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疊甲:1、【十大經典名菜】非我評出,而是在2018年9月由中國烹飪協會聯合河南省商務廳共同主辦評選出來的,收錄在《中國菜——全國省籍地域經典名菜、主題名宴名錄》代表中國面向全世界的。
2、配圖圖片均爲網上尋找,大多爲官方政務網站、大衆點評及百度百科,如有錯誤可以及時指正,可以把你認爲正確的發在評論。
陝西菜包括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地方風味,是大西北風味的簡稱。在春秋戰國時代,陝西爲秦國治地,故簡稱“秦”。陝西菜既有精雅的高檔菜,又有普通的中低檔菜;既包括一批傳統菜、仿古菜、創新菜,又包括衆多的素菜、藥膳菜等,還包括品類豐富、風味獨特的麪點小喫。在周、秦、漢、唐時期是中國的代表菜,也是中國五大風味菜系流派之一。陝菜區別於其他菜系的基本特徵:一是兼備黃河、長江兩大流域原生態物料和全國名產;二是擅長氽、熗、蒸、炒、燉等烹製方法;三是囊括辛辣、濃郁、清爽的滋味,酸辣、鮮香比較突出。經過幾千年的歷史飲食文化積澱,陝菜熱菜、涼菜菜品有800個左右,麪點小喫品種在1000個左右。由於種種原因,陝菜在與各大菜系的競爭中發展相對滯後,餐飲市場消費者對陝菜的認知度相對不高。
秦菜由民間菜、市肆菜、宮廷官府菜、民族菜、寺院菜構成,分爲關中、陝北、陝南三個地方風味。三個地方風味各有特色,各有所長。
關中風味是以西安爲中心,包括三原、大荔、咸陽、銅川、寶雞在內的關中道菜餚,是秦菜的典型代表。經營正宗秦菜的名店有西安飯莊、西安人民大廈、百姓廚房、桃李春飯店、清雅齋飯莊、同盛祥飯莊、解放路餃子館、春發生飯店、西安烤鴨店、德髮長飯店、老孫家飯莊等。主要代表菜有“葫蘆雞”、“雞米海蔘”、“溫拌腰絲”、“桃仁口蘑氽雙脆”、“奶湯鍋子魚”、“釀金錢髮菜”、“蓮蓬雞”、“燒大腸”、“盆景三皮絲”、“烤羊腿”、“紅油花肚”、“烤全羊”、“紅袍蓮籽”、“魚羊燒鮮”、“369片皮烤鴨”等。三原明德亭是歷史悠久的名店,主要代表菜有:“帶把肘子”、“水磨絲”、“升官圖”、“蜜汁軲轆”等。
陝北風味是包括榆林、延安、綏德在內的菜餚。主要代表菜有“手抓羊肉”、“羊肉凍豆腐”、“紅燜狗肉”、“太極魚線”、“塞上燴菜”等。
陝南風味是包括漢中、商洛、安康在內的菜餚。主要代表菜有“白血海蔘”、“漢江八寶鱉”、“秦巴四珍雞”、“燒魚梅”、“商芝肉”、“苜蓿肉鍋貼”、“薇菜裏脊絲”等。
入選十大經典名菜的爲:奶湯鍋子魚、帶把肘子、蓮菜炒肉、燒三鮮、海蔘烀蹄子、商芝肉、葫蘆雞、溫拌腰絲、蒸盆子、糟肉
第一位:奶湯鍋子魚
