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出版的由毛用坤和鄧建國描繪的改編自葉永烈同名科幻小說《小靈通漫遊未來》的連環畫是很多80年代孩子們津津樂道十分喜愛的畫書。
多年後,我才知道,原來這個連環畫至少出了4個版本,有幸在二手書網上全集齊了。
印象中應該是蔡一鳴版本的構圖基本跟毛用坤版本的一致。有機會能翻出來這些連環畫寫一寫。
那個年代,總覺得每個人都很關注科技和未來,嚮往着美好的未來生活。
這是一篇老登回憶錄,沒經歷過覺得無趣的,那是你太年輕,大可不看。
偶然在書店看到了一本舊畫書,是82年一版一印的,發現爲高寶生所繪,又是自己喜歡的畫風。
翻開一看,小時候的記憶一下子充滿了整個大腦。
這是一本我小時候非常喜歡看的畫書,沒想到能在書店的特價區裏撿到了。
書中所描繪的是當年還未在我國普及的電子錶、電熨斗、電子計算器、電風扇、彩電、冰箱、洗衣機等。
小時候的我自然是不認字的,只好把這本書裏的畫一遍遍地反覆觀看。

7,80年代結婚四大件“三轉一響”裏就有手錶,那會兒的機械錶大多是上弦的,忘了上弦就會時間不準或停擺。電子錶在那時也算是高科技產物,CASIO出的電子錶裏多了多種功能。
哥哥的同學曾有一塊帶計算器功能的casio電子錶,光看着那一堆按鍵就讓小時候的我讚歎科技的偉大。

記得小時候的國慶還是春節,母親給我和表妹一人買了一塊電子錶,那時候還是新鮮物,是那種透明塑料錶帶和表蒙的。表妹很是喜歡,跟我出去總是問我:哥,你手錶幾點了?咱倆對對時間。

電熨斗,印象中早期大家家裏的熨斗是一塊兒帶提手的船型鐵疙瘩,放在爐子上烤熱了來熨衣服。
圖中的電熨斗應該是在我還未上小學時才見到二姨家的電熨斗。
那次是我在二姨家的小屋的牀上看到的熨斗,當時熨斗正平放在牀單上,二姨應該是忘了,記憶裏我應該沒動過熨斗,就算真動了,也只是摸了一下,但隨之而來的就是我聞見了糊了的味道,趕緊跑到另一個屋喊二姨,二姨一直認爲是我動了電熨斗所致。
這一度成爲親戚之間的笑談,我人小臉皮薄,總是大義凜然的說,等我上班了賠您一個新牀單兒!
一般家庭來說,如果不是經常見客戶,要穿的筆挺西裝或襯衫,或要熨筆直的褲線,真的很少用到電熨斗。

計算器在82年可能很少有人見過用過吧?現在計算器太過普通,甚至有的計算器可以按鍵發聲,有的高手可以用幾個計算器同時按鍵來演奏音樂。
據說依舊是卡西歐的計算器,後來出的都不光是計算功能,還帶遊戲等娛樂功能,如果卡西歐有橫井軍平這樣的精英在,也許就不會有任天堂了。
母親是會計,有個夏普的計算器,非上圖中或者現在統一規格的計算器,是那種看着高尖端,按鍵都是我看不懂的符號,應該是函數計算器。
那應該是母親參加全國珠算大賽的獎品,後來母親將其帶回家放在抽屜裏,我每次看到這外面有層軟軟的皮套保護的計算器都覺得挺高級的。好幾十年過去,當我又拿出來打開開關,它依舊顯示出數字。(應該是下面圖中這款,只不過要比下圖中的成色新的多)


對於小時候的夏天沒有感覺到特別熱的回憶,圖中的電風扇還是桌面臺式的,我家的第一部電風扇是落地式的,那按鍵四四方方五顏六色,那電扇的做工也是四四方方,很沉,用得時間長了每次啓動都有那拖拉機啓動的嗡嗡聲。

煤氣竈,小時候的煤氣竈還真是圖中的樣子,鑄鐵腿架支起來這個竈,火眼兒鏤空。印象中小時候我去燒水,我貌似是從竈的底部孔隙處劃火柴點燃的。
圖中的水壺裏的水把火澆滅了,小時候看着這氣體狀的圖還以爲是水燒開的水蒸氣,現在來看實際上是煤氣泄漏了吧?

