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水下憋氣29分鐘刷新世界紀錄:約是海豚2倍

克羅地亞自由潛水員 Vitomir (或中文作“馬裏西奇”) Maričić 於 2025 年 6 月 14 日 在克羅地亞海濱小城 Opatija(歐帕提亞) 的 Bristol Hotel(布里斯托爾酒店) 內的 3 米深泳池 中,進行“自願水下屏住呼吸 / longest time breath held voluntarily underwater(使用氧氣預吸)”的紀錄嘗試,並被吉尼斯世界紀錄官方承認——成績爲 29 分 03 秒。此次嘗試有 5 名裁判/計時員 監督並有約 100 名觀衆 在現場。

吉尼斯世界紀錄網站已將“最長自願水下屏住呼吸(男)”記錄爲 29 分 03 秒,由 Vitomir Maričić 在 2025-06-14(Opatija)創造,並列入其數據庫。

他把此前紀錄(約 24 分 37 秒,原紀錄持有者爲同樣來自克羅地亞的 Budimir Šobat / 或媒體引用的先例)提高了將近 5 分鐘,幅度非常顯著。媒體與潛水社區對此廣泛報道。

他是如何做到的?

這不是“憑意志”就能辦到——關鍵在呼吸前用純氧預吸(oxygen pre-breathing / denitrogenation)與嚴格訓練,以及心理與生理的配合。

1. 氧氣預吸(約 10 分鐘)

Maričić 在下水前連續呼吸純氧約 10 分鐘,把血液中的氧氣含量和溶解在血漿中的氧氣顯著提高,從而延緩低氧(hypoxia)到來時引發的呼吸衝動。

2. 改變的氣體平衡(氧/二氧化碳)與“驅動信號”

人體呼吸主要由血液中 CO₂(而非 O₂) 的升高驅動。吸純氧會把氧儲備填滿並暫時把 CO₂ / O₂ 的“觸發點”推遲,使人在體內耗氧變低的情況下仍不產生強烈的呼吸感覺——這就是“能拖更久”的直接機制,但也因此埋下“潛在性失去意識”的巨大風險(因爲在“覺得需要吸氣”之前血氧可能已經降到危險水平)。科學與科普媒體對此有詳盡說明。

3. 潛水反射(dive reflex)與代償機制

受訓的自由潛水員會激活某些保守性反應(潛水反射),包括心率下降(bradycardia)、外周血管收縮以把氧氣優先供給心腦等關鍵器官。這種機制在海洋哺乳動物上更強,但人類也能觸發一定程度的“節能”反應,從而延長無呼吸時間。研究與動物實驗顯示,有些海豹在潛水時心率可從 ~100 次/分降至約 10 次/分;人類的潛水反射幅度遠低於海洋哺乳動物。

4. 心理控制與放鬆(“心如止水”)

Maričić 本人多次強調心理狀態的重要性:保持極高的放鬆度、避免驚慌或注意外界計時器,因爲任何心理波動都會增加代謝、升高心率、加速氧耗,從而縮短極限時長。媒體採訪中他把要點歸結爲“把血液裝滿氧氣 + 絕對的心理平靜”。

報道指出他的 29 分鐘幾乎是一般寬吻海豚潛水記錄的兩倍,與一些海豹的潛水時長接近(海豹能通過強烈的潛水反射與體內高含量肌紅蛋白長期潛水)。但須強調:動物的長期潛水能力依賴肌肉內大量的 myoglobin、其他生理適應與更強的反射,人類與動物的生理機制不可直接等同。

不使用純氧預吸的自由潛靜態憋氣紀錄顯著更短,吉尼斯記錄(非氧輔助)此前爲約 11 分 35 秒(Branko Petrović 等),因此“是否使用氧氣”是兩類紀錄之間的根本差別。媒體在報道中反覆區分了“氧前吸”和“非氧”兩類紀錄。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