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流:134起
不知道大家平時有沒有拍攝的需求,不過我作爲一名鍵盤博主來說平時發發文章和視頻自然少不了與相機打交道,所以自然免不了對這方面有需求。而對於我來說每一個方面似乎都有點弱勢。攝像機:某中低端手機;燈光:n年前買的檯燈;手法:無。似乎其中每一項要加強都有點難度,所以在經過我長久思考後最後還是選擇了燈光,其他方面可以通過慢慢調整來解決,但是燈光這方面我覺得無可替代。而市面上這麼多種類的燈又該如何選擇呢?經過我一段時間的瞭解後我最後選擇了斯丹德的豆腐燈。
包裝:
這個包裝我個人認爲是顏值比較高的,整體盒子類似於盒裝的豆腐的包裝盒,從一定程度上可以通過包裝瞭解到產品型號,而正面則使用塗鴉風格寫下了豆腐的英文名“TOFU",左上角則是品牌名。這個包裝讓我感到眼前一亮的則是打開包裝的方式,不同於其他盒子,這個也更像盒裝豆腐的打開方式,從下方撕開。不過我在查找的時候看到有些人的打開方式是抽拉式的,我個人感覺各有千秋。
配件:
打開包裝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配件包,看上去非常豐富。分別有:
- 數據線*1;
- 說明書*1;
- 保修卡*1;
- 1/4冷靴連接件;
- 以及n個可選配件:
- 手機夾;
- 柔光罩;
- 三腳架;
- 雲臺;
- 等等。
然後就是豆腐燈本體:
不得不說這個顏值還是很高的,並且整體並不算大,76.2*70.2*32mm的體積,對於我來說可以一手握住,非常易於便攜。重量方面,官方給出的數據是112±5g,我覺得挺合適的。
我選擇的是一個白色版本,正面(應該是正面吧)採用的是半透明式的設計,在上方則是互動按鈕以及顯示屏,按鈕可以在打開燈光的時候切換模式,而屏幕可以根據當前燈光模式來顯示相應的參數,方便選擇模式或是調整相對應的參數。在左下角則是一個充電口,支持5V2A的功率充電,並且自帶有2000mah鋰電池,我個人感覺續航是比較充足的,我目前玩了半天也沒感覺掉電。
在其左側的塗鴉上則是分出一塊區域做了功能標識,從上到下依次對應着側方旋鈕的功能。其他區域則就是圖案以及右下角一大塊比較難以辨識的“TOFU”字樣(個人感覺),整體看來十分花裏胡哨。而在這些花裏胡哨的圖案之下隱藏的就是複雜的內部結構,最顯眼的莫過於中間的兩個磁鐵,方便在不方便手持的情況下吸到別的地方進行補光。
而在其側面,就是兩個碩大的旋鈕,上方的旋鈕是無級旋鈕,支持調節對應的燈光參數數值;而靠下方的則是模式旋鈕,其實叫撥檔開關更合適,因爲就四檔可調,分別是:OFF/CCT/HSI以及預設模式。
在頂部和底部各有一個螺口,可以搭配附贈的工具以及可選配件中的一些道具使用,我選擇的是一款桌面三腳架,使用的時候只需要對準螺口擰緊即可使用。而在底部的螺口周圍,則是印上了一些關於產品的一些基本信息。
來到背部,在不亮的時候可能看不出來什麼,而打開燈光之後就可以看到其中藏着許多燈珠,一共有60顆,其中有20顆RGB燈珠,20顆正白燈珠,以及20顆暖白燈珠,會根據不同模式來選擇亮或不亮。
功能介紹:
對於一款補光燈來說,外觀是次要的,主要還得看具體功能以及實際效果。而這款豆腐燈除了顏值之外,功能也是十分豐富:
- CCT模式:
也就是色溫模式。我個人認爲最明顯的感覺就是燈光冷暖的差別,調高後散發出來的光就比較偏冷,而調低後散發出來的光就比較偏暖色。光說也不一定能感覺到差距,那麼就以我爲數不多的(其實就一個)手辦當模特來對比一下:
色溫9900k
色溫5600k
色溫2500k
而同樣的,根據對不同環境拍攝的需求不同,在這個模式下也可以調節燈光亮度。而這個亮度具體有多亮呢?我決定拿我手機的閃光燈、檯燈和豆腐燈亮度拉滿進行比較:
手機閃光燈
檯燈
豆腐燈
- RGB模式:
相信大家對這個都不陌生了,那我也就不過多介紹。也就是說,除了前文提到的白光以及偏黃色光之外,還能額外顯示更多的顏色。可以通過正面的按鈕來選擇色調、飽和度以及亮度模式,然後使用側方的旋鈕來調整對應參數,共有3600萬種色彩組合。
- 預設模式:
覺得前面兩個模式顏色過於單調?不能表達出自己的創意?那麼就可以試試這個模式:
將撥杆調到最上面EFFECT模式,隨後可以根據說明書上對應的情景特效模式來進行選擇,通過按鍵更改模式,使用左側旋鈕更改亮度。這裏我挑了幾個預設燈光來展示一下:
總結:
對於一款百元級別的補光燈來說我個人感覺性價比挺不錯,我能想到的功能基本都有。亮度薄紗我家的老臺燈(可以退休了),晚上出門也可以拿出來當手電筒。外觀挺好看,也比較小巧,便於攜帶。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