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遊戲界春晚”——TGA提名時,遊戲圈的狂歡與爭議也如期而至。不出意外,今年的TGA又給大家整了個大的!真可謂“年年有一樂,次次不重樣”。
![]()
毫不誇張地說,本屆TGA提名幾乎在每個主要獎項類別都引發了玩家的廣泛質疑:從獨立遊戲的“界定模糊”,到年度遊戲的“遺珠之憾”;從角色扮演類獎項的“定位爭議”,再到電競獎項的“評選標準”問題,爭議聲此起彼伏。
本屆TGA的最大贏家,無疑是《光與影:33號遠征隊》——憑藉12項提名創下歷史紀錄,堪稱提名榜單上的“全滿貫選手”。
![]()
然而,它同時入圍的兩項獨立大獎——“最佳獨立遊戲”與“最佳獨立新作”,也把自己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
![]()
雖然《光與影》仍由獨立工作室主導開發,但跨國大廠Kepler Interactive作爲發行商爲其提供了資金支持。更何況,這款遊戲採用虛幻引擎5打造,並且成功邀請到查理·考克斯(Charlie Cox)、安迪·瑟金斯(Andy Serkis)等好萊塢演員參與配音,以媲美3A大作的視聽品質和堪比大片首映的宣傳聲勢亮相。
![]()
好吧,若這都算“獨立遊戲”,那米其林三星餐廳恐怕也能被稱作“路邊攤”了。
![]()
若以“團隊是否隸屬於大企業”作爲評判標準,《33號遠征隊》確實符合“獨立工作室”的定義。然而,從資金規模、技術表現到營銷力度來看,它又與傳統意義上的獨立遊戲相去甚遠。
這種介於獨立與3A之間的模糊定位,恰恰暴露出TGA在界定“獨立遊戲”時缺乏明確標準的問題,因而引發了不少網友的質疑。
與此同時,獲得GameSpot滿分評價的《雙影奇境》卻未能入選年度遊戲提名,令衆多玩家感到困惑與不滿。
![]()
這款被讚譽爲“合作遊戲新標杆”的作品的落選,與本屆年度遊戲提名中獨立遊戲佔據半數席位形成鮮明對比。
![]()
有觀點認爲,同類風格作品佔據多個提名可能擠佔了其他類型優秀作品的入圍空間,導致《天國:拯救2》等作品雖獲提名卻最終顆粒無收。
![]()
![]()
不僅如此,最佳RPG提名中,《宣誓》與《怪物獵人:荒野》的入選引發了關於“RPG核心定義”的討論。
![]()
《宣誓》作爲黑曜石工作室的CRPG新作,雖擁有龐大的世界觀與分支敘事,但其“站樁對話”“屬性點分配”等傳統設計被年輕玩家詬病爲“過時”,IGN評測中提到的“節奏拖沓”“成長系統淺薄”等問題更進一步削弱了其RPG屬性的說服力。
![]()
相比之下,《怪物獵人:荒野》的入選則引發了更大的爭議。其核心玩法仍以“動作戰鬥”爲主,玩家普遍更傾向於將其歸類爲動作遊戲。許多人指出,這款以動作爲核心的作品與傳統角色扮演遊戲相去甚遠,而評價頗佳的《空之軌跡 the 1st》卻遺憾落選,這進一步加深了玩家對評審標準的不解。
![]()
![]()
類似地,電競獎項中Faker、Donk等傑出選手的缺席,以及《絕地潛兵2》入選“最佳社區支持”的爭議,都進一步動搖了玩家對TGA專業性的信任。
![]()
![]()
![]()
據瞭解,TGA獎項結果90%由全球媒體投票決定,而這些媒體的選擇又受到由14家行業巨頭組成的顧問委員會影響。該委員會成員極度偏向歐美企業,與全球遊戲市場的實際格局形成鮮明對比。
去年擁有投票權的130家媒體中,中日韓三國媒體佔比不足九分之一,而這三國卻佔據了全球遊戲市場的半壁江山。
![]()
從獨立遊戲的身份爭議,到優秀作品意外落選;從獎項標準的模糊不清,到地域代表性的嚴重失衡——當遊戲獎項逐漸失去玩家的信任,其本身的價值究竟還剩下什麼?
![]()
或許,真正的贏家從來不是捧起獎盃的人,而是在爭議聲中依然堅守熱愛的玩家們。畢竟,在遊戲的世界裏,快樂從不需要任何獎項來證明。
對於今年的TGA提名名單,大家又有什麼看法和想吐槽的地方呢?哪款遊戲纔是你心目中的“年度最佳”呢?歡迎在評論區一起討論!
![]()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