奶湯鍋子魚,是陝西長安一道歷史悠久的傳統名菜,有1300多年曆史。奶湯鹹鮮,味道獨特。此菜盛具爲紫銅火鍋,有1300多年的歷史。自唐中宗李顯,大臣拜官,例要獻食天子,名曰:“燒尾宴”。取意“魚躍龍門”,前程遠大。韋巨源官拜尚書令左僕射時,進獻的食單中有“乳釀魚”,奶湯鍋子魚即由乳釀魚發展演變而成。 本菜以潼關黃河鯉魚爲主料,初以“銅爨”(音竄)爲炊具,後改用爲火鍋,煨以其汁如乳的奶湯,上席後點燃酒精。原在宮廷的御宴和官邸的宴席上使用,以後逐漸深入民間,在西北一帶廣爲流傳;比如 蘭州“鍋子魚”,選用新鮮潼關黃河鯉魚,煎至兩面發黃,然後放入火鍋裏的新鮮牛奶湯中,沸湯湧湧、清雅味美,別有情趣,是蘭州高級筵席風味名餚。 近些年,隨着各大菜系間不斷交流與融合,奶湯鍋子魚也出現了許多不同口味的創新與變化。如陝西西安地區,在奶湯的基礎上添加了醃製的酸蘿蔔,將口味變成了更符合年輕人喜愛的酸辣味的酸湯鍋子魚。並迅速被廣大食客接受與喜愛。
第二位:帶把肘子
帶把肘子是陝西大荔極具地方特色的一道傳統名菜,屬陝菜系。《中國菜譜》秦菜部分把其引爲列爲第一名菜。作酒菜、飯菜均可。以香味突出,色、香、味、形俱佳著稱。色澤棗紅,如把柄,故稱“帶把肘子”。它的用料別緻,不同於其它肘菜。肘子帶骨帶蹄,造形別緻豐滿,成菜如丘,色澤棗紅,香醇酥爛,肥面不膩,肘皮膠粘,堪稱“盤中一王。 大荔帶把肘子源遠流長:明朝弘治年間,同州(今陝西大荔縣)城裏有個廚師叫李玉山,做得一手好菜。遐邇聞名。有一年新任州官做五十大壽,差人傳李玉山到府內做菜,李玉山爲人正直,不畏權貴。這州官雖然到任不久,搜刮民財卻不怠慢。李玉山心中甚爲不平,聽見差遣,便一口回絕。不久,陝西撫臺鄭時來同州府巡視,州官爲了討好撫臺,又差人傳李玉山到府內做菜,同州府管家何三,上次因祝壽邀李玉山被回絕。一直懷恨在心,這次見李玉山來了,就想乘機陷害他,便隨意買了些骨頭的肉交給李玉山,限定時間要他做好。豈知李玉山看見骨肉正合心意,進得廚房刀飛勺舞,只等一聲傳喚便出了菜,其中一道菜上面爲肉,下邊是幾根骨頭。撫臺問道:“這叫什麼菜”?州官看後大喫一驚,急傳李玉山便要問罪。李玉山卻鎮定自若,毫無懼色,從容回答道:“撫臺大人不知,我們州老爺不但喫肉,連骨頭也要喫的?”這位鄭撫臺是位清官,只兩句話,便聽出了其中的意思。未等州官發火,便賞了李玉山十兩銀子,放他回去,第二天,鄭撫臺親自到李玉山的飯館查訪了州官的惡跡,回去嚴懲了州官,百姓拍手稱快,鄭撫臺問那道菜叫什麼?李玉山想了想說:“帶把肘子”。從此帶把肘子便成了席間一道名菜,世代相傳。
第三位:蓮菜炒肉
蓮菜炒肉片是陝西傳統特色菜品,以當地獨有的九眼蓮爲核心食材。該蓮藕橫切直徑可達八九釐米,具有九孔環狀結構,質地細密無渣、清脆爽口,常被稱作“九孔蓮” 。菜品製作選用豬臀尖肉切片醃製,搭配黑木耳等輔料,通過旺火快炒工藝完成。 其烹飪強調操作連貫性:肉片需用蔥薑絲、料酒等醃製入味,蓮菜切片後浸醋水防氧化,入鍋後即刻烹白醋保脆 。成菜色澤金黃鮮亮,兼具蓮菜的脆嫩與肉片的香酥,鹹鮮適中的調味凸顯食材本味 。該菜在關中地區被視爲宴席必備菜餚,常見於年夜飯及待客場景,體現了陝西地方飲食文化特色
第四位:燒三鮮
燒三鮮是陝西傳統宴席中標誌性菜品,以響皮(油炸豬皮)、五花肉片及肉丸構成核心"三鮮"體系。該菜採用葷素交融的搭配方式,通過炸、燒、燴等複合技法烹飪,成菜具有湯汁濃稠、鮮香醇厚的特徵,常見於冬季宴客場合。早期製作講究將肉皮塗抹蜂蜜油炸切片,形成獨特的紅潤表皮與軟糯口感 。不同地域存在葷素版本差異,部分餐館改良版本採用鮮香菇、冬筍等素食原料替代傳統葷料。
第五位:海蔘烀蹄子