小時候對這張圖並不理解,現在一看就知道是空調,圖中還很有細節的展現了冬天和夏天的室外樣子和室內人物的穿着,並且都顯示爲20度。而圖中的的空調還是窗機。所謂窗機就是室內機和室外機一體的,所以只能安裝在窗臺上。
當年在平房,哥哥後來安了一部一體空調的窗機,將窗機安裝在了戶門上方的玻璃窗上。
我也算是有幸體驗了窗機的製冷效果,很涼快,唯一的缺點就是噪音大,畢竟壓縮機工作與室內機是在一起的,並且安裝在窗戶上,震動聲無法避免。

我國的第一臺彩色電視機是1970年誕生的。
我小時候家裏有一臺黑白的牡丹14寸電視,印象中這臺電視只能收12個頻道,那會兒所說的北京21頻道就收不到……
所以週六晚上21頻道播放的《恐龍特急克塞號》,我只能看第二天上午6頻道的重播。

這臺電視機看了好多好多年,後來在我小學時,家裏購入了一臺21寸崑崙牌彩電,這臺小黑白也在一個時期成了我的遊戲專用電視。
也因爲這臺電視沒有rf射頻端子輸入,我自己用土方法連接遊戲機也是無奈之舉。後來父母給我買了一臺牡丹14寸小彩電,用它接過土星和DC以及PS2,這一段經歷也寫在了某一篇的電玩朝花夕拾裏。

太陽能熱水器
小時候,家裏是沒有條件洗澡的。大家都是去澡堂子裏去洗澡,
某一年的夏天,不知道父親從哪兒弄了個油桶回來,刷了一層黑色的油漆,由於我家是住在頂層的,父親將鐵桶安裝到樓頂,並順下管子,與家裏的自來水管相連起來,做好了上下水迴路,這樣曬了一天的鐵桶裏面的水就熱起來,一個自制的太陽能熱水器就弄好了。
印象中那個夏天我每晚都可以沖涼,至於熱度嘛,只能說不涼吧。
多年後,我曾在平房裏住了幾年,並且在平房結了婚,重新裝修時,我想到了安裝個太陽能熱水器,別說,那熱水還真的好使,又暖和,不光能洗澡也能在刷碗洗臉時都能用上。
小時候我很喜歡這張圖,年幼的我自然不知道何爲太陽能,我只是喜歡圖中上下層的人們都受惠於同一管道里的熱水,大家各忙各的,很熱鬧。所以年少的我會時常臨摹這張圖,畫過好多遍。

單卡錄音機,我之前曾寫過一篇長文《什麼?這個磚頭會出聲?!》裏詳細的回憶了家裏曾經有過的磚頭錄音機給我帶來了聽覺上的享受和娛樂的消遣。
圖中的收錄機是單卡的,我家後來換上了這個外形的雙卡錄音機,就是一個卡座單放一個卡座可以錄音,這樣就可以翻錄自己喜歡的磁帶了。有機會寫一寫雙卡錄音機帶來的翻錄快樂。


現在的家家戶戶早就不用手洗衣服了。至少80後這一代吧,我父母在夏天也會用搓板來把衣服過過水。
圖中的洗衣機貌似還不帶甩幹功能,只能洗滌,現在的洗衣機分爲渦輪式和滾筒式,都同時具有洗滌甩幹功能,甚至有的還帶烘乾功能。
90年代有個廣告,應該是凱歌全自動洗衣機,裏面那句廣告詞“真是它工作,您休息”
陳佩斯和朱時茂的小品《姐夫與小舅子》裏:陳佩斯:每天一到禮拜天給我們家大牀單子、被單子咵嚓咵嚓,一洗一天連個怨言都沒有。朱時茂:也是爲了鍛鍊身體。你媽說了,我洗的比洗衣機洗的乾淨多了。陳佩斯:算了吧,我媽那是爲了省電。

後來圖中的波輪洗衣機也出了甩幹功能,只不過不是這樣的,而是雙筒的,一個洗滌一個甩幹。母親很喜歡用這種雙筒洗衣機,曾用了很多年,使用壞了換新的也是雙筒的,只不過後來家電、商場都買不到了,個別的大型超市還有。
再後來,這種雙筒的洗衣機畢竟還是佔地兒,而且使用起來還需要人工從洗滌桶放到甩幹桶裏,母親後來再用的洗衣機也是洗滌甩乾的渦輪款了。


這本畫書裏最喜歡的一張圖就是冰箱這一張了,看着冰箱裏放着的瓜果,扒雞和五花肉還有冰箱門上的飲料牛奶和啤酒,不知道小時候看這張圖看了多少眼。
家中的第一臺冰箱是雪花牌的,有了這臺冰箱,父親爲我做過很多冷飲和冰棍。對於自制冰棍的回憶曾寫過一篇小長文《濃香玫瑰雙色冰》寫了父親給我自制了兩種口味在一根冰棍上的雙色冰。
小時候的冰箱冷凍室是在上方,冷藏室是在下方的。我一直以爲是沒考慮到的人性化設計,實際上是那會兒技術不允許?當初的設計是讓冷凍室的冷氣遵循冷空氣重,讓其自行下沉到冷藏室,後來冰箱有了風冷就不用將冷凍室安排在上方了。
畢竟開冰箱門取東西冷藏室的開門率要比冷凍高的多,後來的冰箱都是冷凍室在下方,這樣不用哈腰取冷飲什麼的了。
那會兒的冰箱還分星級,代表冷凍的效率指數吧,我家當年的冰箱說明書就是這個樣子:




