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1日,一款刺客信條ip的最新作品《刺客信條影》發售,但玩家們卻並不買賬,
因爲遊戲的背景設定在古代的日本,而主角卻是一位黑人,
對於遊戲的開發商育碧來說,他們並不理解爲什麼大家反應如此之大,這明明是一款足以make ubi great again的絕佳大作。
這款遊戲的創新之處前無古人恐怕也難有後者,爲什麼大家都在談論着黑人被困日本?
彷彿這黑人信條竟置於成了我育碧的葬身之地了嗎?
在育碧的財報裏,跳水的股價給出了育碧高層們預想的答案,
相信他已經看到了自己的大限將至,不知道在這生死攸關的最後時刻,
育碧會不會想到當初遇見維旺迪的那個遙遠下午。
農民的兒子
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在法國北部的卡朗圖瓦小鎮上,一戶名叫吉勒莫特的農名家庭裏誕生了5位青年,
他們的父親老吉勒莫特是位地道的莊稼漢,平常賣些土豆和農副產品,日子不說是大富大貴也能說是支離破碎。
看着每況愈下的農場,兄弟幾人決定做些什麼。
有一次老三伊維斯放假去了一趟倫敦,發現英國的電腦硬件價格要遠高於比法國,
而且在那裏他看到了眼花繚亂的美國電子遊戲,明銳的嗅覺告訴他,機會來了。
要不說農民自始都是幹大事的人,其餘四兄弟聽了老三的見聞後做出了一個違背祖宗的決定,什麼農民,爺不當了。
看過鴿宗可汗的朋友們都知道,此時的軟硬件市場那正是手提電腦奧斯本一號發佈,蘋果、ibm紛紛入場搶佔市場的野蠻生長時代,未來正是一片藍海。
很快,在1984年,老大克勞德與老二米歇爾以自己的姓氏命名,成立了吉勒莫特集團,
公司主要業務就是從低價區買硬件,拿到歐洲高價區來賣,俗稱倒爺,有種steam精神阿根廷人的既視感。
隨着業務的逐漸熟練,公司的業務逐漸發展到了遊戲行業,巧舌如簧的老三甚至親自跑到美國說服了ea、微軟等一衆豪傑允許吉勒莫特集團在歐洲銷售他們的遊戲,
正是這一舉動,讓公司第一次嚐到了芭蕾舞演員喫花椒的感覺,賺麻了。
嚐到甜頭的五兄弟意識到,是時候該擴大規模了,於是在兩年後的1986年,育碧正式成立。
育碧成立後的短短4年裏,公司得到了迅速的擴張,育碧不僅與世界上多家遊戲製作公司保持着密切的合作,
銷售範圍更是擴大到了整個歐洲,在1990年柏林牆倒下的第一時間,育碧就將電子遊戲這一新奇玩意兒送到了東德人們的眼前,這效率和速度堪比曹魏刀斧手。
但很快,育碧就發現了自己的侷限性,由於賣的都是別人的產品,就算遊戲賣的再厲害那7成也是人家的,能拿3成還得看別人的臉色,
與出版商之間爭奪定價權之類的小摩擦越發讓育碧感到不爽,不行,我也要做遊戲。
可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又擺在了育碧的面前,倒賣軟硬件他們是專家,
農民出身的兄弟五人大學讀的都是商學院,對做遊戲這行貿然取進,那可真是武大郎娶卡戴珊不知深淺了。
