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世代”究竟是什麼?科普一下游戲的九個世代

“次世代主機”、“次世代體驗”,我們常常把次世代掛在嘴邊,用它來代指一切前沿和新穎的東西。

但你是否想過,我們現在是處在第幾世代?在PS5和XSX之前,又是哪些設備定義了一個新的世代?

PS5發售宣傳圖

本期讓我們拋開這個模糊的營銷詞彙,一口氣看完遊戲的工業進化史,看看這波瀾壯闊的九個世代是如何一步步帶我們走到今天的。

什麼是遊戲世代?

簡單來說,世代就像是遊戲機的“輩分”。每一次主機的硬件性能、圖形表現和設計理念發生跨越式的革命,就會開啓一個全新的世代。它不像年份那樣死板,而是一個用技術飛躍來劃分的時代概念。

也正因如此,你會發現有的世代的年份是有重疊的,因爲沒有一個足夠標誌性的事件來代表世代的變化,只能大概估算。

而我們常掛在嘴邊的“次世代”,指的就是“下一個世代”,代表着我們正在憧憬、但尚未完全到來的未來

《瑞奇與叮噹:時空跳轉》

第一世代:一切的起點(1972-1980)

遊戲機:米羅華奧德賽 vs 雅達利Pong

1972年,世界上第一部家用遊戲機“米羅華奧德賽”發佈,隨後上古真神雅達利也發佈了自己的遊戲機“Pong”,正式開啓了遊戲的第一世代

那時候的遊戲機還是個新鮮玩意,機器和遊戲是一體的,屏幕上只有最簡單的光點和線條。但正是這個世代,讓“在家打遊戲”這個想法第一次照進了現實

第一部家用遊戲機Magnavox Odyssey

第二世代:遊戲成爲軟件(1976-1992)

遊戲機:雅達利2600 vs Intellivision

在這個世代,卡帶成功誕生了。

遊戲第一次從硬件裏被解放出來,變成了可以單獨購買和收藏的“軟件”。同時在本世代,圖像技術也有發展,遊戲機不再只能顯示點和線,而是可以展示簡單的圖像。

由此,雅達利開始了它的擴張,發佈了諸如《太空浩劫》之類的優質作品。最終,雅達利2600獲得了超過3000萬的銷量

號稱“三個美國人就有一臺”的雅達利2600

不過,由於遊戲發展初期缺乏監管,市場上爛作氾濫。再加上雅達利自身決策連續失誤,最終導致了1983年著名的“雅達利大崩潰”

大量遊戲機和垃圾遊戲滯銷,遊戲市場遭受嚴重打擊,雅達利自此一蹶不振。

滯銷的垃圾遊戲

第三世代:8位機的黃金年代(1983-2003)

遊戲機:任天堂FC vs 世嘉大師系統

就在大家以爲遊戲市場就要徹底完蛋時,任天堂帶着它的紅白機來了。

任天堂不僅拯救了市場,還奠定了許多現代遊戲產業的規則。FC紅白機的畫面更加精緻,而且操作也更加流暢,爲任天堂吸引了大量忠實玩家。《馬里奧》和《魂鬥羅》都誕生於這個世代

FC《魂鬥羅》

第四世代:16位機的崛起(1987-2004)

遊戲機:超級任天堂SFC vs 世嘉MD

在這個世代,任天堂不再是一家獨大,世嘉開始挑戰任天堂的霸主地位

它們喊出了遊戲史上最經典的營銷口號之一:Sega does what Nintendon't!

在當時,任天堂憑藉老少咸宜的“家庭遊戲”佔據了90%以上的市場份額,而世嘉則巧妙的抓住了這一點。

它們強調世嘉MD運行遊戲更流暢,節奏更快。其招牌遊戲《索尼克》那種風馳電掣的速度感,就是這種理念的集中體現。

初代《索尼克》

由此,世嘉成功吸引了當時很多的青少年,讓他們覺得“世嘉很酷,我不要玩任天堂”。這場經典的主機大戰至今仍被老玩家津津樂道。

與此同時,16位芯片讓遊戲畫面和音樂迎來了質的飛躍,把2D遊戲的藝術推向了頂峯。

第五世代:3D革命(1993-2006)

