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小米16就這樣沒了。路易十六:難道16就該被砍嗎?
雖然在我看來,改名並不是多麼明智的選擇,盧偉冰說改名的一個原因是,“7”是小米的幸運數字。
那爲什麼有小米6、小米8,偏偏跳過了小米7?
但實際上效果還不錯。小米宣稱全面對標蘋果,剛好名字又差不多快趕上了,蹭一蹭也合理。對於國內的手機廠商來說,最怕的不是被大家罵,而是怕大家遺忘。大家不妨詢問一下身邊不太關注數碼領域的朋友:
“OPPO/vivo最高端的手機系列叫什麼,最新款出到哪了?”
很可能是不知道的。但如果你問他“最新的iPhone出到哪了”,很可能就脫口而出:“17”。只要你記得住iPhone出到哪了,自然就記得小米出到哪了,小米的數字旗艦就不會被遺忘。
小米15系列已經取得了成功,尤其是標準版,無愧於“小屏水桶機標杆”之名,大家可以回顧一下:
小米15Ultra雖然產品力比起OV的Ultra,並沒有明顯的優勢,但藉助於SU7帶來的聲量,依舊取得了不錯的銷量。而且從SU7的結果上來看,“抄襲”“蹭流量”的行爲,並不會對銷量有明顯的影響,業內也不止小米一家在做。雖然我個人不太認同這次改名行爲,但我推測不會對結果有太大的影響。
讓我們迴歸產品本身。
小米17系列,我個人的看法是:
常規升級的一代,並非革命性的一代。有一些創新點,但體驗沒有明顯跨代。如果你手裏的手機已經不太能用了,可以換,但如果現有機型沒有出現實質性的問題,不建議換。
買小米手機≈買高通旗艦SoC,高通旗艦的表現很大程度決定了小米當代旗艦的表現(參考文獻:小米6、小米11),驍龍8E5的測試大家可以去極客灣的視頻看看,是常規升級,並沒有太大的提升。
我們具體來看。先看標準版:
標準版我個人不太喜歡,原因如下:
1、背板醜,個人覺得這一代背板顏值不如小米15
2、影像提升不大,主攝沒有支持LOFIC高動態技術,超廣角和長焦依舊是小米15同款
3、和Pro版本差價僅500,如果3999起步可能更值得推薦,但考慮到上一代起步已經4499了,沒道理還降價
但小米17也有亮點,就是7000mAh的電池,做到了小屏+續航兼顧,不過考慮到今年電池技術大大成熟,7000以上的電池是基操,可以等等看O\V\H(榮耀)的標準版機型。
再來看看Pro和Pro Max。先聊聊這兩款產品的一些共性配置:
1、背屏
作爲小米11Ultra的首發用戶,我覺得我對這一塊還是有點發言權的。
背屏有一定的情緒(裝逼)價值,當時11U拿到手之後,我收集了一堆圖,比如表情包和其它家的logo,每天換一個。但後來手機續航不行了,乾脆直接關掉,嫌它耗電。小米17Pro系列的背屏我覺得也同理,主打一個情緒價值,尤其是搭配上掌機保護殼之後,在飛機上玩玩掌機遊戲,還挺酷的。
但從實用價值的角度出發,背屏的作用就不是很大了。首先,背屏能用後攝自拍,有一定實用性,但沒有想象中大,畢竟自拍“拍得清”並不是最關鍵的,前置攝像頭的美顏算法往往比後置更好;其次,背屏能顯示時間等一些關鍵信息,也有一定實用性,但大部分時間內,手機並不會倒扣在桌面上使用;最後就是背屏可以在緊急情況下接替主屏顯示內容,提升續航時間,但考慮到現在共享充電寶很多很方便,這一塊優勢也用不太到。
由於8E5的能耗比已經很不錯了,Pro系列兩款手機電池也比較大,應該不會像11U那樣出現續航尿崩的情況,背屏可以更多地開啓,發揮它的作用。
2、影像
主攝採用了思特威的CMOS,1/1.28"的底,支持LOFIC高動態技術,這個技術說人話就是,面對明暗變化特別大,比如落日,夜晚城市等場景,能拍出寬容度更好的照片。簡單來說就是“逆光之王”(一定要記住,逆光之王爲產品目標):
超廣角平平無奇,1/2.88"的OV50M
長焦雖然二者標的都是5倍光變,但規格不同。Pro版本採用的是三星JN5,1/2.76"的底;Pro Max則採用三星GN8,1/1.95"的底,從尺寸和光圈來看,Pro Max的表現會比Pro好一些,尤其是夜景。
有一說一,Pro的長焦不太厚道了,對於起步5K+的機器來說,應該用一顆比JN5更好的長焦。
3、屏幕
華星M10的發光材質,Pro版本是傳統的Pentile排列,單個像素由紅綠或藍綠兩種子像素組成,通過借用相鄰像素的第三種顏色實現全綵顯示。
而Pro Max採用了“超級像素”排列,重新迴歸RGB路線。
這種技術能讓6.9寸1.5K分辨率的Pro Max,擁有類似於2K分辨率的體驗,具體如何得看實測了。
4、電池和快充
電池自不必說,現在硅碳電池基本都成了標配,小米17Pro Max給到了7500mAh的容量,給25年下半年-26年上半年這一波安卓旗艦打了個樣。
快充反而比較吸引我,100W快充看起來平平無奇,但它不是私有協議!支持100W PPS,也就是說,市面上100W單口輸出的GaN充電器,都能跑滿。現在很多筆記本電腦(比如機械革命的),都標配了100W以上Type-C接口充電器,出門帶一個充電器,就能實現滿血快充。
最後看看產品和價格。
先說小米17Pro,小屏Pro旗艦定位,我甚至覺得Pro版本纔是“17”數字旗艦應該有的樣子。該體驗的都能體驗到,背面外觀也比小米17好看不少。
再說小米17Pro Max,大屏Pro旗艦定位,大而全,17系列三款我個人最推薦這款,預算充足的朋友可以考慮,如果是小米死忠粉我個人更推薦等Ultra,在影像上會有更優異的體驗。
總的來說,小米17系列屬於常規升級的一代,有一些亮點,但並非革命性進步的一代。如果手頭的手機在流暢度、續航上已經不足以滿足使用需求,可以考慮更換,優先考慮Pro Max;如果手頭的手機還能用,建議跳過這一代。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