但這個問題並沒有困擾育碧多久,因爲育碧作爲一家成功的企業,在穩定運營幾年後已經頗具家資,爺有錢了。
遊戲不就是編程嘛,辦個編程大賽什麼樣的人不是任我挑嗎,你還別說,這一辦還真讓育碧抽到了一張頂級ssr——米歇爾安塞爾。
安塞爾與雷曼
米歇爾安塞爾,育碧骨灰級元老,不過他有個更加響亮的名字,雷曼之父。
當時年僅19歲的安塞爾就展現出了驚人的天賦,早在他17歲時就追隨過行業大佬開發過幾部遊戲,屬於是剛畢業就有着數年的項目經驗,天選打工人了屬於是。
育碧要求安塞爾開發當時大火的2d橫板過關類型遊戲,這一概括的要求幾乎給了他無限的自由創作空間,
光是他一人就包攬了遊戲編程、動畫等幾乎佔據遊戲體量一大半的內容,育碧甚至在法國包下了一座城堡作爲辦公室,來給安塞爾提供最強的物理支持,
但沒過多久,育碧發現有點肉疼,就把人從古堡裏撤了出來搬到了巴黎的辦公室,同時,育碧巴黎工作室成立,雷曼就此誕生。
缺胳膊少腿、金色斜劉海的初代雷曼作品,憑藉着更加精美的畫面、較低的難度和更加爽快的遊戲體驗,硬是在馬里奧和索尼克如日中天的市場裏,殺出了另一片天,
玩家們紛紛表示,哇,這是我見過過最漂亮的法國遊戲,我要買爆。
雷曼的爆火,使安塞爾一躍躋身於明星製作人的行列,同時也一起帶飛了育碧的名聲,人們開始注意到,這個倒賣軟硬件的遊戲公司,原來真的是家遊戲公司。
趁熱打鐵的育碧火速上市,加拿大蒙特利爾,育碧上海等知名工作室在全球各地開花。
前文提到,雖然育碧能夠銷售ea等北美公司的遊戲,但享譽歐洲盛名的育碧並沒有打進北美市場,
因爲民風淳樸的耳麥瑞卡表示你們那2d的東西玩的我咳嗽,純爺們只喜歡,槍、車、球。
彼時的北美市場還是v社的反恐精英半條命獨佔江山,雷神之錘等一衆經典ip互相廝殺的血腥年代,貿然進場無異於屎殼郎蹲坑,找屎。
不過育碧通過總結行業痛點、分析友商市場、打通邏輯閉環、研究核心用戶、優化產品賦能、打磨迭代產品、開闢新的賽道的方式,
最終發動了自己的鈔票能力,收購了一家fps遊戲工作室,紅色風暴工作室。
銀行職員湯姆克蘭西
說起這個名字你可能不認識,但他們做了一個“普普通通”的遊戲,叫湯姆克蘭西彩虹六號。
在大家都在貫徹fps必須射的爽理念做遊戲時,紅色風暴就選擇了另闢蹊徑的不讓人那麼爽的戰術射擊fps。
彩虹六號雖然不像雷曼那樣的成功,但他突破性的多人模式以及新穎的戰術玩法很快的又吸引了一大批的粉絲,確定走對路了的育碧,開始打造湯姆克蘭西宇宙。
2001年,《湯姆克蘭西幽靈行動》發售並斬獲多項遊戲大獎,2003年《湯姆克蘭西細胞分裂》問世則直接與小島秀夫的《合金裝備》分庭抗禮。
此後的育碧以每年發售兩三部湯姆克蘭西系列遊戲的速度瘋狂野蠻生長,直至2025年的今天,湯姆克蘭西系列作品已有數十部之多。
要是說湯姆克蘭西系列讓育碧站穩腳跟,那讓育碧一飛沖天的還得是那個男人,那個戴着白色兜帽的男人——刺客信條。
艾吉奧
萬物皆須萬事皆允
要聊刺客信條系列,首先得說說他的好大哥《波斯王子》。
