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國歷史上有哪些以篡位開國的皇帝嗎?瞭解多少?如果想要進一步瞭解,可以來看看。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篡位皇帝及其過程如下,多通過權臣**、軍事政變或禪讓名義實現權力更迭:(按朝代順序排序)
王莽(新朝建立者)(第一個以篡位開國的皇帝)
背景:
西漢末年,王莽以外戚身份(漢成帝母舅)輔政,官至大司馬,權傾朝野。
篡位過程:
先立年幼皇帝(漢平帝、孺子嬰),自任“攝皇帝”,後以“符命祥瑞”爲藉口,宣稱天命所歸。
公元8年,逼迫王政君交出傳國玉璽,廢孺子嬰,自立爲帝,國號“新”,結束西漢統治。
特點:
以“禪讓”名義篡漢,推行激進改革,但因脫離實際引發民變,新朝僅存15年。
曹丕(曹魏開國皇帝)(曹魏代漢是三國鼎立的開始)
背景: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統一北方後,曹丕繼承魏王爵位,掌控東漢朝政。
篡位過程:
曹操去世後,曹丕逼漢獻帝劉協多次“禪讓”,表面推辭三次後,於公元220年接受禪讓,稱帝改元“黃初”,國號“魏”。
漢獻帝被封爲山陽公,保留天子禮儀,東漢滅亡。
特點:
開創三國時代,以“禪讓”延續政權合法性,爲後世權臣篡位提供範本。
3. 司馬炎(西晉開國皇帝)
背景: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三代權臣掌控曹魏政權,司馬昭獲封“晉公”“晉王”,弒殺魏帝曹髦,立曹奐爲傀儡。
篡位過程:
司馬昭死後,司馬炎繼承晉王爵位,隨即逼魏元帝曹奐禪讓。
公元266年,司馬炎稱帝,國號“晉”,定都洛陽,曹魏滅亡。
特點:
通過家族長期**積累勢力,以禪讓完成改朝換代,後滅吳統一三國。
4.劉裕(劉宋開國皇帝)(劉宋代晉是南朝的開始)
背景:東晉末年,劉裕以軍功崛起(北伐南燕、後秦),官至相國、宋王,掌握軍政大權。
篡位過程:
先廢殺晉安帝司馬德宗,立恭帝司馬德文,後於公元420年逼恭帝禪讓,稱帝建“宋”(史稱劉宋)。
劉裕是南朝首位寒門出身的皇帝,開創“寒人掌機要”的政治格局。
特點:以軍事力量爲基礎,終結東晉門閥政治,開啓南朝時代,篡位後誅殺司馬氏宗室,開權臣滅前朝皇族先例。
5. 楊堅(隋朝開國皇帝)
背景:北周外戚,長女楊麗華是周宣帝皇后,宣帝死後,楊堅以“丞相”身份輔佐年幼的周靜帝宇文闡,總攬朝政。
篡位過程:
平定北周宗室(尉遲迥等)叛亂後,大殺宇文氏諸王,清除反對勢力。
公元581年,逼周靜帝禪讓,稱帝改元“開皇”,國號“隋”,北周滅亡。
特點:以外戚身份奪權,統一北方後滅陳,結束南北朝分裂,開創科舉制雛形。
6. 趙匡胤(北宋開國皇帝)
天冷了,該加衣服了
背景:後周大將,周世宗柴榮死後,任殿前都點檢,掌管禁軍,輔佐7歲的周恭帝柴宗訓。
篡位過程:
公元960年,謊報契丹入侵,率軍北上至陳橋驛,部將“黃袍加身”,擁立趙匡胤爲帝。
大軍回師開封,逼周恭帝禪讓,建立“宋”,史稱北宋。
特點:
通過“陳橋兵變”和平篡權,未大肆殺戮前朝宗室,以“杯酒釋兵權”鞏固中央集權,開創重文輕武的宋朝。
篡位共性與影響
手段:多借“禪讓”名義粉飾合法性,或通過軍事政變、權臣**逐步架空皇權。
背景:多發生在王朝末年(如西漢、東漢、東晉)或分裂時期(南北朝、五代),皇權衰落時權臣趁機崛起。
影響:部分篡位者(如楊堅、趙匡胤)開創了新的統一王朝,推動歷史發展;也有因篡權引發動盪(如王莽),加速政權崩潰。
以下是一些小朝代的篡位開國皇帝(按朝代順序排序)
1. 蕭道成(南齊開國皇帝)
