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地亚自由潜水员 Vitomir (或中文作“马里西奇”) Maričić 于 2025 年 6 月 14 日 在克罗地亚海滨小城 Opatija(欧帕提亚) 的 Bristol Hotel(布里斯托尔酒店) 内的 3 米深泳池 中,进行“自愿水下屏住呼吸 / longest time breath held voluntarily underwater(使用氧气预吸)”的纪录尝试,并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承认——成绩为 29 分 03 秒。此次尝试有 5 名裁判/计时员 监督并有约 100 名观众 在现场。
吉尼斯世界纪录网站已将“最长自愿水下屏住呼吸(男)”记录为 29 分 03 秒,由 Vitomir Maričić 在 2025-06-14(Opatija)创造,并列入其数据库。
他把此前纪录(约 24 分 37 秒,原纪录持有者为同样来自克罗地亚的 Budimir Šobat / 或媒体引用的先例)提高了将近 5 分钟,幅度非常显著。媒体与潜水社区对此广泛报道。
他是如何做到的?
这不是“凭意志”就能办到——关键在呼吸前用纯氧预吸(oxygen pre-breathing / denitrogenation)与严格训练,以及心理与生理的配合。
1. 氧气预吸(约 10 分钟)
Maričić 在下水前连续呼吸纯氧约 10 分钟,把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和溶解在血浆中的氧气显著提高,从而延缓低氧(hypoxia)到来时引发的呼吸冲动。
2. 改变的气体平衡(氧/二氧化碳)与“驱动信号”
人体呼吸主要由血液中 CO₂(而非 O₂) 的升高驱动。吸纯氧会把氧储备填满并暂时把 CO₂ / O₂ 的“触发点”推迟,使人在体内耗氧变低的情况下仍不产生强烈的呼吸感觉——这就是“能拖更久”的直接机制,但也因此埋下“潜在性失去意识”的巨大风险(因为在“觉得需要吸气”之前血氧可能已经降到危险水平)。科学与科普媒体对此有详尽说明。
3. 潜水反射(dive reflex)与代偿机制
受训的自由潜水员会激活某些保守性反应(潜水反射),包括心率下降(bradycardia)、外周血管收缩以把氧气优先供给心脑等关键器官。这种机制在海洋哺乳动物上更强,但人类也能触发一定程度的“节能”反应,从而延长无呼吸时间。研究与动物实验显示,有些海豹在潜水时心率可从 ~100 次/分降至约 10 次/分;人类的潜水反射幅度远低于海洋哺乳动物。
4. 心理控制与放松(“心如止水”)
Maričić 本人多次强调心理状态的重要性:保持极高的放松度、避免惊慌或注意外界计时器,因为任何心理波动都会增加代谢、升高心率、加速氧耗,从而缩短极限时长。媒体采访中他把要点归结为“把血液装满氧气 + 绝对的心理平静”。
报道指出他的 29 分钟几乎是一般宽吻海豚潜水记录的两倍,与一些海豹的潜水时长接近(海豹能通过强烈的潜水反射与体内高含量肌红蛋白长期潜水)。但须强调:动物的长期潜水能力依赖肌肉内大量的 myoglobin、其他生理适应与更强的反射,人类与动物的生理机制不可直接等同。
不使用纯氧预吸的自由潜静态憋气纪录显著更短,吉尼斯记录(非氧辅助)此前为约 11 分 35 秒(Branko Petrović 等),因此“是否使用氧气”是两类纪录之间的根本差别。媒体在报道中反复区分了“氧前吸”和“非氧”两类纪录。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