最初的波斯王子其實並不是育碧的原創ip,本着拿來主義,這個ip也是育碧發動鈔能力得來的,
ip到手後還多送了個人,這個人也是個ssr,名叫喬丹麥琪納,又稱波斯王子之父。
在麥琪納加入育碧後又是熟悉的劇情:自由發揮,全權負責。
麥琪納從名著《王書》(古波斯詩人“詩王”菲爾多西著)中汲取靈感,將天馬行空的時光倒流與動作元素巧妙結合,
於是《波斯王子時之砂》問世,毫無疑問的,這部作品再次點燃了市場。
無縫切換的大地圖,半開放的箱庭探索雖然在現在來看平平無奇,但是在當時來說這是絕對的新奇玩意,
這部時之砂的出色表現獲得了玩家與媒體的一致好評,甚至得到了ea、動視等一衆友商的讚歎,拿獎更是拿到手軟。
隨後的兩年裏,續作《波斯王子武者之心》和《波斯王子王者無雙》相繼發售,初次以三部曲的形式給玩家呈現了一段精彩紛呈的冒險故事。
時之砂
雖然波斯王子的故事已經完結,但波斯王子的創意總監認爲,波斯王子的下一系列作品,應該將主角改成刺客,與王子的身份形成劇烈反差,畢竟人們都喜歡反差。
於是,去掉波斯王子的魔幻設定,保留動作元素,將舞臺搬到中古世紀的歐洲,刺客信條1代誕生,
上天入地信仰之躍,白袍兜帽的刺客形象走進了玩家的視野中。
刺客信條1代一經發售,銷量遠超育碧預期,甚至在英國的首周銷量超過了使命召喚4,要知道這兩個可是完全不同領域的遊戲,競爭關係不能說是如火如荼也能說是幾乎沒有。
刺客信條1代給育碧指了一條明路,開放世界、軟科幻、動作遊戲、刺殺潛入等強有力的開發理念使得刺客信條1代作品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隨後,刺客信條2繼承了1代的開發理念,打造出了更加帥氣的動作系統和更加精彩的劇情故事,而二代最大的優點,則是塑造了一個有血有肉的刺客大師艾吉奧。
後面的兩部遊戲《刺客信條兄弟會》、《刺客信條啓示錄》一作更比一作強,續作不僅加入了經濟、通緝、招募,甚至有多人聯機的玩法,
雖然育碧並沒有將兄弟會與啓示錄視爲正作,但在整個刺客信條的歷史上,這兩部作品都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爲了補足劇情和打造ip,直到今天,育碧都以近乎每年一部的速度製作刺客信條,隨後一個又一個的遵循着萬事皆須,萬物皆允的教條的刺客形象(現在沒了)深入人心,而刺客信條系列也不出所望的將育碧推向了世界第四強(當時)遊戲公司的位置(前三分別爲動視、ea和take two)。然後,育碧就快褒姒了。
在這個蒸蒸日上的育碧公司裏,從上到下一篇歡騰,空氣裏到處都瀰漫着歡快的氣息,要知道,這個公司從創立之初的5人瘋狂擴張到了2w多人,這是什麼劇本,這妥妥的劉皇叔劇本啊,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就算全是ssr,也不一定能贏。
育碧可能不會上路開車,但育碧卻迎來屬於自己的全險半掛,正如好的故事都需要戲劇衝突一樣,故事裏總要有個反派角色,在育碧的故事裏,這個反派叫維旺迪!
