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如何去丈量一個夏天的重量?
是整整兩個多月的暑假都嗷嗷打電動,
還是多多讀書學習提升自己?
若以日曆爲尺,它不過是立夏至立秋的九十次日升月沉,
若以體溫爲度,它是汗珠滾落時灼燙的鹽漬,抑或是是驟雨初歇後黏稠的晚風。
對我來說,大概都不是,
我大學以來最想記錄的,除去畢設的那段旅程,大概就是我決定開始寫點東西的那個夏天,
以下是畢業那天寫的回憶錄,寫的掉小珍珠了。
那個時候進了學校兩年,
感覺大夥真的都變得好自由,變得無拘無束,
儘管偶爾還有各種事情阻撓着,
但比起高考以前的日子,確實是自由了好多好多,
沒課的時候想去哪裏玩就去哪裏玩,
想談談戀愛的話就鼓起勇氣過去搭訕,
想科研努力當卷王的也大可以聯繫老師們繼續深造,
那兩年裏朋友圈裏總是歡聲笑語,一條說說下面帶着好多樓的玩笑評論,總是說着誰的緋聞,說着女生宿舍的誰和男生宿舍裏的誰又在眉來眼去。
前兩年的夏天,好似並沒有完全走入大學生活,我好像還被困在高中的時間輪迴裏,
我會想,哦,原來當時老師說的那句話是這樣的含義,原來老師說等你們長大了就會懂是這種感覺。
臺下同學們的聲音錄進聯歡會的視頻,雖然視頻中沒有他們的臉,也看不清模樣,但是我卻能清晰看到了他們,嘈雜且五音不全的合唱,遙遠而激盪的歌聲,像我記憶一樣發黃的牆壁,似是永遠待在那個時光的角落,真好真好。
雖然那個時候輔導員跟我們說,你們要知道自己大學要做什麼,四年以後出去要知道怎麼去安身立命。
這個答案,我似乎終於在寫文的兩年內,工作的兩個月後,逐漸找到了。
回顧這兩年在小黑盒的創作時光,
坦白說,起初我並未篤定這條路能走多遠,只是學着某位自媒體博主說的,欸,可以去嘗試一下寫寫你的遊戲理解啊,遊戲評測啊什麼的,
那個時候寫的拉,產出效率低,回報也很低彷彿在漆黑的密室裏摸索,撞過南牆,碰了一鼻子灰又一鼻子灰,
大多數時候,只是一味憑着自己笨拙卻執拗的敲打,一個字一個字地壘起屬於我的角落。
未來創作之路漫漫,筆下的長河是否終有歸途?
這是兩年前我問自己的問題,
那時說真的我也不知道,對我而言,寫點東西真是特麼的困難啊,介紹點機制得嗷嗷總結,想點花樣點翻遍全網資料,於是就這樣將就地度過了兩年,然後碰上了很多同樣喜歡遊戲的作者,
這兩年像一場超出預期的溫柔奇遇,期間確實經歷過特別特別多卡文和靈感火花勃發的紛爭,亦有努力認真與流量稀爛的痛苦,
雖然此刻回望,許多波瀾已歸於平靜,但將時光軸拉回兩年前那個生澀的自己——如今的我,確已跨越了不止一個世紀的距離,才終於抵達這個曾日夜期盼的“節點”。
我的第一篇遊戲文章:
當時還拿着文章去跟導員討論,這個東西能不能讓我能安身立命什麼的,
能不能在那裏某個一官半職什麼的,
當然如你所見,確實是沒求到什麼東西,不過問題都不算太大。
大家似乎都在各自的領域枝繁葉茂...而我,也並非一直停留在原地。
爲了能在這裏站穩,分享“自己喜歡的遊戲”,形成“自己對遊戲的理解”,我逼着自己克服了太多曾以爲無法逾越的障礙,
從最初的“究極社恐”到硬着頭皮與人交流觀點,
從零散的想法到嘗試構建一篇篇完整的分享,
從對資源路徑的茫然到學會“自己查找資料”
(當然,看到好資源還是會喊一句“有資源發我一份(bushi)”)。
雖然離理想中那個“技術大牛”或“庫存清空者”的形象還很遠,現實依舊骨感,但真要說長進,這塊曾經荒蕪的“鹽鹼地”,確因持續的耕耘而有了生機。
我深深感激一路相助的朋友們,尤其是那句“nonono,這一切都是你自己的努力”,恰似印證了“自助者,天助之”的古訓。確實,我是一路磕磕絆絆、在家人朋友無形的支持下,才跌跌撞撞地趟了過來。
此刻,我尤其想感謝那個沒有放棄、沒有自暴自棄的自己——也許對許多資深作者而言,產出一篇評測如同呼吸般自然,但對我,每一篇背後都是反覆的自我說服與突破。
真的繞了好多好多圈,才讓“偶爾分享點自己喜歡的遊戲”這個樸素的願望,此刻也變得有些意義非凡了啊。
很多人說創作是孤獨的,內容平臺如同“荒蕪的鹽鹼地,或是攀附茁壯的大樹”。
我也曾深以爲然,畢竟,我本非天賦異稟的作者,選題、行文、節奏,許多“規則”起初並不明晰,面對評論區也曾唯唯諾諾。
但兩年後回望,這片土壤確已不同——它不再是最初的荒蕪,因爲我們的笑與淚、思考與熱情,如同種子般被播撒其間,時間流過,
“啊,這片土地終於不再荒蕪,並再次開滿屬於我們這一代的花。”
每一篇分享,每一次互動,似乎都在爲它增添色彩。
而我自己,也從一個遇事特別急躁的少年,漸漸成長爲追尋內心平靜的傢伙,
儘管我的履歷依舊並像不少同齡人那樣取得商業上的成功,獲得一份合適的工作,談到一個很棒的戀愛,
是的,兩年以後,我依然不夠聰明,技術解析還是十分淺顯,觀點依舊是不夠犀利。
早年的一些劇情向解讀:
第一篇萬字淺讀:
而且我很愚鈍,在內容創作的叢林裏,仍有太多需要學習,但兩年後,我確實變成了一個更熟悉創作、也更熟悉自己的“作者”,這份蛻變,離不開家人無條件的信任、朋友真誠的反饋、以及平臺上那些默默點贊或留下隻言片語/長文論述的陌生同好。
沒有大家的“雨露”,愚鈍如我定然難以在這片土壤裏紮下根來,
在此,衷心感謝所有照亮這段旅程的朋友們。
又一篇長文畫上句號,我意識到創作本身是一場無盡的探索,前路或許仍是“無止境的苦難”:算法的迷霧、創意的枯竭、如同“無序的暗獸潮,就像我們的誕生一樣沒有道理”
但我相信,正是由每一個如我般的創作者發起的交流,堅持分享熱愛、表達見解,能逐漸地被大夥知道,領悟到那一絲“微小的意義”:思考各種命題的樂趣以及堅持寫下去的動力,是否真的可以超越流量與數據本身。
最近的一篇劇情向解讀(我個人還是挺滿意的):
人這一生,還能擁有幾個如此純粹地爲了熱愛而書寫、而爭論、而共鳴的夏天?
今日一去不復返,若不喫它、喝它、嘗它、聞它,就永不再有第二次機會了。
所以,在此,與所有仍在創作路上跋涉的朋友們共勉:
“畢業”不是終點,而是新篇的序曲,願我們筆下永遠有光,心中永遠有仍想表達的熱誠。
以及那份不懈的,永遠筆耕不輟的,動力。
也祝願大家漫漫長路,終得歸途,
小黑盒也“八週年快樂!”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