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子前我看到了三個“我”
一個在黑暗深處蜷縮發抖
一個在陽光下掩面哭泣
一個與我四目相對,質問
“你是誰?”
【注意!本文含有心理恐怖要素,請■■觀看】
上一節我們聊了心理恐怖中認知差異的底層邏輯,那麼這一期我們就來說說,文化作品是如何利用這種認知差異的理論,形成心理恐怖作品中的恐懼根源的。
本人並非心理學相關人員,所訴觀點爲個人淺顯理解,如有錯誤歡迎各位盒友大佬指正補充。
![]()
寂靜嶺三哥“三角頭”
在遊戲作品中,恐懼感往往是循序漸進的,一方面是爲了讓玩家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另外一方面也是通過一些心理學上的方式,悄無聲息的改變你的認知,讓你從心裏深處產生餘音繞樑一般的恐懼感。
根據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會把人格結構分爲本我,自我,超我三個部分。
![]()
一般本我代表着本能慾望,最原始的衝動,來自於時間長河中積累的那一部分。
自我則是在環境中後天發展出來的部分,與成長環境和文化氛圍有關,協調着本我和外部世界的關係。
而最後一個超我是人格中的道德部分,對自我進行着批判和監督,由羣體社會帶來。
而恐懼的產生便是這三者之間的平衡被打破,三個“我”之間的認知出現了分歧,恐懼自然而然便會出現。
![]()
那麼,我們一個一個來看。
屬於本我的部分,往往來自於人的本能,是不需要思考已經被刻入基因裏面的部分,我們自然而然會對一些東西產生恐懼。
另外榮格提出過集體潛意識概念,這個概念指出,人類在漫長的進化當中,基於經驗形成了一套共同的心理基礎,這便是集體潛意識,這種潛意識裏麪包含着各種情緒原型,恐懼自然也包含其中,這些恐懼原型便是本我帶來的。
![]()
恐懼原型包含着未知,黑暗,封閉,監視,孤獨等等,恐怖遊戲的第一步,便是利用這些原始恐懼,然後開始輪到自我登場了。
遊戲製作者將你的自我放入了這些恐懼原型中,告訴你,你需要前進,需要交互,需要長按E,需要快速按空格……
但是你的本我卻告訴你
我想逃
![]()
《面容》
這便是人格之間的認知衝突,而自我作爲和外界交互的部分,你以爲就代表着心理恐怖構建的理智,是不會害怕的部分,那就大錯特錯了。
自我源自於成長環境和文化氛圍,理論上自我帶來的恐怖會有很大的個體差異性,成長環境可能會帶來過去創傷所形成的條件反射,比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最經典的就是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
這種自我帶來的創傷恐懼由於個體差異實在太大,作爲遊戲,經常是讓玩家去代入到主角,這種效果其實很有限。
![]()
《寂靜嶺:歸鄉》
文化氛圍帶有地域性特徵,所以在恐怖遊戲裏面用的比較多,比如對於國人來說,紙錢,白燭,紅衣女鬼由於文化傳說和習俗,天然的就會讓我們感覺到恐懼,但是對國外的人來說,其實有點get不到我們的恐怖點。
所以自我帶來的恐怖讓遊戲開發者其實很難發揮,但是他們還是找到了一樣趁手的工具。
那就是巴浦洛夫的狗。
既然沒有辦法利用你現有的創傷恐懼,那就給你製造一個。
![]()
舉個例子,假如我們設計了一個對防空警報有心理創傷的主角,僅僅是讓玩家代入這個角色,玩家可能並不會對防空警報這個要素有什麼恐怖的感覺。
但是如果我把防空警報和怪物的出現,和跳臉綁定在一起呢?
這樣來幾次,哪怕我最後只出現防空警報,你是不是也會感覺到恐懼呢?
這種條件反射會讓玩家對某一個要素逐漸產生警惕的心理,當這個要素開始和本我的原始恐懼糾纏在一起後,自我也不可避免的陷入到了開發者爲玩家構建的恐懼陷阱裏面。
![]()
寂靜嶺裏面的收音機就是很好的例子
遊戲構建到這個時候,就開始逐步的向第二階段,自我和超我的認知衝突靠近了,超我基於社會帶來的價值觀,認爲這些要素並不會帶來危險,或者是虛構的,但是自我的經驗卻堅定的認爲沒有那麼簡單,這樣,自我和超我的認知差異便形成了。
簡單來說,便是本我的原始恐懼構建遊戲環境壓力,自我的創傷反射參與機制認知。
而大部分遊戲的心理恐懼,也都是到此爲止,但是總有一些遊戲開發者不滿足於此。
他們想把超我也拉入深淵。
![]()
《逃生》
既然超我是自我的批判者和監督者,是基於社會道德,站在陽光下的角色,那麼將他拉去深淵的方式,就是讓他懷疑自己。
這便是道德逆轉。
當我們一直認爲我們做的都是對的是,甚至強迫本我克服恐懼,自我代入遊戲主角,去做超我認爲對的事,一切都是按照正確的道路。
但是當結局的時候,你發現你纔是那個罪惡的存在,你纔是那個始作俑者,這一切的悲劇都是你代入的角色而起,超我的懷疑便產生。
![]()
《魔女之家》
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的本我和自我,在認知上和超我出現了差異,只不過這一次,出現偏移的變成了超我。
道德逆轉在心理恐怖遊戲裏面應用也不少,但是並不會造成很直觀的感覺,而玩家在遊玩後產生的後怕感,往往是來自於開發者對超我認知的偏移。
這樣心理恐怖遊戲便造成了第三步構建。
超我的道德逆轉揭發劇情矛盾。
不只是遊戲開發者,一些電影,小說的創作者,同樣也會基於人格的認知差異,來創造作品的恐懼根源,只不過這種方法在遊戲裏面用的更廣泛一些。
![]()
《逃離後室》
三體問題的無解是因爲恆星間的引力作用過於複雜和不可預測,那三個人格之間的認知差異,也許會在某一刻,剛好觸發那個你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夢魘。
最後,感謝各位老鐵的點贊和充電,祝各位好夢!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