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恐怖2: 恐惧根源的形成

镜子前我看到了三个“我”

一个在黑暗深处蜷缩发抖

一个在阳光下掩面哭泣

一个与我四目相对,质问

“你是谁?”

【注意!本文含有心理恐怖要素,请■■观看】

上一节我们聊了心理恐怖中认知差异的底层逻辑,那么这一期我们就来说说,文化作品是如何利用这种认知差异的理论,形成心理恐怖作品中的恐惧根源的。

本人并非心理学相关人员,所诉观点为个人浅显理解,如有错误欢迎各位盒友大佬指正补充。

寂静岭三哥“三角头”

在游戏作品中,恐惧感往往是循序渐进的,一方面是为了让玩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另外一方面也是通过一些心理学上的方式,悄无声息的改变你的认知,让你从心里深处产生余音绕梁一般的恐惧感。

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会把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

一般本我代表着本能欲望,最原始的冲动,来自于时间长河中积累的那一部分。

自我则是在环境中后天发展出来的部分,与成长环境和文化氛围有关,协调着本我和外部世界的关系。

而最后一个超我是人格中的道德部分,对自我进行着批判和监督,由群体社会带来。

而恐惧的产生便是这三者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三个“我”之间的认知出现了分歧,恐惧自然而然便会出现。

那么,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属于本我的部分,往往来自于人的本能,是不需要思考已经被刻入基因里面的部分,我们自然而然会对一些东西产生恐惧。

另外荣格提出过集体潜意识概念,这个概念指出,人类在漫长的进化当中,基于经验形成了一套共同的心理基础,这便是集体潜意识,这种潜意识里面包含着各种情绪原型,恐惧自然也包含其中,这些恐惧原型便是本我带来的。

恐惧原型包含着未知,黑暗,封闭,监视,孤独等等,恐怖游戏的第一步,便是利用这些原始恐惧,然后开始轮到自我登场了。

游戏制作者将你的自我放入了这些恐惧原型中,告诉你,你需要前进,需要交互,需要长按E,需要快速按空格……

但是你的本我却告诉你

我想逃

《面容》

这便是人格之间的认知冲突,而自我作为和外界交互的部分,你以为就代表着心理恐怖构建的理智,是不会害怕的部分,那就大错特错了。

自我源自于成长环境和文化氛围,理论上自我带来的恐怖会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成长环境可能会带来过去创伤所形成的条件反射,比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最经典的就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这种自我带来的创伤恐惧由于个体差异实在太大,作为游戏,经常是让玩家去代入到主角,这种效果其实很有限。

《寂静岭:归乡》

文化氛围带有地域性特征,所以在恐怖游戏里面用的比较多,比如对于国人来说,纸钱,白烛,红衣女鬼由于文化传说和习俗,天然的就会让我们感觉到恐惧,但是对国外的人来说,其实有点get不到我们的恐怖点。

所以自我带来的恐怖让游戏开发者其实很难发挥,但是他们还是找到了一样趁手的工具。

那就是巴浦洛夫的狗

既然没有办法利用你现有的创伤恐惧,那就给你制造一个。

举个例子,假如我们设计了一个对防空警报有心理创伤的主角,仅仅是让玩家代入这个角色,玩家可能并不会对防空警报这个要素有什么恐怖的感觉。

但是如果我把防空警报和怪物的出现,和跳脸绑定在一起呢?

这样来几次,哪怕我最后只出现防空警报,你是不是也会感觉到恐惧呢?

这种条件反射会让玩家对某一个要素逐渐产生警惕的心理,当这个要素开始和本我的原始恐惧纠缠在一起后,自我也不可避免的陷入到了开发者为玩家构建的恐惧陷阱里面。

寂静岭里面的收音机就是很好的例子

游戏构建到这个时候,就开始逐步的向第二阶段,自我和超我的认知冲突靠近了,超我基于社会带来的价值观,认为这些要素并不会带来危险,或者是虚构的,但是自我的经验却坚定的认为没有那么简单,这样,自我和超我的认知差异便形成了。

简单来说,便是本我的原始恐惧构建游戏环境压力,自我的创伤反射参与机制认知。

而大部分游戏的心理恐惧,也都是到此为止,但是总有一些游戏开发者不满足于此。

他们想把超我也拉入深渊。

《逃生》

既然超我是自我的批判者和监督者,是基于社会道德,站在阳光下的角色,那么将他拉去深渊的方式,就是让他怀疑自己。

这便是道德逆转。

当我们一直认为我们做的都是对的是,甚至强迫本我克服恐惧,自我代入游戏主角,去做超我认为对的事,一切都是按照正确的道路。

但是当结局的时候,你发现你才是那个罪恶的存在,你才是那个始作俑者,这一切的悲剧都是你代入的角色而起,超我的怀疑便产生。

《魔女之家》

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本我和自我,在认知上和超我出现了差异,只不过这一次,出现偏移的变成了超我。

道德逆转在心理恐怖游戏里面应用也不少,但是并不会造成很直观的感觉,而玩家在游玩后产生的后怕感,往往是来自于开发者对超我认知的偏移。

这样心理恐怖游戏便造成了第三步构建。

超我的道德逆转揭发剧情矛盾。

不只是游戏开发者,一些电影,小说的创作者,同样也会基于人格的认知差异,来创造作品的恐惧根源,只不过这种方法在游戏里面用的更广泛一些。

《逃离后室》

三体问题的无解是因为恒星间的引力作用过于复杂和不可预测,那三个人格之间的认知差异,也许会在某一刻,刚好触发那个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梦魇。

最后,感谢各位老铁的点赞和充电,祝位好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