海蔘烀(hū)蹄子,是陝西經典的風味菜餚,以水發海蔘與豬蹄爲主料,屬冬令食補佳餚,在烹製過程中,用到了陝菜裏獨特的“烀”制烹飪技法。從字面意思上理解“烀”,指的就是將食材放入鍋中,加少量水,蓋上鍋蓋,加熱使其變熟的一種做法。這道菜以海蔘和豬蹄爲原料烹製而成,整菜造型非常大氣,烀好的海蔘口感綿潤,豬蹄軟糯入味,喫起來肉香味十足。
第六位:商芝肉
商芝肉,別名紫芝肉,是源自陝西商洛地區的一道經典名菜,外觀跟大家熟悉的梅菜扣肉有幾分相似之處,也是以五花肉爲主要原料烹製而成。不過,在製作商芝肉時,會用到一樣盛產於商洛山區的蕨類植物,叫商芝。成菜後的商芝肉,色澤紅潤,非常誘人,經過先煮後油炸再蒸的五花肉,質地軟糯,入口即化,喫起來也是肥而不膩,還帶有商芝濃郁的香味。
第七位:葫蘆雞
葫蘆雞是陝西省西安市傳統風味名菜,始於唐代。葫蘆雞的製作分清煮、蒸籠、油炸三道工序。 製作時先放在清水中漂洗,除淨血污,煮時用麻絲將雞捆好,以保持雞的整形,待鍋內涼水燒沸,投入雞,煮半小時取出,盛入盆內,添肉湯、料酒、精鹽、醬油、蔥、姜、八角、桂皮,入籠蒸透。油炸時,將菜籽油燒八成熱投入蒸好的整雞,用手勺撥動,至雞是金黃色時,用漏勺撈出,瀝油,隨即盛盤中,上桌時另帶小碟花椒鹽佐食。色澤金紅,皮酥肉嫩,香爛味醇,快到骨脫。含有豐富蛋白質和人體所需的飽和脂肪酸。
第八位:溫拌腰絲
溫拌腰絲是陝西西安傳統名菜,屬陝菜系,起源於唐代《玉食批》記載的“酒醋白腰子”,由西安飯莊名廚曹秉均於20世紀50年代改良創制 。該菜以豬腰爲主料,配以粉絲、木耳、萵筍等輔料,採用陝菜特有的溫拌技法制作而成,核心工藝包括腰絲汆水保持脆嫩、熱花椒油熗香蒜末及溫拌調味的技法 。 菜品刀工精細,需將豬腰片成薄片後切細絲,輔以啤酒浸泡與姜水組合祛腥 。成菜腰絲脆嫩,兼具姜香、蒜香與花椒香,口感鹹酸微麻,鮮香爽口。據《本草綱目》記載,豬腰可理腎氣、通膀胱,搭配富含鐵元素的木耳和含鉀的萵筍,兼具食補功效。該菜爲陝菜中以低檔原料烹製高檔菜餚的代表作
第九位:蒸盆子
紫陽蒸盆子是陝西省紫陽縣漢王鎮的傳統小喫,起源於漢代劉邦時期,相傳爲犒軍而創制,後演變爲除夕宴壓軸菜,現爲安康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該菜品以本地土雞、豬蹄、蓮藕等十餘種食材爲主料,配以多種香料,採用大烏盆隔水蒸制,需經武火、文火交替蒸煮4小時以上,成菜湯醇肉香,兼具食材原味與造型寓意。 其歷史可追溯至漢劉邦東進伐楚時期,早期爲漢江艄工聚會薈菜,後形成固定烹飪程式 。傳統工藝強調本土食材與柴火竈具,蒸制時間最長可達8小時,蛋餃常製成元寶或金魚形態象徵吉祥
第十位:糟肉
陝西名菜糟肉,又叫紅棗糟肉,是以五花肉、紅棗和醪糟醅爲主料蒸制而成的一道傳統名菜。因爲用了醪糟醅的原因,整道菜帶有一股濃郁的香味,蒸過後的肉香味融合了棗香味,色澤紅潤誘人,其外觀玲瓏似水晶,色澤棕紅、油潤光亮,喫起來肥而不膩,甜香軟糯,入口即化,無論菜相、味道都十分誘人,令人回味無窮。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