背景:南朝宋將領,因平定叛亂、抵禦北魏有功,官至司空、錄尚書事,掌控劉宋朝政。
篡位過程:
宋後廢帝劉昱暴虐,蕭道成於477年殺劉昱,立順帝劉準爲傀儡。
479年,逼劉準禪讓,稱帝建“齊”(史稱南齊),劉宋滅亡。
特點:延續南朝“權臣篡立”的模式,在位期間推行節儉政策,但南齊僅存23年。
2. 蕭衍(南梁開國皇帝)
背景:南齊宗室,官至雍州刺史,趁南齊內亂(東昏侯蕭寶卷暴政)時起兵。
篡位過程:
501年,蕭衍攻佔建康,殺東昏侯,立和帝蕭寶融,自任大司馬、相國,封梁王。
502年,逼蕭寶融禪讓,稱帝建“梁”(南梁),南齊滅亡。
特點:在位初期勵精圖治,晚年篤信佛教(曾多次出家),引發“侯景之亂”,最終餓死於臺城。
3. 高洋(北齊開國皇帝)
背景:東魏權臣高歡之子,高歡死後,兄高澄繼續掌權,被刺殺後,高洋繼承權勢。
篡位過程:
東魏孝靜帝元善見實爲傀儡,550年,高洋逼元善見禪讓,稱帝建“齊”(北齊),東魏滅亡。
特點:初期勵精圖治,後期酗酒殘暴,濫殺宗室,北齊因暴政成爲南北朝中統治時間較短的王朝(27年)。
4. 宇文覺(北周開國皇帝)
背景:西魏權臣宇文泰之子,宇文泰死後,侄子宇文護輔政,掌控西魏政權。
篡位過程:
557年,宇文護逼西魏恭帝元廓禪讓,擁立宇文覺爲帝,建“周”(北周),西魏滅亡。
特點:宇文覺年僅15歲,實權由宇文護掌握,後因不滿專權被廢殺,北周政權長期由宇文護操控,直至宇文邕(周武帝)親政才奪權。
5. 朱溫(後梁開國皇帝)
背景:唐末黃巢起義軍叛將,降唐後被賜名“朱全忠”,官至宣武節度使,割據中原。
篡位過程:
誅殺唐昭宗李曄,立哀帝李柷爲傀儡,後於907年逼李柷禪讓,稱帝建“梁”(後梁),唐朝滅亡。
特點:手段殘暴(曾屠殺宦官、朝臣),開啓五代十國分裂局面,後梁統治僅16年,被李存勖(後唐)所滅。
6. 李存勖(後唐開國皇帝)
背景:沙陀族將領,唐末河東節度使李克用之子,割據河東,與後梁對峙。
篡位過程:
李克用以“復興唐朝”爲名對抗朱溫,李存勖繼承父業後,於923年稱帝,國號“唐”(後唐),同年滅後梁,定都洛陽。
特點:軍事能力突出,但治國無方,寵信伶人、宦官,後死於兵變,後唐歷4帝共14年。
7. 石敬瑭(後晉開國皇帝)
背景:後唐將領,娶後唐明宗李嗣源之女,官至河東節度使,因遭末帝李從珂猜忌而反叛。
篡位過程:
936年,石敬瑭向契丹稱臣,割讓“燕雲十六州”,借契丹兵滅後唐,稱帝建“晉”(後晉)。
特點:以“兒皇帝”身份換取契丹支持,被後世視爲漢奸典型,後晉統治11年,最終被契丹所滅。
8. 郭威(後周開國皇帝)
背景:後漢將領,官至樞密使,後漢隱帝劉承祐猜忌權臣,欲殺郭威,郭威被迫起兵。
篡位過程:
950年,郭威攻佔開封,殺劉承祐,立劉贇爲帝,後以“契丹入侵”爲由出征,途中士兵“黃袍加身”,擁立郭威。
951年,郭威回師稱帝,建“周”(後周),後漢滅亡。
特點:在位期間改革弊政,爲養子柴榮(周世宗)的強盛奠定基礎,後周是五代中最有希望統一的王朝。
篡位現象的歷史背景
王朝末年的權力真空:如西漢、東漢、唐朝末年,皇權衰落,地方豪強或權臣趁機崛起。
分裂時期的軍事博弈:南北朝、五代十國等亂世,政權更迭頻繁,武力奪權成爲常態。
“禪讓”的合法性包裝:多數篡位者借“禪讓”名義完成權力過渡,以減少輿論阻力(如曹丕、楊堅),但本質仍是權臣**的結果。
雖然這些皇帝都是篡位開國的皇帝,但天下有能者居之,且皇帝篡位是封建時代的事,是當時的讀書人對非法奪權的批判,但整個封建時代與皇權思想都被視爲落後於時代的專制體制。那麼現在我們來做一個投票活動,選出你喜歡的崇拜的開國皇帝,並說明理由。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