OC 顯卡外觀設計精緻,經典的鑽石切割外殼搭配全白配色,成爲白色裝機方案的優選之一,規格及散熱方面,11相供電與全新升級的星卓 III 散熱系統爲該顯卡帶來更強的性能表現和散熱效果,但有一說一!尺寸屬實不太友善!實際測試,RTX 4070 基本可以完美高刷暢玩主流 2K 1440P 分辨率的 3A 遊戲大作,其獨有的 DLSS 3 技術更有着更高的幀率!同時保持圖像質量,搭配 NVIDIA Reflex 技術,爲玩家帶來更加流暢的遊戲體驗。目前已有近 20 款遊戲支持 DLSS 3 技術,未來將有更多的大作加入其中,除了強勁的性能,該顯卡的低溫和低噪音設計也爲用戶帶來更加舒適的遊戲體驗。那麼以上就是這款顯卡評測的全部內容了,如上僅供參考,所述僅代表個人觀點,謝謝您的瀏覽,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