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即將公佈Panther Lake的架構設計,型號規格還要等到後期的正式發佈,但是擋不住泄露和曝料啊。
現在有人公佈了Panther Lake的全家福,包括三個子系列、12款型號,真假尚待覈實,不過看起來有模有樣的。
一是面向高端筆記本的酷睿Ultra X308H系列(Panther Lake-H),首次加入“X”,它和末尾的“8”一樣都代表大核顯。
酷睿Ultra 9 X388H:4+8+4+12 (4個P核+8個E核+4個LPE核+12個Xe核心,下同)
酷睿Ultra 7 X368H:4+8+4+12
酷睿Ultra 7 X358H:4+8+4+12
酷睿Ultra 5 X338H:4+4+4+10
這和之前傳聞的命名方式有所不同。
首先是X的位置,之前是酷睿Ultra X9 388H這樣的方式,現在X跑到了後邊的編號中。
原因可能是Intel考慮過多種叫法,就看最後如何排版了。
其次是5系列之前說沒有X,現在又有了。
看起來大概率還是會有,畢竟10個Xe核心也很強,而且和末尾“8”更搭配,不然更加不倫不類。
有趣的是,編號結尾的“8”,在酷睿Ultra 200V系列(Lunar Lake)代表32GB MOP封裝內存,但如今沒有封裝內存了,8倒是延續了下來,只是含義完全變了。
二是面向遊戲本的酷睿Ultra 305H系列(Panther Lake-H),主要區別就是核顯變成4個核心,CPU配置則基本相同。
酷睿Ultra 9 375H:4+8+4+4
酷睿Ultra 7 355H:4+8+4+4
酷睿Ultra 7 345H:4+8+4+4
酷睿Ultra 5 325H:4+4+4+4
三是面向輕薄本的酷睿Ultra 300U系列(Panther Lake-U),只有P+LPE核,沒有E核,核顯還是4核心,命名上沒有酷睿Ultra 9而加入了酷睿Ultra 3。
酷睿Ultra 7 360U:4+0+4+4
酷睿Ultra 5 350U:4+0+4+4
酷睿Ultra 5 340U:4+0+4+4
酷睿Ultra 3 320U:2+0+4+4
至於頻率、緩存、功耗等,暫時均不清楚。
據說,Panther Lake P核最高能跑到5.0-5.1GHz,相比酷睿Ultra 200H系列(Arrow Lake-H)的最高5.4GHz低了不少,但是核顯能加速到2.5GHz,提高了150MHz。
說完硬的,再看看軟的。
Intel大規模重組和裁員,雖然提高率效率、節省了開支,但難免也有一些負面影響。
近日,Intel宣佈將放棄自己的Clear Linux發行版,不再維護,然而被耽誤的Linux開源項目遠不止這一個。
Intel其實一直都是Linux開源項目重要貢獻者,也佔用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當下經營狀況喫緊,這些項目自然不是重點,能放棄的幾乎放棄了,很多項目都被標註爲“orphaned”(孤兒)。
比如Linux內核驅動,比如x86-simd-sort項目,比如——
accel-config:Intel DSA(數據流加速器)軟件配置
qatengine、qatlib、qatzip:OpenSSL、壓縮場景中的Intel QAT(快速助手)加速
intel-cmt-cat:緩存與內存帶寬監視工具
intel-lpmd:優化功耗的低功耗精靈
ipp-crypto and intel-ipsec-mb:加密庫
numatop:NUMA拓撲與性能工具
psst:電源烤機工具
thermald:Intel散熱精靈
thunderbolt-tools:USB4、雷電調試工具套件
更糟糕的是,這些工具都是突然被放棄的,Intel並沒有給出任何通知。
或許是裁員太倉儲了,或許是負責Linux社區溝通聯絡的人也被裁了。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