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遺體會說話——法醫宋慈《洗冤集錄》看古人如何屍檢

宋慈是誰?

宋慈,字惠父,號自牧。建寧府建陽縣(今福建省南平市)人。中國南宋官員、法醫學家。宋慈起初也是一位專攻仕途經濟的讀書人,嘉定十年(1217年)中乙科進士,相當於排在甲科進士後邊的次優等生,老實做官不是問題,至少鐵飯碗是端牢了。

上位後,宋慈就是不願按照舊有的規矩辦事,鑽研刑獄之術,當法官的同時又當起了法醫。《洗冤集錄》就是他的著作。

洗冤集錄

如果遺體會說話

在宋慈《洗冤集錄》中,只寫驗屍、檢骨的方法,很少講案子,尤其不講他親自偵辦的案子。在總結前人經驗這塊,處理得非常好,也足以見得宋慈深厚的知識積累。

這本書裏,講了多種死因,按死因分類就有自縊死屍、溺死屍、打勒死假自縊屍、他物手足傷死屍、自刑屍、殺傷屍、火死屍等等(柯南的創作者青山剛昌八成借鑑過這本書

回到正題,中國古代驗屍史上,有一個經典案例叫做“張舉燒豬”。三國時期吳國的句章縣,有一個男人死了。他的妻子說,他是被燒死的。但他的家人說,是他的妻子殺了他,然後放火燒了房子,製造他被燒死的假象。

爲了破案,縣令張舉命人趕來兩頭豬做實驗,一頭殺死,一頭不殺,把這兩頭豬同時投入火堆裏。結果,被殺的那頭豬,嘴裏什麼都沒有,而被燒死的那頭豬,嘴裏滿是灰燼。接下來,張舉又命人檢查死者的口腔,果然一點灰都沒有,說明妻子在撒謊。

柯南

但讓宋慈來辦就不一樣了,一套操作下來相當專業,首先他總結前人經驗,生前燒死屍體口鼻有菸灰且手腳拳縮,死後焚燒則無煙灰。但僅憑此判斷不足,需綜合分析不同死因,如病老誤燒、勒死或砍死後焚屍、被推入火中燒死等,其屍體形態、皮膚特徵及現場痕跡各異,需細緻檢驗方能準確斷案。驗屍環節被細化,也更加科學。

這些看起來小兒科?那再看看“蒸骨檢驗法”

驗骨環節腦洞大開,採用“蒸骨檢驗法”

將死者的骸骨用水洗淨,然後用麻繩按人身骨骼的結構穿連好,擺放在一張乾淨的篾席上。在地上掘一個長五尺、闊三尺、深二尺的坑,用木柴炭火把整個坑燒得通紅。

接下來,撲滅明火,用白酒二尺、醋五升澆潑在坑內。乘坑內熱氣蒸騰的時候,把整具骸骨放在地窖內,用篾席蓋好,蒸一兩個時辰。

等到坑內地皮冷卻以後,擡出尺骨放在明亮的陽光下,撐起一把紅油傘,遮罩在屍體上方,迎着日光看向傘下的骸骨。骨上被擊打的痕擊和斷裂的痕跡都會顯現出來。

科學的說法是去軟組織,脫脂,呈現骨骼痕跡。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