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科幻劇《三體》正在熱播,說實話我覺得看的人很多,不看的人也很多,不看的原因是這是國內少有的科幻題材電視劇,受衆偏小,且對於多年來習慣看古偶言情、家長裏短等影視劇的大衆來說,看三體是有門檻的,比如需要有一定天文學、物理學方面的知識,就算沒有很多,至少有興趣吧,如果都沒有就很難看進去了。
熱播的《三體》不僅是真人演的電視劇,裏面還套入了一個也叫“三體”的遊戲,主演戴上虛擬現實裝備,便可進入這一MMORPG(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遊戲)中,電視劇對這款遊戲的製作也是下了功夫,不僅文本對話貼合原著,人物建模也是形象生動又有趣,遊戲裏玩家主要經歷一個個恆紀元或亂紀元的時代,跟隨歷史體驗人類文明興盛與衰敗的交替。這其中不僅可以見識到許多歷史人物,還可以學習到不少科普知識,比如令我印象深刻的秦始皇與科學家們探討計算機的那一集。
電視劇“三體”劇照
三體遊戲中出現了很多著名科學家,比如牛頓、伽利略、達·芬奇、馮·諾依曼等,並用穿越的方式講故事,與秦始皇相關的那一集裏,汪淼與牛頓、馮·諾依曼一起向始皇講述什麼是計算機。其中牛頓被刻畫爲一個“舔狗”式人物,不斷拍大王馬屁,很是搞笑,算是對外國人物形象的一種揶揄,馮·諾依曼則是一位西裝革履的近現代學者形象,與玩家(汪淼)一起向始皇帝和觀衆講解了關於計算機的數學知識,當提到微積分、二進制、1和0時,見多識廣秦始皇也是驚奇不已、連連稱道。
三體中的牛頓
三體中的馮·諾依曼
特別是當科學家解釋計算機出現故障(過載燒燬),正在處理的數據1和0就會丟失,大家就什麼都不是時,秦始皇大怒反駁道:我是1,你們所有人都是0 !!!(我確定有這句話,但回看時這句話已被刪了),着實把觀衆逗樂了。
這段動畫雖然是虛構的故事,但十分有趣,也很符合原著中的描述,並向我們通俗易懂的講解了計算機基本原理相關知識,只要懂一點數學方面的知識就不難理解。
說到微積分,它確實人類近代科學史的瑰寶,沒有微積分,我們就不會有手機、計算機和微波爐,也不會有收音機、電視、爲孕婦做的超聲檢查,以及導航用的GPS(全球定位系統),我們更無法分裂原子、破解人類基因組或者將人類送上月球。
有一種罕見而有趣的歷史觀點認爲,世界被一個神祕的數學分支徹底改變了,一個最初與形狀相關的理論,最終又如何重塑了文明?在電視劇中,三體遊戲裏經歷了一個個恆紀元或亂紀元,人類文明不斷毀滅又重生,逐漸向更高等級邁進,當秦始皇見證了與微積分相關的計算機是如何工作時,也就喻示着之後的人類文明升級到新的維度,因爲人類進入了以微積分等數學工具爲基礎的科學時代,相比曾經的蠻荒文明有了本質的區別。
什麼是微積分?用最最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把一個大問題分解成許多個小問題,處理後的小問題又統一起來去洞悉大問題的內在祕密,在無窮與有窮中,我們得以預見事物本質的規律,從而讀懂宇宙的奧祕。牛頓作爲微積分的發明者之一,雖然在三體電視劇中是個搞笑的動畫人物,但我們不能忘了歷史上他對人類文明的重要貢獻。
艾薩克·牛頓(1643-1727年)是最早瞥見這一宇宙奧祕的人,他發現行星的軌道、潮汐的韻律和炮彈的彈道都可以用一組微分方程來描述、解釋和預測。如今,我們把這些方程稱爲牛頓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自牛頓以來,每當有新的宇宙奧祕被揭開,我們就會發現同樣的模式一直有效。從古老的水、火、土和空氣到現代科學中的電 子、夸克、黑洞和超弦論,宇宙中所有無生命的東西都遵從微分方程的規則。我敢打賭,如果有什麼東西稱得上宇宙的奧祕,那麼非微積分莫屬。
牛頓大學時的手稿
歷史上的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當然是不懂微積分的,他一統六國爲中華文明開創新的紀元,其意義如同牛頓發明微積分奠定了人類現代科技文明的基礎。三體電視劇中的秦始皇與各位科學家穿越到一起,以有趣的方式讓我們致敬人類文明的不同階段,而微積分與宇宙奧祕的關係又符合三體故事的大背景,在這裏不得不大讚原著作者劉慈欣的科學知識與想象力。
還有三體電視劇的熱播,不僅體現了我國原創IP和影視劇製作水平上升到新的高度,也體現了大衆審美水準的升級,除了傳統題材,人們已經開始更認真思考科學、關注科幻,讓理性與想象力融爲一體,這也可以看作是我們當前精神文明新的恆紀元,象徵着時代進步的新篇章。
所以,跟着秦始皇一起,你最好學學微積分,它是上帝的語言!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