小時候對說明書裏的使用方法用圖片來介紹還是挺新穎的。比如製冰器的冰塊不要用刀子取,直接用水澆一下背面就下來了。

冰箱搬運不能傾斜小於45度,這是我小時候看這個圖片說明知道的。

冰箱的除霜不能用刀刮不能用發熱的電器等。


小時候對說明書上這張照片很感興趣,只感興趣冰箱裏都是什麼食物,有那個年代肥皂水一樣的玻璃瓶可口可樂。

可視電話,那會兒甭說可視的電話了,就連有線電話也不是普通家庭裏有的。
我家安裝的電話應該是94年左右,當年還花了三千五百大洋的初裝費……記得電話剛裝時北京的電話號碼還是7位數,後來就要求在電話號碼前面加上6,升至八位數。我記得那會兒還沒具體實施時,我們都默契的在前面加上了6,認爲未正式升位,這樣只是測試,打電話不花錢,我想應該只是以訛傳訛的謠言吧?

後來給父母買了個大按鍵的電話,看着就解氣。不過最終,固話還是被手機取代了。
至於可視電話,我第一次知道是在nokia手機s60時代,運營商所公佈的可視化電話一分鐘的收費很貴,也就沒有推廣起來。(最早預付費沒有月租的神州行普通電話一分鐘6毛,全球通有月租費的是4毛,而且還是雙向收費!那更甭提可視電話了)

真正能夠視頻通話也是從網絡開始,一個是skype一個是QQ視頻語音了。
當年遠在大洋彼岸孩子的大姨就是用Skype跟我們聯繫,印象中她那邊還收費?!而且可能是網絡或者軟件的問題,時常卡頓,體驗並不好。
相對來說,QQ的視頻聊天還算不錯,基本流暢,偶爾卡頓。
估計也是由此纔有了後來的騰訊會議?也纔有了遠程的視頻課。
想想現在,隨手一個微信的視頻通話,比圖中還需要顯示器的固話要方便多得多。可我從來不喜歡視頻通話的選項,爲這個跟父親說了多少回,不要點視頻通話,要點語音通話,可我說我的,父親就是沒點過語音通話……

圖中的三種鎖,真的是小時候經常見到的,鑰匙鎖的圖案和鑰匙形狀小時候經常見到,密碼鎖雖然不常用但也有一席之地,那個撞鎖是經常見到的,但如果不反鎖也是很容易被捅開的,連小孩子都能操作。

小時候見到這個卡片鑰匙,沒有覺得特別新奇,倒是對這個鴨舌帽叔叔的身份很好奇,當年一直以爲這個叔叔是小偷……
如今,也就在今年年中,我把自己的門鎖和父母那裏的都換成了電子鎖,不管是指紋、密碼或者nfc和刷卡都可以方便的打開門鎖,再也不用想着帶鑰匙或者忘帶鑰匙的麻煩了。

這一本書的封面我一點印象都沒有,想來小時候翻看多少遍的這本書應該封面早就沒有了吧。

後記:
《古小佐的懷舊之旅》系列,自2023年就停更了,說是停更實際上自己也沒有怎麼寫過。這個系列的初衷是日常所遇到的事兒或物聯想到筆者小時候的回憶,由此展開任何與該回憶有關的回憶……真拗口啊。
最早是2016年開始的吧?也算是懷舊之旅的元年?從《有一種酸甜叫國光》開始,那會兒都是隨性所寫,所以一年也寫不了幾篇,後來21年開始給自己定了個目標,一年寫個十篇,也都完成了。
直到23年的一個命題作文出現, 《我與電玩的朝花夕拾》系列誕生,近3年的時間裏寫了40篇左右的長文,總共字數達到了至少12萬字以上。
也由此懷舊之旅系列就此停更了……
今天,本想寫一寫這本畫書的一個筆記,撐死了介紹介紹放個圖抒發一下幼年的回憶感慨也就500字吧?沒想到真寫起來,聯想起這個那個,又4000字了。就當是我自己的回憶之旅吧。
也許通過這篇長文,懷舊之旅會再次更新也說不定吧。希望如此…
小彩蛋:
就在前一陣子,哥哥跟我聊起來那快幾十年前帶計算器的電子錶,在13年他購買了一款,也沒怎麼用,到了今天他偶然拿出來竟然還有電!?只不過表皮帶已經老化了,他去舊貨市場換了個錶帶,如今這個老古董還在正常的運行顯示着。

表蒙上顯示是多語言,10年電池續航(實際上可真不止10年),背後所寫是25個記事、計算器、雙時區、不鏽鋼背板以及除中文外的18種語言。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