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 歷史上的“黃金年代”

“黃金年代”通常指一個文明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和藝術等領域同時達到鼎盛,社會充滿活力、自信與開放精神的時期。這些時期不僅留下了宏偉的物質遺產,更塑造了後世的精神面貌。

下面我將按照時間順序介紹四個“黃金年代”。

一、封建時代的鼎盛—唐宋時期

政治:唐朝的貞觀之治與開元盛世 科舉制度的完善

封建時期達到鼎盛

經濟:長安成爲國際大都會 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進一步發展 紙幣的出現 瓷業手工業發達

文化:唐詩宋詞繁榮一時 李白杜甫 辛棄疾李清照 山水畫的發展 社會風氣的開放

科技:活字印刷術 指南針 火藥等等

二、文藝復興時代—約14世紀—17世紀(以意大利爲中心)

經濟:意大利北部城市如佛羅倫薩、威尼斯依靠地中海貿易和銀行業積累了鉅額財富

文化:文藝復興主要文化的繁榮爲主 人文主義的興起 ,肯定人的價值、尊嚴和追求幸福的權利。代表人物有彼特拉克、薄伽丘。文藝復興三傑(達芬奇 米開朗琪羅 拉斐爾)

其他文學作家及作品:但丁《神曲》 馬基雅維利《君主論》

社會人文:“全才”的出現(指在多個領域都有傑出成就)代表人物有達芬奇

世俗精神與冒險精神:前者讓人開始世俗生活的快樂 追求各種財富與美 後者讓人有了探索世界的慾望,例如麥哲倫環球旅行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三、短暫的繁榮—美國“咆哮”的二十年代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由債務國變爲債權國,成爲世界第一經濟強國。生產技術和科技的進步推動了生產力大爆發,尤其是汽車產業(亨利·福特的流水線生產)成爲經濟支柱。在卡爾文·柯立芝總統任內,政府奉行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削減稅收,鼓勵商業發展,股市一片繁榮。史稱“柯立芝繁榮”

文化:非裔美國人創造的爵士樂逐漸興起,文學上誕生了如海明威、菲茨傑拉德、格特魯德·斯泰因等一系列著名作家

人文:“新女性”與時尚革命—“飛來波女郎”成爲新女性的代表——她們剪短髮、穿短裙、抽菸、喝酒、開車等等

大衆傳媒與娛樂業: 收音機成爲家庭娛樂中心,極大地統一了全國文化。電影業進入輝煌的“默片時代”,查理·卓別林成爲國際偶像,好萊塢開始確立其全球文化影響力

繁榮的背後是農業蕭條、貧富差距巨大和股市的過度投機。這一切在1929年的“黑色星期二”股市崩盤中而中止,直接導致了大蕭條

四、泡沫經濟—日本(1986—1991)

背景: 1985年,美、日、德等國簽訂《廣場協議》,迫使日元大幅升值。爲了抵消日元升值對出口的打擊,日本銀行連續降息,實行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導致市場上資金氾濫。

巨量資金湧入股市和房地產市場,造成了人類歷史上空前的資產泡沫。東京皇居的土地價值一度被認爲可以買下整個美國加利福尼亞州

文化:奢侈品的崇拜(LV、香奈兒、愛馬仕等歐洲奢侈品成爲日本上班族女性的標配)剎那主義”流行,即追求瞬間的享受與滿足

日本動漫(《龍珠》)、電子遊戲(任天堂、世嘉)和J-Pop音樂開始形成強大的文化輸出力

社會瀰漫着“日本是世界第一”的極度自信和樂觀情緒,幾乎所有人都認爲自己屬於中產階級。

職場與社交文化: 大企業盛行“宴會族”,白領們下班後流連於高級酒吧和俱樂部,一晚上消費數十萬日元是常態。公司報銷的“交際費”是支撐這種消費的重要一環

幻滅與“失落的二十年”: 日本政府爲抑制泡沫而急劇收緊貨幣政策,導致1991年股市和地產市場崩盤。泡沫經濟的破裂使日本陷入了長達數十年的經濟停滯和通縮,社會心態也從極度自信轉向了保守、內向和悲觀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