半掛來咯
2016年之前的育碧日子過的非常舒服,自己手上握着數個經典ip而且每年都能給他帶來穩定的馬內。
市場還估計,在2017年,育碧的市值將會來到驚人的64億美元,彼時的育碧口碑正盛,他還是玩家們口中說的那個育碧出品必屬精品的育碧。
但很快他就笑不出來了。
2016年的e3會展上,育碧的CEO伊維爾吉勒莫特帶領着一衆高管在舞臺上發表了一通振奮人心的演講。
他向會場展示了自己的一系列最新作品,並慶祝着育碧30歲高壽的生日。
正當育碧志得意滿準備再創輝煌時,他收到了一個小問題。
維旺迪已經在摩拳擦掌準備收購育碧了,要不了多久你育碧的江山就都要改姓維了。
大家可能不知道維旺迪是誰,簡單來說,維旺迪成立於1853年的法國,彼時還是拿破崙三世統治的時代,經過100多年的漫長髮展,維旺迪集團已經成長爲了一個龐大的商業集團。
作爲一個脫離了高級趣味的純粹的商業集團,他們既不懂遊戲也不玩遊戲,收購遊戲公司,全爲了一個字,錢。
該集團與EA一樣酷愛幹一件事,那就是收購工作室然後拆分重組,效益不好則直接砍掉,
他們曾經收購過動視,然後將動視與暴雪整合在一起形成了如今玩家所熟知的動視暴雪。
這樣的行爲把騰子和他對比都把騰子襯托的像個人畜無害的散財童子。
其實育碧對於維旺迪的收購開始是不那麼慌張的,因爲早年間對於EA的收購戰最終還是育碧笑到了最後。
早在2015年市場預測育碧股價會來到64億時,維旺迪就已經盯上了育碧這塊肥肉,下手快準狠是這類投資者最爲兇狠的技能。
2015年10月,維旺迪第一次出手就收購了育碧10%的股份,這比育碧創始人吉勒莫特五兄弟共持的9%還要多,次年2月,維旺迪以5億歐元的價格惡意收購了育碧的子公司gameloft的30%的股份。
按照法國法律規定,只要持有一家公司30%的股份,就能強行進行併購。
Gameloft你可能玩過他家的遊戲,但你未必知道這其實是育碧的子企業,gameloft雖然在當時效益日漸下滑,但他也對育碧的起飛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育碧也嘗試過拉外援投資重新持有gameloft股份來進行反收購,但由於豬隊友的能力實在拉跨,gameloft最後還是離開了育碧。
玩過手遊的應該認識這個標誌
Gameloft的改姓沉重打擊了育碧,而此時的維旺迪對育碧的持股比例已經來到了15%。
6月中旬,這個數字漲到了20%,9月,又上漲了3%,這一數字已經遠超吉勒莫特兄弟持有的股票份額。
再等下去,育碧離死亡也就不遠了,這時候的育碧知道,維旺迪已經不是普通的企業了,必須要出重拳。
於是育碧在內部會議上團結其他股東排擠維旺迪,對外則是藉助媒體和輿論的力量向大衆訴苦:
看看動視和暴雪被收購後的慘狀吧,後孃養的沒奶喫啊,爹不親孃不愛的用完他就壞啊。
育碧的反擊獲得了內外一致好評,在內部董事會上各董事團結一致的表示:這裏是老子的公司,沒有你維旺迪這條狗的席位。
而被勾起不好回憶的玩家們,更是喊出了那串經典的英文代碼GTMDVVD!
但維旺迪的腳步並沒有就此停止,收購戰一直打了三年,
到2018年,維旺迪持有的育碧股份也來到了驚人的27.9%,但由於育碧股價的抬升和維旺迪本身的資金緊張使得這一數字始終無法到達30%。
維旺迪表示:我們都在用力的活着,我都這麼用力了你怎麼還活着。
育碧的生死就差那2.1%,就在這時,一隻神祕的東方企鵝向育碧伸出了援手,他大手一揮直接買下了育碧5%的股份,這下攻守易形了。
於是,2018年三月,維旺迪宣佈放棄育碧的全部股份,並在5年內再也不碰育碧,從現在這個育碧的表現來看,維旺迪的退場是極其聰明的。
擊退維旺迪的育碧非常開心,其ceo伊維爾吉勒莫特得以成功連任,
作爲勝方mvp他在股東大會上慷慨陳詞:我喜歡遊戲,真正的創新來源於自由的員工。放開自我,自由地表達自己,這成就了育碧的今天,也是將推進我們創造下一個三十年曆史的動力。
對於這番鼓舞人心的話,不同的人聽着會有不同的感受。對於育碧的下一個三十年是否存在,我表示莫大的懷疑。
由於篇幅有限,育碧的發展史分爲上下兩期,下期在說說育碧走向衰敗的原因,點個關注吧。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