遊戲機:索尼PS1 vs 任天堂N64 vs 世嘉土星

在這個世代,遊戲正式從2D邁入了3D。雖然3D技術非常不成熟,只能顯示粗糙的多邊形,但依舊是一次偉大的革新。

光盤取代卡帶成爲主流,由此帶來了巨大的容量和震撼的CG過場,更好的演出也帶來了更好的劇情。

雖然索尼憑藉雄厚財力和PS1的巨大成功入局,但任天堂依舊要告訴所有人:我們纔是遊戲界的霸主

隨後,任天堂發佈了遊戲歷史上最偉大的遊戲,無敵的《塞爾達傳說:時之笛》

《塞爾達傳說:時之笛》99分,MC歷史最高分

要知道,當時的遊戲媒體可不是如今的IGN那樣“不錯就給8,好玩就給10”。相反它們非常嚴格,一個還不錯的遊戲拿60分都是很正常的事。

可以說,《時之笛》讓很多媒體知道:原來真的有一個遊戲可以得到滿分。任天堂用自動調整視角、輔助瞄準系統和有高低縱深的3D關卡設計等在當時看來極具魄力的創新再次征服了世界。

第六世代:網絡加入(1998-2013)

遊戲機:索尼PS2 vs 微軟初代Xbox vs 任天堂NGC vs 世嘉DC

這個世代堪稱風雲突變

一方面,3D技術飛速發展

1999年開放世界遊戲鼻祖《莎木》誕生,以極其真實的場景設計、豐富的人物表情和流暢的動作再次爲遊戲界注入了新鮮血液,並引領了3D遊戲的發展。

《莎木1》日版遊戲封面

另一方面,這也是DVD和互聯網開始走進客廳的世代

微軟的初代Xbox帶來了內置硬盤和開創性的在線服務,而索尼的PS2則成爲了遊戲歷史上銷量最高的主機

第七世代:高清化與遊戲社區(2005-2017)

遊戲機:索尼PS3 vs 微軟Xbox360 vs 任天堂Wii

由於液晶電視的誕生,遊戲在這個世代全面進入高清時代

主機不再只是遊戲機,更是家庭娛樂中心。微軟和索尼在這個世代拼性能、拼網絡服務,也因此誕生了很多佳作。

微軟Xbox360代表作《戰爭機器》

而老任的Wii則另闢蹊徑,靠着創新的體感操控成功出圈。

自此,任天堂選擇了與其他兩家截然不同的發展方向,選擇輕畫質而重玩法,現代遊戲“御三家”也成功誕生。

第八世代:全面發展(2012-2020)

遊戲機:索尼PS4 vs 微軟Xbox One vs 任天堂Switch

第八世代的發展非常全面,不再侷限於某一個類型。

社交分享、4K HDR畫面、訂閱制服務成爲了關鍵詞,獨立遊戲也在這片沃土上迎來爆發。

而Switch的“主機掌機一體”設計,再次證明了創意的價值。

任天堂Switch

第九世代:速度與真實的追求(2020-至今)

遊戲機:索尼PS5 vs 微軟Xbox Series X/S vs 任天堂Switch 2

超高速SSD實現了近乎“無縫”的體驗,光線追蹤技術帶來了電影級的畫面光影。這一代主機追求的,是極致的沉浸感和感官刺激。

這一世代,索尼的“電影化遊戲”趨於成熟,以財大氣粗的宏大演出和豐富的玩法作爲其特色。

微軟在此時卻處處碰壁,最終幾乎放棄了主機獨佔的開發,轉而與新興的Steam打好關係,同時集中全力推廣訂閱服務XGP

微軟XGP推廣海報

而任天堂最有意思,可以看到老任在這個世代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是缺席的,而是使用上一代的Switch硬撐。再加上Switch本身就不以畫質擅長,可以說任天堂在第九世代的時候還是使用着第七世代的遊戲機

若非有《塞爾達傳說:王國之淚》這樣的傳奇作品,很難想象任天堂要怎樣對抗其它兩家。

榨乾Switch性能的《塞爾達傳說:王國之淚》

展望

如今已是《GTA6》即將誕生的年份,據說索尼的PS6也在全力開發之中,相信我們很快就將見證一個全新世代的開啓。

從米羅華奧德賽屏幕上那微弱的光點,到如今逼真得令人窒息的虛擬世界,這段旅程走了足足五十多年。

至於下一個世代會走向何方,又將如何顛覆我們的想象?

——這一切的答案,就留給未來的我們親自去解鎖吧。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